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人
標題:
轉(zhuǎn)] 雞多病因呼吸道的中藥探討
[打印本頁]
作者:
孤獨行者12
時間:
2011-9-28 08:03
標題:
轉(zhuǎn)] 雞多病因呼吸道的中藥探討
針對雞多病因呼吸道病以呼吸困難,呼吸道充血、出血、有粘液,支氣管堵塞,氣囊渾濁增厚,腹膜炎、心包炎,蛋雞卵泡充血、出血、萎縮、變形,輸卵管炎等為主癥的特點,按中獸醫(yī)理論辨證分析,多因外感熱毒之邪犯肺所致。由于病邪犯肺,至肺失肅降,肺氣壅不宜,氣道不利,又因邪熱疫毒上攻咽喉、氣管,故而出現(xiàn)呼吸困難、咳喘、啰音等癥,根據(jù)中獸醫(yī)學辨證施治的原理,在治療上宜扶正祛邪、標本兼治。
一、中獸醫(yī)藥防制雞多病因呼吸道病的原則:標本兼治
(一)治本原則細解
1.扶正,就是扶住“正氣”,正氣是肺腑組織器官的機能活動,以及其對外界環(huán)境的適應(yīng)力和對致病因素的抵抗,所以扶正應(yīng)從以下三方面著手。
第一,提高雞體組織器官的機能活動,通過使用以補益藥為主的中藥,促進臟腑機能活動,進而全面提高機體的免疫功能。
增強機體單核-巨噬細胞的吞噬功能 具有此項功能的中藥有多糖類,如銀耳多糖、枸杞多糖、靈芝多糖、淫羊藿多糖、黃芪多糖、柴胡多糖等;苷類,如柴胡皂苷、黃芪皂苷、人參皂苷、絞股藍總皂苷、三七總皂苷等。
另外,大黃素、黃芩素、黃連素、紅花黃色素等成分及單味中藥如當歸、黃芪、茯苓、豬苓、女貞子、地龍、蘆筍等也具有增強機體單核-巨噬細胞吞噬功能的作用。
促進T淋巴細胞轉(zhuǎn)化,提高機體的細胞免疫功能 具有此項功能的中藥主要有多糖類,如銀耳多糖、枸杞多糖、淫羊藿多糖、苜蓿多糖、豬苓多糖等;苷類,如黃芪苷、淫羊藿苷、人參皂苷等。
另外,植物血凝素、葫蘆素、前益母草素、穿心蓮內(nèi)酯、丹皮酚、青蒿素類等中藥成分,以及單味中藥黃芪、枸杞、淫羊藿、魚腥草、茯苓、葛根、白花蛇舌草等也具有提高機體細胞免疫的功能。
促進B細胞分化及分泌抗體的能力 具有此項功能的中藥有多糖類,如香菇多糖、石斛多糖、牛膝多糖、茯苓多糖、褐藻糖膠、胎盤多糖、枸杞多糖、猴頭菇多糖等;苷類,如黃芪皂苷、腫節(jié)風總黃酮苷、五加皮總苷、淫羊藿苷、人參皂苷等。
另外,β-丁香烯 、漢防己甲素、蟾素、東莨菪素、淫羊藿黃酮、何首烏等中藥成分及單味中藥黃芪、當歸、三七、虎杖、鴉膽子、鎖陽、女貞子、天花粉、山茱萸等也具有類似功能。
促進NK細胞直接殺傷靶細胞的能力 具有此項功能的中藥成分主要有防風多糖、牛膝多糖、中華獼猴桃根多糖、枸杞多糖、板藍根多糖、商陸多糖等;單味中藥有黃芪、冬蟲夏草、三七、刺梨汁、昆明山海棠、軟棗獼猴桃根、阿膠、肉蓯蓉、地龍和西洋參等。
