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人
標題:
千年前,漢族的對手匈奴人去了哪里?
[打印本頁]
作者:
howitzki
時間:
2009-11-26 15:41
標題:
千年前,漢族的對手匈奴人去了哪里?
匈奴(西方史料中英文名稱Huns,也是破壞者和野蠻人的代名詞,從中可以看出歐洲人對匈奴的恐怖記憶。)是古代生活在歐亞大陸的游牧民族,其民族驍勇善戰(zhàn),約公元前3世紀時興起,并成立了奴隸制政權(quán),號稱“馬背上的帝國”。公元前1世紀時,匈奴最終被漢武帝及其將領(lǐng)衛(wèi)青、霍去病等所重創(chuàng),大傷了匈奴的元氣。到西漢晚期,匈奴發(fā)生了分裂,而流竄到中亞與漢朝為敵的郅支單于也被漢將陳湯以“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為理由消滅掉了,漢匈關(guān)系從此走向和解。東漢初年,國力還屬于恢復期,在匈奴貴族中反漢的勢力重新抬頭,導致匈奴再次分裂為南、北匈奴,南匈奴的代表呼韓邪單于率部歸順漢朝,逐漸融入了漢民族,成為日后華夏民族中的一分子。陜西人有是匈奴后裔之說,他們自稱“長安匈奴”。蜚聲文壇的作家高建群著有長篇小說《最后一個匈奴》,他說:“匈牙利人吹嗩吶和剪紙的情形和中國陜北的一樣,他們說話的尾音也與陜北口音很相似?!备呓ㄈ捍碇环N觀點:即陜西(北部)人的血統(tǒng)中或多或少都帶有匈奴的血統(tǒng)。雖說缺乏準確的科學驗證,但這種觀點得到普遍認可。金庸在小說中也說“劍圣”獨孤求敗是匈奴后裔。雖然是虛擬人物,但是有學者考證認為:中國的很多姓氏其實來源于匈奴。比如義渠、公孫、鳥氏、攣?(虛連?)、呼延(呼衍、胡掖、呼)、仆、范、趙、乘、王、郝、高、滹毒、昆(渾)烏、稠、復、萬俟、金、獨孤、路、畢、姚、郁、黃、治、封、蘭、彭、蓋(蓋樓)、盂等。到現(xiàn)在,大多數(shù)的學者們都認為,匈奴民族和中國眾多古代民族如鮮卑、黨項一樣,徹底融合進華夏民族中。匈奴的部族很多,進入中原后多以部落或氏族為姓,如姓呼延的、姓獨孤的等,也有很多改姓的,如西漢不少匈奴貴族對劉漢稱臣,不少匈奴后裔改姓為“劉”。不過專家也說,不能說姓這幾個姓的一定就是匈奴后裔。
然而,北匈奴則堅持與漢為敵,經(jīng)常發(fā)動對南匈奴和漢人的掠奪。直到漢明帝時,才發(fā)動了對北匈奴的反擊戰(zhàn),打敗的北匈奴逐漸向西逃亡,最后深入到歐洲腹地,不僅找回了昔日的榮耀,還引發(fā)了歐洲社會的大變動,從而改變了歐洲歷史。
向北逃竄的北匈奴
公元73年,漢明帝發(fā)動了對北匈奴的反擊戰(zhàn)。漢軍四路出擊北匈奴,竇固、耿忠的漢軍一直追擊到天山一帶,并奪取了伊吾(今新疆哈密)。公元89年,漢和帝又發(fā)動了針對北匈奴的反擊戰(zhàn),竇憲、耿秉率領(lǐng)漢軍大敗北匈奴,一直追擊到燕然山(今蒙古國杭愛山)。公元91年,漢軍再次出擊北匈奴,在金微山(今阿爾泰山)大敗北單于,北單于只得向西逃竄至伊犁河流域的烏孫國,在其立足后,仍然出沒于天山南北,實施掠奪。公元119年,北匈奴攻陷了伊吾(今新疆哈密),殺死了漢將索班。為了對付西域的北匈奴,東漢朝廷任命班勇為西域長史,屯兵柳中(今新疆吐魯番一帶),班勇于公元124年、126年兩次擊敗北匈奴,西域的局勢開始穩(wěn)定。在班勇離職后,北匈奴勢力又重新抬頭,漢將斐岑于137年率軍擊斃北匈奴呼衍王于巴里坤(今新疆巴里坤),公元151年,漢將司馬達率漢軍出擊蒲類海(今新疆巴里坤湖),擊敗北匈奴新的呼衍王,呼衍王率北匈奴又拉開了從伊犁河流域向錫爾河流域逃竄的序幕。
