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人
標題:
成本上漲理由不足 專家呼吁政府干預牛奶提價
[打印本頁]
作者:
jieming
時間:
2010-11-25 11:28
標題:
成本上漲理由不足 專家呼吁政府干預牛奶提價
"兩盒牛奶,以前一個月訂購價是144元,現在漲到了155元。"
清晨,家住上海真如的孫先生打開家門口的光明奶箱,早餐喝鮮奶是他和太太多年來養(yǎng)成的習慣,但他發(fā)現,這兩天牛奶突然漲價了,200毫升裝的光明鮮牛奶從2.4元一瓶漲到了2.5元。對于牛奶漲價,孫先生頗感無奈:"雖然漲了但還是得喝啊,聽說下個月還要漲。"
日前,伊利、蒙牛、光明、三元等乳業(yè)巨頭證實,近一個月來已相繼對旗下部分產品提價,終端價格漲幅達4%-10%,其中包括液態(tài)奶和酸奶。至于提價原因,各家企業(yè)異口同聲:奶源、糖等原材料成本大幅上升。
然而在部分業(yè)內人士看來,原料成本上漲只是企業(yè)提價的幌子,尤其是利潤較高的鮮牛奶(又稱巴氏奶),提價10%"沒道理"。更有人士呼吁,政府應該對部分乳制品的漲價進行干預,尤其是具有地域壟斷性質的鮮牛奶(又稱巴氏奶)。
提價4%-10%
《每日經濟新聞》從乳企獲悉,伊利最近對部分產品加價3%至4%,加價產品涉及液態(tài)奶和酸奶;蒙牛從10月起,便對個別產品下發(fā)過提價通知;光明乳業(yè)一個月前也已開始下發(fā)對部分產品的加價通知,幅度約2%。
而在終端市場,記者看到,250毫升到1000毫升裝的光明鮮奶零售價格上漲了0.4元到1元不等,蒙牛特侖蘇250毫升12盒裝從49元漲到了54元。435毫升裝的味全優(yōu)酸乳從5.1元漲到了5.8元一瓶。乳制品終端漲幅在4%-10%。
不過,此輪奶制品漲價的腳步似乎并沒有就此停止。有報道援引光明內部人士的話稱,12月1日起,光明還會再進行一次調價,屆時,光明新鮮屋送貨上門的220毫升裝,由2元提到2.1元,980毫升裝由8.6元漲到8.9元;光明特濃950毫升由9.5元漲到9.9元;兒童系列、功能牛奶系列則上浮0.1元到0.4元不等。不過該消息尚未得到光明官方的證實。
成本上漲理由遭質疑
如今,消費者面對漲價已幾近麻木,而"原料成本上漲"似乎也早已被眾多企業(yè)視為最理所當然的提價理由。據了解,進入下半年以來,占據乳制品80%以上成本的原料奶、白糖價格大幅上漲,據記者了解,目前原料奶收購價在3.1元-3.3元/公斤,與去年同期的2.2-2.3元/公斤相比,漲幅超過30%;白糖價格也從去年4100元/噸漲到了目前的7000元/噸。
乳業(yè)專家王丁棉向《每日經濟新聞》表示:"時值年底,通常乳企是要打折促銷的,他們今年選擇這個時間漲價,應該是沒有別的方式消化上漲成本了。此次提價不止廣東,國內多個省市都在提價。跟近幾年來洋奶粉每年提價15%以上不同,國內乳企此次漲價在合理范圍之內。"
而在部分業(yè)內人士看來,成本上升分明是乳企提價的幌子。
"3.1元-3.3元這個價格其實在三聚氰胺事件前就達到過,當時并沒有乳企漲價,三聚氰胺事件爆發(fā)后,大量原奶無人收購,各地出現嚴重倒奶現象,原奶收購價一路下跌,直到2.2元左右,然而,當時乳企們卻沒有一個因為原料成本的下降而下調乳制品價格,反而是一漲又漲,以至于2008年、2009年期間,雖然各大乳企的銷售額下降了,但利潤卻上升了。"多年從事乳制品生產經營、上海壹言商務咨詢公司首席分析師湯志慶認為,目前原奶價格的上漲,嚴格意義上來講應該是原奶價格恢復到三聚氰胺前的正常水平,而不能算是企業(yè)成本上升。"既然三聚氰胺前原料奶價格和現在一樣都沒漲價,現在又憑什么漲?"湯志慶提出質疑。
他認為,因糖價大幅上漲,酸奶適當提價是可以理解的,但酸奶里糖含量大約也只有2-3%,因此漲幅在3%左右才算合理,而液態(tài)奶也跟著漲價則沒有道理,尤其是巴氏奶。
"與常溫奶相比,巴氏奶的利潤較高,毛利率大約在35%左右,凈利潤約10%?!睖緫c透露,“上海的巴氏奶市場幾乎已被光明壟斷,而‘鮮奶送到家’這塊市場更是100%被光明占領?!彼粲跽畱獙θ橹破诽醿r進行干預,尤其具有區(qū)域壟斷性質的產品。
本文來源:每經網
作者:
dnaxy
時間:
2010-11-25 12:33
又見磚家說屁話
政府要干預的是控制通貨膨脹,平衡保增長與控通脹的關系,豈止糖漲價而已,水、電、氣、油……哪一個不漲的?;P:
歡迎光臨 畜牧人 (http://m.ffers.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