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人

標題: 通過動物營養(yǎng)調(diào)控措施降低PSE豬肉發(fā)生率 [打印本頁]

作者: geita    時間: 2015-6-11 13:45
標題: 通過動物營養(yǎng)調(diào)控措施降低PSE豬肉發(fā)生率
通過動物營養(yǎng)調(diào)控措施降低PSE豬肉發(fā)生率

  1.1.日糧或飲水中額外補充鎂
  鎂對豬肉品質(zhì)影響的研究報道相對比較多。鎂涉及到超過300種用于代謝的必需酶類,包括蛋白和能量代謝;鎂是許多代謝和酶作用途徑的一種必需輔助因子,可以通過拮抗鈣而降低神經(jīng)肌肉的興奮性,以及通過運動神經(jīng)沖動減少乙酰膽堿分泌;鎂還可以減少來自神經(jīng)末端和腎上腺的兒茶酚胺、去甲腎上腺素和腎上腺素釋放量。通過減少血漿皮質(zhì)醇和兒茶酚胺濃度,鎂可降低來自屠宰前操作引起的急性應激反應,及在長距離轉(zhuǎn)運后產(chǎn)生明顯可見的比較安靜的豬,控制細胞內(nèi)鈣離子濃度,及延遲動物死后維持高能磷酸的糖酵解的起始。
  1.1.1 日糧中補鎂
  目前認為日糧中補鎂是一種相對廉價的提高肉質(zhì)的方法,短期補充鎂可提高豬肉系水力及肉色、降低PSE豬肉發(fā)生率,且來自屠宰前補充鎂的豬眼肌肉具較高的最終pH值。
  但 Apple等采用含氟烷基因豬(Nn),在育肥后期的71 d里,在試驗日糧中等量代替玉米添加2.5%鎂云母石(含鎂8%,基礎日糧含鎂1 800 mg/kg,試驗日糧含鎂3 800 mg/kg),試驗豬經(jīng)受3 h運輸應激,其研究結(jié)果卻認為:日糧中添加鎂不改變豬的應激反應;不能提高肉色、持水力、豬肉風味;但可提高轉(zhuǎn)運豬背最長肌的起始及宰后45 min時的pH(P=0.07),這可能有利于屠宰廠降低因經(jīng)受短時、常規(guī)應激源豬的PSE肉的發(fā)生。Apple等在氟烷基因陰性(NN)Nn型豬日糧中添加云母態(tài)鎂0%(含鎂0.18%)1.25%(含鎂0.28%)2.5%(含鎂0.38%),實驗豬開始的體重是(17.4±3.2) kg,三階段飼喂,當豬群達平均體重108.8 kg時實驗結(jié)束,結(jié)果表明:Nn型豬的胴體具更高PSE特征的肉色評分;無論對NNNn豬,長期在日糧中補充鎂對肉質(zhì)無有益或有害影響。作者認為,即使在該研究中補充鎂對豬肉質(zhì)無明顯好的或壞的效果,但結(jié)果表明有必要進行一個額外的研究,即在一個相對短期的鎂補充(如僅在育肥后期補)是否在提高肉質(zhì)方面更為有效。而Otten等卻認為,在日糧中長期補充延胡索酸鎂可提高肉質(zhì),表現(xiàn)為高的肌肉起始pH值和電導率值及蒼白色肉的減少。
  對于短期補鎂,李紹欽等的研究結(jié)果表明:屠宰前7 d飼糧添加天冬氨酸鎂(1 5003 500 mg/kg)顯著提高了豬的初始pH值和最終pH(P<0.05),對肉色評分改善顯著(P<0.05),顯著降低了滴水損失 (P<0.05)。回歸分析結(jié)果表明:當鎂的添加量在2 5003 200 mg/kg時,對pH值、滴水損失和肉色的改善作用達到最大。其同時研究比較當豬遭受屠宰前強刺激時,不同鎂化合物[天門冬氨酸鎂(MgAsp)和硫酸鎂 、不同劑量[Mg 1.63.2 g/(d·頭、不同補飼時間(2 d5 d)對豬肉質(zhì)量產(chǎn)生的影響,結(jié)果表明:與不補充鎂的組比,飼喂補鎂日糧的豬,其屠宰后24 h的肌肉乳酸濃度降低、產(chǎn)生的灰白肉更少、減少了肌肉的滲水、降低了胸最長肌(LT)肌肉中PSE肉的發(fā)生率;而補飼MgAsp的豬比補飼MgSO4的豬所產(chǎn)生的灰白色LT肉更少。