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人

標題: 成長:你唯一的把握(轉(zhuǎn)) [打印本頁]

作者: 河畔人家    時間: 2008-11-28 12:26
標題: 成長:你唯一的把握(轉(zhuǎn))
[align=center][align=center][b][color=#ff6600][font=華文新魏][size=36pt]成長:你唯一的把握[/size][/font][/color][/b][/align][/align]
[b][color=black][font=Verdana][size=9pt]             [/size][/font][/color][/b][b][color=black][font=Verdana][size=12pt]   ——[/size][/font][/color][/b][b][color=black][font=宋體][size=12pt]楊[/size][/font][/color][/b][b][color=black][font=Verdana][size=12pt]   [/size][/font][/color][/b][b][color=black][font=宋體][size=12pt]瀾[/size][/font][/color][/b][color=black][font=宋體][size=12pt]  [/size][/font][/color][color=black][font=Verdana][size=12pt]                            [/size][/font][/color]
[color=black][font=宋體][size=12pt]在我來之前, 曾委托院方向同學們征集問題。我注意到大家都希望我來談談“如何成功?”這個問題。說實在的,這個題目,讓我感覺很惶恐。首先現(xiàn)代社會的多元化,對于什么是成功,沒有一個統(tǒng)一的說法。我不敢肯定自己是不是成功。因為一個人的成功與否更多的是你周圍的人對你的評價和判斷。正如古人所說:是非審之于己,毀譽聽之于人。的確,毀譽就不是自己能說了算的。再者我認為所謂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機遇,外界的環(huán)境等等的影響,很難在人與人之間進行一種簡單的復制。甚至可以說,成功是難以把握的。成功是一種結果,而今天,我更想談一談這個過程,也就是成長。對于我來說,我有一個很深的體會就是:人生在世,你唯一能夠有把握的也就是成長。因此,我把“成長:你唯一的把握”作為今天與大家交流的題目。

  什么是個人的成長?我覺得我做了母親以后,我對成長有了一個更新的認識。有一次,我女兒幼兒園的老師給孩子們出了一道題:“如果世界上只有一種顏色…….”讓孩子們自己來回答。有的小朋友說:“如果只有一種顏色,就不可能有彩虹了?!庇械男∨笥颜f:“我最喜歡粉紅色,如果只有一種顏色,我希望是粉紅色?!薄?我注意到我女兒的回答,她對老師說:“如果只有一種顏色,那么連白天和黑夜都沒有?!彼?,我覺得一個孩子的成長,就是他對外部世界的不斷探索和認知的過程。

  那么對于一個成年人來講,什么是一個人的成長?以前的儒家思想要求人成長的軌跡是: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而哲學家羅素則認為,人的成長要遇到三個方面的矛盾:一是人與自然環(huán)境的矛盾,二是人與社會,也就是人與人的矛盾,三是人與自己的矛盾。我覺得,人的成長過程實際上就是不斷地尋找自己人生坐標的過程。人從小到大,視野不斷開闊、知識不斷豐富、經(jīng)驗不斷積累,從而越來越深刻地認識自己,同時也在認識周圍世界,我想恐怕這就是人的成長過程了。人的成長路徑不同,人生追求也千差萬別,無論成功與否,人的最終歸宿大致是相同的。而區(qū)別就在于每個人所走過的道路不同,每個人對自己人生的了解程度和自己內(nèi)心的真實體驗是不可復制的。人的成長就是要不斷地突破自己的小環(huán)境,而進入一個更廣闊世界的過程。這種突破,不僅要突破物理空間的界限,也要突破心靈空間的界限。

  然而,對于個人的成長,什么是最重要呢?每個人可能側(cè)重不同,而我今天還是想就這三個方面:人與外部世界、人與人、人與自己來談。我覺得對于人的成長,要是尋找坐標的話,應該去尋找以下三個坐標:一是時代的坐標、二是與別人比較,你的比較優(yōu)勢是什么?三是自己內(nèi)心的坐標。

  個人的成長需要尋找時代的坐標[/size][/font][/color]
[color=black][font=宋體][size=12pt]  先來說說時代的坐標,今天我們在座的一位主任的兒子18歲,要考大學了。雖然,高考對我來說,已經(jīng)過去了許多年。但現(xiàn)在想起來,還是有一種膽戰(zhàn)心驚的感覺。在座的各位也都是經(jīng)過高考的鏖戰(zhàn)了。記得當時要考大學了,我不知道自己要學什么。我想去學電影導演,而我父親不愿我去從事藝術。我對社會學、歷史學感興趣,想去學歷史。我父親就問我:那你畢業(yè)后,打算去做什么工作呀?經(jīng)過許多的猶豫和彷徨之后,我父親最終幫我做了一個決定。他說:你還是去學英語吧。中國正在改革開放,正在逐漸與世界融合。無論將來在哪個領域,英語都會成為一個有用的工具。而且等到你再成熟一點之后,還可以有進一步選擇的自由。這樣,當時我就選擇了去北外學英語。但是我越來越感覺到,外語絕對不僅僅是一種工具,她讓你得到了一種新的思維方式,甚至是讓你進入了一個新的世界。

