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人

標題: 曹操的吸才大法是如何練成的? [打印本頁]

作者: 和興    時間: 2008-7-5 21:55
標題: 曹操的吸才大法是如何練成的?
<P><SPAN id=replyContentArea25840>  研究三國人物,必須承認這樣一個事實:三國人物雖眾,但他們的活動,是圍繞著三大集團董事長的所作所為這個主線而展開的,在三大集團董事長的身上,集中閃現(xiàn)著三大集團各類人才的影子。三大集團董事長,曹操、劉備和孫權,他們都意識到,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誰能夠吸引、挖掘和重用大批文武人才,誰就會壓倒別人,站穩(wěn)腳跟,發(fā)展自己。因此,他們對人才的爭奪和使用,具有共同的鮮明時代特征,又有許多不同之點。劉董是采用彬彬有禮的辦法招納賢才加以利用;而孫董則在休戚與共中推心厚待。說白了他們都是強調運用感情的方法招攬人才。而曹董則不同,他不僅運用感情,更加注重實利,也就是 “重賞驅動”。相比較而言,曹董的手段更有威力。曹操之所以能把重賞驅動發(fā)揮的淋漓盡致,這與他的性格有關,只有象曹操這樣敢于大刀闊斧地改革者,才敢從革新用人機制入手,為“重賞驅動”吸納人才創(chuàng)造條件。 </SPAN></P><SPAN>
<P><BR>  曹董的第一謀士是荀?,曹操稱荀?是“吾子房也”。這位被曹操看作是輔佐劉邦打天下的張良式人物,原本是袁紹集團的骨干,是他自己主動棄袁投曹的。孫董的第一謀士是張昭,孫權“待張昭以師父之禮”,張昭是個扶孫權上馬之人,他是孫權從父兄班底中繼承下來的。劉董的第一謀士是諸葛亮,用劉備的話講,二人的關系是“猶魚之有水”,而這位大名鼎鼎的孔明,是劉備三顧茅廬,費了好大勁親自請來的。請,反映了真正的人才是難得的;繼,說明了用人者和被用的人,一旦建立了共同的事業(yè),是不會輕易離異的;而投,則更突出反映了人才的渴求舉動。</P>
<P><BR>  三大集團脫胎于漢末,“大漢集團”的創(chuàng)始人劉邦自己承認不如蕭何、張良、韓信這三個人,但他能用這三杰,所以得了天下。他的兒孫兩輩在用人這方面均有建樹??墒菐状?,“大漢集團”繼任的董事長們便進入了歷代王朝不可避免的怪圈,由進取變?yōu)楸J?,用人制度走向了腐朽。到了漢中后期,當官只有兩條路,一條是死讀經書,詳細注解,所謂“明經取士”;一條是委當孝子,爭取“舉孝廉”,得到一官半職。久而久之,在死讀書的隊伍中,越來越多地出現(xiàn)了書呆子,在“舉孝廉”的隊伍中,越來越多地產生了欺世盜名地騙子。名門士族和徒有其名的人,壟斷人事大權,而真正有才干的人不是被壓制,就是被埋沒。曹董對此深有體會,看得真切,他一開始創(chuàng)業(yè),便抱定了“任天下之智力”的決心,沖破阻力,一步步地推開了變革用人機制的方針。</P>
<P><BR>  曹操用人機制的改革有一個突出特點,即:既重廣泛制造輿論,更重實際行動。用今天的話講,叫做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在他的創(chuàng)業(yè)前期,側重的是實際行動,不管出身貴賤,也不計較與自己是否親疏,不問歷史上有何污點,也不在乎是罵我,還是捧我,只要有本事、有作為,便千方百計爭取過來,利用起來,兼容并蓄,不拘一格。在他的中后期,側重的是運用手中的權力,靠強大的輿論感召,吸引各類人才。他一生中,以集團紅頭文件的形式,鄭重其事地先后下達了三次“求賢令”。有識之才,聽曹操所言,更觀其行,做出判斷,認定曹操確是能干大事業(yè)的人,便紛紛涌進曹操集團。集團很快出現(xiàn)了文有謀臣、武有猛將、翼衛(wèi)左右、共同圖起的局面。對比起來,孫權、劉備集團也各有一大批能征善戰(zhàn)、運籌帷幄的武將文臣,但從人才整體上看,都少于和弱于曹操集團。劉備和孫權,在選人和用人上,也都打破了不少世俗偏見,但論改革的膽略和措施,遠遠遜于曹操。得人才者得天下,正因為曹董大力改革用人機制,從而練就了超一流的“吸才大法”,以至于全國眾多優(yōu)秀的人才都被他的“吸才大法”吸附過來全力輔佐集團運營,最終以三分之二的市場占有率一舉成為全國的龍頭企業(yè)。</P>
