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人

標題: 打通銷售通道(轉) [打印本頁]

作者: 惠民    時間: 2010-5-13 09:28
標題: 打通銷售通道(轉)
[i=s] 本帖最后由 惠民 于 2010-5-13 09:32 編輯 [/i]

原作者:劉揮
一個新公司的新產品問世,如何才能讓消費者接受,這是令人傷腦筋的事?! ?
東方希望第一家租賃的[b]飼料[/b]廠注冊為唐山希望公司時,永行董事長派我去運作。我沒謙虛,立即走馬上任, 經一個月設備改造,公司產品即將上市。按常規(guī),希望集團的新公司成立后,新產品上市前,首先就得作一二 十萬元的墻壁廣告,可當時我考慮到上面對在此建廠非議頗多,花錢盡量省著點,不想按常規(guī)投資。永行董長說:那就考考你的手藝吧?!?
不許公司作廣告,還得把[b]飼料[/b]賣出去—怎么賣?這不是捆住咱們的手腳,還讓咱們跳高嗎?在[b]銷售[/b]工作會議上,大家牢騷滿腹。但怨氣歸怨氣,干還得干。于是大家紛紛獻策—有人提出低價搶奪北京美好公司老客戶,因為它與我公司離得最近,且是同一集團,生產的產品又是同一品牌,老戶對此有認識,只要價格往下落出一段距離,就容易拉攏……不行。窩里斗,這豈是正人君子所為?!?
有人提出悄悄地改配方,少用一些價高的豆粕,多用一些低價的菜粕(這一招,可能許多公司采用過,看似粗蛋白質達到了,可氨基酸平衡不了,馬上現原形)降低成本、降低售價……不行。這無疑于飲鴆止渴,害人也害己。 
討論了一天未果,永行董事長在電話上指了個思路:通道,促銷。我們圍繞著這四個字,制定一套全新的戰(zhàn)術,即:三到位、三通告、用當地人引導當地人、及以從眾心理作引導的運用?!?
首先,此時已是11月,農村該換墻上張貼的年歷了。我們選了一張精美的圖畫作畫面,用優(yōu)美的語言濃墨重彩地把本公司產品的優(yōu)點、特點宣傳了一番(切記:不要以為和農民打交道,廣告用語就可以媚俗,土得掉碴;對美的欣賞、感悟是人所固有的天性,它會烘托出一種品位),大有閃亮登場的氣勢。印了兩千張年歷,才花了1200元。然后又用大白紙印了若干用于張貼的、公告養(yǎng)殖戶購料、反饋質量信息的空白表(以備后用)?! ?
準備妥當后,我們按確定的名單通知總經銷商拉料到位, 然后,由業(yè)務員親自動手把年歷畫貼在總經銷門市門面最顯眼的位置,一貼三張。即使總經銷商不開口推薦我們的產品,年歷畫足以將前來提貨的二級商的目光“招呼”過去;業(yè)務員再做一番講解—這便是你不推薦我自薦。此一到位、一通告成矣?!?
有些經銷戶見你出了新產品,他若不答應銷,你勢必另找對象,假若這個產品賣得好,豈不爭奪了他的市場份額。因而最高明的作法是答應賣,但拉來以后,給你放在里面(讓其被眾多的品牌所淹沒),他既不介紹,也不推廣,讓你的產品坐冷板凳。廠里去人問,他就搪塞說賣新產品得慢慢來,養(yǎng)殖戶暫不認,或要求你拿錢作作廣告,看看再說……所以,我們最好把工作做到位、做滿,別給他們留空子?!?
當二級商看見年歷廣告,詢問情況想銷時,業(yè)務員可督促一級商把產品挨個兒送下去;或像經銷戶踏踏實實的店小二那樣守在其門市上,待二級商來提貨時挨個兒做工作。以將二到位不折不扣地落到實處?!?
