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人 首頁 飼料 飼料要聞 查看內容

國產大豆之路在何方

簡介
摘要: 隨著低廉外來大豆的不斷涌入,國內大豆成本優(yōu)勢盡失,國產大豆壓榨利潤逐步由盈轉虧。為了保護國豆的糧食安全及農民種植積極性,國家自08年以來已經連續(xù)實行了6年的政策收儲。

  摘要:

  隨著低廉外來大豆的不斷涌入,國內大豆成本優(yōu)勢盡失,國產大豆壓榨利潤逐步由盈轉虧。為了保護國豆的糧食安全及農民種植積極性,國家自08年以來已經連續(xù)實行了6年的政策收儲,收儲價格整體上呈現(xiàn)逐步上漲趨勢。政策收儲不只是大豆的個例,玉米、小麥、秈稻、棉花等品種都有實行收儲,在種植效益上,大豆種植依舊處于相對劣勢,進而使得近年來國內大豆種植面積逐年下滑。由于收儲政策的影響,國產大豆成本價格遠高于進口大豆,東北大豆壓榨企業(yè)長期處于虧損邊緣,在種植效益的表面下,更深一層的是國產大豆產業(yè)鏈的斷裂。在外來物種大肆入侵的格局下,國產大豆地位岌岌可危,國產大豆是否還能迎來新的春天?

  一、種植面積連年下滑

  國產大豆種植面積下滑已經成為不爭的事實,究其原因,主要是種植效益相對較低的緣故。

  在東北地區(qū)乃至全國,近幾年受種植效益較低的影響,大豆種植面積減少明顯。以中國“大豆之鄉(xiāng)”黑龍江為例,從2005年最高峰的6323萬畝下降到今年的3105萬畝,在8年間種植面積減少了一半。近年玉米、水稻等高產作物市場價格不斷上漲,而國產大豆受進口大豆沖擊,一直處于相對低價狀態(tài)。據(jù)統(tǒng)計,2013年畝產玉米840斤左右,國儲收購價1.11元/斤,計算得出每畝玉米毛收入932.4元。然而大豆平均畝產在200-280斤,按照收儲價2.35元/斤的價格計算,2013年每畝大豆毛收入564元;種植成本在450元/畝左右,最后所得凈收入約114元/畝。目前,就黑龍江省來說,一畝玉米或水稻的種植收益已經是大豆的兩三倍,農民棄豆改稻、改玉米現(xiàn)象明顯。同時,由于近年轉基因玉米的引入,在抗病蟲害和抗倒伏上都有進一步改善,更加堅定了大豆改種玉米的熱情。

  近年來,大豆、玉米“圈地運動”愈演愈烈,大豆在爭地運動中屢屢敗北。受種植效益的驅動,我國大豆種植面積從2010年的920萬公頃下滑到了2012年的675萬公頃。就筆者9月下旬在黑龍江的考察來看, 目前大豆種植區(qū)主要集中在海倫、綏化、密山、集賢等等水系相對缺乏的西部地區(qū),而對于灌溉條件相對較好的中東部,多以玉米、水稻種植為主。雖然本年度黑龍江地區(qū)天氣原因致使部分玉米種植受阻使得部分農民“被逼”種豆,使得該地區(qū)種植面積維持相對穩(wěn)定,初步預計種植面積在700萬公頃左右,但整體逐步減少的趨勢并未改變。

  二、產業(yè)鏈幾近斷裂

  農民們不種大豆,導致國產大豆種植面積逐年下滑,表面上看是種植效益不如玉米、水稻,但歸根結底是整個國產大豆產業(yè)鏈已經失去了上下游的互動作用。

  長期以來,由于進口大豆出油率高,價格卻相對便宜,加工國產大豆在效益上完全處于劣勢,以致于純天然、安全的大豆,在加工出豆油和豆粕后卻只能隨進口大豆定價。據(jù)筆者此前在黑龍江考察來看,目前黑龍江綏化地區(qū)17-18個水大豆收購價格普遍在2.4-2.45元/斤,折合4800-4900元/噸,而目前國內港口進口大豆成本價僅在4300元/噸左右。按照目前豆粕市場價格4300元/噸左右價格,國產豆油價格在7300元/噸左右,南方進口大豆壓榨四級豆油卻只有7000元/噸左右。這個價格的形成不是由國產大豆加工企業(yè)形成的,而是由主產區(qū)以外那些更具加工優(yōu)勢的油脂加工企業(yè)形成的。對比國產近期國產大豆和進口大豆的壓榨利潤來看,目前國產大豆壓榨利潤大多維持在100元/噸附近,而山東、江蘇等主要進口地的大豆壓榨利潤卻能夠達到300元/噸甚至跟高水平。 在此情況下,很多壓榨企業(yè)被逼壓榨進口豆,更或是轉為玉米加工。

