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主: 牛莫王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產房仔豬腹瀉不止

  [復制鏈接]
31
發(fā)表于 2010-3-12 14:12:42 | 只看該作者
多大了,我看不小了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lián)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lián)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2
發(fā)表于 2010-3-13 21:27:06 | 只看該作者
豬病多啊


養(yǎng)豬難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3
發(fā)表于 2010-3-16 10:52:42 | 只看該作者
看癥狀擬是豬瘟
1、當前豬瘟流行和發(fā)病特點
近年來,我國豬瘟的流行和發(fā)病特點已發(fā)生了很大變化,其流行形式從頻發(fā)的大流行轉為周期性、波浪式地區(qū)散發(fā)性流行。在發(fā)病特點上,出現(xiàn)所謂非典型豬瘟、溫和型(慢性)豬瘟和無名高熱等,癥狀顯著減輕,死亡率降低,病理特征不明顯;并出現(xiàn)了豬瘟病毒的持續(xù)感染(亞臨床感染)、胎盤感染、初生仔豬先天性震顫和妊娠母豬帶毒綜合征(母豬繁殖障礙)。
1.1        繁殖障礙型豬瘟
主要發(fā)生于生產母豬,呈隱性感染,并無明顯的臨床癥狀,但能通過垂直傳播危害胎兒,導致胚胎死亡和仔豬的成活率下降。根據感染仔豬日齡的不同可分為2種類型:
帶毒母豬綜合征:隱性感染的帶毒母豬,病毒能通過胎盤屏障傳給不同時期的胚胎,產出木乃伊胎、死胎和弱仔。有的仔豬出生后就表現(xiàn)精神沉郁、震顫、間歇性腹瀉;有的發(fā)生嘔吐和運動失調,皮膚出現(xiàn)出血斑塊,皮下水腫等癥狀。病仔豬常在2~3 天內死亡,致死率很高。這種病例一般不發(fā)生水平傳播,發(fā)病率的高低,與帶毒母豬的多寡有關。
本病的剖檢病變與典型豬瘟有相似之處,但病變程度較輕。典型病變出現(xiàn)的概率較少,如在咽喉、腎、膀胱粘膜等處有不同程度的出血小點,淋巴結出血、充血和水腫,胃腸道有出血性炎癥。
晚期侵襲性豬瘟:隱性感染的母豬所產的仔豬出生后的一段時期內表現(xiàn)健康,在哺乳期內生長良好,一旦斷奶后,仔豬即連續(xù)出現(xiàn)病狀。表現(xiàn)體溫升高到41℃左右,厭食。特征性的癥狀是頑固性腹瀉,糞便由褐色變成黃色。后期由于肛門失禁,糞便沿著后腿淌下,惡臭異常。病豬迅速消瘦,腹下部及耳根皮膚呈紫紅色郁血。治療無效,病程1周左右,以死亡而告終。
剖檢的主要病變是胃腸道有不同程度的充血、出血,大腸段有潰瘍,全身淋巴結水腫、充血和出血,僅有部分病例(約占1/10)的腎、膀胱粘膜呈現(xiàn)小點出血。
在一個地區(qū)或豬場,初次懷疑本病時,必須依賴于實驗室檢查后才能確診。無論是隱性感染的母豬,還是其所產的帶毒仔豬,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即血清中豬瘟抗體的效價低于保護值。同時帶毒豬對疫苗的免疫應答能力很弱,雖經多次接種豬瘟疫苗,其抗體效價仍不能上升到應有的水平。此外還可用Dot-ELISA法等實驗手段,從病死仔豬的脾、淋巴結等臟器中,可檢出或分離到豬瘟病原。
1.2 溫和型豬瘟