誘導或促進干擾素的產(chǎn)生 具有此項功能的中藥有效成分有云芝多糖及糖肽、甘草多糖和人參皂苷、刺五加多糖和刺五加苷、銀耳多糖、香菇多糖、茯苓多糖等;單味中藥有商陸、黃芪、蘇葉、海藻、青蒿、白芍、紅花、桑白皮、當歸、白芷等 。
誘導或促進白細胞介素的產(chǎn)生 中藥珠子參總皂苷、參三醇皂苷、甘草甜素、五加皮和女貞子、海藻、黃芪等可誘導或促進白細胞介素(IL)的產(chǎn)生;黃芪多糖、淫羊藿多糖、海藻多糖、商陸多糖、大黃多糖、茯苓多糖、淫羊藿苷、絞股藍總皂苷以及單味中藥淫羊藿、黨參、野菊花、旱蓮草等可顯著促進動物機體IL-2的產(chǎn)生及其生物活性,進而發(fā)揮免疫增強作用。
第二,提高雞群抗環(huán)境應(yīng)激的能力,中獸醫(yī)學認為“心藏神”,機體抗干擾及抗應(yīng)激能力的強弱與“心藏神”功能的正常與否關(guān)系密切,當“心不藏神”時,輕微的環(huán)境刺激,就會引起心悸、躁動不安等全身不良應(yīng)激反應(yīng),因此,可用具有“安神”功效的中藥如遠志、酸棗仁、朱砂、龍骨、柏子仁、茯神、夜交藤、合歡皮、合歡花等。
第三,提高雞群的抵抗力,在做好雞群免疫預(yù)防的同時,配合應(yīng)用具有提高雞體免疫功能的中藥可大大提高疫苗的免疫效果,從而大大提高雞群對致病因素的抵抗力。
舉例,由于傳染性法氏囊病的猖獗,其弱毒疫苗難以達到保護,河北農(nóng)大的相關(guān)專家將玉屏風散以1%、0.75%、0.5%的劑量拌料飼喂7日齡雛雞,連喂12天;14日齡用法氏囊疫苗免疫,分別于21、28、35、42和49日齡測定相關(guān)指標,結(jié)果表明,玉屏風散可顯著提高血清中傳染性法氏囊的抗體水平、CD4+/ CD8+值,也能提高雞外周血巨噬細胞的吞噬活性。結(jié)果提示,玉屏風散可提高雛雞的特異性體液免疫和非特異性細胞免疫水平。
2.祛邪,即通過清熱解毒祛除病邪,包括病毒、支原體和細菌3個方面。
一是驅(qū)除病毒,病毒屬中獸醫(yī)學中的熱毒,治宜清熱解毒,故許多中藥尤其是清熱類中藥都具有抗病毒的功效,如魚腥草、射干、大青葉、板藍根、金銀花、貫葉連翹等都具有明顯的抗病毒作用,尤其是香薷揮發(fā)油、魚腥草、貫葉連翹、板藍根、黃芪、柴胡、黃芩、銀翹散、麻杏石甘湯、玉屏風口服液等對呼吸道病毒具有較強的抑制作用。
二是驅(qū)除支原體,支原體也屬中獸醫(yī)學中的熱毒,也宜清解熱毒。現(xiàn)代藥理學研究表明貝母、桔梗、款冬花、雙花、蒲公英、黃連等中藥均具有抑制支原體的效果。
三是驅(qū)除細菌,細菌也屬中獸醫(yī)學中的熱毒,故許多清熱類中藥都具有抗菌功效,如金銀花、板藍根、連翹、黃芩、大青葉、白花蛇舌草、白頭翁等。
(二)治標原則細解
對于多病因呼吸道病,治標則要化痰、平喘。
