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人
標題: 當前雞傳染性法式囊病的控制 [打印本頁]
作者: jinnyjinny 時間: 2008-12-6 12:38
標題: 當前雞傳染性法式囊病的控制
當前雞傳染性法式囊病的控制
傳染性法氏囊病的控制
中醫(yī)學對傳染性法氏囊病的認識:
關于傳染性法氏囊病,以中獸醫(yī)學的的認識理論來評判分類,應歸納為溫熱病范疇,屬于中醫(yī)學中經典理論定義下的外感病。在臨床中,如若沒有合并癥或并發(fā)癥,本病的病程呈現(xiàn)典型的7日節(jié)律。在診療實踐中我們會發(fā)現(xiàn),傳染性法氏囊病一旦啟動,它的病程是不可逆轉的,通常在病程的6日之前的任何的常規(guī)用藥,都不會收到滿意的效果,到第7天或第8天,雞群的死亡率急劇下降,大群的精神狀態(tài)和采食量顯著恢復,這表明其發(fā)病的病程已結束了;如若并發(fā)了其他疾病,例如常見的新城疫或大腸桿菌病,這時的病程會延長至7的倍數(shù),約在14天,此時,如并發(fā)感染沒有得到控制,對于肉雞來講,損失會很大,多數(shù)情況可能要我們做出決策,淘汰或提前出欄。
現(xiàn)代獸醫(yī)學對傳染性法氏囊的認識:
病原與環(huán)境凈化IBDV在宿主外環(huán)境下極為穩(wěn)定,在雞舍可存活2~4個月。IBDV特別耐熱,56℃下5h或60℃ 30min病毒仍有活力。-58℃保存18個月的IBDV的毒價不降低。病毒耐凍融,反復凍融5次毒價不下降。超聲波裂解不能滅活病毒。IBDV在pH 2的環(huán)境中60min仍可存活,pH12 60min或70℃ 30min條件下方可滅活病毒。IBDV耐陽光及紫外線照射。病毒對胰酶、乙醚、氯仿有耐受性。
這表明,IBDV一旦污染雞舍,常規(guī)的衛(wèi)生消毒措施不會達到理想的凈化目的。特別強調的是:酚制劑、甲醛、強堿、過氧化氫、氯胺、復合碘胺類消毒藥可殺滅IBDV,但有效的前提是消毒劑與病原充分接觸的時間必須達到2個小時以上,如果有機物污染同時存在,哪麼這個作用時間可能要延長至4個小時以上;如浸泡消毒時,應在8小時;熏蒸消毒時,溫度要在室溫(18-25℃),濕度必須要達到70%以上,否則,穿透力不足,熏蒸時間夏季12小時以上,冬季應在48小時以上。由于我們常忽視了消毒的前提條件,所以,在生產實踐中,日常的噴霧消毒或帶雞消毒等消毒措施,感覺不到實質性效果。
法氏囊病的流行特點
1、在近年來,傳染性法氏囊病呈跳躍式流行,每兩三年大流行一次。這似乎挑戰(zhàn)著現(xiàn)代免疫學的理論與實踐,免疫接種并未從根本上解決問題。每一次流行,就是一次“進化論”的演繹—適者生存。在易感群體或個體被消亡后,傳代的病原與宿主又進入了下一個輪回的“和平共處”階段。這種抗逆性演化,宿主與病毒在相互制約中是同時進行的。
2、盛夏和嚴冬季節(jié)少有流行。此時機體用于保障健康的自我努力與付出是最少的,這表明穩(wěn)定的氣候條件更有利于宿主-雞群良好抗逆能力的維護與維持。這樣的自然的調控與影響給我們的最大提示是,提供并可以保持穩(wěn)定平順的雞舍小環(huán)境,是我們日常管理中的基本任務,這是保證雞群安全的根本措施,而不是積極的藥物干預。
3、致病機理。在自然進程中,疾病是調控種群規(guī)模,維持生物“三界”總體平衡的重要途徑或手段。在人工環(huán)境下,如果沒有進行疫苗接種,理想的狀況是:雞群從小與低劑量的IBD病毒接觸,會逐漸產生堅強的特異性和非特異性抗感染能力。一旦進行人為的干預,即進行疫苗接種,情況會變得復雜。當然,也有可能導致疫苗毒原性法氏囊病發(fā)生。
研究發(fā)現(xiàn),IBDV通常通過消化道途徑感染。病毒最先接觸的部位是腸道。豐富的毛細血管在纖毛的分布,使得病毒從腸道部位開始形成初期的病毒血癥,這是通過的第一道屏障。接著,病毒會通過腸道毛細血管進入門靜脈系統(tǒng),到達肝臟,病毒接受其免疫細胞的濾過作用,如若病毒繼續(xù)突破這道屏障,從肝臟出來的其余病毒則進入主循環(huán)系統(tǒng),如果主循環(huán)內的抗體物質不能有效的中和病毒,隨后病毒經過心臟,并由此擴散到法氏囊。病毒會在未成熟的B淋巴細胞內復制,由此形成第二次病毒血癥,這是一次嚴重的病毒血癥-即是我們臨床而言的法氏囊病。(雖然法氏囊是IBDV的主要靶器官,并不意味著其他的免疫組織不會受到侵襲,病理過程復雜,相互關聯(lián)。)。
