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人

標題: 壞死性腸炎 [打印本頁]

作者: 求知人大寶    時間: 2009-12-18 14:58
標題: 壞死性腸炎
概 述
壞死性腸炎又稱腸毒血癥,是由魏氏梭菌引起的一種急性傳染病。主要表現(xiàn)為病雞排出黑色或混有血液的糞便,病死雞以小腸后段粘膜壞死為特征。 
該病的發(fā)生多有明顯的誘因,如雞群密度大,通風不良;飼料的突然更換且飼料蛋白質含量低;不合理的頻繁使用抗菌藥物,導致腸道菌群紊亂,消化機能下降;發(fā)生球蟲病后更易誘發(fā)本病。該病以平養(yǎng)雞多發(fā),育雛和育成雞多發(fā)。肉雞發(fā)病多見于2~8周齡。一年四季均可發(fā)生,但在易發(fā)生球蟲病的潮濕季節(jié)多發(fā)。因誘發(fā)該病的因素較多,即由綜合性因素所致,故有人稱該病為“腸毒綜合癥”,最初稱該病為“腸毒綜合癥”見于山東某獸藥生產(chǎn)企業(yè)的技術推廣資料,“腸毒綜合癥”這一疾病名稱現(xiàn)已被民間所廣泛接受,因其病因多樣化的關系,可能比“壞死性腸炎”這一疾病名稱更易讓基層養(yǎng)殖者或獸醫(yī)所接受。但盡管如此,“腸毒綜合癥”這一疾病命名還沒有被國家權威獸醫(yī)部門所承認,尚無法登大雅之堂。
臨 診 癥 狀
  此病常突然發(fā)生,病雞往往沒有明顯癥狀就突然死亡。病程稍長可見病雞精神沉郁,羽毛粗亂,食欲不振或廢絕。糞便不整,有消化不全的料渣子(過料),故呈淺黃色,混有血液,可見到脫落的腸粘膜,呈節(jié)斷狀,當混有血液時形似蚯蚓。一般情況下該病發(fā)病率和死亡率不高,如及時治療1周即告停息。但如并發(fā)病毒性疾病或大腸桿菌病時,則死亡明顯增加。

剖 檢 變 化
  新鮮病尸打開腹腔后即可聞到一般疾病所少有的尸腐臭味。最特征的變化在腸道,尤以小腸的中后段最明顯。腸道表面呈污灰黑色或污黑綠色,腸腔擴張充氣,是正常腸管的2~3倍,腸壁增厚。腸腔內(nèi)容物呈液狀,有泡沫,為血樣或黑綠色。腸壁充血,有時見有出血點,粘膜壞死,呈大小不等、形狀不一的麩皮樣壞死灶,有的形成偽膜,易剝落。其他臟器多為淤血,無特異變化,有報道可見肝臟上有廣泛性的變性壞死。
診  斷
  根據(jù)流行病學特點和特征的病理變化可做初步診斷。本病的確診主要靠病料涂片鏡檢以及病原菌的分離鑒定。新鮮病死雞可采取腸道粘膜刮取物涂片或肝臟觸片,革蘭氏染色,鏡下可見到大量均一的革蘭氏陽性短粗、兩端鈍圓的大桿菌,呈單個散在或成對排列,著色均勻,有莢膜。在診斷中應注意與飼料原料有問題導致的過料現(xiàn)象及潰瘍性腸炎相區(qū)別。
防 治 措 施
對本病的預防主要是加強飼養(yǎng)管理,提高雞只抗病能力,采取有效措施減少各種應激因素的影響,并做好其他疾病的預防工作。平養(yǎng)雞要控制球蟲病的發(fā)生,對防止本病有重大意義,尤其是要控制好地面墊料平養(yǎng)肉雞的球蟲病。
值得注意的是在治療同時,雞舍衛(wèi)生條件要改善,減少密度,加強通風,搞好飼養(yǎng)管理等項工作對迅速控制本病是非常重要的。

作者: yooboo    時間: 2009-12-18 15:25
我掙錢來了  問題別人解決  呵呵
作者: 求知人大寶    時間: 2009-12-21 10:45
回復 2# yooboo

問題解決了就是最好的啊
作者: babamama258    時間: 2009-12-29 16:56
好巧,今天剛剛好遇到一例。病雞往往沒有明顯癥狀就突然死亡,腸道表面呈污灰黑色或污黑綠色,腸腔擴張充氣,是正常腸管的2~3倍,腸壁變薄。腸腔內(nèi)容物呈液狀,有泡沫,為血樣或黑綠色。幾乎所有肝臟顏色變淺、肺臟普遍淤血。
我用采用的方法是:建議清換墊料配合硫酸新霉素+乙酰甲喹(或甲硝唑)效果過兩天看。
請高手幫忙解釋下:為什么肝臟和肺臟有此病變??
作者: yijianfengliu    時間: 2010-1-11 15:18
山東益生源有專治壞死性腸炎的產(chǎn)品
作者: 華康種鴨場    時間: 2010-1-11 16:09
好郁悶啊
作者: 求知人大寶    時間: 2010-1-12 09:39
回復 7# 華康種鴨場
為什么郁悶呢




歡迎光臨 畜牧人 (http://m.ffers.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