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人

標題: 中草藥在漁業(yè)生產中的應用與研究 中草藥在漁業(yè)生產中的應用與研究 [打印本頁]

作者: 雨寒    時間: 2008-2-19 21:27
標題: 中草藥在漁業(yè)生產中的應用與研究 中草藥在漁業(yè)生產中的應用與研究
中草藥在漁業(yè)生產中的應用與研究


  研制無公害水產藥品是生產無公害水產品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其中利用高科技研發(fā)中草藥水產藥品是發(fā)展安全和優(yōu)質綠色水產品的重要途徑。國內外大量的研究表明,中草藥復配而成的水產藥品具有其天然性,多功能性,毒副作用小,和無抗藥性的優(yōu)點,是替代抗生素類,驅蟲類和添加劑藥物的理想水產藥品。它不僅可提高水產動物的養(yǎng)殖生產水平,而且能夠減少水產動物病害的發(fā)生,杜絕某些暴發(fā)性、頑固性疑難雜癥,從根本上解決水質惡化,同時還能顯著改善水產品的品質和提高水生動物的免疫功能,這進一步肯定了中草藥在水產動物病害防治中的作用。因此,筆者就目前中草藥的特點,中草藥在水產病害防治中的獨特療效,中草藥在水產養(yǎng)殖中使用所存在的問題以及中草藥在水產養(yǎng)殖中的發(fā)展趨勢和大家共同探討研究。

  中草藥的基本特點及藥理作用天然性中草藥本身就是天然有機物,它取自動、植、礦物及其產品,并保持了各種成份結構的自然狀態(tài)和生物活性。

  多功能性天然中草藥多為復雜的有機物,其組成成份均在數十種甚至上百種,按現代“構效關系”理論,一種成份可產生一種作用來說,中草藥具有其營養(yǎng),驅蟲,抗應激,抗微生物,增強免疫功能雙向調節(jié)和復合作用等多功能特性。

  毒副作用和殘留量小毒副作用是指對動物的毒性、副作用、后遺效應和影響人體健康弊端的總稱。中草藥不同于化學合成藥,它具有自然結構和生物活性,其成分和動物機體非常和諧,易被吸收和利用,不被吸收的也能順利排除體外,對機體的作用多以激活免疫細胞,提高免疫功能為主。因此,不存在藥物殘留問題。但“是藥三分毒”,中草藥也不例外,若服用不當也會引起不良后果。當然,中草藥所含的有效成份均為生物有機物,即便是含有有毒成份的中草藥,經過科學調配和傳統(tǒng)加工也能使毒性降低、減弱或起協(xié)同作用,增加療效。

  無抗藥性天然中草藥獨特的抗微生物和寄生蟲的作用原理與抗生素類藥物截然不同,這是因為中草藥在防治動物疾病方面是通過提高動物機體自身的抗病能力和免疫能力實現的,并不直接作用于病原微生物。所以,病原微生物對中草藥不會產生抗藥性。

  中草藥在水產養(yǎng)殖中的應用漁藥產品自從廢除地標產品實施國家統(tǒng)一標準后,中草藥藥品約占水產藥品的百分之五十左右。國標中草藥有單味、多味和中西復合三種規(guī)格,通過一年多來的實踐表明,有的產品能達到所標明的療效,如服易康(三黃散)按劑量口服五日不僅對細菌引起的魚類白頭白嘴病和爛鰓病有顯著療效,而且對草魚的病毒性出血病也有一定的防治作用;五倍子按劑量口服五日不僅對細菌性引起的腸炎、爛鰓、疥瘡、腐皮等疾病有明顯的治療效果,而且對真菌性引起的水霉病、鰓霉病也有較好的治療作用;通過多次實踐證明,五倍子與紅肝小膽散(魚肝寶散)合用,對草魚、鯉魚、鯽魚肝膽綜合癥引起出血病也有明顯治療效果。又如鱗立平(苦參末)不僅對魚蝦甲殼類寄生蟲和原生動物類的寄生蟲有殺滅作用,而且對細菌性引起的腸炎、爛鰓病,特別是對水型點狀假單胞菌引起的豎鱗病均有明顯的治療效果。

  據山西黃河魚病研究所報告,他們采用枳實、當歸、丹參、辣蓼、艾葉、茵陳、蒼術、石菖蒲、麥芽、谷芽、蒲公英、神曲、貫仲、附子、地龍、烏蛇、蜈蚣、朱砂等按一定比例配制而成的純中草藥,按0.4%添加于飼料里,對草魚、鯉魚、鯽魚、武昌魚等淡水溫水性魚類定期投喂,結果表明,該藥品不僅具有促進生長和預防疾病,還可有效提高飼料的利用率。特別是對四種魚類實驗后,它們平均可節(jié)省餌料10%~15%。長期在飼料中添加本品,基本上杜絕了草魚的出血病、腸炎病、爛鰓病和頑固性脂肪肝病的發(fā)生,在一齡草魚上使用本品,可使魚種的成活率達到95%以上。