  我在接到這次演講的邀請后,對自己的職業(yè)生涯進行了一下梳理。發(fā)現(xiàn)其實我一直在做的就是一件事:做一個溝通者,一個中國文化與外部世界的一個溝通者。如果大家還記得《正大綜藝》的話,就會對90年代初的中國社會有一個大致的認識。也許那時大家都還小。那個時候,決大多數(shù)的國人都沒出過國。但是看看現(xiàn)在發(fā)展多快??!正如余華在《兄弟》一書的最后所說:別的國家四百年的經(jīng)歷,我們卻在四十年就全部經(jīng)歷了,這是一個被壓縮的歷史過程。那么這個過程當中,人們對外部世界的需求,就不僅僅是《正大綜藝》時,那些走馬觀花啊,去看看人家廚房是什么樣子?去看看人家在吃什么、穿什么?而更多的是對外部世界一種更深層次的需求。那么在這個時候,我開始從做旅游類、綜藝類的節(jié)目去開始做人物的訪談。從98年到現(xiàn)在,我已做過四百多位國際知名人士的訪問了。我想這個過程也是中國不斷加深了她與世界的融合程度,也是西方世界和外部世界對中國逐漸加深了解的過程。這一過程其實在我的節(jié)目中也能反映出來。

  說到英語,還有一個小插曲,當時,我在考《正大綜藝》時,雖然我既不是廣院,也不是藝術院校畢業(yè)的,但卻占了一個便宜。就是當時制片方要找一個懂點英語的主持人。經(jīng)過了七輪的競爭,到進入最后一輪決賽時,就剩下我和另外一個女孩子了。要求我們在門口準備五分鐘,準備用英語介紹自己和講講為什么喜歡這個節(jié)目。若干年后,當時的制片人,也就是對我有知遇之恩的辛少英導演與別人談起那段往事。說:當時楊瀾給我留下一個很深的印象的就是,雖然當時每個女孩子非常希望自己得到那個主持人的位置,而且每個人只有三分鐘的時間準備,但我路過時,發(fā)現(xiàn)楊瀾還在輔導另外那個女孩子的英文。所以當時就覺得這個女孩很特別。其實當時我很自信,心想,我是學英語出身,別人在英語上有些地方?jīng)]搞清楚,我就幫她準備幾句。所以這些年來回頭看看,我非常感謝父親當年為我作出的這個決定。因此英語對我而言,不僅僅是個工具。利用它,我不僅可以做采訪,搜集更多的資料,更讓我進入一種文化的比較,對于不同世界的一種比較。

  這種體驗在我代表北京做奧運陳述時,感覺尤其強烈。記得當時在莫斯科,那天中午大家都比較緊張。雖然大家都覺得很有希望,但總怕有什么閃失。后來許多人問我,楊瀾你當時緊張不緊張?說實在的,我只是在進入大廳前,有點緊張,手心有點冷汗,但當何振梁先生宣布,該我做陳述了,我突然感覺特別放松,這我在做主持都很少見。當然,我也是嘟囔很多遍了,準備的應該沒問題了。更重要的是,我覺得我不是一個人在這兒說,也不等待他們對我的評價,而是我有話要告訴對方,而且這對于他們很重要。所以也就是這一心態(tài),把緊張、生怕自己出錯、患得患失這些,給壓過去了。專心于把我們想說的話,傳遞給了這個世界。

  尋找時代的坐標需要了解時代的特征

  既然我們要尋找這個時代的特征,那么這個時代有什么特征呢?我覺得有三點。

  1.世界越來越變得扁平化了:

  有一個叫托馬斯·弗里德曼的人寫了一本書,名字是《World is flat》(世界是平的)。書中講了三次全球化浪潮:第一次是哥倫布發(fā)現(xiàn)新大陸,是以國家為單位的全球化擴張時期,在全球范圍內(nèi)攝取生產(chǎn)資料和市場;第二次是從美國經(jīng)濟大蕭條、一戰(zhàn)和二戰(zhàn)開始,是跨國公司為單位的全球化擴張時期,也是為獲取生產(chǎn)資料和市場;第三次是隨著互聯(lián)網(wǎng)技術的應用,以個人為單位開始進行全球性伸展的時代。也就是說,你學的可能是很冷僻的印度梵文,卻能在德國找到知音,并通過互聯(lián)網(wǎng)結成網(wǎng)上的社區(qū)。還比如,過去美國中學生的足球比賽,大眾傳媒是不可能轉(zhuǎn)播的,而現(xiàn)在通過網(wǎng)上IPTV就可以轉(zhuǎn)播。通過互聯(lián)網(wǎng),使能幾百萬人同時觀看這一比賽。越來越多的,以個人為單位,你可以在全球范圍內(nèi),攝取你所要的信息和服務。給予個人很多權利,英文叫Empowerment,賦予個人更多能力的時代。我采訪過E-Bay的總裁惠特曼,她被評為世界上最有權力的女性。因為E-Bay主導了大量的網(wǎng)上交易。我當時問她:對于這一稱謂,是否感到開心?她是怎樣理解權力的?她說:實際上,權力給人的印象一直不太好,權力被認為是控制別人的一種力量。但是她認為:在新的網(wǎng)絡時代,權力不再意味著控制。因為E-BAY不可能控制網(wǎng)上的交易者。她的權力是體現(xiàn)在能夠幫助許多人成功。比如說幫助一些身體有殘疾,不能正常工作的人,在自己的家里開一個小店,通過網(wǎng)上交易,實現(xiàn)正常的收入,過上了比較富裕的生活。所以在網(wǎng)絡時代,并不是說,讓你干什么或不讓你干什么,而是能幫你干什么,這可能是與以往世界有很大不同的一點。

  2.需要想象力和創(chuàng)新的時代:

  過去我們談到知識產(chǎn)權,總覺得是美國人、歐洲人給了我們很大的壓力,才要保護知識產(chǎn)權。但現(xiàn)在,無論政府還是民間,都認識到保護知識產(chǎn)權就是在鼓勵創(chuàng)新。我們不僅希望全世界的很多產(chǎn)品都是Made in China,更希望是Created in China(中國原創(chuàng))。這種創(chuàng)造力遠比單純的制造,更能保證一個國家的長期發(fā)展。愛因斯坦說: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無論是在大家熟悉的醫(yī)學領域、其它科學領域、人文領域,很多重大的發(fā)明和發(fā)現(xiàn),最初都是由一個假想開始的。剛才還在和韓院士和劉博士探討醫(yī)學需要不需要想象力。按說對人的身體總不能亂想吧,但是象幽門桿菌與胃潰瘍的關系,基因螺旋體的構想,也都是來自想象力。一個外國教授曾說過,如果給中國學生一個假想,他們會做出很好的推論,但卻不是假想的提出者。但我想隨著教育體制和社會氛圍的變化,會有越來越多的中國人提出假想,并得以求證。

  剛才大家也看到了,就是我今年開始做的一本用我的名字命名的電子雜志。是針對城市職業(yè)女性的一本女性雜志。這本雜志在短短的三四個月,從第三期開始,就突破了每期100萬的下載量。到第八期和第九期,下載量已經(jīng)突破了200萬份。這對于我們做傳媒的人來說,就是創(chuàng)新。因為在過去,報紙就是報紙,雜志就是雜志,電視就是電視。而現(xiàn)在通過這本電子雜志,我們可以把視頻、電腦動畫、互動問卷等所有有趣的東西,都結合進來。那個感覺,用我們一位主編的話,就象每天在編哈里波特的雜志。這無論對我們傳媒人還是受眾,都是一種新鮮的刺激。對于社會來說,我們希望我們的社會能減少創(chuàng)新的成本,而增加創(chuàng)新的回報。

  3.時代的第三個特點就是邊界不斷被沖破,而走向融合:

  一星期前,我在北京接待了一個朋友的朋友,他是洛杉磯西奈山醫(yī)院的醫(yī)療部主任,這家醫(yī)院是好萊塢最高檔的一家醫(yī)院。我問他來做什么?他說是來發(fā)展業(yè)務。我就問他來中國發(fā)展什么業(yè)務?他說:我知道中國的醫(yī)生醫(yī)術都很高明,而我們可以提供一些高端復雜的醫(yī)療技術,比如腦部手術的服務。也就是說,他是來中國發(fā)展病人的。過去醫(yī)院都是比較Local的,地方性的。而現(xiàn)在通過網(wǎng)絡,可以進行網(wǎng)上會診,遠程臨床的講解等等,這都是很大的突破。再有,我采訪過一些艾滋病的專家,他們說以前只是要了解疾病本身的原因,針對原因治療就行了。而現(xiàn)在在艾滋病的治療中,必須學習臨床心理學。因為這些病人往往承受很大的社會壓力和心理負擔。如果從心理上不對這些病人進行疏導,治療效果也不能得到充分的體現(xiàn)。所以在醫(yī)學領域,這種跨界的學習和交流越來越多了,越來越把人作為一個整體來看。五一期間,我去了敦煌,感覺到那里的"大唐氣象",即使是在一千年后,也給人以震撼。不僅是那些繪畫的生動和顏色依然保持那樣的鮮艷,而是儒、道、釋三種文化的交融,人物神態(tài)的生動,服飾的多樣,讓你感到,盛唐氣象實際是一種文化融合的現(xiàn)象。有幅壁畫給我印象很深,畫的是許多穿著華貴衣服的仕女。經(jīng)講解,知道畫的是那時當?shù)匾晃还?jié)度使的家眷。這個節(jié)度使家族一代一代,在當?shù)亟y(tǒng)治了百余年。那么他是怎樣保持地方的穩(wěn)定,和文化的融合呢?他是靠聯(lián)姻的方式,兒子迎娶當時西域各國的公主,又把女兒嫁給各國的君主、王子。通過血液的融合,而達到了一個地區(qū)政治、經(jīng)濟的相對穩(wěn)定,也保證了當?shù)匚幕姆睒s。今天再依靠這種血緣關系,恐怕就很難實現(xiàn)。而我們更需要的是文化的融通。雖然現(xiàn)在具備了技術上的條件,但大家并不是都準備好了。比如語言就是一個很大的問題。也是五一期間,我陪幾位美國朋友先去敦煌,后又去麗江。

