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人
標題:
請推薦2011年湖北等地適合的淡水新品種魚類
[打印本頁]
作者:
beibei860917
時間:
2010-8-5 17:22
標題:
請推薦2011年湖北等地適合的淡水新品種魚類
本人養(yǎng)魚20多年,但只局限在四大家魚,利潤現(xiàn)在是越來越低,有專養(yǎng)經(jīng)驗(青魚,鯽魚),想找個新品種,有人建議可以養(yǎng)下雜交太陽魚,不知道現(xiàn)在市場怎么樣,也就三利潤如何,還有在湖北地區(qū)適合養(yǎng)殖嗎?希望大家給我點建議,謝謝
作者:
fengjinchen
時間:
2010-8-5 17:36
哦,路過。
太陽魚的繁殖季節(jié)在廣東為3月至10月,水溫20 ℃以上。1冬齡魚即太陽魚圖片可進行繁殖,屬于多次性產(chǎn)卵的魚類。 太陽魚的卵粒很小,所以剛孵出的幼苗餌料主要是浮游生物,隨著個體的增長,達到2.5㎝時可輔投人工飼料,人工配合飼料蛋白含量必須32%以上。由于太陽魚個性溫馴,攝食時搶得不兇,較斯文,而且攝食量小,所以在大面積的魚塘里進行馴化配合飼料比較困難,應該是在繁殖池里培育到體長2.5㎝以上時,再把它轉入其他面積較小的水泥池或土池來進行馴化配合飼料。 太陽魚是中上層魚類,馴化時對沉落水底的飼料不會攝食,所以投配合飼料時必須做到少量多次,因其口徑小,配合飼料應該為粉狀或微粒狀。馴化時全池潑灑,然后再補充浮游動物。隨著馴化的進行,逐步增加配合飼料量而逐漸減少浮游動物量,最后完全馴化成攝食配合飼料,此時魚苗太陽魚在水里達到3-4㎝即可放下魚塘養(yǎng)成。 魚苗下塘前10天要用茶枯把魚塘消毒,用茶枯清塘有兩個好處,第一可以徹底殺滅野雜魚蝦;第二茶枯具有很好的肥水作用。清塘后至魚苗下塘時,塘水已經(jīng)有豐富的浮游生物,對魚苗下塘后的成活率起到重要的作用。 養(yǎng)成魚最好是單養(yǎng)搭配少量鰱、鳙魚,因為太陽魚個體較小,攝食能力較差,所以一般不能與其他個體較大搶食較快的魚類混養(yǎng)。每畝魚塘可放養(yǎng)4㎝左右的魚苗3000尾。 魚苗下塘后,每日投飼量為魚體重的10%,每日分4次投飼,并且每次投料都要較大面積潑灑,然后根據(jù)魚苗的攝食情況再確定是否逐漸縮小投飼范圍,魚苗下塘之后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大面積漂亮的太陽魚投喂,可縮小至一個范圍投料,以提高飼料的利用率。隨著魚苗個體的長大,日投飼量逐漸改為魚體重的4%,此時每天投料可改為2次。當水溫降到10℃時,根據(jù)魚的攝食情況來確定投料量。 當池塘水需要換水時,加水口必須用網(wǎng)過濾,以防其他較大型的野雜魚混入池塘,殘殺個體較小的太陽魚。太陽魚抗病能力強,但如果水質長期處于惡化的狀態(tài)下,仍會影響其生長,使其抵抗力降低。 太陽魚生長速度較慢,但其個體達到80-100克/尾時即可上市,在池塘經(jīng)6個月的養(yǎng)殖便可達到100-150克/尾。在養(yǎng)殖過程中,雄魚比雌魚生長速度較快,個體亦較大。
[編輯本段]雜交太陽魚
雜交太陽魚又叫雜交太陽鱸是科研人員精選北美太陽鱸科魚還是太陽魚類原種進行雜交獲得。她具有肉味美、個體大、體形美、起捕率高等諸多優(yōu)點。除食用外,她還是集游釣和觀賞于一體的理想品種。雜交太陽鱸的繁育與推廣系湖北省2001-2002年重點科研項目。
生物學特性
