畜牧人 首頁 反芻 養(yǎng)羊技術 羊病防治 查看內容

羊肝片形吸蟲病

2010-12-28 11:02| 發(fā)布者: jieming| 查看: 1472| 評論: 3

摘要: 肝片形吸蟲寄生于羊的肝膽管中,對羊的危害很大!
肝片形吸蟲寄生于羊的肝膽管中,對羊的危害很大!

本文內容由 jlxp521 提供



肝片吸蟲侵入肝臟引起肝臟出血性 ...

肝片形吸蟲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lián)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lián)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

頭暈

傷心

搞笑

抗議

路過

已閱

支持

超贊
發(fā)表評論

最新評論

引用 jlxp521 2010-11-21 19:41
回復 jlxp521 的帖子

胰闊盤吸蟲
引用 jlxp521 2010-11-21 19:45
闊盤吸蟲病    闊盤吸蟲病是由雙腔科、闊盤屬的多種吸蟲寄生于牛羊等的胰管內引起的疾病,偶爾寄生于膽管和十二指腸。又稱為胰蛭病。還可感染兔、豬、人等。臨診主要特征為消瘦、腹瀉、貧血、水腫。
(一)病原體
1、胰闊盤吸蟲(Eurgtrema.pancreaticum),蟲體扁平,呈長卵圓形,新鮮蟲體呈棕紅色,固定后為灰白色。大小為8~16mm×5~5.8mm.。吸盤發(fā)達,口吸盤位于前端,腹吸盤位于蟲體中前部,口吸盤明顯大于腹吸盤。咽小,食道短,兩條腸支簡單,分布于蟲體兩側。睪丸2個,圓形或略分葉,左右排列于腹吸盤的稍后方。雄莖囊呈長管狀,位于腹吸盤和腸支分叉處之間。卵巢分葉3~6瓣,位于睪丸之后,與2個睪丸形成一個倒三角形。子宮彎曲,位于蟲體后半部,內充滿棕色蟲卵。卵黃腺呈顆粒狀,位于蟲體中部兩側。
蟲卵為黃棕色或深褐色,橢圓形,兩側稍不對稱,有卵蓋,大小為42~50μm×26~33μm,內含一個橢圓形的毛蚴。
2、腔闊盤吸蟲(E.coelomaticum),與胰闊盤吸蟲相似,不同類:蟲體呈短橢圓形,體后端具有一個明顯的尾突。蟲體大小約為7~8mm×3~5mm??诟刮P大小相近。卵巢圓形,多數(shù)邊緣完整,少數(shù)分葉。蟲卵大小:34~47μm×26~36μm。
3、枝睪闊盤吸蟲(E.cladorchis),與胰闊盤吸蟲不同點:蟲體前端尖,后端鈍的瓜子形。大小約為5~8mm×2~3mm。腹吸盤略大于口吸盤。卵巢分葉5~6瓣。睪丸大而且呈分枝狀。蟲卵大小為45~52μm×30~34μm。
(二)生活史
3種闊盤吸蟲的生活史相似,中間宿主均為陸地螺,終末宿主均為牛羊等。胰闊盤吸蟲和腔闊盤吸蟲補充宿主為草螽,枝闊盤吸蟲補充宿主為針蟋。下面以胰闊盤吸蟲為例敘述其生活史。
成蟲在終末宿主胰管內產卵,蟲卵隨胰液進入腸道,再隨糞便排出體外,中間宿主吞食后,蟲卵在其體內孵出毛蚴,經過胞蚴、子胞蚴發(fā)育為尾蚴,尾蚴離開螺體,被草螽吞食,在其體內發(fā)育為囊蚴,牛羊等終末宿主吞食含有囊蚴的草螽而感染。囊蚴在十二指腸內脫囊,由胰管開口處進入胰管內發(fā)育為成蟲。
發(fā)育時間:從蟲卵被陸地螺吞食至排出尾蚴,大約需要5~6個月。草螽吞食尾蚴至發(fā)育為囊蚴約需23~30天,牛羊吞食囊蚴至發(fā)育為成蟲約需80~100天。整個發(fā)育期大約10~16個月。
(三)流行病學
終末宿主感染來源為含有囊蚴的草螽,中間宿主的感染來源為終末宿主的糞便。感染途徑為經口感染。
