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還是全球大豆主產區(qū)嗎?——在東北,從哈爾濱往西北數(shù)百公里直到訥河,看到最多的是玉米,而以往連片的大豆如今不見蹤影。
9月16日,參加大連商品交易所“期貨服務三農”及大豆考察團的中國證券報記者到達哈爾濱,然而直到第三天,在遠離哈爾濱數(shù)百公里之外的克山和訥河一帶才看到成片種植的大豆。雖然今年國內秋糧又將迎來豐收之年,只是對于大豆來說,這個消息卻是喜中有憂,種植面積銳減讓關注東北大豆命運的人揪心。
三天內行程800余公里,從哈爾濱出發(fā),經青崗、望奎、克山、訥河、嫩江再到黑河,以往黑龍江種植大豆集中的地區(qū)如今情況大為不同,記者觀察到,一路上玉米基本上綿延不斷,間或有土豆、辣椒、萬壽菊等作物出現(xiàn)。這種情況直到克山和訥河才有所改變,而成片大豆則是在更為北部的嫩江境內才出現(xiàn)。
對于大豆播種面積縮減的原因,記者一路上接觸到的農戶、貿易商等相關人士認為,一方面是大量進口豆涌入國內,搶占了國產大豆的市場份額。1996年中國進口大豆111萬噸,至2011年我國進口大豆5264萬噸,增加45倍之多;另外一方面是玉米、大豆的比價結構扭曲。玉米、大豆兩個品種作為旱田作物,其種植常年處于競爭狀態(tài),也就是說,增加大豆播種面積就要壓縮玉米播種面積,反之亦然,只有在兩個品種的種植收益相當時(即:大豆價格≈玉米價格×大豆/玉米單產比值),大豆的播種面積才會穩(wěn)定并增長。
同行考察的黑龍江大豆協(xié)會副秘書長王小語皮膚黝黑,說起大豆那簡直就跟翻開百科全書一樣。他認為,近年來玉米、大豆比價均值差距越來越大,這是導致大豆種植減少的內在原因。據(jù)他跟蹤,2011年大豆、玉米單產均值達到2.8:1。也就是說,在二者單產和畝成本相對穩(wěn)定的前提下,如果大豆、玉米比值大于2.8,則農民會多種大豆少種玉米,如大豆、玉米比值小于2.8,則農戶傾向于多種玉米。近期黑龍江哈爾濱地區(qū)普通玉米價格在1元左右,但大豆價格僅在2.10元,畝效益差距懸殊。如果比價關系不改變,大豆播種面積縮減情況會更加嚴峻。
“東北小麥已經倒了,眼下大豆也已到了最危險的時候。”王小語回憶起上個世紀九十年代初黑龍江制粉行業(yè)日趨萎縮的一幕,不禁憂心忡忡:在市場經濟的優(yōu)勝劣汰機制下,兩三年光景多數(shù)面粉廠從停工歇業(yè)到停產倒閉,加工企業(yè)的困境迅速傳導到種植行業(yè),曾經兩千萬畝左右的小麥播種面積逐步萎縮到四、五百萬畝水平,直到現(xiàn)在也沒有真正恢復?,F(xiàn)在看,這就是一個強勢產業(yè)打擊弱勢產業(yè)的結果,而全省曾經的四大主要糧食品種之一小麥,已經失去了往日的輝煌。大豆能否步小麥的后塵,拭目以待。
糧食北大倉,會成為大豆的北大荒嗎? |
畜牧人
畜牧人養(yǎng)豬
關于社區(qū)|廣告合作|聯(lián)系我們|幫助中心|小黑屋|手機版|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5824號
北京宏牧偉業(yè)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京ICP備11016518號-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5-10-4 19:40, 技術支持:溫州諸葛云網絡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