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人

標題: 人員領導 [打印本頁]

作者: qingfeng77121    時間: 2007-12-26 22:51
標題: 人員領導
管理人性,帶人帶心
  
1.了解人性、引導人性、發(fā)揚人性、尊重人性
Æ 了解人性
要做好人員領導,最根本的是先要了解人性。
① 人性是可知的
有人說知人知面不知心,因此人性是不可知的,每個人也是不一樣的。事實上人性和人心是有區(qū)別的,不能說我們不了解人心就不能了解人性。
只要是人就有人性,而且所有人的人性都是一樣的。所謂“性相近,習相遠”或者“江山易改,本性難移”,說的就是人性是不會改變的,改變的只是人心、習慣和后天的行為。因為每個人的人性都是一樣的,所以才能夠真正地、透徹地了解人性。
② 人性是善惡兼有的
從孟子的“性善說”到荀子的“性惡說”,道家又提出“性中說”,幾千年來,中國對人性的爭論從來就沒有停止過。哪一個對?
三國時楊雄提出了“性全說”,也就是說人性是善惡兼具的。善人也有他的惡性,惡人也有他的善性,這個觀點是被眾人所肯定的。
Æ 引導人性
① 人性是需要引導的
了解人性是可知的,并且是善惡兼具之后,就需要去引導。因為人性都是一樣的,導之向善則善,誘之以惡則惡。一個人是好人或者是壞人,不是因為人性,而是基于后天的引導。
② 如何引導人性
人性都有他的需求,包括物質(zhì)需求和精神需求。如果能滿足人性的需求,人就會接受引導。根據(jù)每個人不同的需求,是名、利還是成就感,給予相應的滿足,就能順利達成引導人性的目的。
其實人性化管理就是讓管理符合人性。能夠滿足人性需求,就是人性化管理。一個企業(yè)、一個老板或者一個主管,如果能夠滿足人性需求,就會讓管理符合人性。當管理符合人性的時候,人性就會得到充分的發(fā)揮,這個企業(yè)當然就會因此而壯大。
Æ 發(fā)揚人性
通過滿足人性的需求,引導人性之后,就要讓這種人性發(fā)揚光大,發(fā)揚到極致的時候就叫做人性升華。
Æ 尊重人性
當人性發(fā)揚到極致的時候,它就自動自覺了,已經(jīng)可以無為而治了,這個時候只要尊重這種發(fā)揚到極致的人性就可以了。
  
2.心的管理:3A(Ambition、Ability、Attitude)
管理者可以用一個比較具體的做法,來讓人性充分發(fā)揮,即“心的管理”,也叫3A管理。
Æ Ambition(企圖)
Ambition指的是旺盛的企圖心。一個主管如果沒有旺盛的企圖心,他通常只能原地踏步。而一個老板在找主管的時候,都希望他有旺盛的企圖心。例如,這個主管希望自己不斷向高標準挑戰(zhàn),希望自己要做到這個領域中的第一名,這就叫旺盛的企圖心。
Æ Ability(能力)
Ability指的是應對挑戰(zhàn)的能力。有了旺盛的企圖心,如果沒有實力做后盾,會變成野心。所以要有因應挑戰(zhàn)的實力。
實力怎么來?實力是通過不斷積累經(jīng)驗而來的。沒有經(jīng)驗的積累,就不會有實力。只有認真投入工作,積累經(jīng)驗,才可能實踐自己的理想。實踐了自己的理想之后,也就意味著自己能出人頭地。
Æ Attitude(關系)
Attitude指的是和諧的人群關系。稻子越飽滿越低垂,人越在高位越要虛懷若谷。成大事要靠眾人扶持,個人英雄主義難做大事。所以一個要成就大事的人要有和諧的人群關系,要贏得眾人的信任和追隨。
  
