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踐證明,冬至到立春是放養(yǎng)魚種的最佳時機,有利于魚種及早適應環(huán)境,促進魚種開春猛長,提高產量。越冬期間放養(yǎng)好魚種,要把握好以下“九關”。 魚池五改 小塘改成大塘、死水塘改成活水塘、淺水塘改成深水塘、漏水塘改成保水塘、搶險塘改成防洪塘。整修池塘先放水暴曬后,除去過多淤泥,只保留15厘米~20厘米厚的淤泥,鏟除雜草,疏通渠道,加高池埂。 清塘消毒 池塘留水10厘米深,每畝用生石灰90公斤或含氯30%的漂白粉4公斤,調成糊狀均勻潑灑全塘。然后灌滿池水,每畝用漂白粉12公斤,均勻灑播,充分攪動。 肥水下塘 清塘5天~7天后施基肥。一般每畝池塘施發(fā)酵豬、牛糞500公斤~700公斤,或人糞200公斤,新塘和瘦塘可多施,肥塘可少施或不施,然后注冬水,有利于浮游植物生長,為魚種提供天然餌料。 放養(yǎng)規(guī)格 草、鰱、鳙魚體長15厘米,鯉魚13厘米,鯽魚和鳊魚10厘米以上。魚種要求規(guī)格一致,體質健壯,無病無傷。 抓緊早放 冬至到春節(jié)前后,或者水溫在8℃~10℃是放養(yǎng)魚種的最佳時機。放魚種宜選在晴天中午進行為好,溫度過低的霜天和雨天魚種不宜下塘,防止凍傷魚體。 魚種消毒 魚種要消毒入池。一般可用3%~5%漂白粉或8%硫酸銅溶液,浸洗魚種20分鐘~30分鐘,或用3%~5%的食鹽水浸洗5分鐘~10分鐘,以達到殺滅體表病原菌的作用。 合理混養(yǎng) 依據養(yǎng)魚水域的水質、餌料、魚種大小等情況,確定合理的放養(yǎng)密度及混養(yǎng)魚種。肥水塘以施肥為主,結合投餌,主養(yǎng)鰱魚、鳙魚,混養(yǎng)搭配比例為鰱魚60%、鳙魚15%、草魚10%、鯉魚、魴魚、鳊魚等15%。水質偏瘦的魚塘,以投餌為主,如果青飼料多,則主養(yǎng)草魚,混養(yǎng)搭配比例為:草魚50%、鰱魚20%、鳙魚10%、鯉魚10%、鯽魚、鳊魚、魴魚等10%。每畝放養(yǎng)量1000尾左右。 加強管理 池塘要有專人負責管理。每20天換水1次,每次換水15厘米~20厘米,實行先放后灌,調節(jié)水質。天氣驟冷,要加深水位到2米以上。長時間沒有補水而且含氧較低的池塘,每畝用硝酸銨5公斤~6公斤,磷肥3公斤~4公斤,混合裝在稀眼的布袋中掛在水下,在晴天中午用竹竿攪動部分塘底,過一段時間再攪動另一部分,每日1次。越冬塘要適當投些豬糞、酒糟、豆餅或菜餅等,以提高水溫,滿足越冬魚種少量吃食的需求。開春水溫達到7℃~8℃時,應早投餌施肥,培育肥水,促使魚種快長。 防治魚病 越冬期間魚種易感染水霉病、赤皮病等,一旦發(fā)現魚種感染要及早治療。水霉病可用4%的食鹽水和4%小蘇打液混合潑灑全池。赤皮病每立方米水體用1克漂白粉化水全池潑灑1次,隔3天再用藥1次。 水楊 ■技術員手記 |
畜牧人
畜牧人養(yǎng)豬
關于社區(qū)|廣告合作|聯系我們|幫助中心|小黑屋|手機版|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5824號
北京宏牧偉業(yè)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京ICP備11016518號-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5-2-3 19:57, 技術支持:溫州諸葛云網絡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