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人
標題:
大豆市場:護農政策與供應壓力的博弈
[打印本頁]
作者:
曹錦萍
時間:
2010-3-1 10:06
標題:
大豆市場:護農政策與供應壓力的博弈
幾乎整個一月份,大豆期價都籠罩在一片陰云之下,市場不僅彌漫著對貨幣政策收縮的擔憂,還計算著國際大豆豐產的壓力。下行的價格距離最低收購價越來越近。本月以來,連豆期價低位振蕩,市場多了一分持穩(wěn),價格的上行下挫均遭遇了難以逾越的障礙。有政策的支撐,連豆期價能獲得回升的機會嗎?
收儲政策將成大豆堅強支撐
上月,南美洲大豆創(chuàng)紀錄豐產壓力、中國貨幣緊縮政策預期以及周邊市場的回調,打壓連豆期價延續(xù)下行。連豆主力合約期價自1月8日展開回調后,回吐了自去年10月以來的約63%的漲幅。但筆者認為,雖然連豆期價后市仍存走低風險,但預計下方空間有限,收儲政策也將奠定連豆底部支撐,后市有望迎來一波反彈。
大豆收儲政策封殺下跌空間
2009年我國繼續(xù)實行大豆收儲政策,大豆臨時收儲價格為1.87元/斤,引導東北大豆壓榨企業(yè)入市收購,對指定的大豆壓榨企業(yè)和中儲糧總公司一次性補貼費用0.08元/斤,補貼期限為2009年12月1日至2010年4月30日。2008年國內大豆收儲價格為3700元/噸,這在為大豆期價提供底部支撐的同時,也限制了豆價的上漲空間。但2009年的政策有所不同,規(guī)定當市場價格高于國家規(guī)定的臨時收儲價格一定幅度后,中央財政適時停止補貼。該政策仍然為大豆期價提供了底部支撐,卻并沒有限制其上漲空間,畢竟大商所豆一期貨合約采用國產大豆交割,即使美豆期價大幅回落,我國國產大豆價格跌破3600 元/噸的可能性也不大,大豆收儲政策將封殺國產大豆和連豆期價的下跌空間。
此外,國家發(fā)改委本月20日宣布,決定2010年繼續(xù)在稻谷主產區(qū)實行最低收購價政策,并適當提高最低收購價水平。此次價格調整旨在引導市場糧價平穩(wěn)上升,保護農民種糧積極性,進一步促進糧食生產發(fā)展,由此可見國家穩(wěn)定糧農收入的決心。如果美豆期價繼續(xù)大幅下跌,勢必導致國產大豆更加失去市場競爭力,屆時預計國家將繼續(xù)出臺政策提振國產大豆價格,保護農民收入,國產大豆價格下跌空間料將有限。
中國大豆庫存消費比
2009年東北部分地區(qū)降水過多,內澇嚴重,導致當年我國大豆減產幅度較大。美國農業(yè)部2月供需報告顯示,2009/2010年度中國大豆產量預估為 1450萬噸,較上一年度減少100萬噸。盡管2009年我國大豆減產已成定局,但由于期初庫存及進口量處于高位,2009/2010年度中國大豆總供給量仍創(chuàng)下了歷史新高。美國農業(yè)部預計2009/2010年度中國國內大豆期末庫存約為1005萬噸,較上一年度的901萬噸增加104萬噸,庫存消費比較上一年度小幅上調,本年度中國大豆市場供需狀況較為寬松。但不容忽視的是,盡管國內大豆供需寬松,中國政府支持“三農”的決心和力度不減,政策的影響力度也在上升,再加上今年國內大豆減產導致生產成本總體提高,都將為國產大豆價格提供信心支撐。
產區(qū)油廠虧損范圍擴大,挺價心理增強
1月份產區(qū)油粕行情低迷,壓榨虧損逐漸加大,產區(qū)油廠降價或停收現象增多。但同時,國儲收購政策提高了農民對大豆價格的心理預期,加重了農民的惜售心理。據黑龍江大豆協會估計,約50%的大豆依然留存在農民手中。目前港口地區(qū)進口大豆價格約在3700元/噸左右,國產大豆價格已無競爭優(yōu)勢,產區(qū)油廠虧損范圍逐步擴大,挺價心理也將增強。預計后期油粕現貨價格下跌空間較為有限,也將對國產大豆價格提供支撐。
