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人

標(biāo)題: 教子十二篇(轉(zhuǎn)) [打印本頁]

作者: 99fwg    時間: 2010-9-1 20:03
標(biāo)題: 教子十二篇(轉(zhuǎn))
  為人父的我,看了這篇文章后感受頗深,特轉(zhuǎn)到“畜牧人”論壇與各位網(wǎng)友共勉……
  教子十二篇(轉(zhuǎn))可惜看到的太晚了
  【一】“自己爬起來”
  不知道天下還有沒有我這樣狠心的父親,兒子摔倒了。從來不拉,而是用一種近乎冷酷的聲音命令:“爬起來”。
  兒子出生在臘月初一,正是一年中最冷的季節(jié)。春節(jié)剛過,也就是兒子剛剛滿月,我也不知那根筋不對頭,突發(fā)奇想,要對兒子進行鍛煉。于是在寒冷的冬天,每天晚上,吃完晚飯抱著兒子上街轉(zhuǎn)一圈,美其名曰:“凍一凍,鍛煉鍛煉”。一直堅持到春暖花開,到夏天,到秋天,再到冬天。不過,第二個冬天就可以拉著兒子溫暖的小手上街凍一凍了。還別說,這一招許是見效了,直到今天兒子很少感冒。也許沾了兒子的光,我也很少感冒。
  俗話說,“三翻六坐八爬嵖”。是說小孩子三個月會翻身,六個月會坐,八個月會爬。可我這小子的百歲照片,是我把他放在自行車前的小孩座上帶到照相館的,當(dāng)然,后座上坐著他的媽媽。(注:那時交通規(guī)則不嚴,沒有現(xiàn)在這么多汽車)
  這小子,八個月就能自己站起來了,未滿十個月就能趔趔趄趄自己走了。
  我的狠心也就是從這時開始表現(xiàn)出來的。
  小孩子學(xué)走路,沒有不摔跤的,我的兒子也不可能例外。例外的是,我的兒子摔倒了,雖然我近在咫尺,卻從來不拉他,總用一種命令的語氣喊:“自己爬起來”。記得他剛滿周歲,我按老習(xí)慣,帶他上街“凍一凍”。這時他已獲得了自己走路的相對自由??墒牵杂煽偸且冻龃鷥r的,一個不小心,摔了一個大馬趴。我在旁邊喊:“爬起來”。兒子勇敢地自己爬了起來。旁邊一位過路婦女狠狠地瞅了我一眼,憤憤不平地說:“沒見過這樣的爹,這么小的孩子,也不拉一把”。
  久而久之,兒子養(yǎng)成了一個習(xí)慣,每當(dāng)自己摔倒了,總是先抬頭看我一眼,那眼神里分明寫著:爸爸,我又犯錯誤了。然后自己爬起來,該怎么玩兒怎么玩兒。
  在我的記憶里,從來沒有兒子因自己摔倒了,摔疼了,而大哭大叫的時候,連小哭小叫也沒有過。我猜想,在他那小小的腦袋瓜里,摔倒了,是個錯誤,沒有哭的權(quán)利。
  只有一次,唯一的一次。大約是他一歲半的時候,在自家院子里,他舉著蒼蠅拍,學(xué)著奶奶的樣子,追打著幾個蒼蠅。那蒼蠅一點也不懂事,我兒子要打你,你老實呆著,讓他拍死,不就完了嗎?可是不,那幾個賊蒼蠅,東飛飛,西停停。我兒子?xùn)|追追,西拍拍,一不小心,絆了一跤,一下趴到地上了。我也沒太在意,爬起來不就得了。誰知這一次,他居然沒有抬頭看我,趴在那兒不動,足有一分鐘,我這才感到大事不妙,趕緊跑過去,拉起來一看。天!頭上起了一個大蘑菇。我這才有點慌神,趕緊找出紅藥水,給兒子搽上,疼得他直咧嘴。
  可是,我的兒子,我小小的兒子,勇敢的兒子,仍然沒哭!!!倒是我,這個冷酷的父親,鼻子一酸,差點流下眼淚。
  時至今日,回想起來,我不知道,如果,讓我重來一次,重新對兒子從頭教育,我,還有沒有勇氣,像當(dāng)年那么做。
  可是!我相信!我的兒子!不管摔了多少跤!都會!自己爬起來!!!
  【二】殘忍還是仁慈
  兒子會走了,這是好事??墒?,冬天快到了,又是愁事。
  愁什么呢?就我住的那草窩,兩間屋,共十四平方,當(dāng)時也算不錯了??梢簧鸂t子,這爐子只能放在交通要道上。兒子剛剛學(xué)會走路,如果限制他的行動,那是愚蠢的;如果任他自由行動,讓爐火燙傷,不用說夫人,就是他奶奶姥姥也會把我吃了。畢竟,我兒子是雙方老人所見到的第三代第一人。
  面對如此難題,盡管我自視頗高,很為自己的足智多謀驕傲??梢粫r也想不出什么高招,真是愁煞個人了。
  冬天到了,火爐生起,屋里暖和了,可兒子的自由也受到了嚴格約束,更苦的是老子,天天擔(dān)驚受怕不說,自尊心也受不了。這么個小問題都解決不了,枉讀了幾十車書了。
  一日,爐旁讀書,一是暖和,一是負有重大責(zé)任。
  忽然,“條件反射”四字映入眼瞼。
  “有了”。
  我一下子站了起來。我想起了巴甫洛夫,他老人家訓(xùn)練小狗,不是用的這個法子嗎?