<P><BR>  曹操在干部人事上,敢于改別人不敢改之弊,敢于講別人不敢講之言,經幾十年的努力,取得了很大成績,也積累了豐富的經驗。他死后,他的兒子曹丕繼任董事長,將這些經驗規(guī)范為“九品中正”制度,將管理人員劃分為“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九個品級,每個品級的管理者由子公司向集團推薦。從制度本身看,這個九品分類和由下向上逐級推薦任用的規(guī)定,是選擇管理人員的一大創(chuàng)造,是進步的。</P>
<P><BR>  現(xiàn)代企業(yè)要以科學的發(fā)展觀確立用人機制,一定要從五湖四海,廣納賢才,根據(jù)德才兼?zhèn)涞娜瞬艠藴?,堅持任人唯賢的人才路線,不管其與領導的關系是否親密,是否同宗同派,只要有德有才便用。要做到這一點,要求領導者就要有寬闊的胸懷,有容人納賢的氣魄和度量。寬闊的胸懷,容人的氣魄,是一個領導者應有的品質。如果一個領導者胸懷狹窄,妒賢嫉能,那么他在用人問題上就不會廣納賢才,選賢任能,而只能是“武大郎開店”,高我者莫用。到頭來,他手下必然是一些只會阿臾逢迎、無德無能的庸才,這樣的領導必然以失敗而告終。相反,一個領導者若能寬以容人,舉賢薦能,他周圍必然是人才濟濟,并以下屬之長補自己之短,成就事業(yè)。寬以容人的關鍵在于要容人之長,敢于用那些才能比自己強的人。要善于容人之短,不要因為某人有什么缺點和錯誤就看不到他的長處而不予任用。也不能在一些小事上糾纏不休,要能略人小過,切忌肆意渲染,甚至把下屬的短處當作“把柄”揪住不放。要勇于容人之言,“忠言逆耳利于行”,應該敢于使用講真話,講逆耳之言的人。</P>
<P><BR>  優(yōu)秀的領導者要把用能人、用強人作為企業(yè)發(fā)展的新途徑,向人才要效益。創(chuàng)新型的企業(yè)要用能創(chuàng)造效益的人,不拘一格開放式使用人才,要徹底打破和拋棄過去所謂級別、干部身份的老觀念,充分調動和發(fā)揮人的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讓真正能干事的人干成事、干大事。大膽改革用人機制,建立能者上、庸者下的用人機制,以崗定薪、崗變薪變的分配機制。按管理層次一級對一級負責,按有關程序,正職聘用副職,副職對正職負責。正職要有魄力,干工作要有寬闊胸懷,善待副職,放手讓副職大膽工作,勇于承擔責任,以身作則,嚴格要求自己,做出樣子來。在工作中樹形象,在工作中提高素質,提高管理水平,正確看待手中的權力,用好權力,大膽管理,善于管理,駕馭好本單位部門,完成本職任務,使企業(yè)營造出人人想干事業(yè)、努力干成事業(yè)的良好氛圍,在公司上下樹立“努力比能力更重要”的思想觀念。</P>
<P>&nbsp;</P>
<P>  事實雄辯地證明:企業(yè)變革時期,人們渴求除舊布新,誰推行的變革路線進步,誰的干部路線更得人心,各種優(yōu)秀人才就會雨后春筍般的涌現(xiàn)并向他圍繞過去。用人機制的改革最解放人才,也最能治人攏心。
<SCRIPT language=javascript>ctr_bbs_img();</SCRIPT>
</SPAN></P>
作者: guanyu333    時間: 2008-7-6 12:58
分析有理,頂下給點鼓勵:jiu: :jiu:




歡迎光臨 畜牧人 (http://m.ffers.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