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2152|回復: 1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反芻] 奶牛哺育京城百余年

[復制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發(fā)表于 2010-12-29 10:59:04 | 只看該作者 |只看大圖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平時溫順的牛兒們見到陌生訪客之后開始撒歡
工作人員查看“上崗”奶牛的身份信息
  北京生產牛奶,至今不過150年,北京市牛奶公司檔案記載,1860年,一位姓金的人在北京創(chuàng)辦了“金氏奶牛場”,當時生產的牛奶多用來制作奶制品,供最后的皇族食用祭祀。20世紀初,養(yǎng)牛60頭左右的福生安記奶牛場建立,日產鮮奶200多公斤,北京才有了真正意義的商品牛奶。1956年3月1日,國營北京市牛奶站成立,標志著北京奶業(yè)的誕生,至今走過的五十多年,見證了首都幾代市民的成長,也是市民生活變遷史的注腳。
  “上世紀初,食用牛奶的主要是在京的外國人和知識界、商界人士。由于市面上見不到奶,有的駐華使館自己養(yǎng)牛產奶喝,當時的清華大學、燕京大學也有自己的奶牛場,到上個世紀30年代,京城的奶牛場有110多家,但規(guī)模都不大,有的只有三四頭牛,產了奶也不消毒,直接讓人背著奶褡褳送到用戶家里。”首農集團攻關宣傳部部長付鵬如是說。
  新中國第一牛引領北京奶業(yè)
  北京市牛奶公司檔案記載:新中國成立前夕,北平城的牛奶場只有六十多家。這其中的一個原因,也和二戰(zhàn)之后美國奶粉在北京市場上大量傾銷有關。當時最大的奶牛場是俄國人開的“石金奶牛場”和李貽贊開的“??敌笾秤邢薰尽保B(yǎng)牛也不過一百多頭。此外,“雙德順”、“老德順”、“二合義”和教會開的“東興奶牛場”、俄國人開的“北館奶牛場”只有幾十頭牛。
  解放之際,北平城迎來了“新中國第一?!?。1949年5月30日,老紅軍樊士成(曾任巨山農場副場長)率隊趕著五輛馬車、20多匹大牲口和三頭奶牛,從西柏坡來到當時的黨中央駐地北京香山雙清別墅報到,迎接慶祝北平和平解放和新中國誕生。之后,平郊農墾管理局成立(后改為京郊農墾管理局),來自革命老區(qū)的這三頭奶牛,稱為“新中國第一?!?。
  建國初期,各大部委和高校為了內部供應需要,各自建立了自己的養(yǎng)牛場。北京市奶業(yè)協(xié)會副秘書長經寶臨介紹,“從1954年開始,北京的養(yǎng)牛場開始公私合營。私人養(yǎng)牛戶紛紛加入到國有農場。到了50年代后期,北京市把混雜多病的牛群初步改造成黑白花型的奶牛群?!?br />   中國賀斯坦奶牛獲國際認可
  金銀島牧場副場長張辛書說,這些年來,引進國外種公牛是改進奶牛品種的重要方法?!鞍耸甏沁M口日本德國的種公牛,九十年代進口加拿大、美國的種公牛比較多。例如在1999年,加拿大政府贈送給朱镕基總理的禮物就是一頭名為‘龍’的頂級種公牛,后來因為瘋牛病等影響,現在主要從澳洲進口種公牛,都價格不菲?!?br />   經過不斷的配種改良,90年代,中國賀斯坦奶牛成為一個國際上認可的奶牛品系。奶產量大大提高,張辛書稱,牧場一只奶牛,一天早中晚三次最多能有八十多公斤的產奶量。盡管現在在牧場看不到種公牛,但是在它們的女兒身上總能看到某些自由不羈的因子,張辛書稱,“國外的牧場都是粗放式管理,奶牛都是散養(yǎng)狀態(tài),自由慣了,個別的奶牛會很有個性”。
  送奶工在地震棚間穿梭
  “有一定年紀的北京人都會記得奶褡褳送奶,這種情況一直延續(xù)到解放后一段時間,奶褡褳騎著用鐵管焊的加長加寬的自行車,層層布褡褳掛滿車身前后和送奶工的身上,每天凌晨穿行在大街小巷的送奶工”。經寶臨說這是當年北京城一道獨特的風景。
