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人

標題: 對干濕料養(yǎng)豬的差異性研究 [打印本頁]

作者: kenny-ling    時間: 2012-11-18 15:29
標題: 對干濕料養(yǎng)豬的差異性研究
關(guān)于干濕料養(yǎng)豬的差異性的實驗研究,有興趣的朋友可以下來看看??!有數(shù)據(jù)分析?。?hr noshade size="2" width="100%" color="#808080"> 作者: 山中的漫游者    時間: 2012-11-18 19:28
這個要看看,我們的教槽料,是濕料。
作者: Biology    時間: 2012-11-18 19:37
山中的漫游者 發(fā)表于 2012-11-18 19:28
這個要看看,我們的教槽料,是濕料。

王博士請教一下, 我因為用濕料, 好像和文章內(nèi)容不同, 十分容易下痢.  而下痢和軟便, 要用什麼標準下去區(qū)隔??生長性能用體重衡量嗎?還是用日增重?尤其教槽料.
作者: lzm_001    時間: 2012-11-18 19:53
Biology 發(fā)表于 2012-11-18 19:37
王博士請教一下, 我因為用濕料, 好像和文章內(nèi)容不同, 十分容易下痢.  而下痢和軟便, 要用什麼標準下去區(qū)隔 ...

     下痢是否和濕料直接相關(guān)呢?如果喂干料是否會呢?
作者: 山中的漫游者    時間: 2012-11-18 20:09
Biology 發(fā)表于 2012-11-18 19:37
王博士請教一下, 我因為用濕料, 好像和文章內(nèi)容不同, 十分容易下痢.  而下痢和軟便, 要用什麼標準下去區(qū)隔 ...

我們的濕料,實現(xiàn)把豆粕發(fā)酵,然后再做成濕料的。不會拉稀的
作者: kenny-ling    時間: 2012-11-18 22:32
如果教槽料用濕料,是不是應(yīng)該要嚴格控制采食量啊,容易腹瀉哦?
作者: lzm_001    時間: 2012-11-18 22:58
     這個資料的數(shù)據(jù)是06年的了,有點早了。剛看完,不過看完我突然想起個問題,就是人吃飯,很多飲食專家都建議,吃飯后,不要馬上大量的喝水。這樣一個是稀釋胃酸的水平,二個是影響消化,三個降低胃酸就降低了殺菌能力,四個是加重了胃,心臟,腎臟的壓力。豬也是一樣,我觀察過豬,都是搶食飽了就是唰唰唰的吸水嘴,豬會不會有這樣的問題呢。這個濕拌料是否有這樣的情況呢?如果沒有,那這個濕如何量化它,控制這個度?
作者: lzm_001    時間: 2012-11-18 23:00
    再補充下,我剛查到相關(guān)在人方面研究的資料,分享下。
     常言道:“飯前先喝湯,勝過良藥方”,這是因為,從口腔咽喉、食道到胃,猶如一條通道,是食物必經(jīng)之路,吃飯前,先喝幾口湯(或進一點水),等于給這段消化道加點“潤滑劑”,使食物能順利下咽,防止干硬食物刺激消化道粘膜。吃飯間,中途不時進點湯水也是有益的。因為這有助于食物的稀釋和攪拌,從而有益于胃腸對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若飯前不喝湯,吃飯時也不進湯水,則飯后會因胃液的大量分泌使體液喪失過多而產(chǎn)生口渴,這時才喝水,反而會沖淡胃液,影響食物的吸收和消化。所以,有營養(yǎng)學(xué)家認為,養(yǎng)成飯前或吃飯時不斷進點湯水的習慣還可以減少食道炎、胃炎等的發(fā)生。同時也發(fā)現(xiàn),那些常喝各種湯、牛奶和豆?jié){的人,消化道也最易保持健康狀態(tài)。
當然,飯前喝湯有益健康,并不是說喝得多就好,要因人而異,也要掌握進湯時間一般中晚餐前以半碗湯為宜,而早餐前可適當多些,因一夜睡眠后,人體水分損失較多。
    進湯時間以飯前20分鐘左右為好,吃飯時也可緩慢少量進湯。
     總之,進湯以胃部舒適為度,飯前飯后切忌“狂飲”。
作者: shuda136    時間: 2012-11-19 07:53
下載下來,看看。。
作者: kenny-ling    時間: 2012-11-19 08:47
lzm_001 真是多才?。。。?!
作者: Biology    時間: 2012-11-19 12:36
山中的漫游者 發(fā)表于 2012-11-18 20:09
我們的濕料,實現(xiàn)把豆粕發(fā)酵,然后再做成濕料的。不會拉稀的

要用什麼標準下去區(qū)隔??生長性能用體重衡量嗎?還是用日增重?尤其教槽料.  <<  那麼我要用什麼標準下去看軟便和拉稀的差異?
作者: Biology    時間: 2012-11-19 12:41
山中的漫游者 發(fā)表于 2012-11-18 20:09
我們的濕料,實現(xiàn)把豆粕發(fā)酵,然后再做成濕料的。不會拉稀的

另外, 用桶式發(fā)酵?乾式發(fā)酵?

發(fā)酵目標??用酵素濃度衡量?用活菌數(shù)衡量??用代謝物衡量??還是用豆粉的其他指標衡量??  我知道有用PH值的, 有用酵素濃度的, 有用生菌數(shù)的,有用其他産物的(乳酸), 還有用一個我忘記名字了的豆粉內(nèi)的內(nèi)含物做指標的.

所以我在現(xiàn)場也一直在想, 如何買到一個好的産品, 或是能分類購入自己混合使用的産品.
作者: 山中的漫游者    時間: 2012-11-19 22:23
我們用發(fā)酵罐,水分含量做到>70%,發(fā)酵目標是為了提高豆粕消化率,用代謝物來衡量(我們用水溶性百分率來現(xiàn)場監(jiān)測)。

我們在山東,如果方便,給你郵寄一點樣品如何?
作者: Biology    時間: 2012-11-20 09:03
山中的漫游者 發(fā)表于 2012-11-19 22:23
我們用發(fā)酵罐,水分含量做到>70%,發(fā)酵目標是為了提高豆粕消化率,用代謝物來衡量(我們用水溶性百分率來現(xiàn) ...

謝謝您啊!  我人在臺灣, 所以不方便用您的産品, (進出口和郵費不合算)我私下會向您報告的.  我聽過一個方法:先熟化, 再高溫擠壓, 才發(fā)酵(不計發(fā)酵階段, 成本拉高了約臺幣約2元, 換算人民幣約4 毛錢~6毛錢)  另外發(fā)酵的過程一定要分段結(jié)束.不可連續(xù), 否則菌種會出問題.
作者: 山中的漫游者    時間: 2012-11-20 10:49
感謝您,與我們大家分享寶島上經(jīng)驗。我們做發(fā)酵,前面的流程一樣的,只是菌種不同,還有發(fā)酵后的處理不同,我想。
作者: 湖北高生    時間: 2012-11-24 09:05
學(xué)習了!多謝大家分享啊,還要繼續(xù)討論為好!
作者: 豬嘟嘟    時間: 2012-12-11 23:45
下載。好好學(xué)習         
作者: gewuking    時間: 2012-12-12 08:28
干料自由采食,濕料分餐喂。干料、濕料飼喂模式完全不一樣。只能說句試驗是為了發(fā)表論文吧!
作者: gewuking    時間: 2012-12-12 08:30
文章中干料飼喂水平,完全是不及格的幼兒園水平。




歡迎光臨 畜牧人 (http://m.ffers.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