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
豬拉稀的防治
豬的“拉稀”已成為部分規(guī)?;B(yǎng)豬場一種常見的多發(fā)性、多因素性疾病。
在豬的疾病中,出現(xiàn)腹瀉癥狀的占35-40%左右,尤其是仔豬,發(fā)病率更高,給我們的養(yǎng)豬業(yè)造成了重大經濟損失。由細菌、病毒、寄生蟲及真菌等病原體和營養(yǎng)代謝因素引起的腸炎和腹瀉是導致仔豬死亡最常見的病因。因此,防治與控制豬的腸炎與腹瀉是我們必須高度重視的問題。我們必須系統(tǒng)了解其致病因素及診斷技術,針對病因,掌握防治腹瀉的有效措施?,F(xiàn)就杏兒在實際工作中的一點粗淺認識,與大家共同探討并請指正。
一、
豬腹瀉的病因
腹瀉是一種典型的多因素性疾病,即許多因素可引起豬的腹瀉。
包括1.管理因素;
2.飼料因素;
3.豬本身的生物學特性;
4.病原微生物.
通常我們把這些致病因素歸類為兩大類:
1,傳染性因素
2,非傳染性因素
1,非傳染性致病因素
(1),仔豬胃腸道尚未發(fā)育成熟,特別是胃酸分泌量比成年豬低,殺菌能力差。幼齡仔豬的體溫調節(jié)機能不健全,對外界環(huán)境變化極為敏感,尤其是對低溫變化極其敏感,每當進入寒冷季節(jié),各地經常發(fā)生仔豬腹瀉。每年10月開始至來年2月為常發(fā)和多發(fā)季節(jié)。病情根據(jù)豬只大小而異,日齡越小體重越輕的豬病情表現(xiàn)越嚴重。
仔豬斷奶后,會發(fā)生多種應激反應。一是飼料應激,在這一階段,仔豬的飼料要經歷從易消化的母乳向以植物性飼料為主難以消化的斷奶飼料的轉變過程;一是要經歷母子分離的心理應激過程;再是要經歷環(huán)境應激,新組合的群體在新的環(huán)境中存在一個適應過程,可能發(fā)生情緒焦慮、咬斗等現(xiàn)象,加上環(huán)境溫度、濕度的變化,易導致消化系統(tǒng)功能紊亂而發(fā)生腹瀉。
(2),仔豬在夏天過多地飲水,稀釋了胃酸,,胃內的病菌不能被胃酸殺死,容易通過胃酸這一關,進入腸道繁殖,產生毒素而引起腹瀉。
碳酸氫鈉?
(3),仔豬胃腸道中各種消化酶包括唾液淀粉酶,胃蛋白酶比成年豬分泌得少,這不利于食物的消化,容易引起消化不良,導致腹瀉。
初生仔豬胃內僅有凝乳酶,但初生仔豬腸腺和胰腺發(fā)育比較完善,胰蛋白酶,腸淀粉酶和乳糖酶的活性較高,因此,哺乳仔豬只能利用乳汁中的營養(yǎng)物質(小腸內消化)。但仔豬不能利用需要在胃內首先消化的植物性飼料。
喂稀料
(4),幼豬生長迅速,需要足夠營養(yǎng),而這些物質又都要經過胃腸道消化吸收,與成年豬比,仔豬胃腸道的負擔相對較重,容易發(fā)生消化功能紊亂、腹瀉。
少喂多餐
(5),過敏性反應導致的腹瀉:仔豬腹瀉是伴隨早期斷奶而出現(xiàn)的問題之一。對日糧抗原的暫時性過敏反應,是誘發(fā)仔豬早期斷奶后腹瀉的先決因素。如仔豬在斷奶前大量采食日糧蛋白質,其腸道免疫系統(tǒng)產生耐受性,到斷奶時不會發(fā)生任何過敏反應。若斷奶前采食日糧蛋白質數(shù)量不夠,則腸道處于超敏狀態(tài),對斷奶后所采食的蛋白質會產生較強烈的過敏反應,于是仔豬發(fā)生腹瀉。