  到了麗江,一位美國朋友要等一個傳真,就和酒店的服務生說:我要我的FAX。大概是服務生的語言沒有過關,所以一開始沒明白什么意思,后來突然恍然大悟,說:我知道老外要什么了,他要Sex。就在他的房間里放了一些避孕套,弄得我這位朋友哭笑不得。(全場大笑)。所以說語言是很大的問題。特別是2008奧運會臨近了,我一點不擔心場館的建設,交通、空氣啊,我想這些都會管理的很好。但語言會有問題。并不是每個人會說Hello,Good-bay就行了,而需要更深層次的交流。再有,就是思維方式的不同。比如說我剛?cè)ッ绹臅r候,有點不習慣,就是我們在國內(nèi),向外國介紹中國的時候,總是說中國有"四大發(fā)明",有老子、孔子、孟子等,用這些來說明我們的文化。但我發(fā)現(xiàn)其實這很難說清楚。因為在國際通用的語言里,并沒有"四大發(fā)明"這個固定詞組。而其它重大的技術發(fā)明和科學原理的發(fā)現(xiàn),還有很多,如果你給人講,我們的孔子是如何重視"禮",如何重視"仁",如何普及了教育和文化。那么人家看到一個隨地吐痰的中國人,在公共場合大聲喧嘩的中國人和在聽音樂會時不關手機的中國人,恐怕給人家講多少遍孔子和孟子也沒用。據(jù)統(tǒng)計文化一共有183種定義。其中有物質(zhì)生活層面的,象景德鎮(zhèn)的瓷器;有精神生活層面的,象我們的昆曲、京劇,武術。而更重要的,也是更直觀的,應該是生活方式和思維方式這個層面的。前不久,看了新聞,由斯皮爾伯格擔任顧問,張藝謀、陳維亞擔任導演的奧運會開、閉幕式的創(chuàng)作班底已經(jīng)組成。我想他們遇到的最大的問題,并不是怎樣展示一個正在騰飛的中國的氣象,這并不難。展示古老文明的悠久也不難。最難的是,怎樣讓人家心動起來。不是說一萬人的震耳欲聾的安塞鑼鼓,就能打動人。而是現(xiàn)在的中國有什么能感動人。我覺得如果能做到這一點,東西方文明才真正達成一種交流。

  剛才說的是在我們這個時代的層面里,大家都可以試著找找自己的定位。無論是中國與世界的融合;還是自己學術和專業(yè)領域的創(chuàng)新;還是通過信息技術,擴大自己知識搜索和捕捉的范圍,這些都會對個人的成長有很大的好處。就個人的品質(zhì)而言,"逆流而上"固然是令人欽佩的,但是,我覺得我們每個人還是很渺小的,當我們設計自己的成長之路時,我們還是要順應時代的潮流,借潮流之勢,推動自己事業(yè)的發(fā)展。

  個人的成長需要找到自己的比較優(yōu)勢

  人與人雖然沒有優(yōu)劣之分,但卻有很大不同。一次參加一個論壇,有位教授說了一個觀點:一個人不需要每件事都做的好。其實只要一件事做的好,你就有下一次機會。我覺得很有道理。象我遇到很多做記者的同行,他們說:楊瀾你多幸運,能采訪那么多國家元首和政府首腦,我們都沒有這個機會。而我其實是從采訪一個區(qū)長開始的。所以要是區(qū)長沒采訪好,就不要去采訪市長;市長沒采訪好,就不要采訪部長;等部長采訪好了,再想副總理、總理、總統(tǒng)。