而鎂劑量、補飼時間對豬LT肉顏色和滲水百分比的影響沒有顯著差異。故李紹欽等認為,在屠宰前2 dMgAsp補鎂1.6 g(20 g MgAsp)即可顯著地改善豬肉質(zhì)量,降低PSE肉的發(fā)生。D'Souza等對育肥后期豬每頭每天飼喂2.7 kg基礎日糧(約為任食的95%),實驗組是在對照組基礎上加喂40 g天冬氨酸鎂(MgAsp,含8%的元素鎂),持續(xù)時間是5 d,然后將所有豬轉(zhuǎn)運到屠宰場屠宰。對照組與實驗組日糧鎂含量分別為1 300 mg/kg2 300 mg/kg。結(jié)果表明:飼喂含天冬氨酸鎂日糧組的豬,在屠宰時具有低的去甲腎上腺素濃度,在LT和股二頭肌(BF)中具有低的乳酸含量,天冬氨酸鎂提高了豬死后40 min24 h LTpH值,降低了肌肉的滴水損失和L*值。飼喂天冬氨酸鎂的豬無PSE肉發(fā)生。該結(jié)果表明,日糧中補充天冬氨酸鎂可明顯提高最終的豬肉質(zhì)量及減少 PSE肉發(fā)生。Schaefer等也報道說,短期補充天冬氨酸鎂(40 g,屠宰前5 d)可減少肌肉的滴水損失。
  另外,豬的遺傳特性也明顯決定著鎂補充對豬肉品質(zhì)的影響。Campion等報道,屠宰前在應激敏感型豬靜脈中注入MgCl2可獲得高的pH值,而在應激抵抗型豬靜脈注入MgCl2不影響肌肉pH值。同樣地,Schmitten等報道,屠宰前在豬日糧中補充5 d的天冬氨酸鎂,導致氟烷陽性豬胴體肌肉肉色和持水力提高,但氟烷陰性豬則無此效果。Schaefer等也報道,短期補充天冬氨酸鎂對肉質(zhì)的提高僅限于氟烷基因雜合子攜帶者。屠宰前當飼喂含硫酸鎂的日糧35 d時,在含酸性基因(RN基因)的雜合豬中觀察到肌肉滴水損失率降低,但鎂對無該基因的同型陰性豬卻無可評估的顯著效果。Apple等進行了兩個試驗。第一個試驗:在豬日糧中長期補充鎂可提高肉色及減少具PSE肉質(zhì)特性的肉的比率;然而,在第二個試驗中,日糧鎂對肉質(zhì)無明顯效果。兩個試驗的日糧是統(tǒng)一的,但豬群是從未知的氟烷基因型豬群變化到幾乎完全是氟烷基因陰性的豬群。
  1.1.2 飲水中補鎂
  現(xiàn)有的一些報道多指短期日糧補充鎂(27 d)可明顯提高豬肉品質(zhì),而在實際生產(chǎn)中卻要進行補鎂特殊日糧的配制、生產(chǎn)、轉(zhuǎn)運及分配等,這種方式并不太現(xiàn)實及經(jīng)濟可行。而對屠宰前豬進行飲水補鎂卻不存在這樣的問題。Frederick等對無氟烷基因和無酸性基因的閹公豬,在屠宰前2 d飲水補充硫酸鎂(含鎂0、300、600、900 mg/l),結(jié)果表明:隨水中鎂濃度的提高,豬血漿中鎂濃度直線上升(P<0.001),但背最長肌中的鎂濃度不受影響;通過測定硫代巴比妥酸反應物來反映背最長肌的氧化性發(fā)現(xiàn),隨飲水中鎂濃度的提高,背最長肌的氧化性直線提高(P=0.05);對無氟烷基因和無酸性基因的閹公豬,飲水補充硫酸鎂來源的鎂不能提高其肉質(zhì)特性。Frederick等通過對屠宰前豬的飲水中補充900 mg/l的七水硫酸鎂的研究發(fā)現(xiàn),盡管豬對鎂補充的反應是可變的,但認為屠宰前補充2 d的鎂可能最有效,可降低半膜肌的流體損失。
  盡管有些實驗報道說,通過飲水補充鎂可提高豬肉品質(zhì),但補鎂效果存在不一致。遺傳差異、屠宰前與應激相關的驅(qū)趕、轉(zhuǎn)群、圈養(yǎng)恢復時間,都可能是各實驗研究結(jié)果差異的原因。
  綜合看來,目前有關鎂對肉質(zhì)影響的結(jié)論相當不一致。將來的研究應集中在規(guī)范研究條件下進行,這樣才有可能獲得鎂對肉質(zhì)影響的一些一致性結(jié)果。