  兒子雖然不是小狗,但條件反射的原理也肯定適用。
  我沒敢聲張,我想的這法子太損了。夫人肯定不會同意。
  第二天,是周日,夫人打早班,早早上班走了。我開始著手自己的偉大創(chuàng)意。生起爐子,不斷用手試試,待自覺溫度差不多了,把兒子招到爐旁,讓他用手去摸爐蓋,這小子,手一碰爐蓋,就感覺大事不妙,趕快往回縮,那哪兒成呢?我抓著他的兩手,就往爐蓋上放,他拼命往回縮,最里還哇哇叫,我不管三七二十一還是拉著他的手往上放。越往前拉,他越往后縮,如此折騰了五六分鐘,老子也有點累了。就放開了他,嘿!這小子,一掙開我的手,就趕緊跑到里間去了。嘴里還嘰里咕嚕,也不知發(fā)表什么高見。
  休息了一會兒,又把他拉出來,再次把他往爐前推。這次小子學(xué)鬼了,離爐子還有老遠,就死活不往前走了,其實,我也不敢再把他的手往爐子上放了。訓(xùn)練幾分鐘,又放開他。
  過一個多小時再拉出來演當(dāng)演當(dāng)。直至夫人快下班了,才罷手。
  夫人回來了,兒子遠遠躲開爐子,撲進媽媽的懷抱。夫人還納悶兒,這小子,怎么不走直道。
  我在一邊,偷偷的樂。
  第二天,下班后,我的第一件事就是把兒子往爐前拉,小子堅決不干。
  第三天第四天……,如此一直折騰了一個星期。當(dāng)然,沒有再瞞著夫人。
  從此,兒子視爐子為最可怕之物,總是遠遠繞著走。
  直到三歲多,才敢遠遠的試探著用火鉤去碰碰爐子,以滿足其兒童的好奇。
  這件事,我曾多次用來說明直接經(jīng)驗和間接經(jīng)驗的關(guān)系。每當(dāng)講到我如何訓(xùn)練兒子,總有同學(xué)小聲或大聲地說:“太殘忍了”。
  殘忍乎!仁慈乎!是非自有公論。我只知道,我的兒子,在一個狹小的空間里,沒有為熊熊的爐火燙傷過。
  可憐天下父母心!!!
  【三】給奶奶送去
  兒子兩歲多了。已經(jīng)能端著一個小碗,自己吃飯了。
  從那時起,我家只要做一點好吃的,或不常吃的東西,總是盛在一個小鐵碗里,讓兒子給奶奶去送。(那時,我與母親同住一院,是自家的院子)在這方面,他的媽媽是個很明理的人。
  兒子第一次給母親送東西吃,老太太高興得不得了,趕緊找出糖果,獎賞她的寶貝孫子。樂得她逢人就說:“我的孫子比個小狗管用了,能給奶奶送好吃的了,有點好吃的總想著奶奶。”
  一天,兩天,一年,兩年。久而久之,只要家里有好吃的,兒子總是先想著奶奶,有時我們兩口子忘記了或覺得沒必要送的東西,只要他奶奶那邊沒有,兒子總是及時提醒:“還沒給奶奶送呢?”我妻子就趕緊盛好,讓他去送。
  每當(dāng)看到兒子用胖嘟嘟的小手,小心地端著那個小鐵碗,擺動著兩條小腿,往母親屋里走去。
  聽著從隔壁傳來的祖孫倆的笑聲,我感到欣慰。老母親一生多病,受盡苦難。能享受到孫子的一點孝心,也不枉了老人家辛苦一生。
  時至今日,只要兒子在家,給母親送東西的任務(wù)仍由兒子來完成。不過,現(xiàn)在,兒子能為母親干的事情更多了。母親的電視不清晰了,兒子去調(diào)。母親的電話不響了,兒子去修。母親生病了,經(jīng)常由兒子背著到附近的小醫(yī)院去打針。每當(dāng)全家聚會時,從樓上將奶奶背到樓下他姑姑家的任務(wù),多是由兒子來完成。聚會時,兒子雖然早早就吃完飯,雖然著急要回自家上網(wǎng),但總是耐心地等到母親吃完了,盡興了,說要回去睡了,才把母親背回去。然后才自己上網(wǎng),從來沒見不耐煩過。
  在母親的心目中,有許多事情,兒子的地位已經(jīng)比我還高了。
  但愿,兒子的兒子也能這樣。
  【四】三歲看老
  不知道別人怎么看,我個人認為:教育是從零歲開始的。零至三歲,是人生中最重要的時期。俗話說:“三歲看老”。這句話告誡我們,三歲前的教育,是奠定人一生世界觀的最重要時期。
  三字經(jīng)曰:“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xí)相遠”。我體會這句話的意思是說,人剛剛出生的時候,都是能夠成為好人的。誰能說,一個剛出生的嬰兒,是不善良的呢?