地理分布:流行于全國各地。以胰闊盤吸蟲和腔闊盤吸蟲流行最廣。主要發(fā)生于放牧牛羊,舍飼牛羊少發(fā)。錦州地區(qū)一綿羊體內曾檢出2000余條蟲體。
季節(jié)動態(tài):與陸地螺和草螽的存在與分布密切相關。據(jù)報道,牛羊感染囊蚴多在7~10月份,因為此期草螽活動能力降低,很容易被牛羊隨草螽一起吞食。牛羊發(fā)病多在冬春季。
(四)主要癥狀
闊盤吸蟲病的癥狀取決于蟲體寄生的數(shù)量和動物的體質。寄生數(shù)量少時,癥狀不明顯,嚴重感染時,牛羊發(fā)生代謝失調和營養(yǎng)障礙,表現(xiàn)為消化不良,精神沉郁、消瘦、貧血,下頜及前胸水腫,腹瀉。糞便中帶有黏液。嚴重者可導致死亡。
(五)病理變化
胰臟腫大,外觀粉紅色,胰臟內有紫黑色斑塊或條索,嚴重者呈黑色“蚯蚓”狀凸出于胰臟表面。切開胰臟,可見大量蟲體,嚴重感染時,十二指腸內可發(fā)現(xiàn)蟲體。胰管增厚,管腔黏膜有乳頭狀小結節(jié)。
(六)診斷要素
根據(jù)流行病學特點、臨診癥狀、糞便檢查和剖檢變化等進行綜合診斷,糞便檢查用沉淀法,發(fā)現(xiàn)大量蟲卵時方可確診。
(七)治療
對闊盤吸蟲有特效的藥物較少,可選用下列藥物治療。
1、吡喹酮,牛按每千克體重35~45mg,羊按每千克體重60~70mg,一次口服,或牛羊均按每千克體重30~50mg,用液體石蠟或植物油配成滅菌油劑,腹腔注射,均有較好效果。
2、六氯對二甲苯,牛按每千克體重300mg,羊按每千克體重400~600mg,口服,隔天一次,3次為一個療程。
(八)預防
應根據(jù)當?shù)厍闆r采取綜合仿制措施,定期驅蟲,消滅病原體;消滅中間宿主,切斷其生活史中的一些環(huán)節(jié);有條件的地區(qū),可實行輪牧,以凈化草場;加強飼養(yǎng)管理,防止牛羊感染。
引用 jlxp521 2010-11-21 19:48
片形吸蟲病是由片形科、片形屬的肝片形吸蟲(Fasciola  hepatica)和大片形吸蟲(F.gigantica)寄生于牛羊等反芻獸肝臟膽管中引起的疾病,又稱為肝蛭病。有時也寄生在膽囊中。臨床主要特征為急性或慢性肝炎和膽管炎,并伴發(fā)全身性中毒和營養(yǎng)障礙,急性發(fā)病可引起大批死亡,慢性發(fā)病引起消瘦、生產力下降。
(一)病原體
1、肝片吸蟲,蟲體扁平,外觀呈葉片狀,新鮮蟲體為棕褐色,固定后為灰白色。長20~30mm,寬8~10mm。蟲體前端有一個錐狀突起,稱為頭錐,錐底部較寬稱為“肩”,從肩往后逐漸變窄??谖P位于頭錐前端,腹吸盤位于肩水平線中央部,腹吸盤略大于口吸盤。消化系統(tǒng)由口、咽、食道、腸管組成??诳孜挥诳谖P底部,兩條具有盲端的腸管呈高度分支狀,位于蟲體兩側。生殖系統(tǒng)發(fā)達,雌雄同體,兩個高度分支狀的睪丸前后排列于蟲體的中后部,每個睪丸各有一條輸出管,兩條輸出管上行匯合成一條輸精管進入雄精囊,雄精囊位于腹吸盤前方。一個鹿角狀分支的卵巢位于腹吸盤的旁側,輸卵管與卵膜相通,卵膜位于睪丸前部,呈曲狀的子宮位于卵膜和腹吸盤之間,卵黃腺由許多褐色顆粒組成,分布于蟲體兩側,與腸管重疊。無受精囊,體后部中央有序的排泄管。
蟲卵較大,呈長橢圓形,133~157μm×74~91μm,黃色或黃褐色,前端較窄,后端較鈍,卵蓋不明顯,卵殼薄而光滑,半透明,分兩層,卵內充滿卵黃細胞和一個胚細胞。