  產業(yè)鏈斷裂的另一個原因是壓榨原料緊缺。東北作為國內大豆的主產區(qū),產量幾乎占到全國產量的半壁江山,依照規(guī)定,該地區(qū)大豆壓榨只能選用國產大豆。以12年為例,東北地區(qū)大豆產量約在600萬噸左右,其中一半左右用來交儲,剩下的300萬噸,其中大部分都用于食品豆,最后剩下來作為食用油壓榨的僅僅在100萬噸左右,而東北實際年壓榨能力卻有1800萬噸左右,即便在壓榨利潤尚可的情況下,多家企業(yè)都將面臨僧多粥少的難題。在今年的拋儲行動中,自8月8日以來,一共實施了9次拋儲,總計約在243萬噸,其中基本都為09、10年城豆,成交價格在4000元/噸左右。由于近期壓榨利潤有所好轉,東北地區(qū)開幾率明顯回升,但仍存在貨源緊缺的問題。當然,我們從產量和壓榨能力上也能看出,依舊以12年為例,國內大豆產量預計在1280萬噸,而壓榨能力卻高達1800萬噸,即便國家在收拋之間能夠良好權衡,在壓榨利潤可觀的情況下原料緊缺也是一個相當大的問題。進而很多壓榨企業(yè)不得不被逼轉行做玉米等其他產品加工更或是關門停業(yè)。

  壓榨效益對比及壓榨原料緊缺導致國產大豆產業(yè)鏈破裂,這在一定程度上又加速了大豆種植面積下滑。如果加工環(huán)節(jié)徹底放棄國產大豆,那么國產大豆市場將更加弱化。進一步促使了種植面積的下滑。

  三、進口逐漸遞增

  日前,我國又批準發(fā)放了耐儲存番茄、抗蟲棉花、改變花色矮牽牛、抗病辣椒、抗病番木瓜、轉植酸酶玉米和抗蟲水稻等7種轉基因作物安全證書。在已批準的轉基因作物中,進口用作加工原料的轉基因作物有大豆、玉米、棉花、油菜和甜菜5種。雖然歐洲、日本等地區(qū)目前仍對轉基因食品還保持著相當高的警惕心理,同時,市場上對于轉基因致癌、致不孕等各種流言漫天飛舞,然而,我國農業(yè)部多次對轉基因食品的安全性做出解釋,進而外來物種才得以大搖大擺進入國內市場。

  在進口大豆成本優(yōu)勢的趨勢下,近年大豆進口數(shù)量不斷攀升。根據(jù)海關統(tǒng)計,2007年我國進口大豆3082萬噸,2009年進口4254萬噸,2010年進口5478萬噸,2011年進口5264萬噸,2012年我國進口5838萬噸。據(jù)海關總署最新報告,2013度一月到九月期間,中國大豆進口量比上年同期增長了3%,達4580萬噸,其中,從巴西進口了2750萬噸,從美國進口了1250萬噸,從阿根廷進口了360萬噸。而據(jù)市場預計,四季度我國進口大豆總量預計在1700萬噸至1800萬噸左右,如果兌現(xiàn),那么本年度總計進口大豆總量將超過6000萬噸大關,達到6280萬噸至6380萬噸,為歷史之最。從近年進口大豆趨勢來看,進口總量呈現(xiàn)逐年攀升的趨勢,而且近年進口量大幅提速,而目前我國對進口大豆依存度已超過80%。

  四、國豆危機四伏

  在外來大豆逐年遞增、國產大豆種植面積連年下滑、國產大豆產業(yè)鏈幾近斷裂的背景下,國產大豆產業(yè)危機四伏。盡管國家有意鼓勵國產大豆的發(fā)展,但大豆產業(yè)由外資主導的現(xiàn)狀恐一時難有改觀?;蛟S在中國大豆進口依存度尚不足50%時,出臺有關保護民族大豆產業(yè)的政策還會起到一定成效,而在目前進口大豆主導的背景下,再去談限制外資進入大豆產業(yè)以保護國家糧食安全問題,已經是螳臂當車,同時,在引起國家決策部門關注之后,有關政策措施的落實也太過于遲緩。

  目前的經濟是開放的市場經濟,在此情況下,各個環(huán)節(jié)的利益都是由市場來決定的。若要想重拾國豆的話語權,還得從市場著手,在保障農民、加工商、貿易商等大豆產業(yè)鏈各方利益的前提下,放開對國豆的干預,讓市場來調節(jié),或許這樣才能真正達到治根的效果。