見于豬瘟流行的老疫區(qū)或流行后期的幸存病豬,也可能發(fā)生在豬瘟免疫接種制度不健全的農村散養(yǎng)豬。本病主要經水平傳播,各種日齡的豬都可感染,但以青年豬和肥育豬較為多見。病程長達1~2個月,病情發(fā)展緩慢,呈散發(fā)流行,在一個地區(qū)或豬場內不易斷根。病豬的體溫稽留在40℃左右,癥狀時輕時重,食欲時好時壞,糞便時干時稀。病程較長者,皮膚出現(xiàn)淤血斑和壞死塊,以腹下部為多見。有時也出現(xiàn)紫耳朵、干尾巴、紫斑蹄。據報道,這種病豬的皮膚一旦破損或扎針后,局部淌血不止,即血液凝固不良,也是本病的特征之一。病豬日益消瘦,日齡越小,病死率越高。部分肥豬經1~2個月后可能耐過,但失去經濟價值。
慢性豬瘟的主要病變與典型豬瘟接近,但較為輕微,如淋巴結呈輕度出血或只有水腫現(xiàn)象。腎、喉及膀胱粘膜有少量出血點,脾稍腫、邊緣有1~2處小梗死灶?;孛ぐ昴c段可出現(xiàn)潰瘍、壞死,但難得見到扣狀潰瘍的病變。用多種實驗室診斷的方法可查出豬瘟抗原。
2、免疫失敗與亞臨床感染的原因
2.1 免疫程序的影響
免疫程序存在缺陷是造成免疫失敗的主要原因。免疫程序的關鍵是排除母源抗體干擾,確定合適的首免日齡。門常平等(1982)報道母豬在配種前免疫接種的,所產仔豬血中母源抗體的中和效價,3~5日齡時約為1∶64~128。母源抗體的半衰期約10天,仔豬20日齡前可得到母源抗體的保護。25日齡后保護力下降,至40日齡已完全喪失對強毒的抵抗力,45日齡前后母源抗體效價已降至 1∶4~8應為豬瘟疫苗的仔豬首免日期,最好選定在仔豬持有的母源抗體不會影響疫苗的免疫效果而又能防御病毒感染的期間,即母源抗體為1∶8~64時。因此提出20~25日齡和60~65日齡2次免疫的建議,此種免疫程序目前已為多數(shù)豬場采用。如在母源抗體效價尚高時接種疫苗,即會被母源抗體中和掉部分弱毒,阻礙疫苗弱毒的復制,仔豬就不能產生堅強的主動免疫力。
如果確實需要堅持“種豬集中統(tǒng)一免疫”,就必須經常對仔豬的母源抗體進行監(jiān)測,隨時調整仔豬的首次免疫時間,使仔豬首次免疫避開母源抗體干擾,而又不給豬瘟野毒提供感染機會。
2.2 母源抗體的干擾
母源抗體對初生仔豬有保護作用,但也會影響仔豬的免疫效果,即母源抗體的雙重性。因此,在給仔豬使用高質量的疫苗時,能否起良好的免疫效果與母源抗體滴度有關。當母源抗體滴度高時,實施免疫接種,疫苗病毒會被母源抗體中和而不起保護作用。因此,在實施免疫接種前要考慮母源抗體的滴度,同時還要注意母源抗體的整齊度。具體做法是免疫接種前檢測母源抗體滴度,調整母源抗體的整齊度,保證空懷母豬豬瘟的抗體水平不低于1∶64,分娩母豬豬瘟的抗體水平不低于1∶32。對反復接種后抗體水平仍然很低的母豬以及帶毒母豬應徹底淘汰。
2.3 種豬與仔豬的帶毒和排毒
母豬在妊娠期間感染HC病毒均可引起胎盤感染,即引起母豬繁殖障礙。因胎盤感染不死的仔豬往往成為亞臨床感染者,可能長期帶毒、排毒。這些豬常具有免疫耐性,對豬瘟的特異性免疫應答水平很低,易發(fā)生溫和型豬瘟。并且母豬帶毒則對豬瘟疫苗的免疫應答差,并能垂直傳播給下一代,從而引起溫和型豬瘟。
2.4 疫苗質量和使用劑量的影響
我國研制的中國系(C系)豬瘟兔化弱毒是國際公認的最佳疫苗用株,很多歐亞國家采用了C系弱毒苗有效地控制了HC流行。但我國近年來常有免疫失敗的報道,其原因雖然很多,疫苗的質和量有著重要的影響。用不同劑量的C株苗免疫豬,證實免疫劑量與保護水平密切相關。劑量不足時,攻毒后不能阻止強毒在體內復制和帶毒。目前歐洲為消滅HC亞臨床感染,多采用加大免疫劑量的方法。我國豬瘟苗劑量遠低于國際標準,顯然在HC不穩(wěn)定地區(qū)應用這一劑量,不足以切斷HC亞臨床感染引起的惡性循環(huán)。