二到位完成后,如法炮制二通告進行到位。然后再落實三到位,即把工作進行到養(yǎng)殖戶那里去。養(yǎng)殖場幾乎全在農村里,你可把年歷廣告貼到村里去,或租用村里的有線廣播宣傳,也可讓二級商領著你走街穿巷,直接找養(yǎng)殖戶宣傳(一般養(yǎng)殖戶有這樣一種心態(tài)—即新產品是為了打市場而生產的,質量肯定差不了。因此他們都樂于一試)。還有一招,就是直接找村里說話占地方的人試喂,比如支書、村長、獸醫(yī)、大養(yǎng)殖戶等,最好東南西北各找一戶。給他們拍一張照片,再用他們的名義如實寫出試喂情況(別忘了請他們簽字),再把這些資料通通張貼到一、二級商門面上或養(yǎng)殖戶集中地方。這就是讓當地人引導當地人?! ?
最后,把新增加的、用我們公司[b]飼料[/b]的養(yǎng)殖戶的地址、姓名、試用情況填寫在事先準備好的空白表上,以誘導用戶的從眾心里。切記:敢于吃螃蟹的農民是少數派,更多的是一些怕擔風險跟著感覺走的人,喂的人越多,跟的人也越多。高明的廠家故意讓拉料的車排一下隊,無奈地說:雙班生產都供不上??!—這就形成商業(yè)炒作了。拉料的客戶回去一宣傳:可不得了,這家公司生產的[b]飼料[/b]供不應求,火得很?。○B(yǎng)殖戶買得就更歡?!?
公司按這套戰(zhàn)術一打,別說,真還造成了供不應求的局面(當然,這跟當年的設備能力不大也有關)?!?巧借外力攻占近圍市場一個新公司如何布點,如何確立目標市場,這是搞好[b]銷售[/b]頗為重要的一環(huán)。大多[b]飼料[/b]廠家,都不愿忽略近處市場,布點都知道波浪式的遠稀近密的原則。但實踐中也沒幾家[b]飼料[/b]廠在近處市場有大的銷量。永行董事長說:近處市場不補貼運費,利好,是肥肉,也是硬骨頭,得安上鋼牙才能啃動。 
永行董事長曾在會上規(guī)定:一般在[b]飼料[/b]廠10公里內不宜設經銷戶(這是北方大平原,丘陵、山區(qū)等交通不便的地方可近一些),最好直銷。10公里至50公里應是密集布點區(qū),該區(qū)不宜設總經銷,只設分銷點。50公里外,可設總經銷,但給轄區(qū)不宜過大。100公里外,一個縣才可給一個總經銷。200公里外怎么設都無所謂了。 
有人可能會說:“你說話輕松,如果中國只有你這么一家[b]飼料[/b]廠可能差不多?!钡拇_是。想好想,可做,卻太難?!?
最難的莫過于打近處市場。我們知道,一般經銷戶都喜歡銷遠處的產品,遠處產品養(yǎng)殖戶難知詳情,賺頭大,而近處弄不好會把生意做“翻墻”,即養(yǎng)殖戶直接到廠家去買[b]飼料[/b]。所以經銷戶常常百般貶低近處廠家的[b]飼料[/b]。近年來,養(yǎng)殖戶對經銷商的依賴性很強,他們大多數是從經銷戶那兒賒料喂,所以一般是經銷戶賒什么,他們喂什么?!?
我們公司附近的雞[b]飼料[/b]市場特別火,有人說它建在雞圈里。永行董事長指示我們公司要打一場巢窩保衛(wèi)戰(zhàn)。怎么打?一時拿不出好主意。正在我為打近處市場拍腦袋時,市領導來公司了。聽說希望集團總部正準備投上億巨額資金搞一個大型項目—建賴氨酸廠,他們想把這個項目拉過來。我答應幫忙,但也順便提到請市里幫忙打開本地市場,以讓總部感到此地投資回報好,下一步投資才有興趣。市里求“投”心切,馬上派一副市長帶領小康辦出面,由市里出資金,各鎮(zhèn)小康辦往養(yǎng)殖戶家賒,效果非常好,本地市場的銷量直線上升?!?br /> 但是這種方式運作一段時間后開始出現問題,我果斷地指示[b]銷售[/b]部放棄這種方式,過渡到扶持一些由我公司確定的新的經銷戶,以新的經銷戶服務養(yǎng)殖戶。對一部分有資金的養(yǎng)殖戶,公司允許他們直接在公司拉貨,公司把經銷利潤分一些給他們。于是,公司就這樣讓經銷戶與養(yǎng)殖戶和平共處起來。 
由于近銷運距近、運費低,爭奪市場份額非常有力,外來料的銷量急劇下降,一些銷外來料的經銷戶都哀聲嘆息,感到自己的買賣是兔子的尾巴—長不了啦?!?br /> 但天有不測風云,正當我公司巢窩保衛(wèi)戰(zhàn)就要高歌凱旋的時候,公司在搬家時將一批總部發(fā)來的預混料搞混了,死了一些雞。盡管我們慷慨賠付,但在此地的銷量還是一落千丈?!?這既是一個成功的戰(zhàn)例,也是一個失敗的戰(zhàn)例,但著眼于近處市場并巧借外力攻占之這種[b]銷售[/b]策略是對的—這是永行董事長后來給我們下的結論?!?