  50年代中期,出現了專門做送奶業(yè)務的奶站。1956年3月1日,經過北京市政府批準,以國營牛場所屬奶站為基礎的國營北京市牛奶站正式成立。建立之初,國營北京市牛奶站下轄東單和德勝門兩個站點,后來不斷擴大。
  60年代中期,有的分站取消了送奶到戶的方式,改為建立供奶點,居民憑借奶票取奶。這種方式逐步擴大。北京市牛奶公司檔案記載:1972年,發(fā)展代管點增設自發(fā)奶點,縮短奶點距離,解決訂奶戶路途遠的問題,逐步用汽車代替人力自行車、三輪車的方式。
  經常被提及的一段送奶往事是,唐山大地震時期,送奶工堅持往地震棚送奶,由于沒有了具體住址,送奶工只能一個個地震棚地找,邊找邊大聲喊用戶的名字。進入八十年代,乳品網點建設列入城市小區(qū)建設的規(guī)劃,80年代末北京市有80多個奶點,后來較大的奶點就改造成乳品店,今天北京的一些三元梅園點就是那時的乳品店演變而來。
  三色奶票與牛奶特供
  建國以后,北京經歷過幾次牛奶供應緊張時期。經寶臨介紹,第一次是1956年,當時全市的牛奶缺口達4000多磅,為了保證病人和嬰幼兒能喝上奶,只好把大人喝的奶給掐了。到1959年,牛奶產量下降,牛奶供應再度緊張,只好采取初生嬰兒憑出生證戶口簿、重病號憑醫(yī)院證明進行登記訂奶的辦法。
  在那個時期出生的北京人有時會開玩笑說:我是吃糨糊長大的。嬰兒發(fā)給奶證,每日兩瓶,每瓶半磅。滿周歲的,供應1瓶,再摻兌“代乳粉”(由黃豆粉、大米粉及少許奶粉摻兌而成)。代乳粉票和嬰兒糖票,每月各發(fā)一張。憑票到指定商店可購代乳粉1斤和古巴產的黃砂糖2兩。
  1964年,國家給北京投資,從日本引進了幾條乳品生產線,生產奶粉,有了奶粉,牛奶供應稍微有所好轉。到了70年代,北京城牛奶供應再次緊張,政府只好采用憑票供應,這種局面一直持續(xù)到1978年,由于奶源有限,不少人抱著孩子訂奶,有的奶站還發(fā)生過搶奶的事。
  長期在奶牛場工作的張辛書說,“當時在奶牛場工作,每個職工每天特供半斤鮮牛奶,多了沒有。還有需求就是去街道辦奶證,一樣也要托關系。當時能喝上一杯鮮奶,是一件很享受的事情?!敝钡?980年,北京市對牛奶的供應還采取兩歲以下嬰兒每天供奶一斤半,病人和老人憑醫(yī)院證明每天供奶半斤的辦法。
  因為牛奶緊張,牛奶公司推出了紅、藍、白三種取奶票。嬰兒用奶戶發(fā)紅票;重病人發(fā)藍票;老年人發(fā)白票,停止了供應冷飲和糕點的牛奶。
  八十年代初,當時北京市政府研究制定了牛奶供應實行“三保一代”的措施,鮮奶訂戶只保證三歲以下的嬰兒、重病人、外賓以及特殊用戶,例如專業(yè)運動員,體弱多病的老人。經寶臨介紹,1983年,聯(lián)合國世界糧食計劃署為了幫助北京緩解吃奶難的狀況,無償援助了一批奶粉和黃油,變成還原奶供給市民?!爱敃r特別成立了北京市奶類項目辦公室負責這件事的落實,一般市民不知道自己吃的是還原奶?!?br />   如今,走進三元綠荷奶牛養(yǎng)殖中心的任何一處擠奶大廳,一天三次,黑白花奶牛沿著不銹鋼的牛欄通道有序向擠奶大廳前行。雙排并列式擠奶設施,牛一到自己的固定席位上,附在每頭牛身上的磁感應身份識別,自動將牛的排號、血統(tǒng)、體重等各種參數和該牛的產乳數據等一一顯示在電腦顯示屏上……來自牛體內一股股乳白色的液體流進密封儲藏罐內,最后抵達北京市民的餐桌。
  二十年前,北京市奶牛比賽評委從35個牛場選出冠軍牛2頭、最佳奶牛9頭和35頭優(yōu)秀奶牛。圖/新華社
  ■ 工藝
  消毒技術引自上海
  ●經寶臨,北京市奶業(yè)協(xié)會副秘書長
  50年代,剛剛成立的奶站加工能力非常有限,和解放前類似,大部分奶點還只是生奶分裝后直接送到市民手里。