假若豬瘟的犢牛睪丸細胞苗不是來自SPF牛,而被牛病毒性腹瀉病毒(粘膜病毒)感染,HCV和牛病毒性腹瀉病毒2種瘟病毒之間有較密切的抗原性和血清學關系。兩者同源性很高,能互相誘導一定程度的同源病毒抗體。在西歐國家,豬 牛病毒性腹瀉病毒的感染率很高(20%~40%)。牛病毒性腹瀉病毒感染妊娠母豬可引起繁殖障礙,病毒可經胎盤傳染胎兒,使所產仔豬構成亞臨床感染。污染主要來源是小牛血清,用牛病毒性腹瀉病毒污染的HC疫苗免疫母豬后,仔豬發(fā)生類似先天性HC感染。
2.5 免疫抑制疾病的影響
目前豬群一般不只受一種疾病威脅,豬繁殖與呼吸綜合征、豬流感、偽狂犬病、豬瘟、環(huán)狀病毒都被認為與免疫抑制有密切關系。國外將這類疾病的病毒歸為一類新的病毒因子——免疫抑制病毒。如豬繁殖與呼吸綜合征(PRRS)在豬群中的存在,會使豬體免疫力下降,從而影響HC的免疫保護力。PRRS所引起的最顯著病理變化是嚴重損傷肺泡巨噬細胞,造成其大量破壞,并伴有循環(huán)淋巴細胞及黏膜纖毛清除系統(tǒng)的破壞,從而抑制免疫力,使豬對各種繼發(fā)感染易感。PRRS感染產生的免疫抑制,也可以惡化慢性傳染性疾病,并使豬對其他疾病如豬瘟等各種疫苗的免疫應答下降,造成免疫失敗。
2.6 藥物的影響
一般情況下,使用弱毒疫苗前后—段時間,不應使用抗菌藥物。研究證明,鏈霉素、新霉素、卡那霉素、四環(huán)素、糖皮質激素等藥物或對動物體內抗體的形成有抑制作用,或對T、B淋巴細胞的轉化有明顯抑制作用,從而影響免疫效果。使用抗病毒藥物會對疫苗造成直接破壞,因此,在防疫前后,要注意不能使用抗病毒藥物。
3、控制對策
3.1 要切實提高豬群的抗病能力
健康狀況良好的豬群在免疫時能產生堅強的免疫力,而體質虛弱、營養(yǎng)不良或患有慢性病的豬群免疫應答能力較差。因此,應保證飼喂飼糧的數(shù)量和質量;采取盡可能嚴格的生物安全措施,確保引種安全、防止病原傳入,對生產區(qū)要采取嚴格的消毒、隔離和防檢疫措施;在飼養(yǎng)密度、溫度、濕度、光照和空氣質量等方面采取措施,為豬只創(chuàng)造一個良好的環(huán)境,才能提高豬群的整體健康水平。
3.2 正確使用疫苗
第一,疫苗選擇問題。要確定該種疫病在你的豬場是否一定需要免疫;其次,對于具有多種血清型或亞型的病原微生物,需要選擇合適的血清型的疫苗;再次要選擇符合GMP標準的質量可靠、穩(wěn)定、效果確實的疫苗。
第二,疫苗的保存與運輸問題。疫苗有其嚴格的貯存條件及有效期。疫苗貯藏沒有按出廠規(guī)定,會導致疫苗效力的下降甚至喪失。過期的疫苗效價會降低,不能產生足夠的免疫保護。包裝破損、喪失真空度、瓶蓋松弛、變色的疫苗質量無法保證,也不宜使用。
第三,注意疫苗的使用劑量、對象、接種途徑以及操作人員或作業(yè)系統(tǒng)的可靠性。成功的防疫接種,有賴于正確劑量的疫苗、在正確的時機里、注入適當?shù)呢i的適當部位上。這些說起來簡單,但是往往卻就是被忽略而不能做到的原則。
第四,疫苗在現(xiàn)場使用時,很容易受到污染。含有細菌的灰塵很容易借著污染的注射針頭也可能是清潔的針頭在抽取藥液時因接觸了遭污染的橡皮塞子,這些都會使細菌進入疫苗內。而這些疫苗若貯存不當,細菌有可能在瓶內大量繁殖。遭污染的疫苗或針頭打豬只,接種的豬可能因而導致局部膿腫,甚至全身性敗血癥而死亡。
第五,正確選擇稀釋液稀釋疫苗。稀釋液的質量對疫苗效價的影響較大,有的疫苗生產廠家有提供稀釋劑,部分疫苗的稀釋劑還具有免疫增強劑的功能。因此,需要根據疫苗生產單位推薦的方法選擇稀釋液。
第六,疫苗接種時需要考慮患病動物和健康動物,一般情況下患病動物不宜接種疫苗。
