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人

標題: 谷實類飼料的加工方法 [打印本頁]

作者: shijiancun    時間: 2010-12-14 12:29
標題: 谷實類飼料的加工方法
本帖最后由 shijiancun 于 2010-12-14 12:32 編輯

1.粉碎
谷實類飼料雖可整粒直接飼喂家畜,但經(jīng)粉碎后,便于咀嚼,可提高其消化率和利用率。但不可粉碎過細。粉的太細的粉狀飼料,適口性反而變差,特別是小麥粉類飼料,容易糊口;易在胃腸內形成粘性面團壯物,不利消化。
適宜的粉碎程度:豬和老齡家畜為1mm;牛、羊為1~2mm;禽類可磨成粒狀。
應該指出,經(jīng)粉碎后的籽實飼料,容易吸濕、氧化而變質。因此,粉碎后不要貯存過久。
2.壓片
為提高谷實類飼料消化率,經(jīng)常采用壓片法,這對飼喂反芻動物和馬的效果好。壓片有干燥壓片和蒸煮壓片兩種方式。馬的精飼料常用干燥壓片;蒸煮壓片是將玉米、大麥和高粱等加16%的水,通過熱蒸汽加熱到120℃,并壓成片狀,冷卻后,再配合各種添加劑,用于喂牛。
3.濕潤與浸泡
硬實的籽實和粉塵多的飼料多用濕潤或浸泡方法,使之軟化或溶去有毒物質。
4.蒸煮
采用蒸煮處理可破壞豆類籽實等某些籽實飼料的有毒成分。比如經(jīng)蒸煮處理,可破壞大豆抗胰蛋白酶,提高其蛋白質的消化率、營養(yǎng)價值和適口性。
對蛋白含量高的飼料,加熱處理時,一般以130℃不超過20min為宜。
5.焙炒
這是利用140℃高溫,破壞某些有害物質和部分細菌的活性,使飼料中的淀粉部分轉化為糊精,產(chǎn)生香味。通常用焙炒的大麥作為仔豬的誘食飼料。但高溫處理有時可引起蛋白質和維生素變性,從而降低其生物學價值。
6.膨化
采用干燥膨化方法,再將膨化的籽實壓扁飼喂,可以提高飼料的消化率。
7.發(fā)芽
籽實發(fā)芽后,籽實中的淀粉可以變?yōu)樘牵a(chǎn)生胡蘿卜素及其它維生素,對飼喂畜禽極為有利。
調制方法:將準備發(fā)芽的大麥,用15~16℃清水浸泡1d后,把水倒掉,將籽實放在盆或其它容器內,上面蓋一濕布,并保持在15℃條件下,3d后幼根長出,用清水沖洗,移入發(fā)芽盤中,保持室溫15~20℃,一般經(jīng)6~8d,芽長可達6~8cm,即可取出切碎后飼喂。每日每頭發(fā)芽飼料的喂量為:

仔豬
20~25g

妊娠母豬
250g

妊娠母牛
1000g

妊娠母馬
700~1000g

種公牛
1000g

雛雞
3~4g
大麥發(fā)芽后,其中一部分蛋白質分解成氨化物,而糖分、維生素A原、B族維生素、維生素C及各種酶均有所增加,纖維素含量也增加,而無氮浸出物減少,可供在冬季缺乏青飼料的情況下應用。
籽實發(fā)芽有長、短之分。6~8cm的長芽,以供給維生素為主要目的;不足6cm的短芽,則是利用其中所含有的酶,以制作糖化飼料或用以促進食欲。
8.糖化
糖化是利用谷物籽實和麥芽中淀粉酶的作用,把飼料中的淀粉轉化為麥芽糖,以提高飼料的適口性。其調制方法為:在磨碎的籽實料中,加入2.5倍的水,并攪拌均勻,置于55~60℃的環(huán)境中,4h后,即可糖化。如加入2%的麥芽,糖化作用更快。
糖化飼料的貯存時間不宜超過14h。存放過久或用具不干凈,易引起酸敗變質。對豆類籽實及其餅粕類飼料等不宜糖化。
9.發(fā)酵
谷實類飼料的發(fā)酵是通過微生物發(fā)酵,以促進食欲,供給B族維生素,以及各種酶與各種酸和醇等芳香性物質,從而改善其消化與營養(yǎng)狀況。試驗證明,以富含碳水化合物的飼料發(fā)酵最好,而蛋白質飼料不宜發(fā)酵。
發(fā)酵的方法:每100kg磨或細磨粉碎的籽實,用面包酵母或釀酒酵母0.5~1.0kg。先用溫水將酵母稀釋化開,然后將30~40℃溫水150~200kg倒入發(fā)酵箱中,再慢慢加入稀釋過的酵母,一面攪拌,一面倒入100kg飼料,攪拌均勻。飼料鋪在發(fā)酵箱內,厚度為30cm左右,溫度保持在20~27℃之間,并保證通氣良好。每30min攪拌一次,經(jīng)6~9h發(fā)酵即可完成。
作者: 邂逅激情    時間: 2010-12-14 14:10
膨化大豆 膨化玉米 發(fā)酵豆粕。。。




歡迎光臨 畜牧人 (http://m.ffers.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