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人
標題:
南美白對蝦桃拉病與亞硝酸鹽中毒的區(qū)別
[打印本頁]
作者:
liu20021478
時間:
2009-10-15 11:59
標題:
南美白對蝦桃拉病與亞硝酸鹽中毒的區(qū)別
一、 桃拉病毒癥與亞硝酸鹽中毒癥的主要區(qū)別
1.表觀癥狀的區(qū)別
桃拉病毒綜合癥(TSV),主要表現(xiàn)為病蝦甲殼變軟,不攝食,肝胰臟腫大、變白,體色素擴散,尾部和足部發(fā)紅,病蝦一般集中在池邊和下風處緩慢游動,幼蝦一般呈急性死亡,成蝦呈慢性死亡,死亡率可達50%。幸存者攝食正常,甲殼有隨機分布的黑斑。此病一般伴有較明顯的爛鰓和腸炎等癥狀。
亞硝酸鹽中毒癥,主要表現(xiàn)為病蝦不攝食,空胃,游動緩慢,彈跳無力。尾部、足部和觸須發(fā)紅,臨死時體色逐漸變成青紫色,繼而呈灰白色。多數(shù)病蝦先在池塘表面緩慢游動,繼而轉入中下層水體,最后靜伏池底而死。一般剛蛻殼的軟殼蝦較易中毒,所以蛻殼高峰期常出現(xiàn)急性死亡現(xiàn)象。另外,亞硝酸鹽中毒癥的池塘一般伴有水質混濁,透明度小,池底污染嚴重等特點。
2.對環(huán)境因子變化表現(xiàn)不同的反應
桃拉病毒發(fā)病高峰期一般在清早低溫低溶氧時,隨水溫的升高及溶氧的增加,病情有逐漸緩和的趨勢。亞硝酸鹽中毒癥的發(fā)病高峰期一般在午后水溫升高時,特別是冬棚蝦,天氣突然轉暖時更易發(fā)作,隨水溫的升高病情會不斷加重,嚴重時出現(xiàn)暴發(fā)性死亡。
3.水質指標因子的區(qū)別
亞硝酸鹽中毒癥最明顯的特點就是水體中亞硝酸鹽嚴重超標,一般超過0.6毫克/升會出現(xiàn)慢性中毒癥,超過1.5毫克/升會出現(xiàn)急性中毒癥?,F(xiàn)場調查時,可抽取池塘中下層水進行檢測,若亞硝酸鹽含量超標,便可初步懷疑為亞硝酸鹽中毒。同時檢測水體中的氨氮含量,因為水體的氨氮含量過高時,會促使亞硝酸鹽的積累,并會加重其毒性,所以氨氮超標時更易引起亞硝酸鹽的中毒。
4.常用鑒別方法
將病蝦撈起,放入干凈的容器,加入新鮮水,同時給予增氧,仔細觀察病蝦表觀癥狀的變化。若為亞硝酸鹽中毒癥,經(jīng)過約半小時的暫養(yǎng)后,病癥會逐漸消失,體色由原來的青紫色逐漸恢復正常。若是桃拉病毒癥,則病蝦的癥狀一般不會有明顯的改觀,并會出現(xiàn)逐漸死亡的現(xiàn)象。
二、解救辦法
1.桃拉病毒癥的解救方法:桃拉病毒癥的解救必須采用綜合防治的方法。
(1)水體消毒:可選用較為溫和的高效消毒藥物,如溴氯海因、二溴海因、二氧化氯、季胺鹽等。
(2)內服藥物:平時飼料中添加一些維生素、大蒜泥、聚維酮碘、三黃粉等進行預防。發(fā)病時可以結合使用大敗毒、病毒靈等針對性較強的治療病毒病的藥物。
(3)底質改良:在養(yǎng)殖過程中,定期使用水質及底質改良劑。特別是在養(yǎng)殖中后期,由于排泄物和殘餌等廢物的積累,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水質污染和底質惡化,所以,此時應以水質和底質改良為主,其中以光合細菌、硝化細菌等微生態(tài)制劑的改良劑為好。
(4)增強蝦體免疫功能:平時在飼料中添加含有參素、核苷素、氨基酸、多肽類、酶類等的生物活性物質和多糖類的酵母等。
2.亞硝酸鹽中毒癥的解救方法:亞硝酸鹽中毒癥的解救方法主要是通過水質調節(jié),降低水體中的亞硝酸氮和氨氮的含量,以達到消除中毒的目的。
(1)加強增氧措施,使池水有充足的溶氧,以促進亞硝酸鹽向硝酸鹽的轉化,從而降低水體中亞硝酸鹽的含量。
(2)每畝水面用沸石粉50~400千克和過氧化鈣3~5千克進行全池潑灑。沸石粉可以有效地吸附水中的氨氮,減小氨氮向亞硝酸鹽的轉化,同時,減小氨氮對亞硝酸菌的抑制,使亞硝酸鹽向硝酸鹽順利轉化,從而減小水體中亞硝酸鹽濃度。過氧化鈣是有效的增氧劑,溶氧可以降低有毒因子的毒性,同時可以大幅降低氨氮和亞硝酸鹽的濃度。
(3)在水中氨氮含量較高時,避免使用高錳酸鉀等強氧化劑,因為水中的還原性有機物會被氧化產(chǎn)生氨,氨進一步氧化生成亞硝酸鹽,從而加重亞硝酸鹽的濃度。避免使用堿性消毒劑,因為pH值的升高,會促使離子銨向非離子氨的方向轉化,從而抑制亞硝酸鹽向硝酸鹽的轉化,進一步加重亞硝酸鹽的濃度。
(4)加強水質和底質改良,其中以光合細菌、硝化細菌、放線菌等微生物制劑的使用效果較好。如有條件的地方,在投苗前應做足清淤吸污工作,同時注意合理投餌,以防殘餌大量積累,這樣可以大幅降低水體中亞硝酸鹽含量。
作者:
水族將畢業(yè)
時間:
2009-12-7 14:49
解釋得很詳細了,頂起來
歡迎光臨 畜牧人 (http://m.ffers.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