  而隨著其生命歷程的發(fā)展,小孩子接受了不同的教育,接觸了不同的環(huán)境,逐漸變成了不同的人。而零至三歲,一個人接受的教育,形成的思維方式,形成的行為習(xí)慣。是他以后接受別的思想,形成更多行為習(xí)慣的基礎(chǔ)。
  所謂“內(nèi)因是變化的根據(jù),外因是變化的條件,外因通過內(nèi)因而起作用”。小孩子生下來,具備了一個人的大腦,這是他能夠?qū)W會人的思維的內(nèi)因,然而,如果沒有教育,小孩子是不可能自己產(chǎn)生思想的。美國有個心理學(xué)家做過一個試驗,從孤兒院里領(lǐng)了四十個剛出生的嬰兒,派人喂養(yǎng)他們,但嚴禁任何人同他們說話,在他們面前也不準說話。他想知道人的意識到底能不能自己產(chǎn)生。如此一年,這一殘酷的試驗遭到了社會輿論的強烈抨擊,試驗被迫停止了。這些可憐的孩子被人分頭領(lǐng)養(yǎng)了,后來的追蹤調(diào)查顯示,這些孩子大都不能具有正常人的思維了,他們已不能成為正常的人了。
  在此,我們不討論這一試驗的人道主義問題。我要說明的是,從零歲開始教育的重要性。
  三歲的小孩子對世界已經(jīng)有了自己的判斷,那判斷的能力,有他自己的體驗,但最重要的是父母灌輸給他的觀念。記不清是那位先哲說過:“給我一個剛剛出生的嬰兒,我可以把他教育成任何一種人”。這話說得絕對化了,但決非沒有道理。以我從教多年的經(jīng)驗來看,父母的素質(zhì),幾乎可以說對孩子的成長起著決定性的作用。我觀察了許許多多的學(xué)生及家長,一般來說,父母素質(zhì)高(包括文化素質(zhì)和道德素質(zhì)),學(xué)生素質(zhì)也高;父母素質(zhì)低,學(xué)生素質(zhì)也低。這雖然不是絕對的,卻是多數(shù)情況。
  小孩子三歲前形成的世界觀,是他以后接受新的世界觀的內(nèi)因。
  曾見到,兩個兩三歲的小孩子打架,有一個吃了點小虧,其母見了,大聲呵斥:“你真無能,去打回來”。我感到了一種深深的悲哀,為了這個小孩子。這種教育繼續(xù)下去,這個小孩子能成為一個有愛心的人嗎?他能學(xué)會和別人相處嗎?他長大了,會走上一條什么樣的道路呢?
  我認識一個學(xué)生,是個極聰明的孩子,可是他的父母,卻是很沒有道德的人,從小就教育他,一點虧都不能吃,如果與人打架,吃了虧,他的父親會幫他打回來。
  從初一開始,他就是教導(dǎo)處的常客,后來成為學(xué)生中“老大”,而且足智多謀。成為除了警察,任誰不怕的角色,多次出入派出所,僅僅因為年齡小,還沒有進監(jiān)獄。他初三剛畢業(yè),已經(jīng)沒有學(xué)校敢收留他了。我很為他擔(dān)憂,因為,他隨時都能進去。
  為人父母者,想一想吧!你愛你的孩子嗎?如果你真的愛,那就首先教會他做人吧!不要以為“樹大自然直”,如果在三歲之前,他撒潑耍賴,而你又放任他的話。有一天,他會無法無天的。而那時,你會發(fā)現(xiàn),你已經(jīng)無法改變他了。
  “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這個“計”,是要從零歲開始的。
  【五】有鑒于賈政的無奈
  《紅樓夢》我記不清看過多少遍了,大約總不下二十遍吧!第一次看,是在小學(xué)五年級,那時年幼無知,似懂非懂??吹健兜谌?lt;手足耽耽小動唇舌不肖種種大承笞撻>》。當(dāng)看到賈政痛打?qū)氂駮r,對賈政十分痛恨。隨著年齡增長,漸知人事,特別是有了兒子,為人之父后。逐漸理解了賈政當(dāng)時痛打?qū)氂竦男那椤T剿荚接X得此一回書包含著深刻的教子之理。
  天下父母,哪一個不愛兒子。第十七回《大觀園試才題對額》時,寶玉大展詩才,妙題聯(lián)額,賈政嘴上不說,心里又何嘗不喜。
  此時痛打?qū)氂?,其原因,就是他自己說的“你們問問他干的勾當(dāng)可饒不可饒!素日皆是你們這些人把他釀壞了,到這步田地還來勸解!明日釀到他弒君弒父,你們才不勸不成!”
  在那個年代里,以寶玉那種不守規(guī)矩的性格,如不嚴加管教,長大成人,釀成滅門之禍,并非不可能,賈政作為一家之主,身上擔(dān)著千斤重擔(dān),不能不為闔家的命運考慮。
  寶玉無法無天性格的形成,其原因就在于賈母及王夫人的嬌縱、溺愛。賈政礙于賈母對寶玉的喜愛,而寶玉又真的能給賈母帶來許多歡樂。為了盡孝,他不得不服從母親,但他內(nèi)心深處卻對寶玉性格中的叛逆性有一種極大的恐懼。
  襲人說得好:“論理,我們二爺也須得老爺教訓(xùn)兩頓,若老爺再不管,將來不知做出什么事來呢?!?br />   其實,王夫人也明白此理,請看:王夫人一聞此言,便合掌念聲“阿彌陀佛”,由不得趕著襲人叫了一聲:“我的兒,虧了你也明白,這話和我的心一樣,我何曾不知道管兒子,先時你珠大爺在,我是怎么樣管他,難道我如今倒不知管兒子了?只是有個原故:如今我想,我已經(jīng)快五十歲的人,通共剩了他一個,他又長的單弱,況且老太太寶貝似的,若管緊了他,倘或再有個好歹,或是老太太氣壞了,那時上下不安,豈不倒壞了.所以就縱壞了他,我常常掰著口兒勸一陣,說一陣,氣的罵一陣,哭一陣,彼時他好,過后兒還是不相干,端的吃了虧才罷了,若打壞了,將來我靠誰呢!”說著,由不得滾下淚來。
  接著分付每月給襲人加二兩銀子。
  賈母亦非不明事理之人,請看:賈母含淚說道:“兒子不好,原是要管的,不該打到這個份兒!你不出去,還在這里做什么!難道于心不足,還要眼看著他死了才去不成!”賈政聽說,方退了出來.