3.離心力即向心力
帶人帶心,絕對不是把員工管制得滴水不漏,而是怎么去引導他們在不脫軌的情況下,能夠充分發(fā)揮自己的能力。
  
【案例】
好員工?壞員工?
一個員工經(jīng)常跟自己的主管唱反調(diào),經(jīng)常挨批評,經(jīng)常有一些違反常規(guī)的行為,他的主管反而覺得這是一個好員工。
很多人都不喜歡這樣的部屬,認為這個部屬不聽話,很難管理。這個主管解釋說:“其實這個員工也是為了工作好,而不是為了搗蛋。想要做好工作的人才會有不同意見,才會不斷地脫離常規(guī)去做看似脫軌的創(chuàng)新。如果聽話,雖然明知不好也不出聲,這才不是好員工?!?nbsp; 
可見離心力等于向心力,就是因為向心力很強,才會有更大的離心力。主管應該去引導這個員工,讓他把這種不合適的表達方式,轉(zhuǎn)換成一個比較能被接受的方式,這樣就能夠充分發(fā)揮這個員工的創(chuàng)造力,并以此帶動這個單位和企業(yè)的成長。
  
人即人才,適才適用
  
只要是人就是人才,一個企業(yè)需要各種不同的人才來組成。只要每個人能做好本職工作,對于企業(yè)而言就是不可或缺的人才。
  
1.把人當人
人是企業(yè)最寶貴的資源,而不是資產(chǎn)。
很多老板是把人當資產(chǎn)在用,只是想要榨取員工的價值,而不去考慮員工的成長。如果是這樣,員工最后當然不能成才,最后會被折舊,消耗。
  
【案例】
人才是資產(chǎn)?
一個老板很得意地說“人是我們企業(yè)最寶貴的資產(chǎn)”。當時就有一個管理學家反問他:“你們企業(yè)人才每年折舊多少?有人派資產(chǎn)來培訓嗎?”
人是資源不是資產(chǎn),資產(chǎn)是賺錢工具如電腦、機器,需要年年折舊,也不能通過培訓得到提升。人是企業(yè)最寶貴的資源,只有資源才能生生不息,才能經(jīng)過培訓而成長。
所以說,把人當人,人即人才。人是不是能成才,關鍵在于有沒有把他當人。
  
2.才盡其用,用之不竭
一個人才是應該舍不得用,還是應該盡量使用,使他充分發(fā)揮自己的才干?答案當然是后者。因為人才是需要鍛煉才能成材的,只有在工作中讓人放手去干,一個普通人才能不斷成長,而在此過程中,企業(yè)也能獲得最大的收益。
  
【案例1】
盆景還是大樹
一個人才希望自己是一個溫室中的盆景呢,還是一棵荒野中的大樹?我想很多人會選擇大樹。但是,要成為荒野中的大樹是有風險的,荒野之中有雷電和風雨的威脅,但不經(jīng)風雨考驗,哪能長成參天大樹?溫室中的盆景,能得到很好的照看,但只是好看而已,一旦走出溫室就可能枯萎了。
所以說,應該放手讓自己的部屬去鍛煉,去成長,切不可為了讓他得到保護和照顧而讓他規(guī)避困難。
  
【案例2】
怎么擠奶
把人才比喻成1頭乳牛,是天天擠1份牛奶呢?還是舍不得擠,隔3天才擠1次,1次擠出3天的分量?實際上,如果3天不擠奶,可能第3天擠出的奶還不如平時半天擠出得多。
所以說,人才是要天天用的,否則,人才也是可能退化的。
  
【案例3】
造林與開礦
人才是造林而不是開礦。
很多人都擔心對人才過量使用,人才會不會像采礦一樣開光了。其實人才是造林,你雖然把這棵樹砍伐了,只要種上新苗,最后這個苗會長成大樹,而整個森林也會是生生不息的。
所以說,應該用造林而不是用開礦的眼光來看待人才,只要是人,一定可以成才。
  
