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人
標題: 綜述:欄舍環(huán)境及管理對仔豬斷奶前后生產力的影響(二) [打印本頁]
作者: 29625248 時間: 2022-12-16 15:12
標題: 綜述:欄舍環(huán)境及管理對仔豬斷奶前后生產力的影響(二)
3.3常規(guī)環(huán)境管理
仔豬出生后前兩小時對低溫最為敏感,大量研究討論了如何減少這個時期仔豬體溫變化的幅度及持續(xù)時間的措施。金屬地板可使仔豬直腸溫度低于混凝土地板,帶有塑料層的金屬地板更優(yōu)于混凝土地板。Pedersen等(2016)報道,與懸掛或置于地板上的輻射加熱板相比,草墊可更好地避免新生仔豬直腸溫度的下降。無論何種地板,在地板上提供舒適的絕緣材料均可改善仔豬的熱損失。
微氣候一般設置在哺乳母豬附近。但在出生后最為關鍵的前2天,將微氣候區(qū)緊挨母豬,可提高仔豬對微氣候區(qū)的使用率。Andersen等(2015)報道,將輻射加熱板懸掛于靠近分娩欄上空,可提高仔豬在此區(qū)域的活動時間,減小出生后4小時內直腸溫度下降幅度,且對仔豬首次吸食初乳的時間無影響。
另一種方法是將分娩欄內溫度設置在25℃以上,但會負面影響母豬的生產性能或死亡率。PIC(2017)指出,在分娩后的7-10天,應將分娩室的溫度逐步下降至18.8℃,避免母豬的熱應激。
3.4出生時的管理
除環(huán)境管理外,出生時的干預措施,如干燥新生仔豬體表的胎液,也可降低仔豬體熱損失及直腸溫度的下降。Vande等(2020a)報道,與紙巾相比,纖維素基干燥劑對預防新生仔豬直腸溫度的下降更有效,且兩種干預方法均優(yōu)于無干預者。與擦拭干預措施相比,將新生仔豬置于加熱燈下30min也可預防直腸溫度的下降,但效果不及直接擦干體表的胎液。有條件地話,最好將兩者結合執(zhí)行。但Christison等(1997)報道,出生后的胎液擦拭使仔豬處于強烈的應激中,推遲了其主動進食初乳的時間。
雖然可降低新生仔豬直腸溫度的下降,但出生時干燥或加熱處理對仔豬斷奶重、斷奶前死亡率均無影響,表明斷奶前死亡是一個復雜多因素問題,并不全部是低溫造成的。Vande等(2021)報道,仔豬斷奶前74.3%的死亡源于出生重,出生后30min的直腸溫度并不那么重要。文中同時指出,出生時干燥、加熱及溫暖的分娩室(不低于25℃)對低出生重(小于1.5kg)仔豬效果最佳。斷奶前死亡更多與寒冷、營養(yǎng)不良、壓迫相關,故預防出生時的低溫癥僅是改善仔豬成活率的措施之一。
3.5具體操作中應注意的問題
提供一個舒適的微氣候區(qū),可有效降低仔豬斷奶前的死亡率。不管使用何種供熱設備,應保證操作無誤。從視覺上講,與電熱毯相比,加熱燈的效果更好判斷。觀察仔豬的行為或手感溫度均帶有主觀性,使用手持式紅外體溫計可更好地監(jiān)測仔豬體溫變化,以保證微氣候區(qū)的功能正常。
調整電熱毯的溫度或加熱燈的懸掛高度,可及時滿足不同日齡仔豬的熱量需求,還可節(jié)約成本及減少對母豬的負面影響。
雖然半封閉或全封閉微氣候區(qū)降低了仔豬體熱損失,但也帶來的其他問題。如飼養(yǎng)者無法清晰地從微氣候區(qū)上方的透明層觀看所有仔豬的狀況,部分可打開觀察,但增加了人力和時間。
做好分娩室的所有設備的清潔和消毒。加熱燈遇水后易爆,在欄舍清洗前應移出。檢查電熱毯是否損壞,做好消毒和干燥。大部分封閉式微氣候區(qū)不能移動,應就地做好潔和消毒。
4、斷奶仔豬斷奶仔豬面臨營養(yǎng)應激(母乳轉換為固態(tài)教槽料)、社會應激(與母豬分離、與其他仔豬同欄等)、環(huán)境應激(欄舍變化)等諸多應激。下面將重點討論斷奶仔豬所面臨的轉欄、欄舍應激,及闡明營養(yǎng)、社會應激與環(huán)境應激間強烈地交互作用。
4.1氣候生理學和能量學
新生仔豬的體溫調節(jié)能力差,但斷奶時有所改善。斷奶仔豬擁有了一定厚度的脂肪層,能量攝入水平的提高均有助于其體溫調節(jié)。由于代謝能攝入量的變化,日糧轉換可顯著影響仔豬的產熱量。斷奶后4-6天,由于能量攝入不足常導致仔豬處于能量負平衡狀態(tài)。
斷奶日齡也可顯著影響仔豬面臨斷奶應激時的反應。早期斷奶(20日齡前)的仔豬皮下脂肪還未建立,更易遭受冷應激。2周齡斷奶仔豬,能量負平衡可導致仔豬皮下脂肪在斷奶后一周內損失25%-30%。也有研究報道,需4-6周的時間仔豬皮下脂肪厚度才能恢復斷奶前水平。在斷奶仔豬能量達到正平衡前,不宜降低這些仔豬欄舍內的溫度。