  可見,賈母并不怪賈政教訓(xùn)兒子,只是嫌他打得太狠了。
  在教學(xué)生涯中,見到了許多由爺爺奶奶,姥爺姥姥帶大的孩子,大多身上有著嚴重的缺陷,任性、嬌縱、蠻橫、生活自理能力差,而懂規(guī)矩,善解人意的孩子不是沒有,但與父母親自帶大的孩子相比,就少得多了。
  究其原因,我分析,主要是因為,隔代親,是一種很正常的現(xiàn)象。但祖輩的老人對第三代孩子,并沒有親生父母那種直接的責(zé)任感,他(她)們總覺得管好孩子的吃喝、安全,不讓孩子受委屈,是他們的義務(wù)。管教太嚴,一是不忍,一是怕落埋怨。除非極明理,極負責(zé)任的老人才能主動地給孩子立規(guī)矩,培養(yǎng)孩子的正確道德觀。
  我觀察過很多老人帶孩子的現(xiàn)象,只見過兩個把孩子帶的有規(guī)矩的,一個是一同事的岳父。其人,系日本早稻田大學(xué)畢業(yè),飽經(jīng)滄桑,極有學(xué)問。我見到他是十五年前的事,那時,老人已七十多了。同事的孩子極為出色,后考入名牌大學(xué)。再一個是我的岳母,她老人家八歲即在日本紗廠當(dāng)童工,雖無文化,但見多識廣,責(zé)任心極強,對孩子要求很嚴,我的內(nèi)侄女內(nèi)外甥女,在她那里。放學(xué)后第一個任務(wù)就是完成作業(yè),不完成作業(yè),別想出去玩兒。在這一點上,我的母親也沒做到。
  所以,我提醒年輕的父母們,不要偷懶,不要輕易將孩子交給老人帶,現(xiàn)在的孩子條件已經(jīng)太好了,再加上老人的“溺愛”,如長時間自己不管教,養(yǎng)成許多不良習(xí)慣后,再來管教,就會事倍功半,如再有賈母那樣極有權(quán)威的老太太保護,這孩子就更難管教了。
  不要怪老人,老人的做法是很正常的,因為,享受天倫之樂是他們的權(quán)利,他們沒有再給你教育孩子的義務(wù),盡管許多老人主動要求承擔(dān)這一任務(wù),但真正能負起管教責(zé)任的老人,百不挑一。
  有鑒于賈政的無奈,所以我在教育孩子時,十分小心的既不讓母親過多干預(yù),又注意做到不讓孩子恃仗奶奶的寵愛,使性放刁。在他很小的時候,就讓他明白了一點,如果犯了嚴重錯誤,奶奶也不能使他避免懲罰。
  我兒子已經(jīng)是大四的學(xué)生了,很快就要踏入社會。
  長這么大,我打過他三次。
  第一次,是在他五歲那年,恃仗奶奶的寵愛,在奶奶屋里吃飯時,滿盤亂挑,沒有規(guī)矩,而母親又護著他,我多次教訓(xùn),甚至罰站,都沒有改過來,還到母親面前告我的刁狀。萬般無奈,我用妻子做衣服的竹尺,在他的屁股上狠狠地給了一下子。這是他第一次嘗到竹筍炒肉的味道。從那以后,他再也沒在母親那邊守著我放刁。母親雖疼孫子,畢竟是明理之人,打那以后,就注意教他一些日常生活中的規(guī)矩,有了那次教訓(xùn),他也就聽從了奶奶的教導(dǎo),逐漸學(xué)會了許多規(guī)矩。
  第二次,是九歲時,他的媽媽讓他倒垃圾,他居然學(xué)著一些鄰居的樣子將垃圾扔到了樓下的空地上,恰好被我碰上,在屁股上踹了一腳。從此,再也沒犯同樣的錯誤。
  第三次,是上初二時,迷上了電子游戲,經(jīng)常不完成作業(yè),我警告他,提醒三次不改,竹尺伺候。第三次,他居然被老師派同學(xué)押送到我的學(xué)校里。這一次,我沒有放過他,將他按到床上用那根竹尺,打了整整十尺。這是我事先與他約定的數(shù)字。
  兒子哭著睡了。半夜,我悄悄來到他的床前,看著兒子臉上未干的淚痕,摸摸被打得紅腫的屁股……。兒子,別怨爹心狠!
  這次,讓老母狠狠地罵了一頓。
  待老人家罵夠,我慢慢說:“娘,那根搟面杖還在嗎?”母親無語!
  可能有人會說我心狠。但是,如果讓我重新教子,我還是會這樣做的,在孩子有小錯時,如不及時糾正,任其發(fā)展,等到有一天戴上不花錢的鐲子時,則悔之晚矣!