  對于醫(yī)學,我不是很懂,但我也了解到,也有這種比較優(yōu)勢存在。有的醫(yī)學生,在學校理論學的很好,但手比較笨,所以在臨床上就不適合做外科醫(yī)生。有的理論學的不是很精專,但手很靈巧,就可以成為外科的“一把刀“。這就是每個人有不同的比較優(yōu)勢。

  一般來講,一個人剛剛大學畢業(yè),走上工作崗位的時候,容易產(chǎn)生這種思想:我一定要做一項很有意義的工作,或者我很有興趣的工作。

  其實根本不用著急??梢韵茸鲆恍┛瓷先ァ按蟛男∮谩?,或者完全事務性的工作。但如果你能在這件工作上做得比別人好一點點,不需要很多,你就有下一次機會去做更大的事。但如果你什么都不做,停在那兒抱怨:我在其它方面還比他們強呢。那根本沒用,這個世界沒有人想聽這樣的話。大家只關注你做事的結果。所以你只要在某一方面,比別人好一點點,你就有成長的機會。

  兩年前,當時的俄羅斯總理卡西亞諾夫來中國訪問,只停留兩天,就接受了一個采訪,就是我的采訪。應該說,作為民間的傳媒機構,能得到這樣的機會很難。所以我很好奇,問他為什么會接受我的采訪?他的隨行人員告訴我:很有意思,是因為在這之前,我采訪過他的副總理。副總理告訴他:如果你去中國,應該接受這個女記者的采訪,她提的問題很有水平。我聽了之后很高興。但是我想說,這種口口相傳,千萬不要小看。你做的每件事都會對你今后的成長產(chǎn)生影響。希望更多的是正面的影響而不是負面的影響。

  為什么當時我會離開《正大綜藝》?這是不斷有人問我的問題。我不知道是否說清楚了,激流勇退也好,有學習的精神也好,這都不是問題的實質(zhì)。實質(zhì)是,我覺得我不擅長做綜藝節(jié)目。我既不會唱歌,也不會跳舞,更不會演小品。只有一次和趙忠祥老師合作演魔術,叫什么大變活人。還沒走出去呢,就讓別人認出來了。魔術的效果一點沒有。所以我想,我真是沒有什么藝術天才。我還是老老實實做自己能做好的事。我什么事情做的好呢?也許從小受家庭影響,我還比較喜歡讀書,還有學習的能力。所以日后開始做訪談節(jié)目,每次我都是堅持盡可能得閱讀相關的資料,看所有的東西。按別人的說法:這很笨,主持人就是靠口才好,現(xiàn)場反應快就行了。我恰恰認為不是這樣。拿我做訪談節(jié)目來說,你事先準備的程度和你做出的節(jié)目的效果完全是成正比的。

  我還記得我第一次采訪基辛格博士,那時我還在美國留學,剛剛開始做訪談節(jié)目,特別沒有經(jīng)驗。問的問題都是東一榔頭,西一棒子的,比如問:那時周總理請你吃北京烤鴨,你吃了幾只啊?(全場笑)。你一生處理了很多重大的外交事件,你最驕傲的是什么?這類問題。當然我也在電視上看過別人問這類問題。凡是問這類問題,就是事先沒做準備。后來在中美建交三十周年時,我再次采訪了基辛格博士。那時我就知道再也不能問北京烤鴨這類問題了。雖然只有半小時,我們的團隊把所有有關的資料都搜集了,從他在哈佛當教授時的論文、演講,到他的傳記,有這么厚厚的一摞,還有七本書。都看完了,我也暈了,記不清看的什么。雖然采訪只有27分鐘,但非常有效。真是準備了一桶水,最后只用了一滴。但是你這些知識的儲備,都能使你在現(xiàn)場把握住問題的走向。記得我問他的最后一個問題是:這是一個全球化的時代,有很多共贏和合作的機會,但也出現(xiàn)了宗教的、種族的、文化的強烈沖突,你認為我們這個世界到底往哪去?和平在多長時間內(nèi)是有可能的?他就直起身說,你問了一個非常好的問題。隨即闡述了一個他對和平的理解:和平不是一個絕對的和平,而是不同的勢力在沖突和較量中所達到的一個短暫的平衡狀態(tài)。把他外交的理念與當今的世界包括中東的局勢結合,做一番分析和解說。這個采訪做完,很多外交方面的專家認為很有深度。雖然我看了那么多資料,可能能用上的也就一兩個問題,但事先準備絕對是有用的。所以我一直認為要做功課。我不是一個特別聰明的人,但是一個還算勤奮的人。通過做功課來彌補自己的不足。