1.中醫(yī)認為痰產(chǎn)生的機理是,機體首先出現(xiàn)“水濕內(nèi)?!?,然后在熱毒之邪的蒸發(fā)、煎煉、濃縮以后形成的。因為脾主運化,不僅運化水谷,而且運化水液,當脾的運化功能減弱時,不僅表現(xiàn)為食欲減退,還會出現(xiàn)水濕內(nèi)停,故中醫(yī)有“脾為生痰之源,肺為貯痰之器”之說,所以要化痰必健脾,脾健水則利,痰生化無源,當然,沒有熱邪的煎煉痰也不易生成,故還需“清熱”。
因此,化痰要健脾利濕,清熱化痰,具有健脾利濕功效的中藥有陳皮、茯苓等,其中首推陳皮,不僅可以健脾燥濕,還可化痰,是治療痰濕咳嗽之要藥;具有化痰功效的中藥有陳皮、半夏、天南星、桔梗、旋覆花、白前、前胡、瓜蔞、川貝母、浙貝母等。
2.中醫(yī)認為,“肺主呼氣,腎主納氣”,故咳喘不僅與肺有關(guān),與腎也有著密切關(guān)系,因此,止咳平喘要補腎納氣,瀉肺平喘。具有補腎納氣功效的中藥有肉桂、巴戟天、肉蓯蓉、淫羊藿、薏米仁等;具有瀉肺平喘功效的中藥有麻黃、杏仁、百部、紫菀、款冬花、蘇子等。
作者:
孤獨行者12
時間:
2011-9-28 08:07
標題:
轉(zhuǎn)雞多病因呼吸道中藥探討
二、防制雞多病因呼吸道病的藥對組方
藥對是指經(jīng)常在一起配伍應(yīng)用的兩味藥,是單味中藥與中藥復方之間的橋梁、復方的主干,巧用藥對,可達到“相須”、“相使”、“相畏”、“相殺”的功效。
金銀花與連翹 金銀花性味甘寒,清熱解毒,既可清風溫之熱,又可解血中之毒,性平穩(wěn)而功顯著,偏于上半身之熱;連翹味苦微寒,輕清而浮,亦為清熱解毒要藥,善清心而去上焦諸熱,散結(jié)消腫而治瘡,偏于透達全身之熱。二藥伍用,并走于上,輕清升浮宣散,清氣涼血,清熱解毒力量倍增,既能透熱解表,又能清解里熱,還能流通氣血,宣導十二經(jīng)脈氣滯血凝,以消腫散結(jié)止痛。
黃連與黃芩 黃芩苦寒,苦能燥濕,寒能清熱,為清瀉實火常用藥物;黃連大苦大寒,為瀉實火、解熱毒的要藥。二藥皆為苦寒之品,黃芩尤以清肺火為多用,黃連尤長瀉心胃實熱,止?jié)駸崃〖玻瑑伤幒嫌?,以泄上、中二焦邪熱為見長,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效果顯著。
黃芩與天門冬 黃芩苦寒,清除上、中焦火邪,尤以清泄肺熱為見長;天門冬甘寒,能潤燥清肺滋腎降火。二藥配伍,補瀉并施,清潤結(jié)合,以黃芩清肅瀉肺熱,天門冬既滋陰降火,又制黃芩苦燥傷陰之性,從而可起到保肺氣而不被火擾,相使相制,補不戀邪,瀉不傷正,清潤肺腎之燥,清補之中,使金水相生。
黃芩與梔子 黃芩苦寒,其治在肺,偏于清瀉上、中二焦之火熱,酒炒偏于入氣分,清降肺中之熱,治上焦?jié)駸幔粭d子苦寒,其治在三焦,善清三焦火熱,祛濕解毒,炒焦入血分,清血分郁熱又能止血。二藥相須為用,降泄同施,氣血并治,且黃芩得梔子之助,清肺伏火之力增加,梔芩合用,能清三焦、肺熱、止血熱妄行。
黃芩與知母 黃芩性寒氣薄,能除上、中二焦火邪,善瀉肺火解肌熱,為肺經(jīng)之要藥;知母辛苦寒涼,氣味俱厚,既能滋腎燥而滋陰,又能清肺金而瀉火。兩藥配對,相須為用,一偏于清熱,一偏于滋陰,清瀉肺火之力大增。