運用倉儲式[b]銷售[/b]搶灘登陸倉儲式[b]銷售[/b]的難點多,如貨款難控制,經營難管理,費用高,有可能被當地經銷戶找麻煩等。但有的市場需要強行搶灘登陸,倉儲式[b]銷售[/b]是最好的戰(zhàn)術。關鍵要看是否值得,能否控制?!?
我們公司南面,僅七公里左右有一個小鎮(zhèn),是豬、雞混養(yǎng)區(qū),存欄量大,鎮(zhèn)上賣[b]飼料[/b]的達十多家,他們平時矛盾重重,可當我公司的[b]飼料[/b]要進入時,他們卻空前一致地結成了統(tǒng)一戰(zhàn)線,發(fā)起了聯手抵抗運動?!?
找不到經銷戶,公司門市也無法把[b]飼料[/b]直銷到養(yǎng)殖戶手中,怎么辦?公司果斷地決定在那兒設倉儲式[b]銷售[/b]。 
那里設倉儲式[b]銷售[/b]有幾個條件:一是距離近,方便收回貨款,能規(guī)避貨款風險;二是工作容易管理、監(jiān)控;三是如果出現經銷戶挑起的對抗,公司有能力及時處理。 
分析了上述有利因素,公司開始制定價格。需要注意的是,公司在此進行倉儲[b]銷售[/b]只是權宜之計,打開市場后,最終還得交與經銷戶。因此,在制定價格時應把這一因素考慮在內,即不能把全部經銷利潤讓出去。價太低,后來的經銷戶接手沒利潤,沒人肯干;但又不能太高,因為那樣做拉不過來養(yǎng)殖戶。公司搞初次優(yōu)惠價,價位降的幅度大,幾乎將經銷環(huán)節(jié)的利潤都讓出去了,一下就把大批養(yǎng)殖戶拉了過來。大家一喂反應不錯時,公司把初優(yōu)去掉,但價格還是比其他經銷戶價低,局面一下子就打開了。這樣,就為下一步建立經銷點打下了基礎。 
雖然在后來的操作上由于種種原因,該方案沒得到全面地執(zhí)行,效果沒有完全地體現出來,但基本上達到了預期目的——找到了較為滿意的合作伙伴。該經銷商起步較快,沒多久就銷到了每月一百多噸。利用漲價“逼蔣抗日”有的經銷戶一只腳踏幾只船,他們信奉不把一個雞蛋放在一個籃子里的原則,一般不專銷一個品牌。產品拉過去后,他們采取能銷則銷,不能銷則罷的原則?!?
