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些網(wǎng)站載文稱,豐益國際“斥巨資進駐東北,企圖壟斷國內非轉基因大豆的市場”。有文章認為,外商在中國糧食領域的控制力在加強,“非常值得關注”。 情況究竟如何?記者就此采訪了國家糧食局有關負責人、業(yè)內專家及相關企業(yè)人士。在他們看來,目前東北的大豆收購并沒有出現(xiàn)外資操控現(xiàn)象。國家糧食局官員還透露,國家很有可能在近期追加一部分國儲收購計劃,以解決目前豆農“賣豆難”現(xiàn)狀。 外資并無異動 業(yè)內人士認為,報道中所言的“斥巨資進駐東北”應該是指早在去年8月就出現(xiàn)的“豐益國際斥資30億美元收購東北大豆”傳言。對此,豐益國際旗下的嘉里糧油相關負責人在接受記者采訪時顯得頗為無奈:“到目前為止,我們在東北采購的大豆總數(shù)只有9萬噸,還不到東北大豆總量的0.8%,主要是用作蛋白品的加工,談何壟斷?”該負責人表示,目前東北大豆主要是糧庫在收,壓力很大,很多農民排隊賣豆仍然沒有買家。“這個時候不管是內資還是外資,只要合理合法,國家都應該鼓勵收購,這樣才是為東北農民解決賣難問題。” 北京東方艾格農業(yè)咨詢公司油料行業(yè)分析師陳麗娜也對“外資砸30億美元巨資收購東北大豆”表示懷疑。“如果真有這么大一筆資金入市,肯定會對大豆的價格起到極大的提振作用。但是眼下大豆價格整體向下,只在國家去年10月出臺提高收購價政策后才有所走高。” 中國大豆網(wǎng)總經(jīng)理、劉兆福也表示,近期并沒有發(fā)現(xiàn)外資在東北大豆市場上有何異動。 多方面因素影響大豆價格 國家糧食局調控司司長盧景波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近期大豆價格下滑的原因很復雜,不是由單一因素造成的。“自去年以來,全球經(jīng)濟增長放緩日益顯現(xiàn),國際原油價格暴跌、美元持續(xù)升值、全球糧食市場疲軟,全球油料增產(chǎn)等多重因素導致國際市場油料和食用植物油價格急劇下跌。這都對國內大豆價格有影響。” “外資糧商由于占比大,其買賣可能是造成價格波動的原因之一,但大豆價格波動最根本的還是受基本面影響所致。”陳麗娜認為,其一,因為大豆的豐收,導致現(xiàn)貨的供需形勢由原來的偏緊轉為目前的偏松,價格自然就下來了;其二,我國食用植物油市場對外依存度較高,國際市場價格傳導對國內影響很大。據(jù)了解,從去年3月到12月,美國芝加哥商品交易所CBOT豆油期貨價格累計下跌幅度超過50%,而同期大商所的豆油期貨價格下跌幅度基本與國際市場保持了一致。 “為了保護豆農利益不受損害,保護糧食生產(chǎn)繼續(xù)發(fā)展,國家自去年10月開始,實行了大豆收儲托市政策。”盧景波說,“國家還明確要求地方政府,引導鼓勵多元市場主體積極入市收購,搞活流通。” 未來可能追加收儲計劃 據(jù)了解,自去年10月份至今,國家共出臺了兩輪大豆國儲收購計劃,共計300萬噸。“迄今為止,國儲已收購大豆195萬噸。在收儲有條不紊進行的同時,國產(chǎn)大豆的價格也開始止跌企穩(wěn)。”盧景波說。 據(jù)了解,目前東北大豆因國家提高大豆收儲價格而相對堅挺,維持在人民幣3600元/噸左右,與國儲3700元/噸的收購價格相差無幾。 “但是,國儲收購畢竟只是一小部分,只能解燃眉之急,卻難以從根本上解決賣豆難題。目前東北市場大豆總數(shù)在800萬噸左右,絕大部分仍滯留在農民和貿易商手中,還得依賴市場消化。”陳麗娜因此建議,首先,繼續(xù)增加國儲的收購額度,這是最直接的托市策略;第二,國家補貼給油脂壓榨企業(yè),讓企業(yè)有所獲利的前提下,按國儲掛牌價收購大豆。 對此,盧景波表示,目前國家還沒有直接補貼企業(yè)的政策;但增加國儲收購量則是有可能的。“國家將盡最大努力滿足農民的售糧要求,如果目前的計劃額度不夠,我們會根據(jù)收購進度和市場需要進行追加。我們的原則是,農民只要愿意把大豆賣給國家,國家就要收起來。” |
畜牧人
畜牧人養(yǎng)豬
關于社區(qū)|廣告合作|聯(lián)系我們|幫助中心|小黑屋|手機版|
京公網(wǎng)安備 11010802025824號
北京宏牧偉業(yè)網(wǎng)絡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京ICP備11016518號-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5-2-7 11:25, 技術支持:溫州諸葛云網(wǎng)絡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