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日國家發(fā)改委等部門公布了東北2013年玉米臨時收購價格,內蒙古、遼寧、吉林和黑龍江保護價提高到1.13元/斤、1.13元/斤、1.12元/斤和1.11元/斤,均較上年提高0.06元/斤,且公布時間明顯早于往年。今年保護價公布有以下特點:
第一,保護價如期提高,出臺時間早對市場影響較大。自2008年國家啟動臨儲托市政策以來,玉米最低托市收購價逐年提高0.07-0.15元/斤,本次提高已在預料之中,但公布時間早于預期引起較大反響,因公布前北方港口玉米現貨平倉價格為2370-2390元/噸,1401合約價位在2330-2348元/噸,均較保護價貼水。但是,今年玉米保護價提前出臺或早有暗示。在5月8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主持會議中表示將合理提高玉米最低收購價格;6月19日發(fā)改委發(fā)文提出農產品價格有必要適度保持上升,頻頻信號或要已暗示出政府欲保證農民利益的決心。
第二,玉米保護價首次與小麥持平。從2008-2013年各品種保護價提高幅度和價位來看,以吉林玉米為例,吉林玉米保護價除2009年以外均高于三等混麥/紅麥價格,而2013年保護價提高0.06元/斤后與三等小麥平價。顯然,政府在決策上既考慮到了保護農民利益,又考慮到了和其他品種之間面積分配和比價關系,未來玉米提高幅度也將參考小麥價格。 表:2008—2013年水稻、小麥和玉米托市保護價
保護價公布前后DCE盤面遠期新作1401和1405合約大幅上漲,成交量明顯放大,對市場各方心態(tài)產生了較大影響。筆者認為今年臨儲托市政策對市場有如下影響:
首先,港口和產地價格受保護價支撐將上漲。4月禽流感發(fā)生以來,貿易商和飼料企業(yè)普遍不看好玉米后市,尤其是5月末臨儲停止收購后,價格弱市震蕩,市場上缺乏強勁買盤。加上恰逢新麥上市,市場注意力轉向小麥替代和小麥購銷,南方多雨和臺風天氣亦不利作物發(fā)運,導致4-6月東北玉米走貨不暢,港口積壓高庫存,產地和港口倒掛,貿易購銷積極性不佳。但是保護價提前公布有效的提振了心理預期,2012年吉林玉米收購價為2120元/噸,在2013年不提高保護價的前提下,到港成本為2300—2330元/噸;提高后理論計算的到港成本為2420-2450元/噸。預計后期陳作價格將因優(yōu)質玉米逐漸消耗和貿易商心態(tài)的轉變而逐步上漲。
第二,今年南北影響因素各異,保護價對東北支撐力度大。雖然保護價普遍提高了心理預期,但對南方沿海消費群體而言,目前低廉的進口谷物成本和未來到港量對價格將形成壓制。因前期美盤下跌,目前10月-11月船期美國進口玉米到廣東完稅成本不足2000元/噸,12月船期進口高粱到廣東成本亦不足2000元/噸,8月船期美國二號軟紅冬麥到港成本2330元/噸附近,除此之外澳洲飼料小麥和大麥以及南美作物到港均有優(yōu)勢。截止到目前,我國已經進口約270-280萬噸美國玉米,船期集中在9-12月,恰逢新作上市期。按照吉林2240元/噸收購價推算,到南方理論成本在2510-2550元/噸,較進口溢價超過500元/噸,巨大利差或將吸引大量進口。如若引發(fā)大量進口,或將引發(fā)南北長期倒掛局面。
第三,保護價提高了農戶心理預期,但后期仍將由供需決定。2012年東北地區(qū)擴種增產、成本上漲、糧質普遍下降一等、上市初期水分偏高,加上華北地區(qū)糧質好價格低擠占了東北玉米市場份額,導致玉米上市伊始至今價格多處于偏弱局面,農戶收益未達到心理預期,而保護價的公布將直接影響今年開秤價和心理預期。然而,另一方面,保護價只能說給出了市場底部,若2013年因天氣不佳或病蟲害東北遭遇減產,或也將如小麥一樣高開高走;若玉米大豐收,或也將出現中短期內低于保護價局面,因此今年開秤價還需考量供需情況。 |
畜牧人
畜牧人養(yǎng)豬
關于社區(qū)|廣告合作|聯系我們|幫助中心|小黑屋|手機版|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5824號
北京宏牧偉業(yè)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京ICP備11016518號-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5-10-13 23:03, 技術支持:溫州諸葛云網絡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