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人
標題:
一浸菜粕和二浸有何區(qū)別
[打印本頁]
作者:
周緣
時間:
2009-8-17 17:59
標題:
一浸菜粕和二浸有何區(qū)別
請教:一浸菜粕和二浸有何區(qū)別?黃色的菜粕是菜籽不一樣還是加工工藝不一樣呢?先謝謝了!
作者:
82731294
時間:
2009-8-17 19:08
是一個問題!?。。。。。?!
作者:
tom147145111
時間:
2009-8-17 19:08
這個問題沒什么了解
期待高手來解答
作者:
zmyqhdcl
時間:
2009-8-17 19:19
加工工藝不一樣。一次粕顏色要淺,一般黃色。
二次粕顏色深
作者:
hdy198
時間:
2009-8-17 20:37
菜籽品種和加工工藝對顏色及蛋白消化吸收率影響都較大。一次粕顏色要淺,一般黃色。
二次粕顏色深;區(qū)分黃菜籽,黑菜籽,及花菜籽等等
作者:
liushayeath
時間:
2009-8-18 09:21
本帖最后由 liushayeath 于 2009-8-18 09:28 編輯
一次粕和二次粕這個稱呼不科學。
如果是傳統(tǒng)壓榨工藝(油菜籽-清理-軟化-軋坯-蒸炒-壓榨-毛油-過濾-清油)壓榨出來的應(yīng)該叫做菜餅或小機榨餅,殘油很高,消化吸收率以及蛋白溶解度都很低。這種菜餅可以經(jīng)現(xiàn)代榨油工藝再次提取油脂,其副產(chǎn)物就是菜粕,這種菜粕顏色比較黃,料形粉狀物比較多,但蛋白溶解度很低。
現(xiàn)代榨油工藝是指,菜籽經(jīng)清理-預(yù)榨-浸出-脫溶-油脂、菜粕。這個工藝生產(chǎn)出來的菜粕質(zhì)量好,蛋白溶解度高,適口性也優(yōu)于傳統(tǒng)工藝生產(chǎn)出來的菜粕。很多油廠收購小機榨餅與預(yù)榨后的菜籽浸出,其菜粕質(zhì)量就要打折扣了,常規(guī)檢測手段不容易發(fā)現(xiàn),要通過檢測蛋白溶解度來檢驗是否摻有小機榨餅,外觀檢查(粉狀物的多少、小結(jié)塊物的多少、顏色的深淺、適口性)也能夠做出初步的判斷,這個就靠經(jīng)驗了。
近2年,油菜籽壓榨技術(shù)有了新的發(fā)展,就是“雙低菜籽脫皮冷榨膨化工藝”,菜籽-調(diào)質(zhì)-清理-脫皮-冷榨-膨化-浸出-脫溶-油脂、脫皮菜粕。其菜粕蛋白達到46%,賴氨酸達到2%,口感好(由苦澀味變成甜澀味),利用價值很高,但由于目前還出去中試階段,市場供應(yīng)短缺。
作者:
文竹
時間:
2009-8-18 11:57
7#
yangshizhu
測測灰份就知道了,應(yīng)該是不好的,這種我們不用啊,水溶液是不是也很黃
作者:
周緣
時間:
2009-8-18 18:11
對原料的品控知識知道的太少了,需要向大家多學習呀
作者:
水城之水
時間:
2010-2-7 09:31
資料很詳細很好 謝謝
[ts]水城之水 于 2010-2-7 09:31 補充以下內(nèi)容[/ts]
資料很詳細很好
[ts]水城之水 于 2010-2-7 09:31 補充以下內(nèi)容[/ts]
資料很詳細很好 如果有貼圖就更好了
[ts]水城之水 于 2010-2-7 09:32 補充以下內(nèi)容[/ts]
資料很詳細很好 如果有貼圖就更好了
作者:
luli129
時間:
2011-1-5 14:16
最近我們到了一個樣品,公司采色說是小機餅,可是檢測指標都不錯,溶解度有35以上,蛋白剛好36
作者:
luli129
時間:
2011-1-5 14:18
如果是現(xiàn)代工藝的話,一般PS是多少呢
作者:
jackiejiang
時間:
2011-1-6 16:44
回復(fù)
liushayeath
的帖子
講的細致,也是比較切合實際
作者:
yangsel
時間:
2011-3-18 10:05
這個介紹不錯。
作者:
周緣
時間:
2014-3-29 10:52
在反芻動物上,蛋白質(zhì)溶解度在20%左右可以用嗎
歡迎光臨 畜牧人 (http://m.ffers.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