  1.2 日糧中添加高劑量的維生素及微量元素
  1.2.1 維生素E和硒
  Kerth 等研究結(jié)果顯示:對氟烷陽性(NN)豬來說,育肥后期每千克日糧中至少含600 IU VE才能減少PSE發(fā)生率,但補充VENn型豬的肉質(zhì)無明顯影響。Vernon(1998)還報道,與對照組比,同時補充VE 400 IU/kg、VC 500 IU/kg的日糧2周,能降低閹公豬6.6%的滴水損失[(10.5±0.35)%(9.8±0.35)%];能使母豬肉色加深;與閹公豬比,補充 VE、同時補充VEVC的母豬豬肉烹煮損失都降低2%。
  Torrent研究報道,給生長豬日糧中添加0.3 mg/kg的硒(以酵母硒形式)能減少PSE肉的發(fā)生,且豬肉味道較好。Munoz等試驗報道,在生長豬日糧中添加0.1 mg/kg的硒(Se-Plex50形式),并同時添加一定量的VEVC,可降低豬背最長肌的滴水損失。
  4.2.2 添加高劑量的VC和草酸鈉
  VC VE在抗應激和提高免疫功能上存在協(xié)同作用。VC除了本身具有免疫功能之外,還使被氧化的VE變成還原狀態(tài),繼續(xù)發(fā)揮作用。Pion等在屠宰前2 d,通過飲水給豬補充VC(500 mg/l1 000 mg/l)的研究,得出結(jié)論,在養(yǎng)豬場通過飲水補充VC不能改善豬肉品質(zhì)。而據(jù)假定,草酸鹽影響豬肉品質(zhì),是通過其抑制豬宰后肌肉的糖酵解作用和乳酸產(chǎn)生量,但Mourot等認為不能提高豬肉品質(zhì)的原因,可能是與屠宰時豬血漿和組織VC或草酸鹽濃度未受飲水補充VC的影響有關。推測可能是屠宰選擇時間有關,故在屠宰場補充VC可能會對肉質(zhì)有正面效果。但Young等研究發(fā)現(xiàn),在肉雞日糧中聯(lián)合補充VC 1 000 mg/kgVE 200 mg/kg,并不能改善宰后肌肉pH值和系水力。
  1.2.3 添加高劑量的VD3
  Wilborn等采用杜洛克×約克夏肥育豬,在屠宰前 44 d51 d的日糧中添加VD3 0(對照)、40 000(40)80 000(80) IU/kg。結(jié)果為:飼喂最高水平VD3組的豬,其具最低的ADG趨勢(P=0.08);飼喂80-日糧組豬的背最長肌pH(死后0.51、23、 424 h)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飼喂40-80-日糧組豬死后24 h背最長肌肉色也明顯深于對照組(較低的L*;P<0.05);飼喂80-日糧組豬,其背最長肌的主觀肉色具較高的評分(P<0.01),肉的堅實度、濕潤度具較低的評分(P<0.05);與對照組比,在飼喂80-日糧2、46周后,80-日糧組豬血漿VD3和鈣含量都明顯升高(P<0.05);隨日糧VD3水平增加,背最長肌中VD325-VD3含量增加(P=0.001);但肌肉中鈣含量和肌肉纖維類型、肌肉系水力不受日糧影響??偟恼f來,飼喂超營養(yǎng)水平的VD3至少44 d,可提高豬肉肉色和pH值,但日糧中添加80 000 IU/kg VD3可能會抑制豬生長。Wiegand等的研究也表明,對育肥豬飼喂500 000 IU/d VD3,可明顯提高豬眼肌肉切塊貯存14 d后的Hunter 肉色值(P<0.02),但對其它肉質(zhì)指標包括嫩度指標無明顯影響。Enright等和Wiegand等研究發(fā)現(xiàn),屠宰前7 d10 d飼喂中到高水平的VD3,可提高主觀肉色評分和肉的堅實度評分,同時降低L*值。