中國需求支撐國際豆價
2009/2010年度中國進口需求表現強勁。美國農業(yè)部預計本年度中國大豆進口量將達到4250萬噸,再創(chuàng)歷史新高。周度出口檢驗報告顯示,截至2 月11日,本年度美豆發(fā)往中國檢驗量為58351.2萬蒲式耳,較上年度同期增加7.37%,占美豆出口檢驗總量的76.43%,中國是美國最重要的大豆進口國,中國進口需求的強勁將為國際豆價提供有力支撐。筆者依然認為,美國農業(yè)部低估了2009/2010年度美豆出口量,后期若進一步上調出口預計,仍有望導致美豆期末庫存下調,或將為美豆期價提供上行動能。
連豆期價季節(jié)性規(guī)律顯示上漲行情來臨概率偏大
大豆生產的周期性使大豆價格變化具有很強的季節(jié)性特征。每年2—3月份,市場往往會炒作南美洲大豆種植區(qū)天氣情況,5—7月份則炒作北美洲大豆種植區(qū)天氣,豆價容易出現季度性高點,而8—10月份則容易出現季度性低點。連豆期價的季節(jié)性特征明顯,由于在南美洲大豆大規(guī)模上市以前美國大豆供應趨緊,2— 5月份往往是豆價相對的季節(jié)性強勢時期,連豆迎來上漲行情的概率也偏大。
美豆基金凈多頭大幅增加推動豆價反彈
在CBOT大豆市場上,基金持倉分為多頭、空頭和套利頭寸,基金持倉所占市場份額一般在30%以下,但基金的持倉方向和持倉比例往往是推動市場行情的重要力量。根據我們的統(tǒng)計數據,大豆基金凈多頭持倉水平與CBOT大豆期價的走勢非常一致,從2006年至今的數據顯示,二者的相關性高達0.71,基金多空持倉和對比的變化往往主導國際大豆價格的漲跌。
目前CBOT大豆基金凈多持倉處于2006年10月以來的相對歷史低位。歷史數據顯示,大豆凈多頭最少的時候,常常是在一波跌勢尾端,而凈多頭最多的時候,則是多頭行情的結束。截止到2月9日當周,CBOT大豆基金凈多頭持倉為5152手,是2006年10月份以來的新低,美豆市場正處于近三年來凈多頭最少的時候。而美豆期價在900美分/蒲式耳區(qū)域,處于階段性底部,當凈多頭繼續(xù)增加時,市場有望迎來上漲行情。
基金大幅調整持倉結構時,美豆期價有望出現底部反轉走勢。CFTC的報告顯示,在截至2月16日的一周,基金增持大豆多單1276手,同時減持空單13175手,基金凈多單由2月9日當周的5152手增至19603手,導致美豆價格從900美分/蒲式耳的底部反彈。
交投大幅上升支撐大豆底部反彈
2008年次貸危機爆發(fā)以來,美豆價格在850—1050美分/蒲式耳區(qū)間持續(xù)盤整,至今已有一年多的時間。根據歷史走勢情況,美豆在出現大牛市前一般會經過較長時間的盤整。例如,2007年大牛市之前,美豆持續(xù)盤整了一年有余。目前美豆價格在900美分/蒲式耳附近觸底反彈,下方底部支撐明顯?!靶钪染?,其發(fā)必速”,盤整的時間越長,積聚的能量就越大,一旦形成突破性上漲則能形成大牛市行情。
本周一,美國CBOT大豆成交量大幅上升,南美洲的巴西、阿根廷部分地區(qū)發(fā)生暴雨,誘發(fā)市場擔憂,多頭信心大增。受技術買盤支撐,大豆市場價格加速上行,美豆價格亦大幅上漲至969美分/蒲式耳。
在國家3740元/噸的大豆收儲價格支撐下,連豆期價走勢強于外盤,價格底部上移至3740—3750元/噸一帶。春節(jié)之前連豆期價在3750元/噸附近底部盤整,成交清淡,但由于春節(jié)期間美豆價格基本收平,節(jié)后連豆多空雙方紛紛大幅增倉。本周二大豆主力合約1009持倉增加萬手,成交量上升17萬手,連豆期價從底部反彈至3874元/噸,其階段性底部基本確定。目前大豆價格仍然處于相對低位區(qū)間,逢低買進仍是最佳策略。
美元走強美豆市場再添壓