早期練食
(6)霉菌毒素:黃曲霉毒素可致豬發(fā)生出血性腹瀉;赭曲霉毒素和桔青霉素可致豬腹瀉、煩渴厭食和脫水。而飼料污染、潮濕霉變是飼料霉菌毒素產生的重要原因。牲豬對霉變飼料通常較敏感,特別是斷奶仔豬,幾乎一接觸到發(fā)霉飼料就立即出現(xiàn)腹瀉。值得說明的是日糧中缺少蛋白質、硒和維生素是霉菌毒中毒導致腹瀉等癥狀的重要誘因。
2.傳染性致病因素
引起腹瀉的傳染性致病因素主要是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蟲,由于致病因素是由活的生物組成,包括細菌、病毒、真菌和寄生蟲,因此,本類致病因素所致腹瀉病具傳染性。由傳染性致病因素引起的豬尤其是仔豬的腹瀉在生產實踐中普遍存在,其傳播速度迅速,有單獨感染,也有多病原交叉混合感染,其診斷和防治比較困難,常導致仔豬大量死亡,嚴重地困擾著養(yǎng)豬事業(yè)的發(fā)展,影響?zhàn)B豬業(yè)經濟效益。
(1),由細菌所引起的腹瀉:
表1
引起豬腹瀉與腸炎的主要病原菌及其癥狀
病原菌 | 誘 | 癥 | 特 |
埃希氏大腸桿菌 仔豬黃痢 | 氣溫變化、飼料改變 等應激因子 輪狀病毒感染是重要誘因之一;本病傳染源主要是母豬。 | 腹瀉、糞便呈黃色漿糊狀、捕捉時掙扎鳴叫中,肛門冒出稀糞(排糞失禁),少有嘔吐 | 出后一周內發(fā)病,7日齡以上較少發(fā)生,發(fā)病嚴重,死亡率高;溶血性大腸桿菌引起,是一種急性、高度致死性傳染病。 |
仔豬白痢 | 同上 | 仔豬突然腹瀉,開始排漿糊樣糞便→水樣→乳白、灰白黃白色下痢、氣味腥臭 | 2-3周齡發(fā)病多、體溫、食欲變化不明顯、癥狀輕,3-7天康復 |
魏氏梭菌C型(仔豬紅痢、小豬腸毒血癥) | 豬舍環(huán)境中污染了病菌(消毒不力);傳染源主要是母豬。腸道排菌造成地面、奶頭污染。 | 排出紅褐色血性稀糞,含少量腸壞死組織碎片、氣泡、腥臭味,后肢粘染血樣便,以壞死性腸炎病變?yōu)樘卣?/font> | -3日齡仔豬發(fā)生(國外有報道4周齡的仔豬也能發(fā)生),發(fā)病率高,死亡率高(70~100%),病程短促,表現(xiàn)出癥狀后,即來不及藥物治療就死亡。 |
豬沙門氏菌(仔豬副傷寒)
| 密集飼養(yǎng)、環(huán)境污穢、潮濕、各種應激、營養(yǎng)障礙 | 下痢型多見,水樣黃色惡臭下痢、發(fā)熱、嘔吐、食欲不振,被毛無光澤 | 1-4月齡豬發(fā)生,無季節(jié)性,體溫升高,眼結膜潮紅、腫脹;初期體溫高達41~42℃,四季發(fā)生。呼吸困難,耳根、胸腹部皮膚呈紅色,后變?yōu)樗{紫色或出血斑 |
豬痢疾密螺旋體(豬痢疾、豬血?。?/font> | 傳播途徑為消化道;犬、燕八哥、鼠、蒼蠅是傳播本病的煤介
| 最急性:發(fā)病后幾小時內死亡 急性型:體溫升高、糞便包括有水瀉,排出紅白相間膠凍血便,有時可見有大量粘液與血絲、脫水、衰弱虛脫 亞急性:反復下痢、混有黑色血液、貧血→僵豬 | 流行緩慢,持續(xù)時間長,反復發(fā)作,常發(fā)生斷奶后架子豬,哺乳仔豬和成年豬較少發(fā)生。
|
(2),由病毒所致的豬腹瀉:
