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去威海參觀一個在建的豬場,它的設計理念是嚴格按照上進風下出風。
它的基本原理是:在豬舍的外面選一個進風口,然后從進風口到豬舍內走廊之間挖一條長60-80米的,深2米的長溝, 然后里面鋪上直徑1米的水泥管或者PVC管子進入豬舍走廊后設計一個出風口,采用負壓原理,把室外的空氣通過這個管道引入走廊內,因地下的溫度常年保持在16-18度,所以可以保證把室外的空氣通過地下管道進入室內的過程中,讓室外的空氣溫度和地下溫度充分交換,最后改變進入豬舍內空氣的溫度(夏天降低空氣溫度,冬季提升空氣溫度)。
聯(lián)排豬舍,豬舍內中間是大走廊,兩側是獨立單元式的飼養(yǎng)房間,每個房間和走廊之間有門和三個進氣窗相通,以便室外空氣通過地下管道進入室內走廊,然后進入到每個單元,這樣就能做到很好的給豬舍空氣循環(huán)流通。
單元豬舍內地溝的頭上(和門相對的方向下面地溝)安裝一個風機,可以把進入單元內的空氣和氨氣交換后抽出豬舍內,以上所述是韓國技術,夏天的時候還配有2個風機(在單元門的正對面)起到更好的降溫效果。
我的文字組織能力有限,不知道大家對這個模式有什么意見,請多多指點。
![IMG_0844.JPG IMG_0844.JPG](data/attachment/forum/201207/11/211120bbul1sknibwo1kjn.jpg.thumb.jpg)
![IMG_0846.JPG IMG_0846.JPG](data/attachment/forum/201207/11/211132i5p010tiwms5ssst.jpg.thumb.jpg) |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lián)網(wǎng),僅供畜牧人網(wǎng)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lián)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