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國內最大的民營石油企業(yè)會員組織,中國商業(yè)聯(lián)合會石油流通委員會(石油委)會長趙友山9日透露,石油委已上書國家發(fā)改委,呼吁立即叫停國內的玉米制乙醇汽油項目。 據悉,石油委之所以提交上述建言,是因為“汽車與百姓爭玉米”,導致國內2010年上半年首次出現玉米凈進口狀況,并推動了玉米價格的上漲,而玉米制乙醇汽油的產量相對于國內的汽油需求來說微不足道。石油委方面稱,該機構2010年在市場調研中發(fā)現,國內部分乙醇加工廠為了享受1,880元/噸的國家補貼及免稅政策,使用玉米加工車用乙醇汽油,將新上市的玉米搶購一空,使得養(yǎng)殖業(yè)所需要的飼料玉米嚴重短缺,且價格大幅度上漲。根據石油委的調研,中國目前仍有1,000萬噸乙醇汽油制造產能,按每3噸玉米制1噸乙醇汽油的行業(yè)生產水平計算,每年需要3,000萬噸的玉米原料。 值得關注的是,2010年上半年,中國首次從玉米凈出口國變?yōu)橛衩變暨M口國。據中商流通生產力促進中心玉米行業(yè)分析師張劍波介紹,上半年中國凈進口玉米7,800萬噸,造成這一狀況的根本原因是國內玉米價格相對海外來說偏高,7月份,中國東北地區(qū)玉米平均出庫價格為1,845元/噸,同比上漲15.7%。 據悉,為了推進可再生能源與新能源的發(fā)展,國家發(fā)改委、財政部等有關部委2004年曾聯(lián)合出臺政策,在黑龍江省等省區(qū)推廣玉米加工車用乙醇汽油的試點項目,每生產1噸車用乙醇可得到1,880元的國家補貼,并減免一切稅收。不過這以后,隨著中國陳糧減少,國家明確要求各地不得盲目發(fā)展玉米加工乙醇產能。 但據趙友山介紹,石油委調查發(fā)現,在國家高額補貼的誘惑下,黑龍江等地部分酒精廠目前又開始使用玉米生產車用乙醇汽油,并大量搶購玉米。由于養(yǎng)殖業(yè)沒有國家補貼政策,因此無法承受高漲的飼料玉米價格,進而造成市場上的農副產品供應面臨短缺,價格上漲。 他還表示,石油委已將這一情況反映給國家發(fā)改委,呼吁政府叫停玉米制乙醇汽油項目,并建議把相關補貼傾斜到使用木薯、麥秸等原料加工乙醇的項目中去,既可促進生物汽油的技術發(fā)展,又能解決汽車與百姓爭糧食的問題。而他們的上書得到了國務院領導的重視和批示,目前國家發(fā)改委正在研究之中。 |
畜牧人
畜牧人養(yǎng)豬
關于社區(qū)|廣告合作|聯(lián)系我們|幫助中心|小黑屋|手機版|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5824號
北京宏牧偉業(yè)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京ICP備11016518號-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5-9-9 14:44, 技術支持:溫州諸葛云網絡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