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務部宣布對美國的汽車\雞肉等產品進行反傾銷審查,其實如果對美國的大豆進入進行立案審查更好,可以打到美國的七寸,一箭雙雕,即可以教訓一下有貿易保護主義傳統(tǒng)的美國民主黨,為了五千人的就業(yè),開罪美國的財大氣粗的農場主也沒好果子吃,還能保護一下國內的大豆產業(yè)。大豆淪陷數年是到了該反擊一下的時候了。 美國當地時間11日晚,美國政府宣布對從中國進口的所有小轎車和輕型卡車輪胎征收為期三年的征罰性關稅,第一年稅率為35%,第二年為30%,第三年為25%;中國商務部對此表示強烈不滿和堅決反對,商務部發(fā)言人表示,美方此舉違反了世貿組織規(guī)則,中方將保留做出進一步反應的一切權利;中國橡膠工業(yè)協(xié)會及涉案企業(yè)發(fā)布致奧巴馬的抗議信,并要求對美實行反制措施;世貿組織副總干事哈拉稱美國此舉是限制貿易行為(新華社) 其實光反對是不起作用的,讓美國人這次開了一個惡頭可不好。美國民主黨歷來喜歡搞貿易保護主義,年初在經濟刺激計劃中搞了一個“BUYAMERICAN”,此來世界的一片抗議聲及報復。奧巴馬政府上臺后還真怎么敢對中國下手,原因是經濟危機美國需要中國的幫助。現(xiàn)在最危險的危機已過,奧巴馬就騰出手來對中國搞這一手,據說是保護那5000個就業(yè)崗位,但奧算了沒有,他這么做,中國人民要為此丟了多少崗位?所以絕對不能讓奧巴馬這個民主黨的保護惡風一直這么刮下去,要對他們進行制裁,讓他們長點教訓。不少看官認為應該拿大豆開刀,本人甚為贊同。 中國大豆產業(yè)在美國轉基因大豆的狂轟濫炸之后,目前已存在太大的問題?!爸袊蠖贡Pl(wèi)戰(zhàn)”空喊了幾年,越喊市場份額越少。過去一直沒有機會,這次美國人自己送來一個借口,你不仁我不義,給他點顏色。 報復美國的原因很清楚,美國大豆搞洋謀搞跨了中國的大豆產業(yè),使多少人因此而受損轉行?光中小企業(yè)就有多少家?更不提豆農了。 其一中國的大豆產業(yè)就是被美國大豆及其洋謀給沖跨了。大豆淪陷這口氣不應該咽下去。 我國年產大豆1700萬噸左右,需求在3500萬噸左右,需要進口是不爭的事實。但在1996—2000年間我國大豆進口增長并不劇烈,我國大豆產業(yè)并未表現(xiàn)出任何受到沖擊的跡象。主要原因是當時國內加工行業(yè)多為內資企業(yè),還是傳統(tǒng)壓榨廠,加工能力有限。更談不上會出現(xiàn)產能過剩。當時大豆加工行業(yè)利潤豐厚,每噸豆油可以有四五千元的利潤,中國油脂加工企業(yè)多達1000多家,主要原料是國產大豆,進口大豆并非首選。 這種狀況一直到1999年發(fā)生改變,外商投資企業(yè)看上了大豆加工這塊“大蛋糕”,開始大舉進入中國市場,在沿海布局投資壓榨行業(yè)。有人估計過中國新增的壓榨能力,2001年增加504萬噸。2002年增加282噸,2004新增加1356萬噸。據國家發(fā)改委估算,現(xiàn)在全國的壓榨能力已經達到7000萬噸,產能嚴重過剩。 我國大豆加工能力的“突飛猛進”,要歸功于2004年的那場大豆“高價買單”風波。2004年我國大豆加工企業(yè)組團前往美國采購大豆。由于錯誤信息引導和芝加哥期貨市場的炒家操作,我國企業(yè)在罕有的大豆價格高位與國際壟斷糧商簽訂期貨訂單。在中國采購團離開1個月后,大豆期貨價格大跌,由折合人民幣4300元人民/噸回落至3100元人民幣/噸。根據當時大豆、豆油和豆粕的價格,按進口大豆每噸虧損500元計算,全國大豆壓榨企業(yè)危機虧損總額保守估計有40多億元。國內許多民營油廠由此一蹶不振,從此陷入經營低谷或退出市場。而外資卻借機在2004—2005年大規(guī)模進入中國壓榨行業(yè),控制了70%以上的壓榨能力。憑借雄厚的資金實力,外資接納了大批流動資金無法周轉的中小企業(yè)。至2006年4月底,仍在開工的97家企業(yè)中,外商獨資或外資參股的企業(yè)有64家,而這64家企業(yè)控制了我國大豆進口能力的85%[4]。 在1999年以前,我國大豆加工行業(yè)沒有受到明顯沖擊,而拐點就發(fā)生在1999年,原因是外資開始在我國東南沿海投資設廠,建立自己的加工企業(yè)。外資設立的企業(yè)遠離我國的大豆主產區(qū),本身就意味著要棄我國國產大豆而采購自己掌握的國外轉基因大豆。完成了資本先行、沿海登陸的第一步。 2004年以前國內大豆加工行業(yè)依然是內資為主,然而就在2004年發(fā)生了大豆“高價買單”風波“,國內企業(yè)損失慘重,甚至破產停業(yè)。這一風波國內企業(yè)具有經營責任,但更重要的是被國外跨國糧商和炒家的錯誤信息所誤導。至此一役,國內大豆企業(yè)盡迫于資金壓力紛紛被國外跨國糧商所參股、控股,而外資注入的附加條件是必須采購其控制的進口大豆。由此,跨國糧商完成了對國企兼并參股,以掌控采購權,占領市場的第二步。 控制了國內加工企業(yè),一可以大量銷售自己的產品——轉基因大豆,二將我國的大豆企業(yè)納入到自己的壟斷產業(yè)鏈中,讓中國企業(yè)成為跨國公司轉化利潤的一個鏈條,通過中國市場來實現(xiàn)國際貿易環(huán)節(jié)上所賺取的利潤。這便實現(xiàn)了跨國糧商的壟斷國際大豆貿易的最后一步。形成以下寡頭壟斷的格局: 在種植環(huán)節(jié),我國大豆加工企業(yè)進口大豆種植地集中在美國和南美等地,跨國糧商通過發(fā)放生產貸款,修建鐵路、公路、港口等交通設施等方式,控制了南美絕大多數的大豆生產,南美的豆農不得不以低廉的價格,用大豆來抵償貸款。 在收購環(huán)節(jié),國際糧商采購大豆壓低產地價格,價格控制在每噸200美元以下,然而通過左右國際期貨市場,以每噸300—400美元再賣出去。 |
畜牧人
畜牧人養(yǎng)豬
關于社區(qū)|廣告合作|聯(lián)系我們|幫助中心|小黑屋|手機版|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5824號
北京宏牧偉業(yè)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京ICP備11016518號-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5-2-4 18:50, 技術支持:溫州諸葛云網絡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