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人
標題:
豬舍的建造技術?
[打印本頁]
作者:
a3708
時間:
2011-8-14 00:29
標題:
豬舍的建造技術?
3 豬舍的建造技術?
3.1 豬舍的結構?
豬舍是“模式”三大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建造豬舍時,要考慮豬舍、沼氣池和 日光溫室三者之間的單元匹配,以期達到物流、能流的有效利用。同時,還要考慮豬舍冬季的增溫、保溫以 及夏季降溫等措施,達到一年四季都能適宜豬的生長發(fā)育。如圖3.1、圖3.2可知,豬舍位 于沼氣池的上面、日光溫室的一端,施工順序是先建沼氣池,待池體達到養(yǎng)生期后再建豬舍和日光溫室。豬舍和日光溫室的建造最好同步進行,因為豬舍場地的選擇、走向、后墻、山 墻、高度和跨度等應該與日光溫室相一致。此外,在豬舍內應建內山墻、廁所、欄桿、溢水 槽、進料口、豬床等配套設施,以確保沼氣池、養(yǎng)豬和日光溫室施肥正常運行。
3.2 豬舍的施工順序?
3.2.1 內山墻的砌筑?
為了保證養(yǎng)豬和蔬菜生產過程中有個適宜的環(huán)境,以便于溫度、濕度及有害氣體的調控,也 為了便于生產管理,在日光溫室和豬舍之間必須砌筑內山墻相隔。當豬舍南北跨度一定時,內山墻的位置將決定豬舍的面積。一般按每頭豬占1平方米計算,如養(yǎng)豬的頭數(shù)多,建內山 墻時向日光溫室方向移動,但東西長度不得小于4米。內山墻地基用磚或石材砌筑,寬24厘 米,高70厘米,頂部寬12厘米。長度從北墻到南棚腳。頂部高度要與日光溫室拱型棚面形狀 相一致。在內山墻靠近北面留門,作為去日光溫室的通道。內山墻中部還要留兩個通氣孔,孔口為24厘×24厘米,高孔底部離地面1.6米,低孔底部距離地面70厘米,高孔為氧氣交 換孔,低孔為二氧化碳交換孔。因為二氧化碳比重大于氧氣比重,這兩個孔便使豬舍的二氧 化碳與日光溫室的氧氣進行交換。內山墻的頂部要用水泥砂漿抹成平面。 圖3.1 豬舍結構示意圖
圖3.2 豬舍平面布置圖(單位:毫米)
離地面1.6米,低孔底部距離地面70厘米,高孔為氧氣交 換孔,低孔為二氧化碳交換孔。因為二氧化碳比重大于氧氣比重,這兩個孔便使豬舍的二氧 化碳與日光溫室的氧氣進行交換。內山墻的頂部要用水泥砂漿抹成平面。?
3.2.2 豬舍后墻與山墻的砌筑?
豬舍后墻與山墻的結構和日光溫室后墻與山墻結構一致,僅在后墻靠近內山墻一端留出小 門 ,門高1.7米,寬0.7米,以便到溫室或豬舍作業(yè)。在豬舍后墻中央距地面1.3米留有高40 厘米、寬30厘米的通風窗,以便夏季豬舍通風。深秋時用草耙子泥堵封好,第二年夏季打開。 ?
3.2.3 豬舍的后坡與前坡施工?
豬舍上蓋應建成后短坡、長前坡起脊式圈舍(如圖3.1所示)。豬舍后墻高,中柱高,脊高應 根據(jù)當?shù)鼐暥冗x擇,一般可造后墻高1.7~1.8米,中柱高2.4~2.6米,脊高2.6~3米,南北 跨度6米,后墻頂與中柱間及中柱向南棚腳方向延伸1米,用木椽搭棚。棚上用高粱秸或玉米 秸鋪成,上抹5厘米厚的草泥,前舍頂也可以用水泥抹面。前坡舍面與南棚腳用竹片搭成拱 型支架。冬季上覆棚膜,每棚可以建一欄或多欄,欄與欄之間隔墻高0.8米。豬舍南面距棚 腳0.7~1米建0.8米高的圍墻或鐵欄。在靠近后墻處留0.8~1米寬人行道,豬床與人行道 之 間留一隔墻,隔墻高0.8米,下邊設飼料槽。每欄要開一小門,豬床前低后高,坡度8°~1 0°。豬舍內的山墻、內山墻、隔欄墻距豬舍地面上返60厘米用水泥砂漿抹面。?
3.2.4 豬舍地面施工?
在豬舍地面施工前要砌筑好輸氣管路通道,通道寬12厘米,高12厘米,以5%的坡度通向豬舍 外。豬舍地面用水泥抹平,要高出自然地面20厘米。在地面上距南棚腳1.5~2米,距外山 墻 1米處建成一個長40厘米、寬30厘米、深10厘米的溢水槽;豬舍地面要抹成5%的坡度,坡向溢水槽。溢水槽南端留溢水通道直通棚外,這樣可以防止雨水灌滿沼氣池。豬舍地面沼氣池 的進料口頂部要高出豬舍地面2厘米,頂口用鋼筋做成箅子,鋼筋之間的距離以能進入發(fā)酵 原料為準。?
3.2.5 廁所的建筑?
在豬舍靠近北墻角建1平方米的廁所,廁所蹲位高出豬舍地面20厘米,廁所集糞口與沼氣池進料口相通。
作者:
a3708
時間:
2011-8-14 01:12
(, 下載次數(shù): 28)
上傳
點擊文件名下載附件
作者:
lzm_001
時間:
2011-8-14 07:26
很好的資料,在建豬舍的時候還需要對自己的后續(xù)發(fā)展有一定預見性下,為后續(xù)的發(fā)展留下空間。
歡迎光臨 畜牧人 (http://m.ffers.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