病毒性腹瀉,即由病毒引起的腹瀉。常見豬傳染性胃腸炎、豬流行性腹瀉和豬輪狀病毒感染。前兩種病毒是引起流行性病毒性腹瀉的主要病原,此外,腸病毒感染、豬腺病毒感染、杯狀病毒、星狀病毒、諾瓦克病毒、細小病毒、偽狂犬病毒、豬瘟病毒等病毒性疾病過程中都有可能出現(xiàn)腹瀉癥狀。
A,豬傳染性胃腸炎(TGE)
各種年齡豬都可發(fā)生,7~10日齡仔豬發(fā)生嘔吐和嚴重腹瀉病死亡率高(100%),大豬很少死亡,傳播快,發(fā)病率高,常發(fā)生于寒冷季節(jié);本病發(fā)病流行在我國呈上升趨勢,上世紀60~70年代發(fā)病率為1%左右;80~90年代2~4%左右;近年來,發(fā)病率高達20~40%。
病初豬嘔吐,排灰色或黃色水樣稀糞,迅速消瘦、脫水,但大部分可在短期內康復;哺乳母豬發(fā)病導致無乳。病變主要部位在胃和小腸,胃內充滿凝乳塊,胃底粘膜充血,小腸充血,腸壁變薄發(fā)亮,充滿黃綠色或灰白色液狀物
B,豬流行性腹瀉(PED)
與傳染性胃腸炎比較病死率較低,在豬群中傳播速度較慢;以水樣腹瀉、嘔吐、脫水、新生仔豬死亡率高為特征;哺乳仔豬、架子豬和育肥豬發(fā)病率達100%
癥狀同傳染性胃腸炎;TGE和PED的病毒抗原形態(tài)、臨床癥狀、流行病學極為相似,但免疫學與血清學沒有交叉反應
C,豬輪狀病毒感染(PRV)
多發(fā)生在8周齡以內仔豬,多見于寒冷季節(jié),發(fā)病率高,死亡率低,無繼發(fā)感染死亡率小于10%。1~4周齡豬死亡率稍高達25%
癥狀輕、緩、多見黃白色或灰暗色水樣稀糞;大小腸條狀或彌漫性出血,腸壁變薄,粘膜易脫落。輪狀病毒是導致條件致病菌――大腸桿菌發(fā)病的一個重要誘因。
(3)由寄生蟲引起的豬腹瀉?。?/font>
主要為寄生在豬胃腸道內的線蟲引起,包括豬蛔蟲病、豬結節(jié)蟲病、豬類圓線蟲病和豬鞭蟲病。這些腸胃道寄生蟲病都有共同的癥狀包括消瘦、貧血、下痢、食欲不振、病程緩慢,生長發(fā)育受阻→僵豬。鞭蟲感染會引起腸粘膜細胞破壞,毛細血管出血,粘膜層潰瘍,因此,腹瀉糞便常帶有粘液和血液。
豬球蟲病
屬等孢屬寄生于細胞內的原蟲。由豬等孢球蟲引起的新生仔豬(7~11日齡)的球蟲病是豬最重要的原蟲病之一。糞便呈松軟――糊狀――液狀――腐敗乳汁樣酸臭味變化過程,被毛粗亂、脫水、增重下降,發(fā)病率高,死亡率低??漳c和回腸粘膜出現(xiàn)纖維素性壞死。
二、豬腹瀉的防治
引起豬腹瀉的病因較多。為了達到理想的治療效果,應該在對疾病正確分析、診斷的基礎上,針對病因采取治療措施。生產實踐上,豬的腹瀉是一類治療倍感困難的疾病癥狀。有時治療效果不好,甚至無效,其主要原因就是沒有找到病因(病根),如果把由飼料問題引起非傳染性腹瀉當做因病原微生物引起的傳染性腹瀉治療或是把由細菌所致的腹瀉當做由病毒所引起的腹瀉來用藥治療,其效果當然不好。實際上,如果找準了腹瀉的病因,則腹瀉治療并不是一件難事。豬腹瀉病的防與治可從下列四個方面進行說明。
1,根據(jù)豬的生物學特性,做好飼養(yǎng)管理
(1).切實做好仔豬包括初生幼豬的越冬保溫工作。其它季節(jié)應做好仔豬初生第一周的保溫工作,因為冷刺激是降低幼豬生理抵抗力,引起致病性感染導致腹瀉的一個重要因素。這是降低大腸桿菌和病毒性腹瀉的一個有效措施。
初生仔豬的鐵劑注射。(含硒鐵劑)2次?