  作為記者和訪談節(jié)目的主持人,我也許還有一個比較優(yōu)勢,就是容易和別人交流。96年我在美國與東方衛(wèi)視合作一個節(jié)目叫《楊瀾視線》介紹百老匯的歌舞劇和美國的一些社會問題。其中有一集就是關于肥胖的問題。一位體重在三百公斤以上的女士,接受了我的采訪。大家可以想象,一般的椅子她坐不下,寬度不夠,我就找來另外的椅子,親自搬來,請她坐下,與她交談。最后她說:我一直不知道中國的記者采訪會是什么樣?但我很愿意接受你的采訪。我就問她為什么?她說別的記者來采訪,都是帶著事先準備的題目,在我這挖幾句話,去填進他們的文章里。而你是真正對我有興趣的。這句話給我的印象很深。所以在鏡頭面前也好,在與人交流時也好,你對對方是否有興趣,對方是完全可以察覺的。你的一舉一動、你的眼神都在建立一個氣場,所以我能建立這樣一個氣場,就適合做訪談節(jié)目。
   去年年底,采訪馬來西亞巴達維總理。我們事先研究資料時發(fā)現(xiàn),那年他的妻子剛剛?cè)ナ?,就想是不是應該問一問這方面的問題?因為他們感情很好。但坐在你對面的畢竟是一個總理,一上來就問人家妻子去世的事,很唐突,也不禮貌。在談完了許多政治方面的話題之后,就想怎樣讓他自己把這個問題談出來。所以我就決定這樣問他:在過去的2005年發(fā)生了很多事,但對你影響最大的事情是什么?他就說,對我來說,2005年是哀痛的一年,因為我妻子去世了。一直講了十幾分鐘的時間,將他和他妻子的感情,她最后的日子,講的非常好。采訪結束后,他的新聞秘書就說,你們中國記者真有本事,因為我們的總理在公共場合從來不談個人生活。我估計是我的氣場把他罩住了。
    所以這是我對自己的比較優(yōu)勢的一個挖掘。其實你們在座的各位都有自己的比較優(yōu)勢。可以考慮考慮這個問題。當然這不會一開始就知道,只能通過嘗試做不同的事情才知道。對于我來說,我已經(jīng)做電視,做了十七年,中間也經(jīng)歷了許多挫折。比較大的,大家可能也知道,就是2000年在香港創(chuàng)辦陽光衛(wèi)視,雖然當時是抱著一個人文理想在做這件事,至今我也沒后悔,但由于商業(yè)模式和現(xiàn)有的市場規(guī)則不是很符合,確實經(jīng)歷了許多商業(yè)上的挫折。這讓我很苦惱,因為我覺得自己已經(jīng)這么努力了。甚至懷孕的時侯,還在進行商業(yè)談判。從小到大,我所接受的教育就是:只要你足夠努力,你就會成功。但后來發(fā)現(xiàn)不是這樣。如果一開始,你的策略,你的定位有偏差的話,你無論怎樣努力也是不能成功的。
   后來我去上海的中歐商學院進修CEO課程,一個老師講到一個商人和一個士兵的區(qū)別;士兵是接到一個命令,哪怕打到最后一發(fā)子彈,犧牲了,也要堅守陣地。而商人在好象是在一個大廳,隨時要注意哪個門能開,我就從哪出去。一直在尋找流動的機會,并不斷進出,來獲取最大的商業(yè)利益。所以聽完,我就心中有數(shù)了--我自己不是做商人的料。雖然可以很勤奮的去做,但從骨子里,這不是我的比較優(yōu)勢。在我職業(yè)生涯的前十五年,我都是一直在做加法,做了主持人,我就要求導演:是不是我可以自己來寫臺詞。寫了臺詞,就問導演:可不可以我自己做一次編輯?做完編輯,就問主任:可不可以讓我做一次制片人?做了制片人,就想:我能不能同時負責幾個節(jié)目。負責了幾個節(jié)目后,就想能不能辦個頻道?人生中一直在做加法,加到陽光衛(wèi)視,我知道了,人生中,你的比較優(yōu)勢可能只有一項或兩項。

  在做完一系列的加法后,我想該開始做減法了。因為我覺得我需要有一個平衡的生活。我不能這樣瘋狂的工作下去。所以就開始做減法。
   那么今天我想把自己定位于:一個懂得市場規(guī)律的文化人,一個懂得和世界交流的文化人。在做好主持人工作的同時,希望能夠從事更多的社會公益方面的活動。所以可能在失敗中更能認識自己的比較優(yōu)勢。當然我也希望大家付出的代價不要太大,就能了解自己的比較優(yōu)勢和缺陷所在。