  有關高水平VD3提高豬肉質(zhì)量的機制,有兩種看法。第一種看法是Calcineurin 路徑優(yōu)先對鈣的持續(xù)的、低范圍的升高作出反應,其也能提高小鼠中與慢收縮氧化肌纖維相關基因的表達。而提高慢速肌纖維的數(shù)量將轉(zhuǎn)化肌肉代謝為更加氧化性的代謝。通過增加氧化性代謝,降低糖原酵解代謝,則pH值下降的速率和程度都降低,從而可提高豬肉肉色和系水力。第二種看法認為,通過VD3的添加,使肌肉中鈣含量增加,可提高鈣激活中性蛋白酶活性,而該酶是細胞內(nèi)蛋白酶,與死后肉的嫩度有關。對肉牛飼喂極高水平VD3可導致血漿和肌肉中鈣含量升高,牛肉嫩度增加。
  但總結(jié)以上研究可以看出,飼喂高水平VD3來改變豬肉肉質(zhì)特性的機制,即改變動物肌纖維類型和通過增加肌肉中鈣含量來提高肉的嫩度,還需要更多的證據(jù)支持。
  1.2.4 增加煙酸添加量
  有關煙酸在育肥期豬的最佳添加量目前尚有爭論。NRC(1998)建議,在BW到達50 kg以前,生長和育肥期豬需要每千克日糧含煙酸10 mg,之后僅需要含7 mg。而按照一些研究得出的需要量估計(BASF1997),在育肥期日糧中煙酸平均加入量應達到23 mg/kg。煙酸的上限加入量是35 mg/kg,下限加入量是13 mg/kg。煙酸需要量受幾種因素的影響,包括日糧中維生素的含量及可利用性和日糧中代謝前體物的水平。有關煙酸對豬肉質(zhì)的影響研究非常有限。Real等研究在生長-肥育豬日糧中添加1328、55、110、550 mg/kg的煙酸對豬肉品質(zhì)的影響,結(jié)果發(fā)現(xiàn):飼喂添加煙酸的豬背最長肌(LM)24 h pH值趨于提高(P<0.06);在生產(chǎn)實踐中,增加煙酸提高了主觀肉色評分及最終pH(線性,P<0.01);增加煙酸也降低了(線性,P<0.04)胴體收縮、L*值和滴水損失率。本研究表明,提高日糧煙酸含量可改善豬肉品質(zhì),但具體機制不明。
  1.2.5
  Apple等的研究認為,在豬生長-育肥階段日糧中添加320350 mg/kg的氨基酸態(tài)的錳,可提高肉質(zhì),尤其是改善鮮肉的肉色和死后2 d的烹煮損失,而不影響豬的生產(chǎn)性能及胴體組成。
  1.3 添加肌酸
  肌酸是一種AA衍生物,主要產(chǎn)生于骨骼肌。肌酸一水合物(甲基胍基乙酸,CMH)是一個三肽,其在肌肉中作為“能量貯存物質(zhì)”。肌酸起維持細胞ATP動態(tài)平衡的作用。Casey等報道,近65%的肌酸以磷酸肌酸形式貯存在肌肉中。提高肌肉中磷酸肌酸的含量,如通過CMH的補充,將產(chǎn)生一種流體進入細胞內(nèi)的滲透壓,從而提高細胞容積和總的機體水含量,最終提高肌肉體積。通過補充CMH來提高機體水含量和致使流體進入細胞內(nèi)空間的機制尚不清楚,然而這可能是加強鮮肉嫩度和減少失水率的一種重要機制。
  Harris等首次報道說,每次攝入5 g CMH,每天46次,持續(xù)2 d或更多天可導致人骨骼肌總的肌酸含量的明顯提高。食物中補充CMH 20 g/d,持續(xù)5 d,可提高肌肉肌酸含量20%。提高肌肉肌酸含量,則可提高肌肉力量和在高強度運動后加快恢復時間,并且可在不到1周時間內(nèi)明顯提高機體瘦肉量。研究認為,肌酸加強肌肉生長和蛋白質(zhì)合成的兩種可能機制是:①肌酸含量的增加可提高肌肉的力量,歸結(jié)于磷酸肌酸作為能量貯存的數(shù)量的增加,從而延遲了肌肉疲勞的起始時間;②提高肌肉磷酸肌酸含量,將吸引水進入肌肉細胞和提高細胞容積。HaussingerVom Dahl、 Haussinger發(fā)現(xiàn),肌肉細胞“超水化”可激發(fā)蛋白合成,減少蛋白降解,及提高糖原合成。Prevost 等指出,CMH可以緩沖乳酸的產(chǎn)生。