  防微杜漸,是我之本意。慣子如殺子,古訓(xùn)至理。
  【六】刷碗
  兒子四歲了,我與妻子商議,該讓他學(xué)著干點活了。
  他能干點什么呢?
  人天性喜享受權(quán)利,懶盡義務(wù)。而許多人卻能夠自覺的盡義務(wù)。其原因何在,據(jù)我的觀察和思考。父母對孩子幼時的教育,培養(yǎng)孩子盡義務(wù)的習(xí)慣,是至關(guān)重要的。
  為人父母者,必須明白一點,如果在孩子世界觀形成的最重要時期,也就是幼年時期,不能給孩子養(yǎng)成盡義務(wù)的習(xí)慣。等有一天,比如說,到初中,你覺得事情不對了,要求他也應(yīng)該為家庭盡點義務(wù)。這時,他絕不會覺得盡義務(wù)是應(yīng)該的,而會認為是父母的刁難,他會要求你理解他,而這個理解,就是理解他享受權(quán)利的需要。至于義務(wù),對不起!他腦子里沒有,因為你沒灌輸給他這種觀念,他沒有盡義務(wù)的習(xí)慣。到這時,你如果要管教,他會跟你耍潑放賴,或者離家出走,甚至威脅要死給你看。而且,這種孩子抗挫折能力特別差,一點委屈都不能受。
  有鑒于此,兒子很小時,我就注意培養(yǎng)他的責(zé)任意識。
  前面說的為奶奶送飯是一例。
  現(xiàn)在四歲了,要讓他干點活兒。
  琢磨好長時間,決定先讓他學(xué)著洗手絹。
  自此,兒子的小手絹就是自己洗了,盡管每次他自己洗完,妻子都悄悄的給他另洗一遍。(請注意,一定不能讓孩子看見,因為,那會減少孩子的成就感)每當(dāng)看見兒子坐在小板凳上,邊洗邊唱歌,我感到非常高興。以后,讓他洗的東西逐漸增加,直至自己的衣服自己洗。
  七歲時,我又琢磨著,應(yīng)該找一件他天天都可以干的活兒,讓他干。
  我瞅上了刷碗這活兒。
  這是一件可以天天干,又費時不多的活兒。既可以讓他天天有活兒干,又不會耽誤功課。反正,吃完晚飯馬上學(xué)習(xí)也不是什么好事兒。于是刷碗的任務(wù)又落到了兒子頭上,盡管一開始,他砸了不少碗,可是我不在乎,砸了再買,過了幾個月也就不砸了。這習(xí)慣,一直堅持下來了。甚至,在他參加高考的那幾天,這習(xí)慣也沒有改變。
  直至今日,只要兒子在家,晚飯后刷碗就是他的任務(wù)。
  他的媽媽現(xiàn)在已不上班,疼兒子,有時就說,不用兒子刷碗了,特別是周日晚上,吃完晚飯兒子要回學(xué)校,但兒子總是堅持刷完碗再走。
  為父母者,給孩子一些盡義務(wù)的機會吧!這會使孩子人生的道路走的順利些!
  【七】嘴隨著腿
  我母親說過:“嘴隨著腿”。這話的意思是說,小孩子會說話與會走路是相關(guān)的。會走路了,會說的話也就多了。
  老母親沒文化,卻常常能說出一些至理名言。
  我體會,之所以嘴隨著腿,是因為小孩子會走路后,接觸的東西就多了,也就是實踐能力提高了。所以要表達的東西也就多了,自然就能學(xué)會說更多的話,思維也就更豐富。
  體會到這一點,我除了教兒子說話外,很注意讓兒子接觸更多的東西,接觸更多的人。
  我很想教他背《三字經(jīng)》,但當(dāng)時這還是四舊,沒人敢教孩子念這個。想起老人家喜歡三李詩詞,就開始教兒子背詩詞。先是李白的《靜夜思》,再是《望廬山瀑布》,《憶秦娥》;杜甫的《絕句》;李清照的“生當(dāng)做人杰”;馬志遠的《天凈沙.秋思》;再到蘇軾的《水調(diào)歌頭》《念奴嬌》等等。至兒子一歲半,已能熟練背誦四十余首古代詩詞。至于《三字經(jīng)》,在他小學(xué)五年級時我還是教他背過了。但總覺得晚了一點。
  在此期間,經(jīng)常帶他到親戚朋友家去見見世面。每至一處,總有人逗他背背詩詞,兒子總是大大方方的連背帶表演,贏得大家的贊賞,也贏得了不少好吃的東西。他也越背越來勁。
  這一做法的好處有許多。一是學(xué)會了說許多話;二是贏得了許多老人的歡心,特別是爺爺奶奶,姥姥姥爺,每當(dāng)有人當(dāng)面稱贊孫子外孫聰明,臉上總是掛滿了笑容,這種天倫之樂,是他們從兒女身上得不到的。也算是兒女對老人的一番孝心吧!三是為以后的學(xué)習(xí)打下了一定基礎(chǔ),上述詩詞有一些是中小學(xué)教材的內(nèi)容,盡管到真正學(xué)時,有的他已背不過了,但總是比別的學(xué)生背得快許多。我想,這是記憶深處已存記憶重現(xiàn)的結(jié)果吧!四是鍛煉了孩子的表達能力。
  我認為,一個人能在大庭廣眾之下將自己的思想表達清楚是一種重要的能力,而這種能力如果從孩子還不知害羞為何物時培養(yǎng),是最容易的。
  現(xiàn)在,兒子在大學(xué)里,上臺唱歌,發(fā)表講話,主持節(jié)目,編寫節(jié)目,以至與人交流,上網(wǎng)發(fā)言,在報上登個小文章,從未因害羞而誤事。
  年輕的父母們,注意啊!