嚴肅的愛,推動成長
  
西方國家在研究日本成為世界經(jīng)濟強國的原因時,得出這么幾個結(jié)論:一個快樂的員工,才有高昂的生產(chǎn)熱情;感覺到幸福美滿的員工,他才快樂;感受到愛的員工他才會覺得幸福美滿。
日本的企業(yè)都能讓員工感受到愛,因此員工會覺得幸福美滿,于是才有了高昂的生產(chǎn)熱情,而由此帶動了企業(yè)和整個國家的經(jīng)濟發(fā)展。這種愛,不是親子之愛也不是男女之間的情愛,更不是朋友之間的友愛,而是嚴肅的愛。它是一個為了能夠達成目標大家互相團結(jié)合作,不分彼此、榮辱與共、生死與共的大愛。
要塑造這種嚴肅的愛,應該做到以下四條:
  
1.一視同仁
一視同仁要求主管愛自己的部屬,要平等待人,不能有差別待遇,厚此薄彼。
  
2.合理的要求
合理的要求指的是一個主管愛自己的部屬,不能溺愛,應該是當他怠惰的時候去督促他;當他做錯的時候,去糾正他。要讓他感覺到主管對他是真的好,真的讓他能夠成長、改正錯誤、勤奮不懈。
一個不敢合理要求部屬的主管,可能會被部屬所歡迎,但絕不會尊敬。
  
3.激勵上進
激勵上進是指主管要鼓勵部屬不斷學習、不斷成長,甚至有一天能夠超越自己;而不是永遠原地踏步、不求上進。
  
4.效益回饋
效益回饋,指的是主管愛自己的部屬,應該反饋在兩個效益上。
Æ 績效的提高
Æ 愛的擴散
當愛擴散到全公司每一個員工的時候,這個企業(yè)肯定會強大起來,這就是嚴肅的愛。
  
【案例】
一個日本企業(yè)的嚴肅的愛
日本有一家企業(yè)對員工的照顧全世界知名。如下是他們必做的:
員工剛進公司的一周內(nèi),他的家里一定會收到一封他的直屬主管的親筆感謝函,感謝員工的父母把他的子弟交到公司來,公司一定會好好栽培他,公司一定會好好地讓他發(fā)揮所長,請這個家庭放心,也請家庭接受公司真誠的感謝,放心地把子弟交到公司來。
當這個員工過生日的時候,會由他的總經(jīng)理親自簽名寫一張賀卡,寄到員工的家里,感謝他這一年的辛勞,祝他生日快樂。
當這個員工干了幾十年要退休時,企業(yè)每年分四個季度辦“榮退會”。榮退會把這個地區(qū)的鄉(xiāng)親父老找來,表揚這個員工這幾十年對公司的貢獻,然后會在這個會上頒給他一個金盾,表彰他對企業(yè)的貢獻。這個退休的員工每年生日還會接到總經(jīng)理的一封親筆祝賀信和一份溫馨的小禮物。甚至這個員工死后,企業(yè)會幫他立一個神主牌,放在企業(yè)的廟里接受供奉,每年春秋二季由會長率領所有主管祭悼英靈。
可以想像,如果一個企業(yè)能對員工實施這樣的愛,員工又有什么理由不為企業(yè)的發(fā)展貢獻自己的所有力量呢?
自主管理,生龍活虎
  
自管理學的祖師彼得•杜魯克提出自主管理的概念開始,21世紀以來,自主管理已成為不可阻擋的潮流。甚至很多管理學的大師認為,企業(yè)不實施自主管理一定會敗亡。
  
1.為何臥虎藏龍?
自主管理,簡單地說就是人人成為管理者。認為主管才叫管理者,工人是執(zhí)行者,這種觀念早已過時。讓每一個人成為管理者,讓他們能夠循序漸進,然后能夠健全地交接班,這個企業(yè)才能夠持續(xù)發(fā)展。如果所有的管理都要靠管理層,這個企業(yè)一定做不大、做不久。這就是很多企業(yè)最多3代,最多30年壽命的原因。
讓執(zhí)行層分攤80%的管理工作,讓他有機會不斷地得以提升,讓每一個人都有機會發(fā)揮自己的管理才能,這才是發(fā)展的正途。一個企業(yè)應該從內(nèi)部找合適的人才提拔上來,這個企業(yè)才能夠真正穩(wěn)定地成長起來。
  