石膏與甘草 石膏辛甘大寒,入肺、胃二經(jīng),外能解肌膚之熱,內(nèi)能清肺胃之火;甘草味甘,補脾潤肺,調(diào)和藥性,生用偏涼,可清熱解毒,二藥合用,起調(diào)和之功,甘草配石膏,能緩解石膏大寒傷胃。石膏配甘草,清宣肺熱,潤肺止咳之力增強。
山豆根與射干 射干泄火解毒,降氣祛痰散結(jié);山豆根直折實熱火毒,清泄心肺胃熱。二者均為苦寒之品,咽喉腫痛之常用藥,唯射干偏于降火散血;山豆根瀉火解毒力勝,二藥合用,相須為用,增加清熱解毒利咽,祛痰之效。
山豆根與板藍根 板藍根苦寒,能清熱解毒,涼血利咽,山豆根大苦大寒,清熱解毒,消腫止痛,專于利咽。兩藥配用,相須為用,相互促進,清熱解毒,消腫利咽之力增強。
地骨皮與桑白皮 桑白皮瀉肺熱,開氣郁,偏入氣分瀉肺中邪熱;地骨皮清肺熱,降肝腎虛火,除陰分伏熱,偏于入血分清肺中伏火。二者皆為甘寒之品,相須為用,具有清肺熱而不傷陰,護陰液而不致戀邪的特點。
杏仁與桔梗 杏仁辛散苦降,以降為主,長于宣通肺氣,潤燥上氣,滑腸通便;桔梗既升且降,以升為主,功擅宣通肺氣,升清降濁,澄源清流,疏通腸胃。二藥相配,協(xié)同為用,宣降肺氣,祛痰止咳之功增強。
杏仁與川貝母 杏仁辛苦微溫,辛能散邪,苦可下氣,潤能通便,溫可宜滯,其治重在宣降肺氣,氣降則喘咳平,郁滯宣則痰濁除;川貝母性味偏涼,甘以潤燥,苦以化痰,涼以清金除熱,其治重在化痰兼清痰熱,痰化則咳喘平,熱清則肺金寧。二者伍用,一溫一涼,一潤一降,一以治氣,一以治痰,潤降合法,氣利痰消,喘咳自寧。
杏仁與厚樸 杏仁辛溫而多脂,入肺經(jīng)而擅降氣行痰,止咳平喘;厚樸辛苦溫,辛散苦泄,下氣降逆,燥濕降滿。二藥伍用,共降肺氣而定喘,且又能燥濕行痰,濕去痰無以生,痰消則肺氣自利,故有良好的下氣祛痰定喘之功。
杏仁與麻黃 麻黃與杏仁同入肺經(jīng),二者伍用,功可宣肺降氣,調(diào)暢氣機,麻黃擅于宣暢肺氣,杏仁長于宣降肺氣。肺主宣發(fā)和肅降,宣降相宜則肺氣和順,二藥一宣一降,相輔相成,正合肺之機宜,止咳平喘作用顯著。
杏仁與白芥子 杏仁甘苦而溫,能止咳定喘,化痰潤腸,既可用于肺燥咳嗽,又可用于外感咳嗽;白芥子性味辛溫,能利氣豁痰,散寒通絡(luò)。兩藥合用,化痰止咳作用顯著。
桔便與甘草 桔???、辛、平,開宣肺氣、祛痰、排膿;甘草甘、平,補脾益氣,潤肺止咳,緩急止痛。二藥合用主治風熱客于少陰,咽喉腫痛;風熱郁于肺經(jīng),致肺癰、咳唾膿血。
半夏與黃芩 半夏辛溫性燥,入脾胃二經(jīng),可化飲祛痰,和胃止嘔;黃芩苦寒,入肺經(jīng),苦燥肺中之痰,寒清肺中之熱。二藥合用,脾肺同治,既杜生痰之源,又清貯痰之器,源清流潔,痰化肺清,濕去逆降之功顯矣。
紫菀與橘紅 橘紅散寒理化,燥溫化痰,水食寬中;紫菀潤肺下氣,化痰止咳;橘紅偏于燥濕化痰,紫菀側(cè)于潤肺祛痰,二藥伍用,一燥一潤,一化一祛,痰可去,嗽可寧。