  幼兒教育無小事,任何在你看來是小事的事,都可能影響孩子的一生。
  從每一件小事開始你的教育吧!
  【八】“破壞”學(xué)習(xí)
  兒子天性喜破壞。
  我雖因家貧,幾乎不給兒子買玩具。但其姑、姨、舅因喜其活潑可愛,故所買玩具頗多。什么小火車、小汽車、沖鋒槍、變形金鋼……。但不管什么玩具,到了這小子手里,能完整過三天的極少。
  因為這小子玩上一天,就會對玩具的內(nèi)部結(jié)構(gòu)更感興趣,似是要弄清玩具為何會動,火車為何能跑。常常是將玩具拆開,守著一堆零件,左瞅右看,對來對去,原來的玩具已不見一點形狀。而小子卻拿著自己的發(fā)明,玩得仍很高興。
  對此事,我抱著既不干涉,也不鼓勵的態(tài)度,任其自然去做。
  我覺得,這也算是教育投資。如請人專門進行這種教育,一則花費過大,二則孩子也未必肯干?,F(xiàn)在他自己樂此不疲,又何樂而不為呢?何況,這投資花費極少,成效卻高。
  在我家,只有一樣?xùn)|西,是小子不敢亂毀的,那就是書籍。對書籍我采取了絕對保護措施。由于我自小讀書不易,所以對書有一種特殊的感情。除了我的書外,就是給他買的兒童讀物也要求他不準撕毀。我認為,一個不愛書的人是不可能成為一個真正的讀書人的。
  這種做法,也使我付出了不少代價。他十歲時,我到北京學(xué)習(xí),拍了不少紀念照。最后一卷有不少極珍貴的留影,如在曹雪芹故居、梁啟超墓、智化寺、醇王府(宋慶齡故居)李大釗故居、廣化寺……等處的留影。因還剩了幾張,故未沖印。后陪老母看燈會,方拍完。及至照片沖出,竟然全部曝光,此事令我十分惱怒,因上述去處,我可能終生未必再去。故無法補償。后經(jīng)追究,小子承認,是他打開暗盒研究,而弄出的事。對此,我僅是告訴他,以后不要打開暗盒看,未加追究。
  就這樣,小子在這方面的膽量越來越大,我的手表,家里的馬蹄表,游戲機,水龍頭,照相機,無所不拆,就差沒把電視機拆開了。(我懷疑,這小子也干過)到十三四歲,連焊接之類的事也能干了。游戲機的焊點開了,自己焊;水龍頭壞了,我不干,讓他干;電器出了問題,我在旁邊看著讓他修。
  逐漸,這小子掌握了不少日用技術(shù)。
  97年,為了讓他盡快掌握電腦,我把家里的全部積蓄拿出來,購置了一臺電腦,用了沒三天,那東西死活不動了。我問原因,小子不說。無奈,只好抱著主機去修理。維修人員檢查后,原來是硬盤全部格式化了。人家怎么也弄不明白,硬盤怎會全部格式化。只好全部重裝,嘿!這小子可得著了。在旁邊目不轉(zhuǎn)睛,整整看了三個小時。老子看的莫名其妙,小子看得津津有味。此后,又去修了幾次,好在是保修,我也懶得陪他,就讓他自己去修。
  再后來,我家的電腦就不用找人修了。迄今為止,我家的電腦被小子拆了沒有二百次,也有一百八十次,。隨著我工資的增長,電腦的配置也不斷提高。錢也不知花了多少。
  如今,這小子已是一個不折不扣的電腦高手了。
  給孩子一點“破壞”的權(quán)利吧!在這種“破壞”中學(xué)到的東西是無價的。
  【九】這是給牛打針用的吧
  兒子初二時,考完試第二天,玩滑板摔了一跤,我沒當(dāng)大事。誰知,竟不會走路了。眼看著兒子艱難的類似爬行的動作,任憑我萬般鎮(zhèn)靜,自認為天塌下來也不會皺眉頭的性格,這回也慌了神。
  四處求醫(yī),拍片,作CT,加重CT,居然沒找出毛病來。后來還是請到了一名醫(yī),才看出來在髂窩有一血腫,但卻不知是良性還是惡性。
  兒子這回可遭大罪了,各種各樣的檢查,抽血,化驗,小子從未哼一聲,真難為他了。那天,大夫拿來一粗粗的探針,要抽那血腫里的東西化驗,看到那粗的針管,我心緊緊地揪著,誰知,小子歪頭仔細看看那針,居然笑了,“大夫,這是給牛打針用的吧?”病房里一片笑聲。我卻忍不住要掉下淚來,趕緊走出病房。
  整整兩個月,兒子出院了,是拄著拐杖出院的。
  我面臨著艱難的選擇,已經(jīng)開學(xué)一周了,讓他去上學(xué),還是休學(xué)一年?
  上學(xué),初三緊張的學(xué)習(xí),他能堅持嗎?休學(xué),這一年怎么辦?
  征求兒子的意見,小子要去上學(xué)。罷了!上學(xué)去吧!
  此后,約20天,小子天天拄著拐杖去上學(xué),每當(dāng)我將他送過馬路,看著兒子走向?qū)W校的身影,總是問自己,“作的對嗎?”
