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人

標題: 進口大豆威脅非轉基因基地的生存 [打印本頁]

作者: yisiyi    時間: 2009-7-2 09:18
標題: 進口大豆威脅非轉基因基地的生存
  2009年初夏,對于中國大豆產業(yè)而言,一個格外沉重的話題是,面對進口轉基因大豆的沖擊,非轉基因的“中國豆”還能堅守多久?
  中國加入世貿,大豆等部分農產品(000061行情,愛股,資金)開放了關稅保護,隨著中國大豆需求量的連年激增,進口大豆開始漸次統(tǒng)治了市場。
  而這一變化的直接結果,就是進口大豆的到岸價格如鐵礦石一樣,完全掌握在了國際賣家手里,而其掌控程度甚至超過了鐵礦石。

  大豆需求量激增
  近幾年,隨著中國人飲食結構的變化,對大豆的需求量大幅增加,每年消費的大豆總量達5000多萬噸。據(jù)記者了解,1996年中國進口大豆200多萬噸,開始變成大豆凈進口國。到2000年,中國進口大豆量首次超過1000萬噸,到2008年則達到3900多萬噸。而在此期間,中國的國產大豆產量則保持在1300萬噸—1700萬噸,越來越大的缺口只能通過向國際市場購買來解決。

  據(jù)中國海關的數(shù)據(jù)顯示,今年中國進口大豆數(shù)量逐月狂增。2009年前4個月累計進口1400萬噸,增長40%,創(chuàng)歷史最高進口量。值得注意的是,作為國產大豆主產區(qū)之一的黑龍江省,今年一季度大豆進口量達44.1萬噸,同比去年增長了84.5倍。
  當黑龍江油脂加工企業(yè)無法收購本地大豆時,進口大豆的大舉進入便不可避免。而一般情況下,進口大豆等同為轉基因大豆(進口大豆均以轉基因大豆報關),這便使得中國最大的一塊非轉基因大豆生產基地面臨喪失生存空間的危險。

  價格“中國說了不算”
  在大宗農產品中,中國國產大豆現(xiàn)在只占20%,對價格的影響力已經微乎其微。也就是說,中國市場的大豆銷售價格,已經完全掌握在了別人手里。最近的例子,從2008年下半年開始,進口大豆的價格一路下跌,達到每噸3000元。今年2月下旬,國際大豆期貨市場進入新一輪下滑通道,每噸進口大豆到達大連港口的價格只有2900多元。受進口大豆價格影響,黑龍江省內大豆價格也一路走低,從去年7月份的3.05元/斤,下跌到10月份的1.50元/斤,跌幅超過50%。如果沒有國儲收購,黑龍江農民的大豆肯定都砸到自己的手里。

  據(jù)統(tǒng)計,目前,四大跨國糧商“ABCD”(ADM、邦吉、嘉吉、路易達孚)控制著中國75%以上的油脂市場原料與加工及其食用油供應。中國97家大型油脂企業(yè)中,跨國糧商參股控股了64家。
  在中國國內總共8000萬噸的油脂產能中,大約80%掌握在外資控股企業(yè)手中,他們憑借資本優(yōu)勢,已完成對原料、加工、品牌、渠道、供應的絕對控制權,掌握著大宗農作物市場的定價權。

  而且,現(xiàn)在的進口大豆價格已經不完全由供求關系所決定了,那些由國際資本操縱的大豆投機商已經成為影響大豆價格的重要因素,直接導致了大豆的畸形價格。如果有一天中國不再生產大豆,其結果十分可怕。這樣的例子早在2004年就出現(xiàn)過。那一年,一船大豆還沒有到岸就讓加工企業(yè)破產的事情屢見不鮮。(中華油脂網(wǎng))

 
作者: zhangguangxin    時間: 2009-7-2 09:33
這就是政府層面的問題,政府每年愿意多花700多億購買大豆,不愿意花3-4個億來保護中國大豆種植業(yè)。
作者: dongwei    時間: 2009-7-2 09:40
農產品的沖擊是早多少年都可以預測的,缺的是有關前瞻性的政策,調整生產經營模式及加工方式,國產大豆還是有希望的,就質量和技術來講國產大豆和進口并無太大的距離。




歡迎光臨 畜牧人 (http://m.ffers.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