1、形態(tài)特征:雜交太陽魚體質強健,頭小背高,肉質豐厚。背部拱圓,腹部平直,側面觀類似橢圓狀。鰓蓋骨邊緣突出,長有一藍黑色的形似耳狀的軟膜。背部及邊緣橄欖色至藍綠色,體側通常有幾塊暗紋。體下部藍綠色。頭部邊緣有彩虹藍和綠斑,軟膜呈黑白相間或藍綠色的邊緣。 2、食性:體長2.5-3cm的魚苗主要攝食輪蟲、枝角類、橈足類等浮游動物;體長為5-6cm時,還可攝食水、陸生昆蟲、小龍蝦、有機碎屑等;處于成魚階段的雜交太陽魚以水生植物、大型浮游動物、底棲生物、小魚蝦為主。人工養(yǎng)殖條件下,喜食糠麩、各種餅類、浮萍、散狀及粒狀配合飼料、附不怎么漂亮的太陽魚著藻類、各種動物下雜,小魚蝦。采用含蛋白質28%以上的全價配合飼料,雜交太陽魚能獲得最大生長率。 3、生態(tài)習性:屬廣溫、廣鹽性魚類,能生存于1-40℃及1PPm的半咸水環(huán)境中。最適生長溫度26-31℃,PH范圍為6-9.5,最適7-8,可生存于1mg/L以上氧氣的環(huán)境中,在我國絕大部分池塘、湖泊、水庫、河流中可良好的生長。 4、生長:在人工養(yǎng)殖條件下,魚苗經(jīng)4-5個月養(yǎng)殖體重可200-250克,經(jīng)6-14個月養(yǎng)殖,體重可達400克以上。 5、營養(yǎng)價值:粗蛋白質為18.8%,粗脂肪11.5%,干物質中17種氨基酸含量高達17.68%,含人體必需氨基酸也很高。并富含鈣、鐵、磷、鈉、鉀等微量元素,和鯽魚一樣可列為滋補食品,特別適合婦女兒童食用。
雜交太陽魚養(yǎng)殖
1、池塘主養(yǎng):池塘面積以1-6畝為宜,適宜水深為2-2.5米,池塘底質以黑色壤土最好。魚種放養(yǎng)一般選擇在每年的6-7月,規(guī)格以6-8cm為好,每畝放養(yǎng)1000-3000尾,條件好的死了的太陽魚可提高到3000-4000尾??赏段怪参镄燥暳先琰S豆、豆餅、豆渣、花生餅、菜籽餅、米糠等;青飼料主要是各種陸生植物含纖維素少的嫩葉,水生浮萍;動物性飼料有魚粉、蠶蛹、血粉,各種水生螺蜆類的肉、小魚、小蝦、牛等動物的下雜,各種水陸生蚯蚓,昆蟲幼蟲等;人工配合飼料通常由魚粉、菜籽餅、棉餅粉、花生餅粉、麥麩、礦物質、維生素混合后制成,蛋白質含量約為28-32%,經(jīng)4-5個月養(yǎng)殖,雜交太陽魚規(guī)格可達200-250克,畝產(chǎn)可達500公斤以上。 2、池塘混養(yǎng):在主養(yǎng)花、白鰱、草魚、大口胭脂魚、甲魚等的池塘中混養(yǎng)雜交太陽鱸均能獲得較好的養(yǎng)殖互補效果。在主養(yǎng)鯉、鯽、團頭魴的池塘中不應混養(yǎng)或少量混養(yǎng)雜交太陽鱸。放養(yǎng)密度一般為每畝放6-8CM的魚種300-500尾,經(jīng)10個月養(yǎng)殖,每畝可獲雜交太陽鱸8-20公斤,規(guī)格可達0.4公斤以上。 3、流水養(yǎng)殖:養(yǎng)殖池面積通常60-100m2的水泥池或用面積20m2左右的孵化池、育苗器改制,水深保持1米。放養(yǎng)6-8CM的魚種,投喂含蛋白質32%以上的全價配合飼料。
黑刺蓋太陽魚
形態(tài)特征: 黑刺蓋太陽魚常與白刺蓋太陽魚同時發(fā)現(xiàn),雖然和太陽魚開刀白刺蓋太陽魚所能忍受的水比起來,黑刺蓋太陽魚喜歡較大較清澈的水,但是這兩種魚都廣泛地分布于池塘、湖泊及河流中。平均重量在340-680克之間,最大可達2.27千克。 產(chǎn)地:北美東部由加拿大南部至墨西哥灣,并廣泛引進至其他各地。
藍鰓太陽魚
藍鰓太陽魚是鱸魚形目科棘臀太陽魚屬的一種,是近年從美國引進的又一個淡水優(yōu)良品種。藍鰓太陽魚的體形似海水鯛科的某些魚類,橢圓型,身扁背高,個體較小,普遍為80—150克/尾,體測各有10條灰黑色的橫紋,體色具有金屬光澤紫、綠、黃相間,非常美觀,繁殖季節(jié)雄魚更加鮮艷奪目,測體的橫紋隨著魚個體的增大而變淡。藍鰓太陽魚適溫性廣,冬季不用采取保溫措施,能自然過冬。該魚的食性為雜食扁肉食,但不是兇猛性魚類,較溫馴,耐低溶氧,耐肥水,抗病力強。該魚肉質香甜爽滑,口感極好,很受太陽魚市場歡迎。 藍鰓魚太陽魚(Lepomis macrochirus L.)是鱸形目棘臀魚科太陽魚屬的一種,原產(chǎn)于北美,從加拿大的安大略、魁北克省南部美國大湖水系和全美國南方多個州及墨西哥北部的河川、湖泊等水域里均有分布。該魚個體較小,常見的多為50~100克/尾。大者達2千克/尾左右。從形態(tài)來看,藍鰓太陽魚的體形有些似尼羅羅非魚,外觀特征最引人注目的是鰓蓋后緣長有一黑色形式耳狀的軟膜,是所有太陽魚的一個共同特征,只是不同種其“耳膜”有不同顏色及不同形態(tài)而已。藍鰓太陽魚的頭胸部至腹部呈淡橙紅色或淡橙黃色,背部淡青灰色,間有一些淡灰黑色的縱紋,但不太明顯。