  由于這場災(zāi)難,嚴重影響了他的學(xué)習(xí)。我不敢再像以前那樣嚴格要求他,我當(dāng)時想,即使考不上大學(xué),只要孩子身體好好的也就行了。結(jié)果,中考時,小子差一分未達普高線。高中放在我學(xué)校,學(xué)習(xí)成績有所好轉(zhuǎn),畢竟初中所差較多。高考差了十幾分未考中。再上高四,考上了師范院校。
  今天,看到靜砂說:“就像生活和工作一樣,哪能全按自己的設(shè)計和理想走?誰也不敢說能。”此言深獲我心。
  雖然,兒子考大學(xué)不理想,但每當(dāng)我想起兒子面對那粗大的針管,說:“這是給牛打針用的吧!”就感到欣慰。
  我的兒子,勇敢、幽默、開朗,沒有過不去的火焰山。
  【十】這是原則問題
  兒子上大學(xué)后,他的事我很少過問。一則兒子大了,是成年人了,有了自己較為完整的思想了;二則也確實管不了,大學(xué)里的許多事情必須靠他自己去處理。所以,父子之間和平共處,少有矛盾。
  一日,兒子回家,我正在網(wǎng)上圍棋?;仡^一看,小子穿了一條破牛仔褲,兩個膝蓋都露出來了。
  我上下打量了他兩眼:“怎么把自己弄成這樣子了,像個叫花子。”
  “這是現(xiàn)在最流行的。”
  “八成是跟李陽學(xué)的吧!”
  我在學(xué)校聽過李陽的瘋狂英語,李陽上臺后說的第一句話就是:“我穿著條破褲子就上臺來了?!痹捳Z間一副洋洋自得的樣子。為此,我還在學(xué)生面前費了不少唇舌,以消除其不良影響。想不到,我的兒子居然把那條破褲子穿到家里來了。
  “誰跟他學(xué)了”。
  “那跟誰學(xué)的?想不到我的兒子居然也有了崇拜的偶像了?!?br />   我連諷帶刺。從小就教育兒子,可以欣賞一個人,可以佩服一個人,可以學(xué)習(xí)一個人,就是不能崇拜一個人。因為,崇拜會迷住人的雙眼,會使人盲目服從,會使人失去自我。
  “誰崇拜他了?”
  “那你這條褲子上的窟窿怎么跟他一樣呢?是有意磨出來的吧?可真有出息!”
  “你怎么這么說”
  上大學(xué)之后,這是我第一次對他的穿著表示異議,小子有點不服。
  “你以后是要當(dāng)老師的人,穿著這條破褲子,哪個學(xué)??弦?”
  “這又不是什么原則問題?!?br />   小子仍不服。
  “在我眼里,這就是原則問題,告訴你,穿著這條破褲子,你以后不要給我進這個門?!?br />   看我真火兒了,小子嘟嘟囔囔到那間屋去了,我回頭告訴妻子:“把這條破褲子給他扔出去,不準再穿?!?br />   此后,兒子沒再穿此類服裝。
  過后,我問妻子:“這小子說什么沒有?!?br />   妻子笑著說:“人家說你是老巴子!一點現(xiàn)代觀念都沒有?!?br />   我大笑:“我就是老巴子嘛,說得沒錯?!?br />   妻子又說:“我問他生不生氣,他說生氣。問他褲子怎么辦?他說不要了?!?br />   “沒再說別的”
  “兒子說了,誰叫他是爹,咱是兒子呢。”
  我又大笑。
  這是兒子上大學(xué)后,我唯一一次行使老子的權(quán)力。
  【十一】不給兒子攢錢
  我這人命不好,自幼就沒有錢富余的時候。時至今日,雖已是高級教師,卻仍然幾無余錢。兒子大了,妻子、母親常叨叨,要我給兒子攢倆錢,以備婚姻大事之用,我卻從未放在心上。
  身為高級教師,自稱沒錢,很多人不信。我算一筆賬大家就明白了,我現(xiàn)在收入每月兩千余元,兒子上大學(xué),年消耗一萬元。老母無收入,除政府補助一百多元外,我一年孝敬老母四千多元,以使老母有一個像樣的生活,老母貧困一生,晚年得點子孫福,那是絕對應(yīng)該的。妻子早就不上班了,每月有三百多塊收入。再去了日常開支,雖略有盈余,卻也所余無幾。加上我這人,雖生來貧困,對錢卻看得很淡,雖從不亂花錢,對自己頗為苛刻,然該花的錢決不吝嗇。前年,一個三十多年老友,前來借錢,要包海耕耘,我考慮老友這是生命中最后一博,是他解除貧困的最后機會(該友家徒四壁,夫妻雙雙下崗,是極貧者)于是慷慨解囊,借出一萬。自家留一萬,以備不時之需。說實話,我不愿借錢給人,因為莎士比亞有一段名言,對我影響很大,那話是這樣說的:“不要借錢給朋友,因為借錢給朋友,不僅會失去金錢,還會失去朋友?!倍业倪@位朋友,是當(dāng)年與我一起讀莎士比亞的人,如非萬般無奈,是不會到我這借錢的。現(xiàn)在我擔(dān)心的,不是失去金錢,而是失去朋友,其實借錢的時候,我已做好了收不回來的心理準備,但我這位朋友卻是一個性情極為剛烈的人,當(dāng)年在蒙古大草原上馴過烈馬。如這次不能成功,他大概是不會來見我了。已經(jīng)兩年沒見他了,真為他擔(dān)心,希望他能成功。