如何才能讓經銷戶與[b]飼料[/b]廠家同心協(xié)力拓展市場?這是每個[b]飼料[/b]企業(yè)必須解決的問題?!?提價,對經銷戶來說是一個非常敏感的問題,他們能從中便捷地獲得機會利潤。但有的廠家害怕經銷戶抓住提價前短短的幾小時大批量提貨,占有了本應屬于廠家的提價利潤,所以采取嚴格的保密措施,往往是提價的前一小時才通知經銷戶,經銷戶很不愉快,廠家也失去了一次很好的促銷上量機會。  而我們公司提價前三天就通知經銷戶,經銷戶得知后,瘋狂地找資金,然后不顧一切到廠提貨,囤積起來,仿佛這是一次千載難逢的立等可富的機會。雖然廠家已提價了,他們仍按原價售出,爭奪[b]銷售[/b]同一品牌的其他經銷戶的市場;或是按提價[b]銷售[/b],輕輕松松地撈上一把。這樣對廠家來說,是鷸蚌相爭,漁人得利。由于[b]飼料[/b]有保質期限,放久了就賣不出去,[b]銷售[/b]的壓力明擺著在經銷戶。在短時間要銷出去這么多[b]飼料[/b],這就逼得經銷戶趕緊自找出路,要么搶其他經銷戶對準的養(yǎng)殖戶,要么壓縮自己的其他品牌,主推提價前拉回來的這一品牌。有這么幾回,他就把咱們想要他推上去的品牌推上去了。 
但是廠家在運作中需要注意這么幾個問題:一是不許經銷戶不交貨款開票;二是開了票不許把貨壓在廠家?guī)炖?;三是如不能舉證說明是公司的責任,一概不準退貨。這三條看似苛刻,但經銷戶這時求賺心切,一般都能答應(切記:開票前一定要將丑話說在前面)?!?如此一來就形成了“逼蔣抗日”。公司前些年銷量上得極快,據我所知就是成功地運用了這一招?!?
客大欺主與“削藩”大經銷戶難協(xié)調,難侍候,[b]飼料[/b]公司的[b]銷售[/b]部對此可能都有體會。由于大經銷戶銷量大,他們的優(yōu)惠最高。他們還經常提出一些特殊的要求,滿足不了就威脅要改換門庭,[b]飼料[/b]廠常常以讓步來求得合作,不得不把本該屬于[b]飼料[/b]公司的利潤一點點裝入他們的腰包。他們在經銷環(huán)節(jié)賺取的利潤,一般是生產廠家的兩倍或三倍,這使得一些廠家只能獲取微利,甚至根本上就無利?!?
北京美好希望[b]飼料[/b]公司有一成功的做法,就是對近處的大經銷戶實行“削藩”,將他們化大為小。什么是“削藩”?西漢景帝時期,一些諸候國日益強大,威脅到了中央政權,景帝采用御史大夫之《削藩策》,引起“七國之亂”。武帝時期,為了進一步削弱諸候勢力,又采取了《推恩令》政策,把諸候王的繼承權擴大到嫡長子之外,改變了過去只允許大房的長子繼承父業(yè)的傳統(tǒng)。如此一來,各諸侯的勢力自然就削弱了,難以搞動亂威脅皇權?!?
公司的“削藩”用的就是《推恩令》,即在一級批發(fā)商的下面,找?guī)讉€合作性比較好、實力比較大的二級經銷戶,允許他們直接到公司拉料,以此削弱超級大戶的可控制范圍。大戶控制范圍縮小,其銷量就小,優(yōu)扣額度也相應降低,他們翹尾巴的資本也就蕩然無存了?!?
但是千萬注意,不是每一個公司都能這么干,時機不成熟這么干只會適得其反,把客戶趕跑了。所謂時機成熟,就是必須具備這樣一個前題:首先,你的品牌在一定的市場上一枝獨秀,已占有不可動搖的主導地位,用戶已對它廣泛接受,甚至難舍難分,經銷商想不銷已由不得他了。其次,經銷戶贏利水平很高。再次,如果被“削藩”的經銷商不能接受、憤而轉向以后,有一批合作性更好的二傳手頂上去(至少3個以上),還得保證銷量有增無減?!?
這樣一來有人可能會罵公司不仁不義,對老客戶過河拆橋。但你沒想想,當許多客商被廠家一步步扶持成大客戶的時候,他是如何對待你的?你經營的目的是什么—不是追求最大的利潤率嗎?
作者: 多多11    時間: 2010-5-13 11:56
不錯,學習了,有想法,有思路。
作者: 晉C九點九    時間: 2010-5-15 09:50
好貼,好貼,真是幸苦樓主了,學習,多謝了哈




歡迎光臨 畜牧人 (http://m.ffers.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