本月18日,美聯儲宣布提高貼現率25個基點,美元指數在一周之內突破80的阻力位,18日當天收于81.18,創(chuàng)8個月歷史高點。春節(jié)前我國央行突然宣布提高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當國內投資者剛剛認為收緊銀根的利空刺激將被節(jié)日緩沖之時,市場再次給出流動性收縮的信號。
由于農產品價格前期已經歷了較大幅度的下跌,此次美國加息并未導致商品市場的暴跌。但是就近幾年美元指數與美豆指數走勢關系來看,其負相關性正越發(fā)明顯。2010年上半年美元指數繼續(xù)走強的可能性非常大,這無疑將給本來就供給過剩的美豆市場雪上加霜。
美元指數與美豆價格近年來反向關聯性增強
1.美元指數與美豆指數20年走勢“大異小同”
2001年7月,美元指數結束了自1995年開始的一輪大牛市行情,從最高點120.9開始一路下滑。2005年上半年小幅反彈之后,伴隨全球金融危機的爆發(fā),美元指數二次探底,在2008年4月達到20年最低點71.38。近兩年美元指數低位振蕩。
CBOT大豆價格指數在1995年之前都在600美分附近小范圍波動,此后開始的美元牛市行情,使得以美元計價的美豆價格一路走低,在400美分的位置徘徊了近3年之久。2001年后,隨著美元的走弱,美豆價格走出一波反彈行情。2006年下半年以來,國際油價飆升帶來的生物燃油概念的炒作,以及發(fā)展中國家經濟快速增長對于糧食油料產品需求的激增,使得美豆指數在2008年7月初飆升至20年以來的高點1649美分。
縱觀近20年時間里美元指數和CBOT大豆指數走勢變化,我們發(fā)現,雖然在某些階段二者具有趨同性,但是在大多數時間里都呈反向性特征。
2.近年來兩者走勢反向性更趨明顯
讓我們的視角更為微觀一些,分析一下自2007年1月3日至今美元指數與美豆指數走勢的關系。從更微觀的走勢動態(tài)可以看出,近三年以來兩者的負相關性表現得更為靈敏和精確。
以2008年9月2日,2008年11月25日和2009年2月4日這三個時間節(jié)點來看,美元和美豆的行情逆轉節(jié)奏是同步的。
今年上半年美元指數或繼續(xù)走強
從2009年年末開始,美元指數在74一線受到有效支撐開始反彈,從目前美國及其他主要國家經濟狀況以及全球金融市場運作情況來看,2010年上半年,美元繼續(xù)走強的可能性仍然較大,主要有以下幾方面原因:
1.美國經濟回暖跡象明顯
美國經濟實力的增強是美元指數利好的最根本原因,因為美元指數變化的本質是美元購買力的變化。多方面數據證實,美國經濟已經逐漸走出最困難的時期。微觀方面,1月份新屋開工數較2009年同期上升21.1%,1月份工業(yè)產值增長0.9%。宏觀方面,美國季度GDP指數在2009年6月份達到近3年的低點102.08,但在2009年三、四季度出現明顯反彈,至104.09,已經收復經濟危機爆發(fā)后近一半的跌幅。一周初次申領失業(yè)保險金的人數在2009 年的最后一周達到一年以來的新低43.2萬人,離經濟危機前每周30萬人的數字越來越近?!?br />
2.加息預期愈發(fā)強烈
從貨幣市場的角度來說,美聯儲利息水平直接反映了美元價格和其投資前景。越來越強的加息預期支撐美元指數走堅。雖然美聯儲有關人士稱,18日的貼現率調整意味著美聯儲貸款工具進一步趨向正?;⒉灰馕吨魏呜泿耪咔熬暗淖兓?,但是一石激起千層浪,市場預期美聯儲動用更有殺傷力的基準利率武器已為期不遠。
3.低通脹率支撐美元實際收益率
美元指數從1995年到2007年的一輪牛市行情,就是由高利率、低通脹率也就是美元實際收益率的走高所帶來的。從中期來看,目前美元也具有這樣的環(huán)境。雖然美國乃至全球都存在流動性泛濫帶來的通脹預期,但是美國勞工部本月19日公布的數據顯示,美國1月CPI月率上升0.2%,前值上升0.1%,但 CPI升幅不及預期的0.3%。同時,美國核心CPI在近20年來首次出現負增長,也就是說目前美國經濟體的通脹率仍處于可控范圍內,不會明顯抵消美元的實際收益率。
