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糧上市之后,中國的玉米進口幾乎完全停滯。 南方數家玉米進口商透露,去年從美國進口了數萬噸玉米后,去年9月底以來,公司的玉米進口已經完全暫停。 “這種狀況可能很難長久持續(xù),”熟知情況的一位分析人士提示,在玉米的國家臨時儲備已經耗盡的情況下,國家補充玉米庫存的壓力正在加劇。 市場消息指,為避免企業(yè)與中儲糧爭糧,1月末吉林的玉米“限購令”之外,黑龍江糧食局也叫停了省內深加工企業(yè)和有收購資質的70多家貿易商的玉米收購。 前述人士說,在調控通脹的大背景下,政府必須設法保障自己手中擁有足夠的資源,才能保證調控的力度和節(jié)奏。 玉米進口背后的邏輯 玉米進口的增加成為必然。 深圳一家玉米進口商介紹,根據當前美國玉米的報價,加上關稅和海運費后,到達南方港口的價格已達2700元人民幣/噸,而從北方采購玉米到廠價在2300元/噸上下,“進口玉米每噸貴了差不多400多元錢,進口已經無利可圖?!?/div> 據他了解,目前可能僅有中糧集團等大公司手中還有部分遠期合約未執(zhí)行完。 實際上,從去年主要糧食出口國俄羅斯旱災之后,美國玉米的價格就開始逐漸上漲,去年9月至今,芝加哥期貨交易所的玉米期貨價格上漲超過80%。 玉米進口停滯的另一個重要原因是,國內供求矛盾的緩和。吉林省一家玉米貿易商估計,重新啟動玉米進口估計會在6月-9月期間,屆時國內供應可能偏緊,不過也要根據國內國際市場的價格情況再做判斷。 根據海關的數據,2010年中國進口玉米157萬噸,比上年8.4萬噸的進口量增長了若干倍。即便開局不佳,但這一進口量想在今年維持也并非難事。 中華糧網玉米分析師張智先分析,預計中國今年的玉米進口會大致與去年持平,這一估算基于國內玉米供求仍將處于緊平衡的判斷,緊平衡意味著今年的玉米供應仍會階段性、區(qū)域性地供應緊張。 鄭州國家糧食交易中心玉米研究員邱烈金分析,中國未來玉米的增產能力有限,但消費量尤其是工業(yè)消費量的增長會遠超過玉米產量的增長,當前中國玉米的供求格局已經從過去的寬松過渡到緊平衡,更長時間后,供求將進一步過渡到緊張狀態(tài),這種背景下,玉米進口的增加成為必然。 |
畜牧人
畜牧人養(yǎng)豬
關于社區(qū)|廣告合作|聯系我們|幫助中心|小黑屋|手機版|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5824號
北京宏牧偉業(yè)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京ICP備11016518號-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5-8-27 12:18, 技術支持:溫州諸葛云網絡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