2、大片肝片吸蟲,形態(tài)上與肝片吸蟲基本相似,不同之處,蟲體呈長葉狀,大小為25~75mm×5~12mm,體長與寬之比約為5:1,蟲體兩側緣比較平行,“肩”部不明顯,腹吸盤較大(約為口吸盤的1.5倍)。蟲卵為黃褐色,長卵圓形,大小為150~190μm×70~90μm。
(二)生活史
中間宿主是錐實螺科的多種螺,以小土窩螺、斯氏蘿卜螺為主。終末宿主主要是牛羊,另外還有鹿、駱駝、兔等。肝片形吸蟲成蟲在肝膽管里產卵,蟲卵隨膽汁入腸道后,隨糞便排出體外,蟲卵在適宜的溫度、氧氣、水分和光線條件下孵化出毛蚴,毛蚴在水中進入中間宿主體內,經胞蚴、雷蚴發(fā)育為尾蚴階段,尾蚴離開螺體,在水面或植物葉片上形成囊蚴,終末宿主飲水或吃草時吞食囊蚴而感染,囊蚴在十二指腸中脫囊,進入肝膽管中發(fā)育為成蟲。
囊蚴脫囊后有3種途徑進入肝臟:或從膽管開口處直接進入肝臟;或進入腸壁進入腹腔,再從肝表面進入肝臟。
發(fā)育時間 蟲卵發(fā)育為毛蚴需10~20天;毛蚴發(fā)育為尾蚴需35~50天;終末宿主感染囊蚴至發(fā)育為成蟲需2~3個月。外界環(huán)境中的毛蚴一般只指存活6~36小時,若找不到中間宿主則逐漸死亡。
成蟲壽命  在終末宿主體內可存活3~5年
(三)流行病學
感染來源  終末宿主感染來源為帶有囊蚴的植物或飲水,中間宿主感染來源為終末宿主的糞便。
感染途徑  經口感染。
繁殖力    繁殖力強,一條成蟲一晝夜可產卵8000~13000個,幼蟲在中間宿主體內可進行無性繁殖,一個毛蚴可發(fā)育為數(shù)十至數(shù)百個尾蚴。
抵抗力    蟲卵對高溫和干燥敏感,40~50℃時幾分鐘內死亡,干燥環(huán)境中迅速死亡,而在潮濕的環(huán)境中可存活8個月以上。最適宜發(fā)育的溫度是25~26℃,低于12℃時停止發(fā)育。蟲卵對低溫抵抗力較強,但結冰后很快死亡,所以蟲卵不能越冬。囊蚴抵抗力更強,在潮濕環(huán)境中可存活3~5個月。
地理分布  本病呈世界性分布,我國絕大部分省區(qū)流行本病。肝片形吸蟲分布全國各地,尤以我國北方較為普遍。大片形吸蟲主要分布在華南、華中和西南地區(qū),多發(fā)生在低洼潮濕地區(qū)、稻田地區(qū)及江河流域。
季節(jié)動態(tài)   溫暖多雨年份多發(fā)本病。夏秋多雨季節(jié)適宜幼蟲及螺的生長發(fā)育,所以終末宿主的感染多在夏秋季節(jié)。感染季節(jié)決定了發(fā)病季節(jié),幼蟲引起的急性發(fā)病多在夏秋季節(jié),成蟲引起的慢性發(fā)病多在冬末和春季,南方溫暖季節(jié)較長,感染季節(jié)也較長。
(四)主要癥狀
臨床癥狀主要取決于感染蟲體的數(shù)量、毒素作用的強弱及動物機體的狀況。
急性型   由幼蟲引起,多發(fā)生于綿羊,其次是牛,由于短時間內吞食大量囊蚴(2000個以上)引起,大量童蟲在體內移行造成組織器官損傷和出血,尤其是肝臟受損嚴重,引起急性肝炎。臨診體溫升高,食欲減退或廢絕,精神沉郁,可視黏膜蒼白和黃染,觸診肝區(qū)有疼痛感。紅細胞數(shù)血紅蛋白顯著降低。通常在出現(xiàn)癥狀后3~5天內死亡。
慢性型  由成蟲引起,一般在吞食囊蚴有4~5個月發(fā)病,主要表現(xiàn)為漸進性消瘦、貧血,食欲不振,被毛粗亂易脫落,眼瞼、下頜及胸腹下水腫,早晨水腫明顯,放牧歸來后水腫減輕。妊娠羊易流產,嚴重者可衰竭而死亡。
牛的癥狀多為慢性經過,成年牛的癥狀一般不明顯,而犢牛癥狀明顯,除上述癥狀外,常表現(xiàn)前胃弛緩、腹瀉、周期性瘤胃鼓脹,重者可引起死亡。
(五)病理變化