  Casey Greenhaff認為,在高強度訓練的起始幾秒內(nèi),磷酸肌酸(CP)的利用是極端地加快。這與Klont Lambooy的發(fā)現(xiàn)是一致的,他們報道,CP在死后豬肉中的代謝是快速的。而且,豬在死后25 min具高水平的CP,則在半膜肌和眼肌肉中擁有高的死后45 min pH(pH1)。在Berg等的研究中,補充CMH后,在半膜肌可觀察到一個線性提高死后45 min pH(pH1)的趨勢(P=0.083)及明顯提高最終pH(pH2)。這個結(jié)果與Maddock等相似,其報道說,每天補充CMH(25 g/頭,持續(xù)5 d)的豬,相比于對照豬來說,明顯提高了半膜肌pH1(P=0.039),數(shù)量上提高了pH2(P=0.11)。
  Casey Greenhaff認為,補充CMH對人類運動的益處可能是具肌肉纖維特性的。先前的研究表明:來自氟烷陰性豬的眼肌含(78±7.0)%IIB型肌肉纖維和半膜肌含(80.1±9.3)%IIB型肌肉纖維(一種快速、低氧化能力、高糖原酵解性的纖維)Berg等發(fā)現(xiàn),5 dCMH補充導致豬眼肌肉明顯低的乳酸含量(P=0.023)和總的糖原酵解潛力(P=0.021)。
  Berg等同時也發(fā)現(xiàn),來自補充 CMH(每天25 g/)5 d的豬眼肌肉和半膜肌,具數(shù)值上高比例的肌間脂肪化學測定值,說明優(yōu)化的肌內(nèi)磷酸肌酸飽和度可允許更多的能量貯存在肌間脂肪中。Stahl等通過對屠宰前 5、1015 d給肥育期閹公豬每天補飼CMH 20 g/頭的實驗研究表明:屠宰前5 d補充CMH可提高幾個豬肉品質(zhì)特性,如宰后7 d眼肌具最低的Hunter L*值和具高肌間脂肪百分率值的趨勢。但補充CMH時間為10 d15 d時,卻似乎降低了鮮肉質(zhì)量,表現(xiàn)為隨補充CMH時間的延長,背最長肌Hunter L*值提高、肉塊失水率的提高以及肉塊在宰后7 d時的Warner/Bratzler 剪切力值線性提高(P=0.024)等。但O'Quinn[26]的研究發(fā)現(xiàn),短期、大劑量(每頭10、25 g/d)補充肌酸一水合物,不能對育肥豬的生產(chǎn)性能、胴體特性及肉質(zhì)產(chǎn)生明顯影響。
  1.4 添加CLA
  Wiegand等研究了在日糧中添加0.75% CLA對生長-育肥閹公豬(其應激基因型為陰性、載體、陽性三種)肉質(zhì)的影響,結(jié)果發(fā)現(xiàn):CLA的補充明顯提高了豬背最長肌的大理石條紋和堅實度;CLA補充也引起了豬死后早期pH值的下降,其導致眼肌肉切塊有較高的Hunter L*;CLA與豬基因型對豬肉質(zhì)的影響不存在互作效應。
  Corino 等在起始平均體重為97 kg的豬日糧中添加00.25%、0.5%CLA制品(65%CLA),豬體重達172 kg時停止實驗。結(jié)果表明:CLA雖可通過改變脂肪代謝而影響豬胴體特性,但其對鮮豬肉肉質(zhì)無可評估的影響。作者認為,有關CLA對體重大的豬的最合適劑量及最適宜的補充時間長短有待進一步研究。
  1.5 添加色氨酸
  超量的色氨酸可作為治療用的補充物,因為改變腦中色氨酸水平可影響5-羥色胺的合成,而其是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CNS)的一個抑制性神經(jīng)遞質(zhì)。色氨酸是5-羥色胺首要的前體物。5-羥色胺具鎮(zhèn)靜鎮(zhèn)痛效應,如抑制睡眠-清醒機制、溫度調(diào)節(jié)、對痛的敏感性和爭斗行為。因為5-羥色胺不能通過血腦屏障,其在CNS的效應依賴于色氨酸通過屏障的轉(zhuǎn)移。一旦色氨酸進入CNS,其很容易轉(zhuǎn)變成 5-羥色胺。色氨酸羥化酶與它的底物僅為半飽和,因此增加色氨酸的可利用性幾乎可使5-羥色胺的合成速率加倍。在家畜中色氨酸的治療作用包括:降低采食量、改善爭斗行為、抑制一些不正常的興奮及降低對應激的反應。