對斷奶仔豬的熱中性條件的研究主要集中于避免冷應激的臨界溫度。研究建議斷奶后第一周的臨界溫度為26-28℃,隨后兩周為24℃,再隨后每周下降2-3℃,直至達到育肥階段的溫度為止。目前一般建議,低于14kg的保育豬舒適溫度為27-32℃,高于14kg的保育豬舒適溫度為18-27℃。
相對濕度、氣流速度是可與氣溫相互作用的兩主要的其他氣候指標。一般情況下,當氣溫維持在熱中性條件時,相對濕度對豬舍環(huán)境氣候的影響較小。但Georgiev等(1977)報道,在5℃、35℃的極端氣溫下,50%、90%的相對濕度可顯著影響體重小于23kg豬的產熱量。Verstegen等(1987)報道,與21.7℃、0.4m/s氣流速度相比,斷奶仔豬更喜歡17.9℃、0.08m/s氣流速度的欄舍環(huán)境。
4.2環(huán)境影響:轉欄
轉欄應激包括與非同窩仔豬的混居、擁擠、嗓音、振動、冷熱及氣溫波動等。運輸工具、運輸距離均可影響斷奶仔豬在轉欄過程中應激程度。高溫、長距離的運輸會加劇應激,提高脫水風險。Berry等(2001)報道,當溫度保持35℃不變時,與0或6小時的運輸時間相比,24小時的運輸可顯著降低仔豬斷奶后3天及1周的采食量。運輸過程中的氣溫與運輸死亡率密切相關,高于25℃或低于15℃均會提高斷奶仔豬運輸過程中死亡率。Zhao等(2016)報道,當運輸氣溫一定時,增加運輸距離將顯著提高仔豬的運輸死亡率;較高溫(大于25℃)、長距離(大于1500km)的運輸中仔豬死亡率大于0.4%,而試驗中所有處理的仔豬平均運輸死亡率僅0.0333%。除死亡率外,運輸氣候、距離對仔豬耳朵、直腸溫度也有影響。在暖和狀態(tài)下,運輸過程中仔豬耳朵、直腸溫度分別為36.2、39.2℃;在寒冷狀態(tài)下,則分別為23.1、38.6℃(Lewis,2008)。
除氣溫、距離外,運輸密度對仔豬運輸過程中的死亡率也有影響。正常情況下仔豬運輸密度為0.06-0.07m2/頭,0.05m2/頭的運輸密度將提高仔豬受傷率、應激反應(血液指標)及擠壓情況。但是,Harmon等(2017)報道,運輸密度對仔豬所處的氣溫無影響,表明高密度運輸仔豬的不良反應可能與熱應激無關,社會應激才可能是根本原因。
4.3環(huán)境影響:設備
當評估斷奶仔豬對環(huán)境的反應時,應注意研究中所選的仔豬是否是斷奶后1-2周仔豬。斷奶后第1周,仔豬努力滿足自己的營養(yǎng)需求,剛從斷奶后的營養(yǎng)負平衡狀態(tài)恢復,對固體飼料還沒完全適應。 Riskowski等(1990)報道,氣流速度可影響斷奶后第2周仔豬的ADG,低氣流速度時仔豬獲得高的ADG,降低氣溫仔豬則提高采食量。因此,建立在斷奶后1-2周應保持低的氣流速度;在氣流速度得到保證時,氣溫略微降低對仔豬的影響很小。
斷奶兩周后仔豬采食量仍有限。Quiniou等(2000)報道,當氣溫低于仔豬的中性溫度區(qū)時,仔豬的采食量將略微增加;但如果溫度繼續(xù)下降,仔豬的采食量最后達到平臺期,甚至開始下降。由于仔豬采食量有限,故應重識冷應激對仔豬的影響。對于日齡較大的豬,冷應激可能只是降低了其飼料效率;但對于斷奶仔豬,冷應激將直接提高發(fā)病率及不正常行為發(fā)生率。外表的紅外線成像系統(tǒng)可用來監(jiān)測冷應激狀態(tài),但準確率有限。
雖然斷奶仔豬更易遭受冷應激,但也不能完全不考慮熱應激。Ferrari等(2013)報道,當氣溫由29℃上升至41℃時,仔豬的鳴叫聲增加了80%,每分鐘的呼吸頻率由33提高至116。在高溫時,還應考慮高濕度的負面影響。Morrison(1969)報道,當氣溫由22℃上升至28℃時,50%、90%的相對濕度可分別使仔豬的ADG下降25%、33%。
資料來源:
Impact of housing environment and management on pre-/post-weaning piglet productivity
Journal of Animal Science, 2022, 100, 1–12
https://doi.org/10.1093/jas/skac142
來源:畜牧人網站 公眾號
歡迎光臨 畜牧人 (http://m.ffers.com.cn/) |
Powered by Discuz! X3.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