由幼蟲移行引起的急性型的病理變化主要表現(xiàn)為肝臟腫大,表現(xiàn)有“蟲道”及出血,“蟲道”內可發(fā)現(xiàn)幼蟲。其他被幼蟲移行的組織臟器也有類似是變化。由成蟲引起慢性型為病理變化主要表現(xiàn)為尸體消瘦、貧血、膽管呈繩索樣凸出于肝臟表面,切開后在膽管內可發(fā)現(xiàn)大量成蟲,有時膽囊內也可發(fā)現(xiàn)蟲體,膽管壁發(fā)炎、粗糙,有磷酸鹽沉積,肝實質變硬,腹水增多。
(六)診斷要點
根據(jù)流行病學、臨床癥狀、糞便檢查和剖檢變化進行綜合診斷。糞便檢查用反復水洗沉淀法或尼龍篩集卵法。在對急性病例進行診斷時,重點觀察腹腔及肝實質中有無童蟲,對慢性病例診斷時應重點觀察膽管中有無多量成蟲及糞便檢查有無大量蟲卵。
也可使用免疫學診斷法,如ELISA 、IHA等,不僅指用來診斷急慢性肝片形吸蟲病,也可用來對動物肝片形吸蟲病的普查。
(七)治療
1、三氯苯唑(肝蛭凈),牛按每千克體重12mg,羊按每千克體重10mg,一次口服,該藥對成蟲、幼蟲、童蟲均有高效,停藥期14天。
2、硝氯酚(拜耳 9015),粉劑,牛按每千克體重3~4mg,羊按每千克體重4~5mg,一口服。針劑,牛按每千克0.5~1.0mg,羊按每千克體重0.75~1.0mg,深部肌肉注射。該藥只對成蟲有效。
3、丙硫咪唑(抗蠕敏、阿苯達唑),牛按每千克體重10mg,羊按每千克體重15mg,一次口服,對成蟲有效,對童蟲效果教差。
4、溴酚磷(蛭得凈),牛按每千克體重12mg,羊按每千克體重16,一次口服,對成蟲和童蟲均有良好效果。
還可以選用碘硝酚腈、硫雙二氯酚等,注意休藥期。
(八)預防
    根據(jù)本病的流行病學特點,指定出適合本地區(qū)特點的綜合性仿制措施。
1、定期驅蟲:驅蟲時間和次數(shù)應該根據(jù)當?shù)亓餍胁W特點來確定。北方全年可進行二次驅蟲,第一次在冬末春初(3~4月份),由舍飼轉為放牧之前進行,第二次驅蟲在秋末冬初(11~12月份),由放牧轉為舍飼之前進行。南方終年放牧,每年可進行3次驅蟲。
2、糞便處理:大規(guī)模驅蟲,應在統(tǒng)一時間和地點進行,這樣有利于收集排蟲期(1~2周內)糞便,用堆積發(fā)酵的辦法以殺滅蟲卵,以免蟲卵污染環(huán)境。平時也應及時清理糞便堆積發(fā)酵。
3、防止囊蚴感染:盡量不到低洼、潮濕地方放牧。在牧區(qū)有條件的地方,要實行輪牧。避免飲用不流動的“死水”,要飲用井水或質量好的流水,濕地收割的牧草曬干存放2~3個月后喂用。
4、消滅中間宿主椎實螺;可用燒荒、灑藥、興修水利飼養(yǎng)水禽等措施滅螺。藥物滅螺一般在每年3~5月分,用1:50000的硫酸銅或氨水,2.5mg/L的血防67,或在草地小范圍的死水內用生石灰等。

查看全部評論(3)

發(fā)布主題 聯(lián)系我們
中國畜牧人網站微信公眾號

畜牧人

中國畜牧人養(yǎng)豬微信公眾號

畜牧人養(yǎng)豬

關于社區(qū)|廣告合作|聯(lián)系我們|幫助中心|小黑屋|手機版|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5824號

北京宏牧偉業(yè)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京ICP備11016518號-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5-1-24 11:38, 技術支持:溫州諸葛云網絡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