【案例】  
有一個董事長得意地跟一個管理學家說:“人家都說我這個企業(yè)臥虎藏龍,在我這出去的人,在單位不怎么突出,一出去就表現(xiàn)得特別突出,你說呢?”這個管理學家回答:“這句話是在諷刺你。如果是龍、虎,應該是生龍活虎才對。
  
2.信任的魔力
信不信任自己的部屬、信不信任自己的主管、信不信任自己的企業(yè),這關系到工作是否能做好。
  
【案例1】
買東西的心理
某人在買東西時看上了一個登機箱,就問賣多少錢。老板說880元,他嫌太貴。老板說一口價,850元絕對不能再少了,這個人就走了。老板叫他不要走,價格從300元、250元一直叫到200元,他也堅持不買。事后,這個人解釋說,因為價格降得太多,信任已經(jīng)不存在了,自己不能確定自己能不能以最合適的價格買到這個箱子。他如果堅持一口價,自己就會買了,因為這里面包含著信任。  
  
【案例2】
為什么作文突然好了
有一個小學生非常討厭作文,語文老師也總給他最低的分數(shù)。但突然有一天,這個小學生喜歡作文了,而且每篇都認真寫,從此得了最好的成績。老師覺得很奇怪,一個小學生怎么會突然改變呢?老師就去找原因,這才發(fā)現(xiàn),原來是有一天語文老師改作業(yè)改得太累了,本來要給他判最差的成績,卻不小心誤筆寫成了最好的成績。小學生拿起作文簿一看,得了最好的成績,從此喜歡上了作文。經(jīng)過努力,這個學生激發(fā)出自己的潛能,從此作文就寫得很好了。
可見,信任是有魔力的,一個員工表現(xiàn)得好壞,實際上就在于你怎么看他。你信任他是人才,他就很可能做好;你不信任他,不給他機會去做去鍛煉,他又怎么去表現(xiàn)、去做好呢?
  
3.負擔與成就
是把工作當負擔,還是當成就?自主管理者會把工作當成就,而一個被管理者當然會把工作當負擔。通過自主管理,讓員工把工作當成就一樣來做,有助于激發(fā)員工的潛能,其工作效率要遠大于把工作當負擔的員工。
  
人群關系與意見交流
  
在中國,人們最常碰到的也是最頭痛的問題,就是人際關系爭斗不休,溝通協(xié)調(diào)總是出現(xiàn)問題。對此,應該首先糾正兩個看法:  
  
(一)應該講求人群關系而非人際關系
個人之間的利害關系,當然會爭斗不休,但如果是人群關系,則會體現(xiàn)出團結(jié)合作。如果把人際關系變成人群關系,那么很多的人與人之間的爭議就沒有了。
  
(二)應該是交流而不是溝通
溝通這種方法是官僚的,所謂溝通是由上而下,而交流則是平等的。員工是愿意被居高臨下地“溝通”還是愿意平等地交流?答案可想而知。
那么,如何真正做好人群關系與意見交流呢?
  
1.十年修得同車乘,百年修得
人們常說“十年修得同船渡,百年修得共枕眠”,除去每天睡覺的時間,一對夫妻大概每天相處4個小時。但一個人與同事相處的時間卻有可能每天超過8個小時??梢哉f,一個人一天中最美好的時光是和同事相處的,同事之間的緣分也不小。因此一定要珍惜這種緣分,讓人群關系變得更緊密。否則,如果每天帶著怨氣上班,不但上班不愉快,做其他的事情也會受到影響的。
  
2.忍字真義
人都有脾氣,亂發(fā)脾氣就會破壞關系,所以中國人常說要忍。但“忍字頭上一把刀”。完全不發(fā)脾氣不叫忍,這叫憋氣,憋到最后爆發(fā)會更嚴重。
  