  1952年,“??敌笾秤邢薰尽眲?chuàng)辦人李貽贊把后來人們俗稱的巴氏消毒奶技術從上海引進北京。由于加熱溫度不是很高,這種技術既能殺死牛奶中絕大部分有害微生物,又能保證牛奶中各種營養(yǎng)成分。現在北京市場上銷售的三元極致鮮牛奶還是巴氏消毒法制作,一般今天早上買到的就是昨天晚上擠的奶,北京市民可以說五十歲以下的人都是喝這個奶長大的。它的銷售時間也只有一天,賣不了的收回去。
  還有一種奶是超高溫滅菌奶,牛奶中的幾乎所有微生物都被殺死,加上采用無菌包裝,因而保質期較長,但活性物質大打折扣,我認為應該稱為營養(yǎng)水。
  ■ 藏品
  奶票保留舊日口感
  ●王清,奶票收集者
  我是在搜集舊書的過程中發(fā)現了奶票,一下子就想起當年用奶票時候的情景。
  有時候我拿著奶票去取奶點取奶,一個筐子里裝著很多奶瓶,還回一個空的玻璃奶瓶,我再取回一瓶奶。有時候我自己一個人取,有時候和奶奶一起去。我小心揣著奶證,取了奶就在那上面的日期上劃一道。人多的時候還要排隊,大家都認識,就在那閑聊。
  憑奶票取奶,會有問題。因為訂奶戶手里的奶票長期有效,取奶不受時間和數量上的限制。就會出現有的奶點有時一天的奶發(fā)不完,有的不夠發(fā),出現排隊取奶。
  專門收集奶票的人并不多,這種東西不是正式出版物,市場價格不高,也不會有造假的。對我來說,它就是一個情感性的收藏。
  ■ 管理
  北京奶牛場全國一流
  ●張辛書,金銀島牧場副場長
  我70年代末到奶牛場工作,那個時候是養(yǎng)牛和擠奶一起干,我們所有的工人幾乎都被牛踢過。我的食指因為長時間擠奶,關節(jié)都有點變形。
  八九十年代奶產量不高,一般一頭牛一天能夠擠奶十五公斤,和現在的八十公斤沒法比。
  現在,北京的奶牛場是全國最好的,產奶量高管理也最先進,和國外比毫不遜色,每年我們都請以色列專家來,也走出去看別人的先進經驗。
  本文來源:新京報
    更多反芻資訊、乳品健康、技術資料請關注中國畜牧人網站反芻頻道:
     
http://m.ffers.com.cn/ruminate/


中國畜牧人網站微信公眾號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lián)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lián)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
沙發(fā)
發(fā)表于 2010-12-29 11:34:23 | 只看該作者
中國奶業(yè)的發(fā)展比較晚啊,現在的小區(qū)化養(yǎng)殖還是比較差,奶戶和游牧差不多,帶著奶牛從一個小區(qū)到別的小區(qū)

評分

參與人數 1論壇幣 +10 收起 理由
system + 10 第一個回復系統(tǒng)自動獎勵

查看全部評分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注冊

本版積分規(guī)則

發(fā)布主題 快速回復 返回列表 聯(lián)系我們
中國畜牧人網站微信公眾號

畜牧人

中國畜牧人養(yǎng)豬微信公眾號

畜牧人養(yǎng)豬

關于社區(qū)|廣告合作|聯(lián)系我們|幫助中心|小黑屋|手機版|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5824號

北京宏牧偉業(yè)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京ICP備11016518號-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5-9-12 02:16, 技術支持:溫州諸葛云網絡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