蹄病為奶牛蹄的病理變化過程,包括蹄病和蹄變形。蹄變形指蹄的形狀發(fā)生改變,蹄病指蹄已發(fā)生病理變化,臨床表現紅腫熱痛和功能障礙。蹄變形是蹄病的基礎,臨床表現出蹄病。
一、蹄病發(fā)生的原因
與營養(yǎng)的關系 產前精料喂量過多,母牛過于肥胖,產后胎衣下不,子宮炎和酮病瘤胃酸中毒發(fā)病增多,而這些疾病可致使蹄病的發(fā)生。礦物質缺乏,特別是鈣、磷的不足,比例不當,致使鈣、磷代謝紊亂,臨床上出現骨質疏松癥,而導致蹄病的發(fā)生。
與圈舍的關系 舍陰暗潮濕,通風不良,氨氣濃度過高,在氨的作用下,蹄底角質變性分解呈粉狀,故在臨床上出現“粉蹄”;炎熱多雨季節(jié),牛圈泥濘,糞尿堆積發(fā)酵,牛蹄受污物浸漬,角質變軟,抵抗力下降,促使蹄病發(fā)生;生長期立于水泥地等較硬地面上,可便角質過度磨損,引起蹄底發(fā)生嚴重挫傷;圈舍過小,牛密度過大,奶牛缺少運動,蹄角質過度生長,出現變形、蹄裂。
與管理的關系 修蹄不及時或不修蹄,蹄受多種因素影響,表現異常角質形成,出現蹄變形,則促使蹄病的發(fā)生。奶牛集中飼養(yǎng)時環(huán)境因素、圈舍運動場不消毒、不清掃,致使傳染病、寄生蟲病流行和傳播,常會引起蹄病出現,如口蹄疫、壞死桿菌病、牛病毒性腹瀉、錐蟲病等。
與遺傳育種的關系 在生產實踐中,奶牛場可通過淘汰有明顯肢蹄缺陷,特別是那些蹄變形嚴重,經常發(fā)生跛行的奶牛及其后代,或使牛群肢蹄狀況得到改善。
二、蹄保健的重要性
肉牛蹄的保健是保證奶牛健康的重要原因之一,護蹄不良,牛體質下降,逐漸消瘦,抗病力降低,易感染其他疾病。護蹄良好,可提高牛的利用年限,降低因蹄變形、蹄病造成的淘汰率。護蹄不當不僅導致蹄變形和病變足蹄,同時泌乳量下降,還會影響繁殖能力。
三、護蹄方法
供應平衡日糧,滿足奶牛對各種營養(yǎng)成分的需求,其中特別注意精粗比、碳氮比和鈣磷比。保持圈舍、運動場清潔、干燥,不用爐渣、石子鋪運動場。保持蹄部衛(wèi)生,夏天用清水每日沖洗。建立修蹄制度,每年春秋兩季各修一次蹄。堅持用藥物浴蹄。浴蹄藥物選擇3%~5%福爾馬林或4%硫酸銅。治蹄方法有噴灑治蹄和浸泡浴蹄。噴灑治蹄,用清水清洗蹄部泥土糞尿等臟物,將藥液直接噴灑蹄部,夏秋季每5~7天噴灑一次,冬春季可適當延長時間。浸泡浴蹄,在奶牛必經處設蹄浴池(長3~5米、寬1米、深15厘米),放置藥液量為蹄浴池深度,約10厘米,每日過蹄浴池,每周換藥液一次。
四、常見蹄病的治療
腐蹄病的治療 用0.1%高錳酸鉀或10%硫酸銅消毒劑清洗患部,創(chuàng)傷內涂強殺菌劑(5%或10%碘酊)消毒,再用5%或10%碘酊二次消毒,涂高錳酸鉀或硫酸銅粉,用松餾油填塞,裝蹄繃帶,隔2~3日換藥一次,一般1~2次即可痊愈。當炎癥侵害到蹄冠,系單關節(jié)而引起全身癥狀,可全身用藥,400~800萬單位青霉素一次肌注,每日兩次,連用7日。
蹄葉炎的治療 繼發(fā)于乳房炎、子宮炎、酮病等疾病的蹄葉,應著重發(fā)病的治療。對于慢性蹄葉炎,主要保護蹄底角質,修整蹄形,加強飼養(yǎng)管理。肌注抗生素、青霉素250~500萬單位,每日兩次,七日為1個療程,連用2~3個療程,防止繼發(fā)感染。
|
評分
-
查看全部評分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