【案例】
忍無可忍
有一個主管脾氣很壞,每次部屬犯點小錯就會大罵,部屬們都很害怕,總是遠遠地避開他。這個主管覺得很苦惱,從此就立志要忍,在手上戴了一個“忍”字戒,從此不再發(fā)脾氣。雖然他幾個月沒有發(fā)脾氣,但只是苦苦地克制。
有一天人力資源部的經(jīng)理帶幾個新人到各單位去介紹。遠遠看見那個主管走來,就小聲對那些新人說,這個主管脾氣不好,不要招惹他。想不到這個主管竟然聽到了,一下子就走到那個人力資源部經(jīng)理面前說:“混蛋,胡說什么?我早就改好了!”這哪里是忍?這完全是忍無可忍地爆發(fā)!
要做到真忍,其實是修身養(yǎng)性不生氣,做到完全不生氣才叫真忍,真忍有四個條件:
Æ 正向思考,不要負向思考
正向思考的人,善用加分法,認為一個人兩手空空來到世界,所有的都是得到的;而負向思考的人,傾向于用減分法,總是懊惱于自己的失去,因此經(jīng)常生氣。
Æ 善性思考,不要惡性思考
善性思考的人,是把一切別人對自己的作為都認為是善意的,就不會生氣;而惡性思考的人,即便別人只是笑笑,都可能認為他是笑里藏刀,別人送禮物,也認為他一定不懷好意,這種人活得其實很痛苦。
Æ 樂觀思考,不要悲觀思考
樂觀思考的人,總認為天無絕人之路;而悲觀思考的人總認為世界末日即將來臨。
Æ 積極思考,不要消極思考
積極思考的人,會在重重困難中看到機會,想方設法去克服困難;消極思考的人,即使給他很多機會,他也會在重重機會中看到困難。
所以正向、善性、樂觀、積極的人不會生氣,不會生氣的人才能做到真忍,做到真忍的人才能夠成就大業(yè),才能夠最后實踐他個人的理想。
  
3.幽默就是力量
真的幽默是高級化解的藝術,可能用一句話就能化解一場紛爭、化解一場對抗,甚至消滅一場戰(zhàn)爭。
  
【案例】
里根的幽默
美國總統(tǒng)里根的幽默舉世聞名。有一次他去加拿大訪問,加拿大有很多示威游行者說里根是軍閥、殺人犯、兇手,而且高聲叫罵。
加拿大總統(tǒng)覺得很尷尬,里根就對加拿大總統(tǒng)說:“這種示威游行和謾罵在美國簡直是家常便飯,來到貴國也碰到了,讓我有賓至如歸的感覺?!敝v完之后加拿大總統(tǒng)就釋然了。
可見,如果能夠善用幽默的力量,人群關系和交流會和諧得多。
  
4.意見交流的幾個要點
Æ 對事不對人
在進行意見交流的時候,應該把重點放在工作上的事情,如果摻雜了過多的個人情感,或者刻意去針對他人,就可能造成交流的困難。更不要因為個人的緣故,別人做了99件好事不去贊揚,只做了一件很小的錯事,就去全面否定他。
Æ 異見即意見
“交流”的含義,除了有平等對待的意思以外,還有就是要聽不同的意見。完全相同的看法,不是意見,所以異見就是不同的意見。一個能夠包容不同意見的人才能做好真正的交流。
Æ 不用會引起誤會的字眼
人們常說“言者無心,聽者有意”,有一些言詞自己覺得沒什么,但是別人聽了以后,就覺得你在和他作對。因此在和別人交流時不要使用容易引起誤會的字眼。
Æ 不要一竿子打翻一船人
在交流的時候,要注意不能因為個別人的原因和錯誤而去責怪所有的人。
Æ 不要自命清高看不起他人
每一個人都是人才,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優(yōu)點和長處。自命清高意味著這個人的團隊意識太差。如果有不同的意見可以提出來,從不同意見中找出共同的意見,并提煉出最合適的方法,這才是一個團隊存在的目的,這才是交流的目的所在。




歡迎光臨 畜牧人 (http://m.ffers.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