4.美經濟復蘇強于日歐
美元指數是美元與其他外幣匯率的加權平均值,相對匯率的走強會使得美元指數走強。有學者從企業(yè)勞動生產率的角度做比較,認為美國企業(yè)在目前的經濟復蘇過程中相對歐洲和日本的企業(yè)表現出更強的競爭力。美國在企業(yè)債務整合之后,勞動生產率每季度平均增幅高達6%,而歐洲和日本則出現5%—7%的下滑。此外從貨幣市場來看,歐洲多國財政赤字使得歐元兌美元以及英鎊兌美元匯率都面臨較大壓力。
今年上半年美元強勢將使美豆行情雪上加霜年美豆基本面看空基調基本已成定局,美元指數的強勢更是給美豆行情雪上加霜。美元指數走強,無形中使美豆相對南美洲大豆競爭力減弱,給美豆出口造成壓力。如果天氣狀況良好,即將到來的南美洲大豆豐收季節(jié)更是目前市場的主要利空因素。作為世界最大的大豆進口國,我國已逐漸將主要進口市場轉向南美洲。
此外,美元指數走強以及世界經濟的緩慢恢復在短期內不會拉動油價的大幅度上漲,當前原油價格仍處在比較溫和的位置。巴克萊資本分析師認為,到2011 年原油供給偏緊的狀況才會顯現,2010年原油行情將成為過渡性的一年。也就是說,生物燃油概念給美豆帶來多頭行情的可能性不大。
國際大豆豐產期價“烏云密布”
在歷經2007/2008和2008/2009連續(xù)兩個年度的大幅減產后,2009/2010年度,國際大豆種植終于迎來了豐收年。美國農業(yè)部2月份大豆供需報告的數據顯示,2009/2010年度全球大豆的總產量為2.55億噸,較上一年度增加了4415萬噸,增幅為17.3%。
大豆產量之所以出現這么大的增長主要得益于南美洲的巴西和阿根廷不斷增強的豐產預期。在經過2008/2009年度的嚴重干旱后,2009/2010 年度南美洲大豆產量出現了恢復性增長,而且由于南美洲天氣持續(xù)利于作物生長,市場關于南美洲大豆豐產的預期也愈演愈烈。各大私人機構對于南美洲大豆產量的樂觀預期頻頻見于報端,盡管數據上不盡一致,但豐產預期增強的基調卻如出一轍。而最具權威性的USDA所公布的2月大豆供需報告數據,更是加強了南美洲增產的預期。從該數據可知,2009/2010年度巴西的產量預計為6600萬噸,較1月份上調了100萬噸,較2008/2009年度增加了900萬噸,增幅為15.8%。而阿根廷的增幅更為可觀,USDA預計2009/2010年度南美洲大豆的產量為5300萬噸,盡管與1月的報告數據持平,但較上一年度的3200萬噸增加了2100萬噸,增幅高達40%。
南美洲大豆產量的巨幅增加導致國際大豆期價始終在低位區(qū)域振蕩徘徊,尤其是進入2010年后,在南美洲大豆豐產預期題材的主導和周邊市場利空的配合下,國際大豆期價演繹出連續(xù)一個月的凌厲下跌走勢,最低探至900美分/蒲式耳一線。當前距離南美洲大豆收割期還有一個多月的時間,產量還存在一些變數。近期有市場消息稱,阿根廷產區(qū)出現強降雨,可能會損及大豆產量,但總體來看,南美洲豐產的基調基本確立。此外,美國作為世界第一大豆生產國,在 2009/2010年度,其種植面積和單產雙雙創(chuàng)出歷史紀錄,比歷史最高產量8700萬噸高出447萬噸,比2008/2009年度高出了1072萬噸。雖然中國大量進口美豆使得美豆在豐收的情況下,期末庫存并未較上一年度明顯提高,而且據USDA2月份報告的數據,2009/2010年度美國的大豆期末庫存為571萬噸,比1月份下調了96萬噸,低于市場預期,但這些未能給予美豆期價以有效提振,市場更多的是被南美洲的豐產氛圍所籠罩。