這提示我們,機體的非特異性抗感染能力在對抗疾病的作用具有優(yōu)勢地位,維護消化道功能結構的完整性,避免刺激性添加劑(藥物)的使用,更不要輕易在飲水中添加消毒劑,以防破壞腸道纖毛上皮細胞以及飼料的安全如-霉菌毒素對肝臟的損傷。
對傳染性法氏囊病的預防接種
不能形成足夠的免疫感染是造成免疫失敗的根本原因。這是不恰當?shù)拿庖叻桨笇嵤┑闹苯咏Y果。具體分析,可能有2個關鍵需要特別關注:
免疫時機的確定:
1、育雛前期不建議接種。在通常情況下,雛雞的非特異抗感染能力非常強,這種能力并不與機體的母源抗體的傳代水平有更進一步的關聯(lián)。由于雞屬于早熟性動物,一出生即可獨立生活,所以這種抗感染能力是進化的結果。一旦接種,腸道結構被破壞是不可避免的,更進一步是,由于小雞為消除病原,消耗了極為寶貴的體能和其他營養(yǎng)物質,用中醫(yī)學的觀點講,這可能會導致陽虛而陰盛的低抗逆性體質,如得不到足夠的修復時間,隨生長時間的延續(xù)和環(huán)境的變化,反而易于發(fā)病,我們能感覺到的有,感冒癥狀或糞便變稀等。
2、免疫時機與法氏囊功能結構完善時期的順應。一般認為雛雞的法氏囊在12-16日齡,其功能結構達到基本成熟,這時進行免疫接種,妨有較為理想的應答反應,所以綜合考慮,14日齡,可能是進行法氏囊疫苗首次接種的黃金時間;從病毒復制的免疫感染需要上考慮,下午3點后進行,可能最佳。
疫苗的選擇:
目前,法氏囊病是最具挑戰(zhàn)性的一種病。在本病的控制方案中,我們會看到“形形色色”的主張,仁者見仁、智者見智,莫衷一是缺乏權威。以上及以下內容僅為個人在前人的成果或提示下的理解與認識,愿與各位同行交流、探討,并希望得到批判或指正。
在人為的積極干預的壓力之下,IBDV發(fā)生了“變異”或其抗逆能力也可稱之為侵襲力得到發(fā)展,是毋庸質疑的。(目前生產廠家的產品是否會隨疾病的變化而跟蹤采取改進,以保障所生產的疫苗病毒與環(huán)境病毒的同源性,不在論述范疇。)所以,疫苗的毒力和多價組合,應該是我們需要考慮的首要因素。
由于疫苗能否進行免疫感染,更多取決于它的毒力,其次才是它的病毒含量,所以,中等以上毒力的活疫苗是必須的選擇。如生產廠家不能在病毒擴增傳代中以及其他工藝環(huán)節(jié),保護了病毒生活力的“完整性”,哪麼,病毒很難突破機體的防御能力,這會發(fā)生免疫效果不能預料,但其帶來的傷害確是現(xiàn)實的狀態(tài)。如此,說明書中的標定數(shù)據(jù)或指標,就不足以采信。所以我們強力建議養(yǎng)殖生產者,要選擇有實力,關鍵是有技術實力的廠家合作。
使用瑞普產品的免疫方案:個人推介如下為:
接種日齡 接種途徑 接種劑量 疫苗選擇 免疫雞群
14 滴口 1.2 銳必法 肉食雞
16 滴口 1.2 法必妥 肉食雞
35 飲水 2.0 銳必法 小蛋雞群
注:肉雞接種一次;蛋雞群加強一次。
法氏囊病的治療
急性爆發(fā):應能在發(fā)病的3天內判斷并及時進行抗體注射,劑量,依體重大小1-1.5ml。
亞急性發(fā)生:
1、限料,并不得添加營養(yǎng)性添加劑,如多維或葡萄糖等。
2、退燒,在第一個療程用小柴胡湯+針對性中藥湯劑如:公英青藍飲等;
3、第二個療程使用抗生素類藥,如腸毒清類藥物或瑞普的新腸寧+安乃近;從第8日后停止限料,并給予營養(yǎng)性添加劑,如瑞普的維博-100,連用3-5日,正常情況下,在藥物的輔助下病程不超8天。
4、在恢復期0.5%的氯化氨+1%氯化納,大劑量環(huán)境消毒,地面每平米1.5-2.0升,帶雞消毒時,霧滴要調大,高溫季節(jié)用常水;寒冷季節(jié)要用溫水(56℃)以雞背羽毛潮濕為標準,同時要降低舍內風速或暫停風扇。一般在中午前后進行。每日連續(xù)倆次,間隔10分鐘。待羽毛水分揮發(fā)后,恢復正常通風。本消毒劑不建議長期使用,連續(xù)2日即可。
歡迎光臨 畜牧人 (http://m.ffers.com.cn/) |
Powered by Discuz! X3.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