“奧克米先”三針保健。
科特壯(拜耳):1日齡仔豬肌肉注射0.5ml,以預防細菌性腹瀉和細菌性感染,促進紅細胞的快速生長,提高生長速度,提高生存能力.
(2).做好養(yǎng)豬欄舍的環(huán)境定期消毒工作,特別是飼養(yǎng)密集的豬群更應如此。環(huán)境中的細菌病毒,如大腸桿菌、豬痢疾螺旋體,傳染性胃腸炎病毒等廣泛存在,這些病原菌在環(huán)境中的生存,增加了發(fā)病的機率。生產實踐證明,定期消毒,做好養(yǎng)殖環(huán)境衛(wèi)生,可使豬的腹瀉病降低50-80%。豬舍消毒最短間隔時間為3天,即每周應進行2次徹底全面的消毒。哺乳期間,定期用200倍“安滅殺”溶液對母豬豬體(特別是乳房部)消毒。
盡可能保持豬舍干燥。
注重消毒劑的選擇。
消毒程序:環(huán)境中污染物(包括糞尿等分泌排泄物)的機械消除→地面或其他物的表面自來水沖洗→噴灑消毒劑作用于病原微生物(按要求確定消毒劑稀釋比例與作用時間,并且一定要選擇對包括病毒有效的消毒劑。注:季銨鹽類消毒劑對病毒作用弱)
絕對不要輕易沖圈。
(2).做好養(yǎng)豬欄舍的環(huán)境定期消毒工作,特別是飼養(yǎng)密集的豬群更應如此。環(huán)境中的細菌病毒,如大腸桿菌、豬痢疾螺旋體,傳染性胃腸炎病毒等廣泛存在,這些病原菌在環(huán)境中的生存,增加了發(fā)病的機率。生產實踐證明,定期消毒,做好養(yǎng)殖環(huán)境衛(wèi)生,可使豬的腹瀉病降低50-80%。豬舍消毒最短間隔時間為3天,即每周應進行2次徹底全面的消毒。哺乳期間,定期用200倍“安滅殺”溶液對母豬豬體(特別是乳房部)消毒。
盡可能保持豬舍干燥。
注重消毒劑的選擇。
消毒程序:環(huán)境中污染物(包括糞尿等分泌排泄物)的機械消除→地面或其他物的表面自來水沖洗→噴灑消毒劑作用于病原微生物(按要求確定消毒劑稀釋比例與作用時間,并且一定要選擇對包括病毒有效的消毒劑。注:季銨鹽類消毒劑對病毒作用弱)
絕對不要輕易沖圈。
(3).做好仔豬斷奶工作:
斷奶體重控制在4.5~6公斤,斷奶時間一般在3~4周,不到體重,特別是冬季應推遲斷奶時間。
2,做好仔豬飼料與營養(yǎng)的合理調配
(1).斷奶早期仔豬腹瀉的防治:仔豬斷奶是養(yǎng)豬環(huán)節(jié)中的一個關鍵時期,我們知道對日糧中抗原的暫性過敏是誘發(fā)仔豬早期斷奶后腹瀉的先決因素。如果在斷奶前給仔豬補料,其腸道免疫系統(tǒng)會產生耐受性,這樣可以使斷奶仔豬在斷奶后不發(fā)生飼料抗原過敏性反應所致的腹瀉。
具體操作:通常在7日齡時,就可以用乳豬料(551-SC)調成糊狀誘食,在準備斷奶之前,將500克的補料分次給哺乳仔豬補料。這樣可大大提高仔豬腸道的適應性,消除過敏反應,減少斷奶后仔豬腹瀉。