從大豆需求來看,近年來世界大豆的消費量總體呈現穩(wěn)定增長的態(tài)勢。盡管2008年市場遭遇全球金融危機,使得全球大豆消費量縮減了713萬噸,但在當前世界經濟局勢總體回暖的情況下,大豆需求量明顯回升。在2月份的月度報告中,USDA預計2009/2010年度全球大豆消費量為2.35億噸,較1月份數據上調了37萬噸,比2008/2009年度增加了1257萬噸,增幅為5.6%。世界大豆消費量之所以出現如此快速的增長,其背后最大推動力來自于中國。在1999/2000年度,中國的大豆消費量僅為2289萬噸,而到了2004/2005年度,消費量猛增至4021萬噸,2008/2009年度,消費量達到5144萬噸,首次超過美國,成為世界第一大大豆消費國。USDA 2月份的月度報告預計本年度中國大豆消費量為5546萬噸,比美國消費量的5163萬噸多出383萬噸,較1月份數據提升了15萬噸。
雖然2009/2010年度大豆消費需求出現了回升,但在美國創(chuàng)歷史新高的產量和南美洲豐產預期的背景下,世界大豆的供需結構得到了極大改善,大豆的庫存消費比恢復到了2005/2006年度的水平,較2008/2009年度提升了6個百分點。預計世界大豆供過于求的寬松格局仍將是抑制國際大豆期價上行的重要壓力。
隨著3月份的臨近,2010/2011年度美豆的種植面積和單產將會成為市場炒作的新題材。在每年3月的第一、二個星期,USDA會就農戶的種植意向進行調查,并于3月31日公布大豆種植意向報告,但在報告公布前后,市翅根據大豆種植面積的影響因素如大豆與競地作物玉米的比價關系、春耕期間的天氣狀況、臨時改變種植計劃的便利條件、政府相關政策等來做出相應的預期,其中大豆、玉米比價往往是市場重點參考的指標。當前美豆11月合約與美玉米12月合約的比價約為2.3,處在合理的區(qū)間內,但需要注意的是,由于近期美國能源保護局表示支持生物燃料的發(fā)展,雖然大豆和玉米都有生物燃料概念,但玉米的乙醇生物燃料概念更受農戶青睞。同時,2010年美國約有150萬英畝土地進行輪休,農作物播種面積將不會增加。因此,2010/2011年度美國大豆的種植面積題材或將會對美豆期價產生較大影響。
另外,就USDA對2010/2011年度美豆種植面積和產量的預估數據來看,下一年度美豆的產量將較本年度有所減少,但仍顯樂觀。USDA2月11 日公布的基線報告預估2010/2011年度美國大豆播種面積為7650萬英畝,產量預估為32.3億蒲式耳,單產預估為42.8蒲式耳/英畝,年末庫存預估為3.54億蒲式耳。在2月19日的年度農業(yè)展望論壇上,USDA預計美國2010/2011年度大豆產量為32.6億蒲式耳,年末庫存預估為3.3 億蒲式耳。從中可知,USDA在前后兩個報告中對2010/2011年度大豆的產量和庫存數據進行了微調,但總體對新一市場年度的產量保持了較為樂觀的態(tài)度。
綜上所述,盡管世界大豆期價在南美洲大豆豐產的預期下,運行重心已經下行至歷史相對低位,但供應寬松的格局仍將壓制期價。同時,下一市場年度美豆種植面積因素近期有望進入投資者的視線。從USDA近期公布的預估數據來看,2010/2011年度美豆產量較為樂觀,大豆供應壓力難消。當然,近期南美洲天氣題材和美豆種植面積情況或將給市場帶來短線的炒作機會,尤其是種植面積題材可能會給市場以一定的提振。總體來看,進入3月份后,預計美豆期價將呈現小幅回升的態(tài)勢,但供應壓力將限制期價上方的想象空間。
作者:
lyj7812
時間:
2010-3-1 10:12
市場就是很難讓人琢磨呀
作者:
蘇曉
時間:
2010-3-5 17:42
中國的無轉基因大豆應該從"純天然無轉基因"的方向突圍,才能真正的保護自己.
歡迎光臨 畜牧人 (http://m.ffers.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