錫爾河是中亞的內(nèi)陸河,流經(jīng)今天的烏茲別克、哈薩克等國,注入咸海。在漢時,這里是康居國。北匈奴在西域遭到漢朝的反擊,已無法立足,大約在160年左右,北匈奴的一部分又開始了西遷,來到了錫爾河流域的康居國。至于北匈奴人在康居的活動,因為缺乏史料記載,就不得而知了。
北匈奴統(tǒng)治了南俄羅斯
大約在公元290年左右,北匈奴出現(xiàn)在頓河以東的阿蘭國,這段歷史在我國《北史.西域傳》和羅馬帝國的《歷史》中,都有過記載。北匈奴殺死了阿蘭國國王,徹底征服了阿蘭國。憑借著在阿蘭國的休整和補給,北匈奴徹底恢復了元氣,掠奪、貪婪的本性讓他們對頓河以西的草原垂涎不已。公元374年,匈奴在大單于巴蘭姆伯爾的率領(lǐng)下,渡過了頓河,向東哥特人發(fā)動了進攻,東哥特人哪里是匈奴人的對手,經(jīng)過奮戰(zhàn),依然慘敗,一部分東哥特人只得向西逃竄,逃到了西哥特人那里,匈奴尾隨其后,追擊到西哥特人居住地。西哥特人在德涅斯特河(流經(jīng)今天的烏克蘭和摩爾多瓦)擺下軍陣,準備迎擊匈奴,而匈奴人則趁夜晚偷偷從德涅斯特河上游渡河,然后抄襲西哥特人軍陣背后,西哥特人慘敗,只得向西逃竄至多瑙河。后經(jīng)羅馬帝國皇帝的批準,東、西哥特人得以渡過多瑙河,進入到羅馬帝國避難。此后,由于羅馬帝國對哥特人殘酷的壓榨,逼迫哥特人又起兵反叛,公元378年,羅馬帝國皇帝瓦連斯親征哥特人,結(jié)果被哥特人殺死,帝國遭受到沉重打擊。而此時的匈奴,由于占據(jù)了南俄羅斯大草原,暫時穩(wěn)定了下來。
入侵波斯騷擾羅馬帝國
在打敗哥特人,占據(jù)南俄羅斯草原后,匈奴人得以休整,人口開始急劇增加,同時,小部分的匈奴騎兵仍然在騷擾臨國:一股匈奴騎兵渡過了多瑙河,與哥特人一起騷擾羅馬帝國;另一股匈奴人,于公元384年進攻美索不達米亞,攻占了愛德沙城;還有一股匈奴人于396年,侵入了薩珊波斯帝國。整體而言,匈奴人這段時期,基本是以在南俄羅斯草原休整為主,為下一步的大規(guī)模入侵積蓄力量。
395年,羅馬帝國分裂為東西羅馬,而此時的匈奴正處于烏爾丁大單于的統(tǒng)治。烏爾丁是一個非常有野心的人,他曾對東羅馬帝國色雷斯省總督說過,凡是太陽能照射到的地方,只要他愿意,他都能征服。公元400年,匈奴在烏爾丁大單于領(lǐng)導下,又開始向西大規(guī)模入侵,一舉奪得了整個多瑙河盆地,并一度攻入了意大利,這一事件的連鎖反應(yīng)就是逼迫多瑙河流域的各部族為躲避匈奴人,只得向西羅馬腹地進軍,公元410年,西哥特人攻陷了西羅馬帝國的首都羅馬,西羅馬帝國遭受了前所未有的打擊。然而烏爾丁大單于的宏圖大志還未實現(xiàn)就一命嗚呼了,公元408年,烏爾丁率軍騷擾東羅馬帝國,在搶得大量財物準備撤退時,遭羅馬人的襲擊,烏爾丁大單于就這樣戰(zhàn)死在沙場。
羅馬帝國向匈奴帝國稱臣納貢