  個人的成長需要明確人與自己的關系

  經(jīng)常有人說,這個人有多重性格,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有多重性格??偙3忠恢?,不出現(xiàn)混亂,那我們就是神仙,不是人了。但是否可以通過成長,追求一個相對完整的人格呢?我認為是是可以有這樣的機會的。雖然對于教育改革,大家都有不同的想法:說分數(shù)教育不好了,我們要進行素質(zhì)教育,而素質(zhì)教育后來又變成了學鋼琴,學畫畫等技能的培養(yǎng)。但這是不是培養(yǎng)了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也未見得。我覺得最欠缺的,從幼兒園開始,應該提到議事日程上的,是人格教育。

  你在世界的很多地方都會聽到一個詞是INTEGRETY,這個詞就是指人格的完整性。作為人應該有尊嚴,有行為的準則,這恰恰是我們教育中所欠缺的部分。其實大家都應該有這樣的體會:無論人成功與否,人最大的快樂和痛苦都是來自精神層面的。

  記得采訪1998年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美籍華人崔琦,是在普林斯頓大學。他講到:自己出生在河南最貧窮的農(nóng)村,十幾歲前從未讀過書,只是在家放豬。這時有了一個機會,可以出外讀書,他母親把家里僅有的面粉做了幾個饅頭,給他帶上。跟他說:你要出去好好讀書,只有這樣才有前途。當時他還不太愿意出去,就問他媽媽:什么時候可以回來?他媽媽說:到秋收,你就能回來看我們了。這樣他就和一個遠房親戚走了。可沒想到,之后的戰(zhàn)亂讓他這一走,就再也沒能回來,再也沒見到他的父母。談到這里,我問:“如果當年你媽媽不堅持把你送走,今天的崔琦又會怎樣呢?其實我的問題是有誘導性的,我想讓他說,人如果人不接受教育,會依舊很貧困這類的話。崔琦的回答大大出乎我的意料:“我其實并不在乎,如果我留在農(nóng)村,也許我的父母就不會餓死?!币驗樗母改甘窃谖迨甏罨铕I死的。他的話給我很大的震撼。我在其它場合也經(jīng)常說起這個故事。

  雖然我是1998年采訪他的,過了這么多年,至今有人問我采訪了這么多人,給我印象最深的是誰時,我仍然是說他。諾貝爾獎算不算成功,應該算成功,對許多人都是終生難以企及的。但在親情和人的倫理面前,相對于人的生命,就不那么重要了。所以我前面說,我們的時代是一個鼓勵和刺激每個人要去追求成功的時代。但在成功之上,是不是還有些其它的東西,比如人格,是人生更重要的基礎和基石。

  另外一個給我印象很深的采訪就是采訪王光美女士。以前她給我的印象就是一個老革命。其實大家不知道,她是我國第一位核物理專業(yè)的女碩士。而且現(xiàn)在大家想得到的機會,當時她都有,出國留學、全額獎學金等等。但是作為當時一個有理想的年輕人,她有自己的追求,就毅然去了延安。后來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但給我印象最深的是在特殊的年代中。大家可以想象當時她所經(jīng)歷的壓力,那是一種排山倒海一樣的,能把個人撕碎和吞噬掉的壓力。但她并沒有背叛自己的丈夫。她講到,當時劉少奇被批斗,她也在旁邊陪斗。有一次批斗會,劉少奇在一個舞臺的中間,被揪打得很厲害。她不顧一切地就跑過去,拉著他的手,和他一起挨斗。這絕對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但最讓我感動的還不是她在巨大的災難中所表現(xiàn)的原則和對自己感情的忠實。而是在特殊的年代過去之后,她給我講到:當時她身邊有個工作人員,教她小女兒唱打倒她爸爸媽媽的歌謠,并慫恿女兒當著王光美的面唱??梢韵胂筮@種設計是非??瘫『完幎镜?。我就問她:你后來找到這個人了嗎?她說:我不想知道。我要是想知道,這個人會倒霉的。所以我根本不去問,不去調(diào)查這件事。因此,她也是給我極大震撼的采訪人物;在受到了一個巨大的不公之后,能去寬恕,不去追究,我認為這不是一般人能達到的境界。這些心靈的震撼和撞擊,包括對我的人生觀,都產(chǎn)生過一些非常大的影響。

  毋庸質(zhì)疑,我們現(xiàn)在這個社會是個繁榮的,一切都在建設當中,是有很多的希望。人家有美國夢,我們也可以有中國夢的,這樣一個時代。諸位都有很好的前景。但是目前也有著巨大的生存壓力,許多人是缺乏安全感的和心理平衡的。從醫(yī)學上講,恐怕也是誘發(fā)許多疾病的深層次原因。培養(yǎng)人格,我覺得特別是學醫(yī)的人,在這方面的文化背景和熏陶中有著特別強烈的切合點。如果我們說以人為本,沒有什么比醫(yī)生更要以人為本了。醫(yī)學在中國古代被稱作“仁術”。