  自08年以來,國家開始實行政策收儲,希望能以此來保護農民種植大豆積極性,然而在農作物種植比較效益下,大豆種植依舊處于劣勢,大豆種植面積還是逐年下滑。與此同時,由于政策收儲對大豆價格的支撐,使得進口大豆成本優(yōu)勢更加明顯,國產大豆壓榨大多處于虧損狀態(tài),進而使得大豆產業(yè)鏈逐步破壞。此前,市場一度傳言,13年度國家將大豆政策收儲轉變?yōu)檎咧毖a,然而直至大豆收割上市仍未見政策影蹤,直至本月15日,收儲政策才得以發(fā)布,較往年至少推遲3個月,其中可見政策在實施收儲過程的謹慎性。收儲政策姍姍來遲,吊足了市場胃口,然而在玉米、粳稻等收儲價格均有上調的情況下,大豆依舊維持2.3元/斤的收儲價,是在是讓市場大跌眼鏡,此前2.35至2.40元/斤的預期徹底落空。由于其他農產品收儲價格上調,大豆種植比較效益將更加尷尬。在政策收儲失靈的情況下,國家漸漸意識到單單依靠政策收儲來保護種植面積的乏力,直補政策預期是政府調控手段的一種轉型。

  五、國豆出路在何方

  直補政策是促使國產大豆脫離困境的重要手段,然而直補政策的制定和實施卻是個問題。在種植領域,需要切實的維護好大豆種植同其他農作物的比較效益,使得一畝大豆和一畝玉米、水稻等農作物的種植利潤相差不大。然而,現(xiàn)在又面臨一個新的問題,目前玉米、水稻等都農作物在實行收儲政策,且進口農產品成本優(yōu)勢十分明顯,直補政策又將面臨一個產業(yè)面而非點的問題。 其次,在大豆產業(yè)鏈方面,由于國產大豆壓榨利潤大幅低于進口大豆,欲將重新修復斷裂的產業(yè)鏈,那么就不得不考慮國產大豆各個環(huán)節(jié)的直補問題。由此看來,直補的方向不單單是大豆種植這個點,而是涉及到整個農作物種植面和相關產業(yè)鏈。

  在直補政策方面,筆者想談一下個人對于政策的理解。在種植環(huán)節(jié),國家需要根據(jù)實時的市場價格,對各個產業(yè)面進行資金補助,充分權衡各農產品種植的比較效應,切實保護農民的種植積極性。針對企業(yè)補貼,要根據(jù)國際市場價格走勢,體現(xiàn)動態(tài)靈活性和時效性,當國際價格低于國內價格時,自動啟動補貼機制,同時區(qū)分不同企業(yè)的政策需求實行個補。種植補貼以穩(wěn)定大豆播種面積為目的,加工補貼以增強企業(yè)創(chuàng)新能力和競爭力為目的,補貼能夠加工獲利并且其加工制成品能夠被市場認可的企業(yè),要持續(xù)不斷扶植至非轉基因產品市場基本形成,最終達到通過市場競爭手段使資源得到有效配置的目的。

  除去政策方面,企業(yè)還應充分利用國內期貨市場進行全面風險管理,鎖定成本,提高競爭力,不要讓價格的漲跌影響正常經營,同時減少在國外市場上被國際基金“狩獵”的可能。這樣,企業(yè)才不會被動地接受國外市場決定的價格。同時,更重要的是,應當籌建與紐約、芝加哥和倫敦等交易中心競爭的全球大宗商品交易中心,要充分發(fā)揮中國國內巨大市場需求的戰(zhàn)略資源作用,逐步形成全球大宗農產品定價話語權。

  隨著進口大豆的逐漸遞增,國產大豆種植乃至整個產業(yè)鏈已經岌岌可危,保衛(wèi)民族豆種產業(yè)已經迫不及待。值得慶幸的是,國家已經意識到問題的存在,且已經著手處理,我們要相信政府的能力,期待國豆的下一個春天。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lián)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lián)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

頭暈

傷心

搞笑

抗議

路過

已閱
1

支持

超贊

剛表態(tài)過的朋友 (1 人)

最新評論

發(fā)布主題 聯(lián)系我們
中國畜牧人網站微信公眾號

畜牧人

中國畜牧人養(yǎng)豬微信公眾號

畜牧人養(yǎng)豬

關于社區(qū)|廣告合作|聯(lián)系我們|幫助中心|小黑屋|手機版|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5824號

北京宏牧偉業(yè)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京ICP備11016518號-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5-10-12 12:37, 技術支持:溫州諸葛云網絡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