北匈奴在疆土不斷擴大的情況下,奧克塔爾大單于在匈牙利建立了以平原為統(tǒng)治中心的匈奴帝國,單于王庭穩(wěn)定在今天匈牙利的布達佩斯附近,這個軍事帝國成為東、西兩個羅馬帝國最嚴重的威脅。烏爾丁大單于死后,匈奴帝國沉寂了一段時間,而在奧克塔爾大單于率領(lǐng)下,匈奴帝國又開始興盛起來,奧克塔爾死后,他的兄弟盧加繼承了王位。盧加大單于在公元422年和426年兩次蹂躪東羅馬帝國的色雷斯和馬其頓,逼迫東羅馬帝國皇帝向匈奴帝國年貢350磅黃金,此后,東羅馬帝國又被迫在邊境向匈奴帝國開放互市,來確保邊境的安寧,匈奴人的榮耀終于在西方找了回來。
434年,盧加單于去世,他的兩個侄兒阿提拉和布列達共同繼承王位,各掌管一部分領(lǐng)土。兩位單于即位不久,便發(fā)動了對東羅馬帝國的戰(zhàn)爭,要求東羅馬皇帝交出匈奴的叛逆,還要年貢翻番,由350磅黃金上漲到700磅黃金,東羅馬皇帝受武力脅迫,只得答應(yīng)。445年,布列達單于神秘的遇刺身亡,阿提拉成為匈奴帝國唯一的大單于。阿提拉更是一個野心勃勃的家伙,在他的率領(lǐng)下,整個歐洲都沉浸在對匈奴的恐懼之中,匈奴帝國的鼎盛時期來到了。
阿提拉大單于獨自掌權(quán)后,馬上就發(fā)動了大規(guī)模的戰(zhàn)爭,不過戰(zhàn)爭的矛頭卻指向了北歐和東歐。在北歐和東歐,盎格魯撒克遜人為躲避匈奴人,逃亡到英倫三島,而許多日耳曼和斯拉夫人的部族戰(zhàn)敗,紛紛向匈奴投降。在鞏固了東方和北方后,阿提拉大單于在447年大舉進犯東羅馬帝國,東羅馬帝國軍隊接連戰(zhàn)敗,匈奴的騎兵一直深入到達達尼爾海峽和希臘的溫泉關(guān),嚴重威脅到東羅馬帝國首都君士坦丁堡的安全,東羅馬帝國皇帝被迫求和,雙方在448年簽定和約,東羅馬除了馬上向匈奴支付賠款6000鎊黃金,年貢也由700磅黃金漲到2100磅黃金。至此,匈奴帝國的疆域東到里海,北到北海,西到萊茵河,南到阿爾卑斯山,盛極一時。而東羅馬帝國經(jīng)過匈奴的長期劫掠和年貢的沉重負擔,財富已基本耗盡,于是,阿提拉大單于又將目光投向了西羅馬帝國。
阿提拉的高盧戰(zhàn)記
450年,阿提拉大單于在完成了對東、北、南的征服后,將矛頭指向了西羅馬帝國。該年,阿提拉派使者來到羅馬,要求娶西羅馬皇帝的妹妹荷諾利亞公主為妻,并要求西羅馬帝國拿一半的國土作為嫁妝。如此過分和羞辱的要求,自然遭到西羅馬皇帝的拒絕,于是阿提拉大單于以此為借口發(fā)動了對西羅馬的戰(zhàn)爭。當年,阿提拉集結(jié)了大批匈奴戰(zhàn)士以及被征服民族的仆從軍,號稱50萬,渡過萊茵河,向西羅馬的高盧(今法國)發(fā)動進攻。高盧的城市就如同草原上獵物一樣,被匈奴人一個接一個地摧毀,最終匈奴軍主力又圍攻高盧重鎮(zhèn)奧爾良。
此時,面對共同的敵人,西羅馬人和西哥特人暫時放下他們的爭斗,組成聯(lián)軍來救援奧爾良。面對聯(lián)軍,阿提拉放棄了對奧爾良的圍攻,開始機動迂回,尋機與敵決戰(zhàn)。公元451年6月20日,阿提拉的匈奴大軍與西羅馬、西哥特聯(lián)軍,在今天的巴黎市郊展開了大決戰(zhàn)。戰(zhàn)斗打得非常慘烈,僅過了一天,雙方戰(zhàn)死者就達15萬人,最終,西哥特國王戰(zhàn)死,余部也撤離戰(zhàn)場,而匈奴也損失慘重,無力再進攻,只得退回萊茵河,重新積聚力量。
上帝之鞭對西羅馬的懲罰