第七,疫苗購買到注射之間的存放。種類和劑型不同的疫苗,其保存條件溫度和有效期不盡相同,最好按照產品說明書在指定的溫度條件下保存和運輸,稀釋液和疫苗要根據說明書分開貯存。活疫苗對溫度波動非常敏感,運輸和保藏過程中一定要采用“冷鏈”系統(tǒng),盡量避免溫度忽高忽低,切忌反復凍融,否則引起失活或效價降低。滅活疫苗不可冷凍,不得置于0℃以下保存。
第八,疫苗使用前最好檢測其有效性。首先檢查疫苗的廠家品牌、生產日期和有效期、質檢證明、防偽標識、包裝完整性、運輸和保存狀況等,初步掌握疫苗質量。對于活疫苗,需要檢測其真空度,防止光照和受熱。對于滅活疫苗,重點要查其是否破乳分層、變色、破損,注意不得凍結和受熱。疫苗的有效性最終還需要經過動物接種來驗證。
3.3嚴禁使用發(fā)霉變質飼料
霉變飼料含有各種霉菌毒素,可引起肝細胞的變性壞死,淋巴結出血、水腫,嚴重破壞機體的免疫器官,造成機體的免疫抑制。因此,要嚴格控制飼料和各種原料的質量。2003、2007年我省大部分地區(qū)秋收季節(jié)陰雨連綿達60天之久,造成大量玉米不同程度霉變。檢驗中發(fā)現(xiàn)大多數(shù)經產母豬豬瘟抗體水平很高,而保育豬和育肥豬總是免疫不合格。玉米霉變是造成豬瘟免疫失敗的一個重要原因。
3.4控制免疫抑制性疾病
近年來,豬的免疫抑制性疾病呈上升趨勢。豬繁殖與呼吸綜合征、偽狂犬病、環(huán)狀病毒感染、喘氣病等都能破壞免疫器官,導致豬瘟的免疫失敗。因此,在生產實踐中,應按照免疫程序加強這些疾病的預防和控制。
3.5 淘汰亞臨床感染豬
第一,加強HC診斷和免疫監(jiān)測,做好免疫監(jiān)測是減少HC發(fā)生的重要手段。應用免疫檢測可隨時掌握豬群的免疫狀態(tài),制定適合于該豬場合理的免疫程序,并隨時淘汰免疫耐受豬(疫苗接種后不產生或僅產生低水平抗體的豬),保持豬群的整體免疫。此外,結合HCV抗原檢測,堅決淘汰隱性感染或潛伏感染的種公豬和母豬,消除引起仔豬先天感染和免疫耐受的傳染源。
豬瘟免疫監(jiān)測的重點應放在母源抗體水平、免疫應答效果、亞臨床感染和疫苗效價的監(jiān)測上。
根據產仔季節(jié),在防疫高峰期后1個月內,隨機采取免疫豬血清做抗體監(jiān)測,計算總保護率。如總保護率在50%以下,顯示免疫無效。同時根據抗體的分布,分析是否存在亞臨床感染。
另外,造成豬瘟持續(xù)性感染的根源在于母豬帶毒,即妊娠母豬自然感染低毒力或中等毒力的豬瘟病毒后引起潛伏性感染。帶毒母豬妊娠后豬瘟病毒通過胎盤感染胎兒造成垂直傳播,帶毒公豬也可通過精液傳染母豬,也可傳播給仔豬。帶毒母豬通過垂直傳播和水平傳播,造成豬瘟的持續(xù)感染。同時,先天感染豬瘟的仔豬產生后無免疫耐受性,經反復注射疫苗不產生抗體,成為持續(xù)性感染的帶毒豬。如果這種豬被誤作后備種豬培養(yǎng)就會形成新的帶毒種豬群。這樣會造成豬瘟感染的惡性循環(huán)。因此,對豬場除進行豬瘟抗體的定期檢測之外,還要進行種豬的帶毒檢測以使種豬群的豬瘟得到控制與凈化。
第二,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和適當加大免疫劑量
在什么時間接種何種疫苗,是養(yǎng)豬場最為關注的問題。目前還沒有一個免疫程序可通用,而生搬硬套別人的免疫程序也不一定行得通,最好的做法是根據本場的疫病實際發(fā)生情況,考慮豬場所在地區(qū)的疫病流行特點,結合豬群的種類、年齡、飼養(yǎng)管理、母源抗體的干擾以及疫苗的性質、類型和免疫途徑等各方面因素和免疫監(jiān)測結果,制定適合本場的免疫程序,在此提供一個許多豬場采用的豬瘟免疫程序,供參考。
20~25日齡: 豬瘟兔化弱毒活苗,首免
60~65日齡: 豬瘟兔化弱毒活苗,二免
200~220日齡:豬瘟兔化弱毒活苗(種豬),三免
種用成年公、母豬每年預防2次,間隔6個月。