陳皮與貝母 陳皮苦辛而溫,功能理氣健脾,燥濕化痰,然燥而不烈,其治百病,總是取其理氣燥濕之功,同補藥則補,同瀉藥則瀉,同升藥則升,理氣則可健脾補中,燥痰則可化痰消滯;貝母苦寒,功能清熱散結(jié),止咳化痰,則痰無以貯,故可使化痰止咳之功增強。
麻黃與黃芩 麻黃輕清上浮,可散寒解表,宣肺平喘;黃芩苦寒清,功能清肺瀉火,燥濁祛痰。二藥相參,辛苦并施,寒濁兼用,以麻黃之辛宣肺氣、開腠理,以治肺壅之喘咳,且以黃芩之苦寒,制麻黃之溫熱,并能清肺,燥濕而化痰。
麻黃與射干 射干苦寒,擅入肺經(jīng),有降逆祛痰之功;麻黃辛溫,功偏宣肺平喘,二藥配伍,一降氣消痰,一宣肺平喘,一降一宣,麻黃性溫,寒溫并用,其性較平,故無論證情偏寒偏熱,均可選用本藥對。
桔梗與魚腥草 桔梗辛開苦降,既升且降,善開肺氣,快胸膈,止痰嗽,排膿消癰;魚腥草辛散寒清,善解熱毒,消癰腫,利尿通淋。二者配伍,相得益彰,桔梗得魚腥草之助,則清熱解毒,排膿消癰效佳,魚腥草得桔梗之引,則肺氣宜,痰熱清,咳嗽自止。
瓜蔞與川貝母 川貝母苦甘而寒,入肺經(jīng),功擅潤肺化痰、止咳,并開痰氣之郁結(jié);瓜蔞甘潤,清熱導痰潤燥。二藥配伍,相輔為用,川貝母重在潤肺化痰,開郁泄熱,瓜蔞側(cè)于清熱化痰,寬中散結(jié)。二藥一潤一清,且皆具開散之性,故清熱化痰散結(jié)之力倍增。
黃芩與貝母 黃芩苦能燥濕,寒能清熱,為清瀉實火的常用藥物,臨床尤常用于清肺火;貝母苦寒泄熱,開郁散結(jié),且潤肺作用強,為清熱化痰常用之品,臨床常將其用于肺熱燥咳,勞嗽。二者均為苦寒之品,然黃芩偏清偏燥,貝母偏瀉偏散,清瀉并用,熱無所存,燥散共投,痰濕自消,貝母潤肺作用較佳,以免燥瀉傷陰之慮,其清肺化痰止咳之效增強。
黃芩與桑白皮 黃芩味苦性寒氣薄,主入上焦,善瀉肺中之火,治上焦?jié)駸?;桑白皮味甘而生寒,專如肺?jīng)氣分,降肺之氣逆,瀉肺中實火,利小便而導熱。二者合用,桑白皮可佐黃芩以增強泄肺清熱之力,有較好的瀉肺、平喘、止咳作用。
柴胡與前胡 柴胡苦辛性平,芳香質(zhì)輕,可升可散,可清熱解毒,清少陽半表之邪;前胡苦辛微寒,其功長于下氣,具宣散之性,既能降氣消痰以泄肺熱,又能宣肺散風以祛外邪。二藥相伍,柴胡疏泄開郁主升,前胡下氣平逆主降,二者一升一降,一疏一宣,最善宣通氣機,以復肺之宣發(fā)肅降之功,而奏祛痰止咳之力。用于止咳時,柴胡量須小于前胡。
作者:
孤獨行者12
時間:
2011-9-28 08:13
下面還有啊
作者:
l3128186
時間:
2011-9-30 11:42
學習了
作者:
zhiyouzero
時間:
2011-10-10 10:30
謝謝分享
歡迎光臨 畜牧人 (http://m.ffers.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