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禽采食量與飼料的粒度有關,顆粒飼料或碎粒料可增加采食量。Lott等發(fā)現(xiàn),較大顆粒的玉米降低肉雞的生產(chǎn)性能,大于1100μm的顆粒不能被肉雞很好地利用。A M Amerah等對肉仔雞小麥基礎日糧的料型和原料粉碎粒度的研究,結果表明:顆粒料和粉料的料重比分別為1.523和1.673,而粗粉碎和中度粉碎的料重比分別為1.575和1.621,說明料型對于料重比的影響比粉碎粒度的影響大。吳孝兵研究了4種玉米粒度(直徑0.336、0.585、0.856和1.12mm)及2種日糧形狀(粉料和顆粒料)對21~42日齡肉雞的影響,結果表明:玉米粒度為0.336mm時,粉料組的采食量、日增質(zhì)量和飼料轉化率顯著低于顆粒料組。王衛(wèi)國等研究表明:隨著飼料粉碎粒度的減?。êY孔由8mm減到5mm),蛋雞的產(chǎn)蛋率從59.9%提高到61.9%,料蛋比由3.12下降到3,這說明,降低粒度對產(chǎn)蛋率和料蛋比有促進作用,但差異均不顯著。
0ryschak等研究發(fā)現(xiàn),降低豬大麥-豌豆日糧的粉碎粒度能夠提高干物質(zhì)(DM)、總能(GE)、粗蛋白(CP)和消化能(DE)的總腸道表觀消化率(CTTAD)。Healy等研究表明:當粉碎粒度從900μm降低到300μm時,斷奶仔豬的采食量下降,而且生長率也沒有提高。J C Kim等研究發(fā)現(xiàn),小麥的粒度從920μm降低到580μm時,可顯著提高仔豬淀粉的CTYAD,但對GE的CTI'AD沒有影響。蔣雨等研究粉料日糧、膨化粉料日糧、制粒日糧和膨化制粒日糧對生長育肥豬生產(chǎn)性能和養(yǎng)分消化率的影響,結果表明:膨化粉料、制粒日糧、膨化制粒日糧組日增質(zhì)量比粉料日糧組分別提高3.98%、1.49%和8.96%;飼料利用率分別改進了8.35%、6.08%和13.42%;粗蛋白表觀消化率分別提高3.94%、2.29%和1.68%。說明飼糧制成顆粒料的飼養(yǎng)效果明顯優(yōu)于粉狀料,將飼糧膨化或膨化再制粒有累加效應。
Cedric J Simon將魚粉的粉碎粒度從500μm降低到106μm,發(fā)現(xiàn)對龍蝦的飼料消化率沒有顯著影響。但L G Obaldo等研究表明:原料粉碎粒度降低能夠提高河蝦的日糧消化率和飼料轉化率。Sales和Britz報道,將原料粒度從450~l000μm降低到小于450μm后,提高南非鮑魚的日糧消化率。
丹麥農(nóng)業(yè)科學院的研究者認為:飼料結構與飼料顆粒大小和原料種類有關,并對豬消化道病原菌有顯著影響,尤其是對沙門菌影響最為顯著。有研究表明:飼料制粒能夠增加感染沙門菌的風險,而且飼喂粗粉碎飼料比飼喂細粉碎飼料能夠降低豬腸道沙門菌的患病率。M S Hedemann等研究發(fā)現(xiàn),飼喂粗粉碎非制粒日糧豬小腸絨毛比飼喂粗粉碎顆粒料豬的小腸絨毛長度增加了85μm,飼喂粗粉碎日糧也增加了結腸隱窩的深度(細粉碎(420±12)μm,粗粉碎(449±12)μm)。G Brunsgaard等研究表明:飼喂粗粒大麥的豬腸道上皮細胞增值速度比其他日糧(粗粒小麥、細粒大麥和細粒小麥)的快,而且飼喂粗粉碎日糧能有效預防腸道感染。
4 粉碎粒度和料型對消化道酶活和外源酶制劑的影響
關于原料粉碎粒度對動物消化道酶活的影響的研究報道較少。關于粉碎粒度與消化道酶活的關系,有2種假說待證實:1) 粉碎粒度的不同導致胃排空速度的差異,使食糜進入小腸的速度和數(shù)量不同,從而使消化酶分泌數(shù)量產(chǎn)生差別。中等粉碎粒度的顆粒比粗粉碎,細粉碎顆粒的流動性好,能較快的通過胃進入小腸,使胰腺在短時間內(nèi)迅速分泌出大量消化酶;2) 長期飼喂不同粒度的飼料,可能會對消化道發(fā)育產(chǎn)生一些影響,也可能影響胰液的分泌,從而造成消化酶酶活的差異。J C Kim等研究發(fā)現(xiàn),小麥粉碎粒度為920μm的日糧中添加木聚糖酶和葡聚糖酶后,粗蛋白的CTTAD從0.72提高到0.74,而粉碎粒度為580μm日糧中添加同樣的酶制劑后粗蛋白的CTFAD從0.71提高到0.75,說明粉碎粒度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