從練食到斷奶后20天,建議您用稀料喂仔豬。
(2).不必對已發(fā)生腹瀉的幼豬限制喂料
以往仔豬腹瀉,強調限制喂料或干脆在某一時段禁食,理由是讓仔豬胃腸道排空得到休息。并認為禁食后、腹瀉會減輕。而實際情況并不是如此。在具體的臨床實踐中,我個人認為禁食有害無益,特別是在大量丟失水分的情況下,會加重脫水和酸中毒,同時進食太少,仔豬處于饑餓狀態(tài),會引起腸胃平滑肌興奮、消化液分泌過多而加重腹瀉。因此腹瀉時不要禁食,應給予營養(yǎng)豐富的流質或半流質飲食(米粥)。只要仔豬食欲、精神好,給予適當食物,即使腹瀉次數(shù)多一些,病情也會逐漸好轉。
(3).人工口服補液:
脫水和酸中毒是造成仔豬腹瀉死亡的直接原因。在臨床中,對腹瀉仔豬補充水分和電解質越早,則仔豬的生存率就越高,使用口服補液鹽經濟、方便、有效(輔助療法)。
可用成品人工補液鹽或由我部配制的補液鹽讓豬飲用。
(4).母乳喂養(yǎng):
母豬的乳汁特別是初乳,非常適合初生仔豬的消化和吸收,其中含免疫球蛋白(抗體),可以增加仔豬的抗病能力。最好在出生后一小時內,在把每個乳頭擠掉幾滴奶后,讓新生仔豬吃到初乳,在母乳不足或質量不好時,可采取人工哺乳,加喂仔豬全價配合料,人工哺乳要定時、定量、溫度適宜。
(5).嚴禁使用發(fā)霉變質飼料
防止腹瀉,也防止飼料中毒,防止種豬不孕。
3,對于斷奶仔豬,配合使用微生態(tài)活菌制劑
由于斷奶仔豬產生三大應激反應加上胃腸道機能發(fā)育不完善,胃腸道內的微生態(tài)環(huán)境還沒有得到健全建立,易導致胃腸道功能性腹瀉,或條件致病菌感染性腹瀉。微生態(tài)活菌制劑可及時補充幼畜胃腸道正常對機體的有益菌群,通過競爭機制、產生大量的揮發(fā)性脂肪酸、過氧化氫和多肽類抗菌物質抑制或殺死好氧的致病菌;微生態(tài)活菌制劑在胃腸道內可產生多種消化酶、維生素、氨基酸和未知生長因子,減少消化不良所致的腹瀉;微生態(tài)制劑可有效地降低腸道pH值與氨濃度,減少糞尿的臭味;本類產品通常有利于激活腸壁上的免疫細胞,刺激胃腸道免疫系統(tǒng)的及時建立,提高幼畜消化系統(tǒng)對疾病的抵抗力,控制腹瀉的產生。
建議使用美國建明“八寶威”
4,針對病原,正確選用治療藥物(抗菌、抗寄生蟲與抗病毒藥物)
(1),仔豬黃、白痢的特效療法
A.硫酸鏈霉素、硫酸新霉素混飲療法:將硫酸鏈霉素(按每頭每次10-20萬國際單位)、硫酸新霉素(按100kg水加20g)灌服,每日2次,連續(xù)2-3天,對仔豬黃白痢治愈率較高。
B.仔豬止痢王注射:每kg體重肌注0.1ml,1天1次,連用2天,絕對不得超量使用.