452年,得到休整的匈奴帝國再次發(fā)動了對西羅馬的戰(zhàn)爭,被稱做“上帝之鞭”的阿提拉開始了對西羅馬的懲罰。阿提拉率領(lǐng)的匈奴軍隊翻過了阿爾卑斯山,攻入了意大利。意大利北部地區(qū)遭到了匈奴人瘋狂的攻擊,北部所有的城市都被匈奴人摧毀。此后,匈奴人攻占了重鎮(zhèn)阿奎萊亞,揮師直搗帝國的首都羅馬城。西羅馬皇帝萬分驚恐,只得派羅馬教皇利奧一世與匈奴人議和。此時,匈奴軍中突發(fā)瘟疫,而東羅馬帝國的援軍也快到達羅馬城,因此,阿提拉便答應(yīng)議和,但在撤軍前仍揚言,如果西羅馬皇帝不把他的妹妹荷諾利亞公主送到匈奴,他還會來攻打西羅馬。就這樣,羅馬人眼睜睜地看著匈奴人滿載著搶奪來的財物揚長而去,只留下意大利北部的一片廢墟。
阿提拉神秘的死亡與匈奴帝國的瓦解
453年,阿提拉大單于又娶了一名少女為妃,然而在新婚之夜,阿提拉卻神秘地死在了婚床上。阿提拉死后,他的兒子們?yōu)闋帄Z大單于之位,打起了內(nèi)戰(zhàn),匈奴帝國在瞬間瓦解崩潰了。匈奴帝國的內(nèi)戰(zhàn),給了被奴役民族以機會,454年,東哥特、吉皮底人組成聯(lián)軍,在匈牙利打敗了匈奴帝國,從此,匈奴人被迫又退回了南俄羅斯草原。在461年,阿提拉的一個兒子妄圖重建匈奴帝國,發(fā)動了對多瑙河流域的東哥特人戰(zhàn)爭,遭到失敗。468年,他又發(fā)動了對東羅馬帝國的戰(zhàn)爭,結(jié)果自己戰(zhàn)死沙場,從此匈奴人逐漸沉寂了下去,直至被歷史徹底遺忘。
作者:
孟俊英
時間:
2009-11-26 16:23
這段歷史在法國歷史學家勒內(nèi)-格魯塞寫的《草原帝國》中有非常生動的描述。
作者:
luxichang
時間:
2009-11-26 16:39
感謝提供,已閱讀。
作者:
夢回三峽
時間:
2009-11-26 19:29
孟老師學識淵博啊,佩服,讀過這么多書啊
作者:
惠民
時間:
2009-11-27 09:21
太長了。
幾個月前,我在新華書店轉(zhuǎn)了轉(zhuǎn),恰巧碰到一本介紹匈奴的書,書名忘記了。書中說現(xiàn)在歐洲的匈牙利人就是古時候的匈奴后裔。
作者:
hl43802960
時間:
2009-11-27 11:11
好長 長見識啦
作者:
德智先,行言前
時間:
2009-11-27 12:32
復制了回去好好看看
作者:
nonddy
時間:
2009-11-27 17:14
貪心不足
作者:
牧馬祁連
時間:
2009-12-2 20:38
好好補一下歷史
作者:
韓小榮
時間:
2009-12-7 15:43
可是到底還是不算中華名族啊,倒是后輩融合入華夏。
看來,姚明也是匈奴后裔了?呵呵呵
作者:
luyuo
時間:
2010-3-13 15:48
他們唯一不敢進犯的就是我們大漢帝國
作者:
獅子王
時間:
2010-3-13 22:11
匈牙利,土耳其(和突厥發(fā)音相似,突厥也是匈奴人的后代))是匈奴人的后代。
作者:
donghe
時間:
2010-3-13 23:09
歷史問題!!
[ts]donghe 于 2010-3-13 23:09 補充以下內(nèi)容[/ts]
歷史問題??!
[ts]donghe 于 2010-3-13 23:10 補充以下內(nèi)容[/ts]
歷史問題??!
歡迎光臨 畜牧人 (http://m.ffers.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