  對于醫(yī)生人格的培養(yǎng),被希波克拉底和孫思邈都演繹得淋漓盡致了。大家恐怕早已知道,我在這里是班門弄斧了,不過當我查到孫思邈的《大醫(yī)精誠》里的一段話,仍然特別感動:“凡大醫(yī)治病,必當安神定志,無欲無求,先發(fā)大慈惻隱之心,誓愿普求含靈之苦。若有疾厄來求救者,不得問其貴賤貧富,長幼妍蚩,怨親善友,華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親之想,亦不得瞻前顧后,自慮吉兇,護惜身命。見彼苦惱,若己有之,深心凄愴,勿避險希、晝夜、寒暑、饑渴、疲勞,一心赴救,無作功夫形跡之心。如此可為蒼生大醫(yī)” 我覺得凡人成佛了也不過如此了。但是我想他為醫(yī)生提出了一個極高的人格和道德要求,不用我贅言,大家都有這種心情的感應。這樣真正的以人為本的精神,對于我們今天的社會,繁榮,些許有些嘈雜和混亂的社會非常有意義。

  我們希望看到是一個有愛心的、和諧的社會。當然這里也會有一些不和諧的聲音。我也在博客上寫了:在這世界上,并非人人都有,被稱為心的東西。那是因為前些天,看到深圳的歌手叢飛生前幫助了300多位貧困的學生來求學,但是當他去世后,有人采訪這些學生的時候,有的學生就說:我怎么知道他有什么目的呢?有記者問:叢飛去世時家庭生活也很拮據(jù),如果當時你知道,會幫助他嗎?請注意,記者問的是你當時知道的話,完全是個假設,因為他已不在人世了。得到的回答是:我怎么幫他,我一月才掙三四千。說得非常理直氣壯。請注意說這些話的,都是曾接受過他幫助的人。所以作為旁觀者都覺得很寒心,我們這個社會真是什么地方搞錯了。

  你可以不成功,但是不能不成長

  今年 “母親節(jié)”所在的那個星期大家看到的天下女人節(jié)目是我采訪一位叫潘芏的母親。她是吉林人,在外企做到一個中層的管理職位,收入也不錯,在當?shù)匾呀?jīng)非常好了。她放棄了這些,和幾個朋友一起到大連,開了個兒童村,收養(yǎng)單親的服刑人員的子女。這里給大家一個概念:中國的刑事犯罪,一半以上是青少年,而青少年犯罪中30-40%是服刑人員子女。所以她做這件事真是一件功德無量的事。不僅給這些孩子愛心,也為我們這個社會增加了安定的因素。當然這些年做的很苦,而她自己的兒子,長期見不到媽媽,寫了一篇作文,題目是:“請允許我哭泣”,說:我的生活太壓抑了,每天那么多功課,媽媽也不在我身邊,我的苦惱沒機會去和人說,真想到曠野里去大哭一場。十幾歲的孩子寫的一篇作文,我覺得非常感動。我當時就問潘芏:這邊是你自己的孩子,你連自己的孩子都沒照顧好,怎么照顧那邊的孩子呢?潘芏很誠實,說:我不知道怎么辦。我走了,那邊孩子又該怎么辦?有一個觀眾說得好:這是我們社會的缺失,我們不應該讓潘芏面臨這么一個選擇,我們的社會在做什么呢?所以這些,大家是要看人身體的疾病,我們這個社會也同樣有很多疾病。需要大家共同努力來克服它,救治它。也正是這樣一些原因,所以我希望今后將更多的時間放到公益事業(yè)方面。

  我成立了陽光文化基金會,希望推動慈善文化的普及、推動慈善的培訓等等。有人問:你圖什么?我覺得很難說清,你覺得有一種動力要你去做這件事,而且做了以后,心理有一種非常大的滿足感。我想當你們未來,伸出你們的手把一個病人從死亡上拉回來時,不需要別人問你:你圖什么,你是為了掙你那工資,當然不是,我相信,當你這么做時,你心理一定充滿了極大的滿足感和快樂,我希望這種快樂被加倍放大,我們的社會也會變得更加和諧。

  最后,我想說的是每個人都在成長,這種成長是一個不斷發(fā)展的動態(tài)過程。也許你在某種場合和時期達到了一種平衡,而平衡是短暫的,可能瞬間即逝,不斷被打破。成長是無止境的,生活中很多是難以把握的,甚至愛情,你可能會變,那個人也可能會變;但是成長是可以把握的,這是對自己的承諾。我們雖然再努力也成為不了劉翔,但我們?nèi)匀荒芟硎鼙寂???赡軙腥藭恋K你的成功,卻沒人能阻止你的成長。換句話說,這一輩子你可以不成功,但是不能不成長。[/size][/font][/color]
[b][size=12pt][font=Times New Roman] [/font][/size][/b]




歡迎光臨 畜牧人 (http://m.ffers.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