C.斷奶仔豬在飼料中加入雙頭孢(海南產,每1000kg飼料添加500g)或高利高(1000kg飼料添加500g)
D.氟奇金方(20%氟苯尼考)與地塞米松聯(lián)合療法:氟奇金方按每公斤體重0.05ml,0.5%地塞米松0.1ml,肌內注射,1-2次用藥即可。
E.可將佳樂福(10%氟苯尼考)按每噸400克混入飼料中,連續(xù)使用3-5天,可同時在飼料中補充氧化鋅(每1000kg飼料添加2-3kg,抗菌,收斂作用),可降低腹瀉和死亡,促進生長。
F,由于仔豬黃痢是一種急性、致死性傳染病,母豬是本病的主要傳染源,病程較短,死亡快,往往來不及用藥治療。推薦方法:在有本病流行的豬場,在分娩前3天和分娩后3天即對母豬用藥。每頭母豬按每天5克劑量使用“百佳美”,分早晚兩次加到飼料中飼喂母豬,小豬吃到母乳后獲得藥物,這樣前后7天,仔豬黃、白痢可得到有效的預防控制,同時可預防附紅體、鏈球菌的發(fā)生。
(2),豬痢疾(血?。┑闹委煼椒?/font>
豬痢疾是由豬痢疾密螺旋體引起的以拉血痢為特征的腹瀉病,病程緩慢,在一個豬場易反復發(fā)作,臨床上只對表現(xiàn)出癥狀的病豬進行注射給藥,較難根治,為了在一個豬場徹底根治本病,其方法如下:
對巳表現(xiàn)出血痢的豬隔離單獨注射治療,藥物痢菌凈(乙酰甲喹)劑量5mg/kg體重,肌內注射,1日2次,連用2-3天。
對未表現(xiàn)出臨床癥狀的可疑健康豬,將痢菌凈添加到豬飼料日糧中,即每噸飼料添加100-200克痢菌凈,連續(xù)使用7天,待全群豬癥狀基本控制后,全群飼料添加痢菌凈每噸50克,連續(xù)使用30天。
(3),仔豬副傷寒治療
A.復方慶大霉素肌注
B.復方磺胺類藥物肌注
C.氟苯尼考肌注
(4),病毒性腹瀉治療
控制病毒性腹瀉的主要措施包括保溫、注意環(huán)境衛(wèi)生、保持地面干燥、定期消毒、免疫預防
A, 每噸飼料添加黃芪免疫素800克、古博士脫霉靈 3000克、豬黃金250克連喂5天.
B, 每100kg飲水中加入雙頭孢50克、多康-21
100g、人工補液鹽200g,混飲3-5天.
C, 肌注黃芪多糖(每kg體重0.1ml)+頭孢噻呋鈉(0.1克劑量,20公斤體重)連用3天.
D,肌肉注射仔豬抗腹瀉免疫球蛋白或免疫球蛋白。
E,可嘗試利用雞新城疫Ⅰ系疫苗作為干擾素誘導劑,刺激機體內干擾素的產生來控制病毒性腹瀉。具體方法如下:使用生理鹽水對雞新城疫疫苗作50-100倍稀釋,肌內注射,每只豬3-5ml,現(xiàn)配現(xiàn)用。
“古博士
吸霉靈”用于輔助治療病毒性腹瀉效果顯著
(5).寄生蟲所致腹瀉的控制方法
引起豬腹瀉的寄生蟲主要是寄生在胃腸道內的線蟲。預防和控制寄生蟲所致的腹瀉通常是在轉欄時進行定期驅蟲,通常商品肥育豬整個生長周期進行2次驅蟲即可。可采用母豬每次分娩前驅蟲一次,仔豬斷奶后、保育結束后驅蟲一次的方法。
用藥:1,伊除凈
每噸飼料添加350克, 連喂7天.
2,拜美康
每噸飼料添加 500克,連用7天. 孕畜可用.
(6)治療仔豬球蟲病治療:
百球清:仔豬出生3-5天,每2.5kg體重灌服1ml.
(7),對細菌性和病毒性腹瀉的免疫預防:
(1).病毒性: “抗仔豬腹瀉多價免疫球蛋白”(吉林大學獸藥生物研究中心)出生第2天每頭注射0.5ml.
(2).細菌性:梅里亞仔豬大腸桿菌基因工程六價苗(?)