  2006年,湖北靖江一帶利用網箱飼養(yǎng)的斑點叉尾魚回由于嗜麥芽寡養(yǎng)單胞菌的感染致使魚類發(fā)生魚回魚套腸病,造成毀滅性的死亡。治療期間他們采用投喂各種抗生素和外用多種消毒殺菌劑均無療效,最終還是采用了大黃、黃柏、黃芩、貫仲、白頭翁等與魚蝦血凝復配后進行投喂5天~7天基本控制了病情。實踐證明,中草藥在水產動物病害防治上不僅對多種病原體有顯著的殺滅作用,而且有異病同治的特殊療效。

  中草藥應用中存在的問題對中草藥的療效有偏見大部分漁農由于缺乏水產動物病害技術,不知道水產動物病害防重于治的理念,加之對中草藥性能、特點不夠了解,總認為中草藥在治療病害時療效低,見效慢,存在不如化學藥劑見效快等偏見,不愿使用中草藥來防治疾病,這便是當前水產領域中普遍存在的問題。

  操作麻煩不方便中草藥的劑型有散劑、丸劑、膠囊、針劑四種類型,在水產動物病害防治中因水生動物的特點,一般只能采用口服、外潑和藥浴,在使用前都要進行不同的用藥準備工作,如口服時需要用黏合劑與飼料拌勻投喂,外潑藥浴時要進行水煎和浸泡處理,顯然這比抗生素藥劑使用要麻煩得多,通常會影響漁民用藥的情緒。

  貨源短缺,價格上漲由于中草藥無公害,無污染,能治本等優(yōu)點,現已被醫(yī)藥、獸藥、日化等行業(yè)廣泛應用,從而導致了中草藥求大于供,使得某些中草藥形成貨源緊缺,價格上漲,如在水產動物病害防治中常用的五倍子、丹參、大黃、柴胡等品種,這也是阻礙中草藥在漁業(yè)生產中應用的問題。

  中草藥在水產動物病害防治中雖然存在著藥效慢、使用麻煩和某些原材料價格偏高等因素,但造成這些問題的主要原因是由于缺乏水產動物病害防治技術和對中草藥特點性能不夠深刻了解所造成的。

  中草藥的發(fā)展前景隨著動物產品中藥物殘留量的增加,給人類健康帶來的危害也越來越大。消費者出于自身安全的考慮也越來越關注綠色食品市場。因此,各國政府紛紛制定了相關的法律法規(guī),以控制動物產品中的藥物殘留。我國政府自2006年已對水產藥品進行了全面整改,并在各地設立質量檢查機構,加大了對不合格產品的整治力度,尤其對違禁藥品,政府采取了更有效的打擊措施。

  中草藥在水產病害防治中的應用效果越來越明顯,這已經引起國外水產專家的重視,最終水產中草藥藥品也必將會和我國的中成藥一樣打入國際市場,被各國水生動物飼養(yǎng)者和消費者一同認可。

  眾所周知,中草藥在我國已有幾千年的發(fā)展歷史。中藥調節(jié)人體內“陰陽”二氣平衡以及“正氣內存、邪不平正”的觀點,早被我國人民熟知和接受。中國人歷來就有用中草藥進補的習慣,藥膳現已成為許多高級賓館飯店的特色。因此,采用中草藥防病治病所生產出來的水產品成為“綠色保健食品”而倍受消費者歡迎。

  綜上所述,開發(fā)和利用中草藥藥品不僅解決了抗生素及其替代品不能解決的藥物殘留問題,而且能顯著提高我國漁業(yè)生產水平及產品質量,使我國水產品順利進入國際市場,參與國際競爭。因此,中草藥在漁業(yè)生產中的應用具有廣闊的發(fā)展前景。

作者: AYU    時間: 2008-2-19 23:59
中草藥價格相對較高,不容易推廣,對其有效成分提取也是中草藥的發(fā)展的方向。
作者: fishtechruan    時間: 2008-2-21 21:46
不知樓主是否有更多中草藥方面的資料!最近我再收集這方面的資料?
作者: temade    時間: 2008-2-22 08:58
不知樓主是否有更多中草藥方面的資料!最近我再收集這方面的資料?




歡迎光臨 畜牧人 (http://m.ffers.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