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人
標題:
哪些病變特征可能是大腸桿菌疾病
[打印本頁]
作者:
山東久旺
時間:
2014-4-25 13:50
標題:
哪些病變特征可能是大腸桿菌疾病
大腸桿菌引起的疾病的臨床癥狀是多種多樣的,根據(jù)文獻記載主要有以下這些特征:
急性敗血型主要病變是:(1)纖維素性心包炎,表現(xiàn)為心包積液,心包膜混濁、增厚、不透明,甚者內有纖維素性滲出物,與心肌相粘連;(2)纖維素性肝周炎,表現(xiàn)為肝臟不同程度腫大,表面有不同程度的纖維素性滲出物,甚者整個肝臟為一層纖維素性薄膜所包裹;(3)纖維素性腹膜炎,表現(xiàn)為腹腔有數(shù)量不等的腹水,混有纖維素性滲出物,或纖維素性滲出物充斥于腹腔腸道和臟器間。據(jù)我們的經(jīng)驗,這三個纖維素性炎癥具有診斷意義。本型病雞的組織病理學變化,病程短、早期急性死亡的病例,僅見實質器官充血瘀血、實質細胞變性等變化。病情較長者,除上述變化外,尚見漿膜的急性-慢性纖維素性炎和肉芽腫等特征性變化,其中最為常見的是纖維素性心包炎,次為纖維素性氣囊炎和纖維素性肝周炎。
卵黃性腹膜炎剖檢可見腹腔積有大量卵黃,呈廣泛性腹膜炎景象,腸道或臟器間相互粘連。輸卵管炎多見于產蛋期母雞。輸卵管充血、出血,或內有多量分泌物,產生畸形蛋和內含大腸桿菌的帶菌蛋,嚴重者減蛋或停止產蛋。腸炎病雞肛門下方羽毛潮濕、污穢、粘連,這是本菌引起腹瀉的一種征兆。有報告指出,本菌可引起出血性腸炎。蛋黃囊炎和臍炎指幼雞的蛋黃囊、臍部及其周圍組織的炎癥。主要發(fā)生于孵化后期的胚胎及1~2周齡的雛雞,死亡率為3%~10%,甚者高達40%。表現(xiàn)為蛋黃吸收不良,臍部閉合不全,腹部脹大下垂等異常變化。引起本病的病因相當復雜,但據(jù)報道,以大腸桿菌導致的發(fā)病率為最高。
死胚和孵化率低下本菌經(jīng)蛋傳播或穿透蛋殼進入蛋內的情況下,即可發(fā)生。全眼球炎患大腸桿菌性全眼球炎的病雞,眼睛灰白色,角膜混濁,眼前房積膿,常因全眼球炎而失明。大腸桿菌性腦病本病為廣東禽病工作者近年所報道。發(fā)現(xiàn)血清型022、053和086:B7等大腸桿菌能突破雞的血腦屏障進入腦部,引起病雞昏睡、神經(jīng)癥狀和下痢,不吃不喝,難以治愈。且該菌在腦的分離成功率最高。本病可在滑膜支原體病、敗血支原體病、傳染性鼻炎和傳染性喉氣管炎的基礎上繼發(fā)或混合感染,又可獨立發(fā)生。
生殖器官病患病母雞卵泡膜充血,卵泡變形,局部或整個卵泡紅褐色或黑褐色,有的硬變,有的卵黃變稀。有的病例卵泡破裂,輸卵管粘膜有出血斑和黃色絮狀或塊狀的干酪樣物;公雞睪丸膜充血,交媾器充血、腫脹。從上述病變器官均可分離到致病性大腸桿菌。還有報道,本菌會引起母雞卵泡囊腫。關節(jié)炎或足墊腫幼、中雛感染居多。一般呈慢性經(jīng)過,病雞關節(jié)腫脹,跛行,從此類病雞的關節(jié)或足墊中常可分離到大腸桿困。肉芽腫部分成雞感染本菌后常在腸道等處產生大腸桿菌性肉芽腫。十二指腸和盲腸等部位以及偶爾在肝和脾臟產生肉芽腫,病變可從很小的結節(jié)到大塊組織壞死。
作者:
山中的漫游者
時間:
2014-4-25 14:51
還是趕盡殺絕?
歡迎光臨 畜牧人 (http://m.ffers.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