總之,我們在治療豬群腹瀉的過程中,必須區(qū)分清病因,對癥治療,以利快速治愈。
(以上僅代表個人意見)
(3).做好仔豬斷奶工作:
斷奶體重控制在4.5~6公斤,斷奶時間一般在3~4周,不到體重,特別是冬季應推遲斷奶時間。
2,做好仔豬飼料與營養(yǎng)的合理調配
(1).斷奶早期仔豬腹瀉的防治:仔豬斷奶是養(yǎng)豬環(huán)節(jié)中的一個關鍵時期,我們知道對日糧中抗原的暫性過敏是誘發(fā)仔豬早期斷奶后腹瀉的先決因素。如果在斷奶前給仔豬補料,其腸道免疫系統(tǒng)會產生耐受性,這樣可以使斷奶仔豬在斷奶后不發(fā)生飼料抗原過敏性反應所致的腹瀉。
具體操作:通常在7日齡時,就可以用乳豬料(551-SC)調成糊狀誘食,在準備斷奶之前,將500克的補料分次給哺乳仔豬補料。這樣可大大提高仔豬腸道的適應性,消除過敏反應,減少斷奶后仔豬腹瀉。
從練食到斷奶后20天,建議您用稀料喂仔豬。
(2).不必對已發(fā)生腹瀉的幼豬限制喂料
以往仔豬腹瀉,強調限制喂料或干脆在某一時段禁食,理由是讓仔豬胃腸道排空得到休息。并認為禁食后、腹瀉會減輕。而實際情況并不是如此。在具體的臨床實踐中,我個人認為禁食有害無益,特別是在大量丟失水分的情況下,會加重脫水和酸中毒,同時進食太少,仔豬處于饑餓狀態(tài),會引起腸胃平滑肌興奮、消化液分泌過多而加重腹瀉。因此腹瀉時不要禁食,應給予營養(yǎng)豐富的流質或半流質飲食(米粥)。只要仔豬食欲、精神好,給予適當食物,即使腹瀉次數(shù)多一些,病情也會逐漸好轉。
(3).人工口服補液:
脫水和酸中毒是造成仔豬腹瀉死亡的直接原因。在臨床中,對腹瀉仔豬補充水分和電解質越早,則仔豬的生存率就越高,使用口服補液鹽經濟、方便、有效(輔助療法)。
可用成品人工補液鹽或由我部配制的補液鹽讓豬飲用。
(4).母乳喂養(yǎng):
母豬的乳汁特別是初乳,非常適合初生仔豬的消化和吸收,其中含免疫球蛋白(抗體),可以增加仔豬的抗病能力。最好在出生后一小時內,在把每個乳頭擠掉幾滴奶后,讓新生仔豬吃到初乳,在母乳不足或質量不好時,可采取人工哺乳,加喂仔豬全價配合料,人工哺乳要定時、定量、溫度適宜。
(5).嚴禁使用發(fā)霉變質飼料
防止腹瀉,也防止飼料中毒,防止種豬不孕。
3,對于斷奶仔豬,配合使用微生態(tài)活菌制劑
由于斷奶仔豬產生三大應激反應加上胃腸道機能發(fā)育不完善,胃腸道內的微生態(tài)環(huán)境還沒有得到健全建立,易導致胃腸道功能性腹瀉,或條件致病菌感染性腹瀉。微生態(tài)活菌制劑可及時補充幼畜胃腸道正常對機體的有益菌群,通過競爭機制、產生大量的揮發(fā)性脂肪酸、過氧化氫和多肽類抗菌物質抑制或殺死好氧的致病菌;微生態(tài)活菌制劑在胃腸道內可產生多種消化酶、維生素、氨基酸和未知生長因子,減少消化不良所致的腹瀉;微生態(tài)制劑可有效地降低腸道pH值與氨濃度,減少糞尿的臭味;本類產品通常有利于激活腸壁上的免疫細胞,刺激胃腸道免疫系統(tǒng)的及時建立,提高幼畜消化系統(tǒng)對疾病的抵抗力,控制腹瀉的產生。
建議使用美國建明“八寶威”
4,針對病原,正確選用治療藥物(抗菌、抗寄生蟲與抗病毒藥物)
(1),仔豬黃、白痢的特效療法
A.硫酸鏈霉素、硫酸新霉素混飲療法:將硫酸鏈霉素(按每頭每次10-20萬國際單位)、硫酸新霉素(按100kg水加20g)灌服,每日2次,連續(xù)2-3天,對仔豬黃白痢治愈率較高。
B.仔豬止痢王注射:每kg體重肌注0.1ml,1天1次,連用2天,絕對不得超量使用.