  Li等對生長-育肥豬日糧中添加色氨酸進行了研究,其所采用的色氨酸水平為:對照組含0.11%,2倍水平的試驗組含0.23%4倍組的含0.43%。補充期3 d7 d。實驗結(jié)果表明:高水平的色氨酸水平可避免一些應激性情況,如明顯降低混群豬的爭斗持續(xù)時間(P=0.03),但對強加于動物的應激源的反應無效果,高水平的色氨酸對背最長肌的肉色、pH值、滴水損失無影響。
  1.6 添加甜菜堿
  Matthews等研究發(fā)現(xiàn),育肥豬飼喂0.250%的甜菜堿可提高豬肉的起始pH(P<0.01)和降低鮮肉塊的滴水損失(P<0.10)。在充分的圈養(yǎng)空間中,豬飼喂甜菜堿降低了烹煮損失和總損失(凍肉塊),但在不充分的圈養(yǎng)空間則提高了烹煮損失和總損失(凍肉塊)(甜菜堿×豬圈養(yǎng)空間,P<0.01)。因此,該作者認為育肥豬飼喂 0.250%的甜菜堿可提高豬肉品質(zhì)。Matthews等研究在豬生長-肥育期日糧中添加0、0.125%、0.250%0.500%甜菜堿對豬肉質(zhì)的影響,結(jié)果發(fā)現(xiàn):日糧中添加0.250%的甜菜堿可提高豬的瘦肉率和胴體品質(zhì);飼喂甜菜堿可提高24 h pH值,降低烹煮損失(P<0.05);豬飼喂0.250%的甜菜堿具最低的CIE L*;但飼喂甜菜堿對肉質(zhì)的其它性狀如主觀肉色、肉的堅實度-濕潤度(firmness-wetness)、大理石紋、系水力等無明顯影響。 Matthews等報道說,飼喂0.125%的甜菜堿降低了豬眼肌肉的主觀肉色評分,但對主觀大理石紋和肉的堅實度-濕潤度無明顯影響。?verland等認為飼喂1.0%的甜菜堿對豬肉的感官質(zhì)量無明顯影響。
  1.7 控制日糧中CH2O的含量
  Spencer等報道說,在一個熱的環(huán)境溫度(2735 )下,高脂日糧(添加8%的脂肪)可通過降低肌肉糖原酵解潛力提高豬肉肉色及提升肌肉pH值。Rosenvold 等研究表明,屠宰前3周,通過飼喂含低可消化碳水化合物和高蛋白和()脂肪的日糧,在不影響生長速率情況下,可降低屠宰豬肌肉中糖原貯存量(26%降低到11%),并可明顯降低L*值。但降低的糖原貯存并不能提升肌肉的最終pH值。相反,因為μ-鈣激活中性蛋白酶活性的降低和鈣激活中性蛋白酶抑制因子(Calpastatin)活性的提高,降低了屠宰時的蛋白周轉(zhuǎn),導致肌肉高的Warner-Bratzler剪切力值。Bee等的研究也表明:當肌肉糖原的基本含量低時,日糧的效果比較大;然而,在休止期肌肉糖原濃度的全部降低也不足以明顯影響豬肉的肉質(zhì)特性。
  綜上所述,在加強豬的遺傳選育工作及充分考慮屠宰前后的應激對豬肉品質(zhì)影響的同時,應加強考慮營養(yǎng)的作用。但如何有效地通過營養(yǎng)調(diào)控措施來防止PSE豬肉的產(chǎn)生及闡明相應的機理還需要深入與大量的研究。


該貼已經(jīng)同步到 geita的微博
作者: 給它好的    時間: 2015-7-3 10:17
應加強考慮營養(yǎng)的作用。但如何有效地通過營養(yǎng)調(diào)控措施來防止PSE豬肉的產(chǎn)生及闡明相應的機理還需要深入與大量的研究
本文地址:http://www.geita100.com/Product
內(nèi)容來源:畜牧人網(wǎng)站(http://www.geita100.com)




歡迎光臨 畜牧人 (http://m.ffers.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