  鑒于對金錢的上述認識,所以,至今,我還是一個萬元戶。要給兒子攢錢,談何容易。
  況且,我不以為給兒子攢錢,是什么好事。我很喜歡板橋先生的一句話:“兒孫不如我,留錢做什么;兒孫比我強,留錢做什么。”
  我從一個撿煤渣,拾破爛,上樹跳井,下海撈蝦的野孩子,活到今天,不也挺好嗎?家庭和睦,兒子學(xué)業(yè)將成,雖錢不多,但亦可滿足生活需要。
  反觀那些父母有錢,打點一切,兒女坐享其成,有豪華居室,有各種電器,有小汽車,盡情享受的小家庭。他們幸福嗎,充實嗎?我感覺,這樣的家庭,離婚率反挺高。究其原因,我想,是父母為他們打點的太周到了。他們的享受來的太容易了,輕易得來的東西是沒有人會珍惜的。這樣的家庭,除了打打小仗,經(jīng)常吵吵,還有什么能調(diào)劑生活呢?沒有共同的創(chuàng)立家業(yè)過程,沒有為買一臺電視機而一年精打細算的苦惱,沒有為孩子缺少玩具的辛酸……總之,有一天,夫妻一言不合吵著要離婚的時候,家里的一桌一椅,所有電器都不能使其留戀,因為這些,他們都沒有付出,不值得留戀。
  而那些白手起家,自己創(chuàng)建一個小家庭的夫妻,對家里的任何家具都有著深厚的感情,每一件家具都會牽動他們的心,為了這個創(chuàng)建不易的家,除非有什么大的原則分歧,夫妻是不會分手的。
  小時候,看過一部小說《風(fēng)雷》,上面那個區(qū)委書記姓熊的,每當(dāng)與其妻子吵過之后,其妻征服他的法寶,就是用一個小瓷茶杯給他倒上水,然后喂他吃藥,他縱有天大怒火,也就消了。原因就是,戀愛時他是區(qū)委書記,其妻當(dāng)時是護士,每次給他喂藥,總是用這個小茶杯。在這個茶杯上凝聚著倆人共患難的感情。看過的書很多都忘記了,可是這個情節(jié)我總也忘不掉。盡管,書中的妻子是個反面人物,那位區(qū)委書記是被階級敵人用糖衣炮彈打垮的,而那糖彈,卻主要是一個普普通通的茶杯。
  所以,我不想給兒子攢錢,我希望他自己能創(chuàng)建自己的家庭,而這創(chuàng)建的過程,會成為夫妻之間建立感情,建立信任,建立彼此牽掛的基礎(chǔ)。
  《三字經(jīng)》云:“人遺子,金滿贏(贏上加竹),我遺子,唯一經(jīng)?!?br />   不給兒子攢錢,這個觀念,從兒子很小時,我就開始灌輸了。
  愿兒子在人生的路上走好!
  【十二】結(jié)束語
  下圍棋有一句術(shù)語,叫做“精華已盡皆堪棄”。我在教子時的一些做法和思考說到現(xiàn)在,可謂精華已盡。
  這些做法與思考,無論對與不對,自覺可說的已說得差不多了,再說下去,難免畫蛇添足,令人厭煩。故打住。
  從今年大年初一開始,我嘗試著與兒子交朋友。
  畢竟,我的兒子,大學(xué)即將畢業(yè),已是一個有自己思想的人了,人生的道路怎樣繼續(xù)下去,要看他自己了。父親的約束,可能起反作用。何況兒子喜歡比較文學(xué),主要是當(dāng)代文學(xué)和西方文學(xué),他看的許多書,我已不太懂了。讓兒子用自己的大腦思考問題,是我多年所愿。時至今日,他已學(xué)會用自己的大腦去思考了。盡管,仍難免偏激、片面,可那畢竟是他的思想。里邊有許多閃光的東西,有許多是我這個父親不理解但卻先進的理念。畢竟我已開始感覺,有些東西要向兒子學(xué)習(xí)了,比如我現(xiàn)在能上網(wǎng)發(fā)文章,其實也有兒子的功勞,打字是跟兒子學(xué)的;寫文章也是受兒子的刺激,兒子兩年前即在網(wǎng)上發(fā)帖子了,有些文章早已見報。這對我這個自命不凡的父親不能沒有刺激。
  我得感謝兒子,當(dāng)我第一次在《半島都市報》上讀到兒子寫的影評時,除了有一些興奮,有一些自豪,有一些欣慰;還有一點莫名奇妙的妒嫉,老子讀書40余年,未有片言只字見于報章。小子讀書十幾年,竟然有一些豆腐塊在報上見了,當(dāng)把此事告知老母時,老母的興奮令我慚愧,老人家說:“孫子比兒子強了?!边@話令我汗顏,兒子能做到的,我為何不能。于是,有了我現(xiàn)在的一些帖子,盡管還沒有見報的,但畢竟有不少網(wǎng)友捧場,聊可滿足自己的虛榮之心。也算對老母的回答。
  古人云:“多年父子成朋友?!?hr noshade size="2" width="100%" color="#808080"> 作者: 黑色城堡    時間: 2010-9-1 20:05
太長了
作者: steven    時間: 2010-9-1 21:53
有見地,值得學(xué)習(xí)!




歡迎光臨 畜牧人 (http://m.ffers.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