C.斷奶仔豬在飼料中加入雙頭孢(海南產,每1000kg飼料添加500g)或高利高(1000kg飼料添加500g)
D.氟奇金方(20%氟苯尼考)與地塞米松聯(lián)合療法:氟奇金方按每公斤體重0.05ml,0.5%地塞米松0.1ml,肌內注射,1-2次用藥即可。
E.可將佳樂福(10%氟苯尼考)按每噸400克混入飼料中,連續(xù)使用3-5天,可同時在飼料中補充氧化鋅(每1000kg飼料添加2-3kg,抗菌,收斂作用),可降低腹瀉和死亡,促進生長。
F,由于仔豬黃痢是一種急性、致死性傳染病,母豬是本病的主要傳染源,病程較短,死亡快,往往來不及用藥治療。推薦方法:在有本病流行的豬場,在分娩前3天和分娩后3天即對母豬用藥。每頭母豬按每天5克劑量使用“百佳美”,分早晚兩次加到飼料中飼喂母豬,小豬吃到母乳后獲得藥物,這樣前后7天,仔豬黃、白痢可得到有效的預防控制,同時可預防附紅體、鏈球菌的發(fā)生。
(2),豬痢疾(血?。┑闹委煼椒?/font>
豬痢疾是由豬痢疾密螺旋體引起的以拉血痢為特征的腹瀉病,病程緩慢,在一個豬場易反復發(fā)作,臨床上只對表現(xiàn)出癥狀的病豬進行注射給藥,較難根治,為了在一個豬場徹底根治本病,其方法如下:
對巳表現(xiàn)出血痢的豬隔離單獨注射治療,藥物痢菌凈(乙酰甲喹)劑量5mg/kg體重,肌內注射,1日2次,連用2-3天。
對未表現(xiàn)出臨床癥狀的可疑健康豬,將痢菌凈添加到豬飼料日糧中,即每噸飼料添加100-200克痢菌凈,連續(xù)使用7天,待全群豬癥狀基本控制后,全群飼料添加痢菌凈每噸50克,連續(xù)使用30天。
(3),仔豬副傷寒治療
A.復方慶大霉素肌注
B.復方磺胺類藥物肌注
C.氟苯尼考肌注
(4),病毒性腹瀉治療
控制病毒性腹瀉的主要措施包括保溫、注意環(huán)境衛(wèi)生、保持地面干燥、定期消毒、免疫預防
A, 每噸飼料添加黃芪免疫素800克、古博士脫霉靈 3000克、豬黃金250克連喂5天.
B, 每100kg飲水中加入雙頭孢50克、多康-21
100g、人工補液鹽200g,混飲3-5天.
C, 肌注黃芪多糖(每kg體重0.1ml)+頭孢噻呋鈉(0.1克劑量,20公斤體重)連用3天.
D,肌肉注射仔豬抗腹瀉免疫球蛋白或免疫球蛋白。
E,可嘗試利用雞新城疫Ⅰ系疫苗作為干擾素誘導劑,刺激機體內干擾素的產生來控制病毒性腹瀉。具體方法如下:使用生理鹽水對雞新城疫疫苗作50-100倍稀釋,肌內注射,每只豬3-5ml,現(xiàn)配現(xiàn)用。
“古博士
吸霉靈”用于輔助治療病毒性腹瀉效果顯著
(5).寄生蟲所致腹瀉的控制方法
引起豬腹瀉的寄生蟲主要是寄生在胃腸道內的線蟲。預防和控制寄生蟲所致的腹瀉通常是在轉欄時進行定期驅蟲,通常商品肥育豬整個生長周期進行2次驅蟲即可??刹捎媚肛i每次分娩前驅蟲一次,仔豬斷奶后、保育結束后驅蟲一次的方法。
用藥:1,伊除凈
每噸飼料添加350克, 連喂7天.
2,拜美康
每噸飼料添加 500克,連用7天. 孕畜可用.
(6)治療仔豬球蟲病治療:
百球清:仔豬出生3-5天,每2.5kg體重灌服1ml.
(7),對細菌性和病毒性腹瀉的免疫預防:
(1).病毒性: “抗仔豬腹瀉多價免疫球蛋白”(吉林大學獸藥生物研究中心)出生第2天每頭注射0.5ml.
(2).細菌性:梅里亞仔豬大腸桿菌基因工程六價苗(?)
總之,我們在治療豬群腹瀉的過程中,必須區(qū)分清病因,對癥治療,以利快速治愈。
歡迎光臨 畜牧人 (http://m.ffers.com.cn/) | Powered by Discuz! X3.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