頭小背高,肉質豐富。 每年3~10月,是藍鰓太陽魚的繁殖季節(jié)。此時的雄魚體色顯得特別光彩奪目,十分美麗。一般15厘米長的雌魚可產(chǎn)卵65000粒,而且是多次產(chǎn)卵。該魚的適溫性廣,在低水溫(12℃)下也能正常攝食生長。 藍鰓太陽魚的食性以動物性為主。在人工飼養(yǎng)條件下,投喂人工配合顆粒飼料也完全可滿足其生長需要,飼料的蛋白含量在32~362/0便可。太陽魚圖該魚的適應性很強,大小水體均能生長。其養(yǎng)殖方法以彩專塘單一集約化養(yǎng)殖為好,池塘面積3~5畝,水深1.5~2米為宜,每畝放養(yǎng)3~4厘米/尾的魚苗1000~12000尾。投喂適口的顆粒料,日投量占魚體重的100/0左右,長到100克/尾左右后,日投量占魚體重70/0,具體視天氣變化及攝食情況而靈活掌握。在養(yǎng)殖過程中,該魚很少發(fā)病,但仍要重視魚病的防治工作,防治方法與其他淡水魚相似。 藍鰓太陽魚是一條非常好的魚,雖然個體較小,但肉質極為鮮美,是許多名優(yōu)魚不能相比的。 藍鰓太陽魚集觀賞、垂鉤、食用為一體,是目前新興的養(yǎng)殖品種。
綠色太陽魚
綠色太陽魚原產(chǎn)美洲,美國將其與藍鰓太陽魚雜交,發(fā)展的雜交太陽魚,具有明顯的雜交優(yōu)勢,綠色太陽魚由此引起有關人士的重視。筆者1999年從美國引進一批魚種,在南寧市科嘉養(yǎng)殖實驗場飼養(yǎng),并于2000年繁殖投產(chǎn)。在飼養(yǎng)過程中,首先遇到的問題是對其食性不了解,又沒能查獲國內外有關文獻。為此,筆者做了一系列實驗,對其食性進行初步研究,結果如下:
食物組成
實驗表明,浮游植物、羅非魚苗、小螺和蕪萍是綠色太陽魚不喜好或不易得的(如羅非魚苗可能是難以捕捉的對象);枝角類、橈足類、水蚯蚓和搖蚊幼蟲是綠色太陽魚喜好的或是容易獲得的;枝角類、水蚯蚓和搖蚊幼蟲屬最喜歡的食物。好多太陽魚 溶氧要求 當溶氧量下降到0·5毫克/升時,魚已浮頭,不再攝食飼料;溶氧1·0毫克/升以上,有攝餌行為;溶氧量2·5毫克/升以上,攝食強度較大,最高記錄為飼料占魚體總重量的5·6%。 水溫要求 根據(jù)1999年12月至2000年2月間,綠色太陽魚在水泥池中越冬的表現(xiàn),證明它抗低溫能力比較強(據(jù)報道,其最低臨界溫度為3 ℃),故可不用加溫保護。其間,每日投膨化顆粒飼料。筆者觀察到水溫12℃ 時,綠色太陽魚仍有攝食行為。 綜合評價 綠色太陽魚是我國新引進的養(yǎng)殖品種,目前正在研究其生物學特性。筆者認為,綠色太陽魚以營養(yǎng)類型來分,屬于溫和肉食性魚類。從其食物組成分析,綠太陽魚色太陽魚的主要食物為枝角類、水生環(huán)節(jié)動物以及水生昆蟲幼蟲;次要食物為橈足類;小螺、小魚為偶然性食物;而人工配合飼料對綠色太陽魚來說,應劃歸“替代食物”的范疇。 綠色太陽魚的開口餌料為浮游植物、輪蟲和小型枝角類。這一特性為發(fā)展綠色太陽魚生產(chǎn)提供了便利的條件。預計采用常規(guī)池塘培育魚苗的方法,可以解決其魚苗的餌料問題。 綠色太陽魚的食性與藍鰓太陽的食性相類似,藍鰓太陽魚魚苗初期餌料為枝角類和橈足類,而本研究的結果,浮游植物乃綠色太陽魚開口餌料之一,這方面有些差別,也是飼養(yǎng)綠色太陽魚的有利因素。 綠色太陽魚的養(yǎng)殖必將依賴于人工配合飼料的應用,而綠色太陽魚的營養(yǎng)需要量是今后研究配合飼料的依據(jù),這方面還有待進一步研究。
[ts]fengjinchen 于 2010-8-5 17:36 補充以下內容[/ts]
只是摘錄的寫資料。
作者:
beibei860917
時間:
2010-8-6 12:51
你貼的我都看過了 ,說些實際的行不
作者:
michaelhe
時間:
2010-8-18 16:40
湖北洪湖地區(qū)不是有很多養(yǎng)黃鱔的嗎,而且利潤也挺高的,統(tǒng)一的黃鱔料非常不錯的
歡迎光臨 畜牧人 (http://m.ffers.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