多數(shù)學者認為適當提高免疫劑量有利于提高抗體水平,同時加大劑量亦可中和一定的母源抗體。可供參考的免疫劑量為種豬4~6頭份;仔豬2~3頭份;仔豬母源抗體在1∶32以上時(25日齡左右),以4頭份疫苗劑量的免疫效果最佳。
針對豬瘟流行新特點,應當引起各地政府專業(yè)主管部門及養(yǎng)豬企業(yè)的重視,加強檢疫監(jiān)督,完善豬瘟抗體的檢測制度,嚴格執(zhí)行生豬生物安全生產體系,做到精細化養(yǎng)豬。給豬群創(chuàng)造一個良好的生物安全環(huán)境,避免一切不利因素的影響,嚴格執(zhí)行科學的免疫程序,真正地駛向健康養(yǎng)殖的軌道。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4
 樓主| 發(fā)表于 2010-3-16 10:54:47 | 只看該作者
謝謝樓上認真的回復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5
發(fā)表于 2010-3-16 17:52:17 | 只看該作者
很像豬瘟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6
發(fā)表于 2010-3-16 21:24:26 | 只看該作者
不知你的產房通風怎么樣,我的經驗是,如果用藥不行的話就不要再用了,選個好天,母豬帶仔豬一起哄到院內的空閑地放,有二天就好,個人意見可以一試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7
發(fā)表于 2010-3-16 21:56:02 | 只看該作者
豬瘟,慢性啊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8
發(fā)表于 2010-4-9 08:54:30 | 只看該作者
免疫力低下加上疫苗的品質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9
發(fā)表于 2010-4-9 10:22:37 | 只看該作者
此病變不典型,需實驗室診斷,帶好豬瘟疫苗,看看有沒有外源微生物污染!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40
 樓主| 發(fā)表于 2010-4-9 12:26:42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39# 黑騎士


    典型的豬瘟病理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注冊

本版積分規(guī)則

發(fā)布主題 快速回復 返回列表 聯(lián)系我們
中國畜牧人網站微信公眾號

畜牧人

中國畜牧人養(yǎng)豬微信公眾號

畜牧人養(yǎng)豬

關于社區(qū)|廣告合作|聯(lián)系我們|幫助中心|小黑屋|手機版|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5824號

北京宏牧偉業(yè)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京ICP備11016518號-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5-2-5 16:48, 技術支持:溫州諸葛云網絡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