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底今年初,膠東某蛋種雞場在近一個月的時間內孵出的雛雞連續(xù)出現(xiàn)以下痢、癱瘓、死亡為主的病癥,死亡高峰在出雛后的3~5天之內、死亡率在6%左右。經流行病學調查,臨床解剖和實驗室診斷,確定為大腸桿菌病。 一、 發(fā)病特點:本次發(fā)病主要發(fā)生在雛雞且大多從出雛后第二天開始發(fā)病并出現(xiàn)死亡,3~5天達死亡高峰、到第七天死亡逐漸減少直至停止,死亡率在6%左右。不同用戶所接的同一批次的雛雞大多都發(fā)病,而查找種雞方面的原因時,授精率、孵化率、出雛率都沒有異常。 二、 臨床和解剖癥狀 :發(fā)病雛雞精神沉郁、羽毛松亂、雙翅下垂、食欲減少、腹部脹滿、排黃、白、稀便,肛門羽毛常被污染、個別癱瘓難立、最后死亡。 解剖癥狀:死雛多表現(xiàn)為臍炎、卵黃吸收不良、卵黃囊變大、囊壁變薄、內溶物黃綠色、個別混有干酪樣物。在三日齡以上死亡的雞個別心臟、肝臟有纖維素性滲出物,心包膜混濁。 三、 實驗室診斷:無菌取病雞肝臟、卵黃液于麥康凱培養(yǎng)基 37℃ 下培養(yǎng), 24小時后觀察,形成邊緣整齊、稍凸起、表面光滑濕潤,直徑1.5~ 2毫米的粉紅色菌落。取菌涂片、革蘭氏染色、鏡檢見兩端鈍圓、短粗的陰性菌,藥敏試驗首選藥物為先鋒必。 綜上所述診斷為雛雞大腸桿菌病。 四、 發(fā)病原因:根據該病發(fā)生的流行特點和癥狀,可判定是種蛋污染,孵化溫度、濕度不穩(wěn)和出雛早期感染所致。從種雞場了解到,由于去年蛋雞市場行情看好,種雞場規(guī)模擴大而相應的一些設施配置不完善。在種雞收集后的消毒不太嚴格,孵化后期特別是出雛機溫度變化較大,又由于孵化任務繁忙兩臺出雛機從年初開始全年滿負荷工作,中間一直沒間斷,無時間進行徹底消毒,使出雛機污染過重。在雛雞落盤后,因雛雞沒有了蛋殼的屏障保護,更容易被細菌污染,再加上冬季氣溫寒冷運輸應激等原因導致了雛雞大腸桿菌病的發(fā)生。 五、 防治措施:針對上述原因,在管理上采取了嚴格種蛋消毒,加強孵化后期尤其是18~21天的溫度、通風等的控制,調整了孵化密度,兩臺出雛機交替工作、間隔5~7天并徹底清洗、消毒。同時對出雛雞在注射馬立克疫苗時,一并用先鋒必按200只/克的用量對雞進行滴口。經過該方法處理后,雛雞發(fā)病停止,用戶反應良好,再沒出現(xiàn)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