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8430|回復: 6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訪客發(fā)言] 藥象體會—黃芪(轉載)

  [復制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發(fā)表于 2010-8-23 16:23:31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黃芪為豆科植物蒙古黃芪和莢膜黃芪的根。
  黃芪在《神農本草經》中原名黃耆。李時珍說:耆,長也。黃耆色黃,為補藥之長,故名。今天我們通俗的叫法都寫作黃芪。
  黃芪主要分布在我國北方,內蒙古、山西、東北等地。黃芪也是多年生草本植物,跟甘草一樣,都屬于豆科植物,長得也有一些相似之處。跟甘草相比,黃芪就顯得稍微嬌氣一些,喜歡生長在陽光充足,土層深厚,土壤肥沃的地方,對生長環(huán)境比較挑剔一些。
  黃芪的植株長得比甘草要高大一些,地上莖直立,能長到一米五左右。黃芪的葉子是奇數羽狀復葉,小葉數目很多,一柄復葉大多有二三十枚小葉。這么多小葉,整整齊齊地排列在總葉柄的兩邊,對稱分布,就像兩排站崗的士兵,整齊劃一,很有精神,而且這些小葉長得都很平整,形狀大小也幾乎一樣,一個挨著一個,沿著一個柔和的弧度,很溫順地伸展出來,一看就給人一種溫和柔順,端莊大方的感覺。黃芪的莢果在長大后,也是整整齊齊地掛在枝頭,給人低眉順眼的感覺。所以黃芪的這股氣就如行云流水一般,顯得非常的流暢而柔和。這與甘草的葉子和莢果略有皺曲的形態(tài)完全不同,所以跟甘草相比,黃芪偏于流通,而甘草偏于固守。
  黃芪的花是淡黃色的,葉子是普通的綠色,這都與甘草的紫色花和深綠葉不同,所以黃芪的這股氣就比甘草的更淡一些,更輕靈一些。
  黃芪的根是圓柱形,一根直下,幾乎沒有側根,有些長得比較長的,形如箭桿,所以黃芪又有箭芪之名。黃芪這種一莖直上,一根直下的形態(tài),與其小葉整齊舒展的氣勢完全呼應,都體現出了黃芪這股氣的柔和通暢之性。
  黃芪的根一般是長2-3年就要及時采挖,長得年頭過長的黃芪,容易在根中產生黑心,所以我們臨床上用的黃芪,一般沒有太老太大的,都屬于比較嫩的根。
  臨床常用的黃芪飲片,多是斜切片,這樣的切片,更有利于黃芪藥氣的溶出,所以藥效相對圓切片更好一些。比較好的黃芪飲片,是淡淡的黃白色,有一股淡淡的清香,拿一片捏在手里,軟軟的,柔韌性很好,這種綿軟的感覺越好,說明黃芪的氣越柔和,因此質量好的黃芪又被稱作綿黃芪。
  黃芪的這股清香綿軟之氣,帶著一股緩緩流通之勢,與人體土氣雍容緩和的特性也是非常接近的。所以用黃芪來補氣就是很自然地事情了。
  《內經》講,正氣存內,邪不可干。只要人體正氣充足,就不會患病。從這一點來講,只要是生病了,大部分都有正氣虛的因素在內。而黃芪的這股氣,比較柔和,比較清淡,溫香順暢,與小兒清純柔和而又生機勃勃的一氣尤其相似,所以《神農本草經》講黃芪主小兒百病。尤其是一些小兒虛證疾病,黃芪確實有不錯的治療效果。有一個小孩患心肌炎久而不愈,一老和尚教以黃芪五百克煎服發(fā)汗,連服三天,出了三天汗,這個孩子的心肌炎就好了。這就是正氣足則邪氣自去,孩子本身生發(fā)之氣比較盛,得大量黃芪相助,所以效果比較顯著。實際上每天用60g左右的生黃芪煎服,長期喝一段時間,對一些單純虛證的心肌炎患兒,效果也是不錯的。
  黃芪的這股氣比較綿軟柔和,力量不是很大,所以在補虛扶正時,要想有比較明顯的效果,大多需要用的量比較大。一般情況下,黃芪至少要用到二三十克以上才會有較為明顯的效果。而氣虛明顯需要重用黃芪的時候,我們就要有韓信將兵的氣魄,多多益善。張錫純前輩善用黃芪以升舉大氣,創(chuàng)制以黃芪為主的升陷湯,治療大氣下陷之證,是為知人善用者。
  臨床上有一些中氣大虛的慢性疾病,比如內臟脫垂,慢性腸炎等,有時久治不效,可能就是因為自身氣虛不能運行藥力。你摸他的脈,綿軟無力,屬于明顯的氣虛,加用大量黃芪100-300g,往往可以收到扭轉乾坤的效果。當然,也有個別時候,黃芪用量太多了,會引起氣滯中滿,岳美中老先生的經驗是服陳皮即愈。因此我在大量使用黃芪時,大多會伍以小量陳皮。
  黃芪溫香微甘,其氣清輕,主補一身之氣而又偏于走表,所以又是外科治療癰疽等皮膚病的要藥,常被用來托膿生肌。癰疽等疾病,傷肌損肉,氣血耗損,正氣大虛,正需黃芪大補一身之氣。而黃芪本身之氣,類似小兒之氣,天然地具有一股緩和生發(fā)之性,更有利于創(chuàng)面的生肌長肉。有一個女孩,不慎皮膚感染,導致全身皮下膿腫,諸藥久治不效。后來有一老中醫(yī),用一味黃芪60g,每日煎服,月余漸愈。
  在補氣方面,有一個著名的方子——玉屏風散,也是以黃芪為主,配合白術、防風,治療氣虛自汗為主的虛證。有些身體比較虛,經常容易感冒的,一動就容易出汗的,吃上一段時間玉屏風散,體質慢慢就會好起來。動則耗氣,耗氣則虛,虛到氣不自收,就會動則汗出,出現自汗。黃芪把一身之氣補足,則一氣周流如故,升降回環(huán),不致有升無降而自汗。
  所以黃芪止汗,只是用于氣虛不斂導致的虛汗效果最好。有些術后的患者,由于手術耗傷氣血太過,術后一周內往往稍微一動就全身大汗淋漓,這是氣虛自汗比較嚴重的情況,這時用一味黃芪120g濃煎頻服,自汗的癥狀大多一兩劑即可汗止而愈,效果非常理想。
  黃芪用量足了,對于單純的虛證,見效大多非??臁_@得益于黃芪這股清輕之氣相對流暢通達的特性。從一氣周流的角度來說,黃芪這股氣可以隨著人體本身的一氣周流升已而降,也就是既能升又能降,所以黃芪既可以用來升舉大氣下陷,治療內臟脫垂之類疾病,又可以用來斂收一氣,治療氣虛自汗等癥。
  黃芪雖然見效比較快,但是來得快,去得也快。黃芪這股氣本身比較緩和,藥力不猛,流通性又比較好,所以很快就散開了,藥效不夠持久。所以對于突發(fā)的暫時性虛證,比如動則汗出,術后自汗等,重用黃芪的效果最好。
  正因為黃芪的這些特性,所以黃芪長于補虛,短于祛邪。對于一些結滯比較重的疾病,黃芪的這股流通之力就顯得太弱了,根本不足以除病。尤其是氣滯或者氣結,需要破氣流通的情況,黃芪是禁忌使用的。用上黃芪補氣,只是徒然增加一氣的郁滯而已。
  但是有一種情況,黃芪還是可以用來祛邪的,那就是邪氣本身也可以較好流通的時候。這種情況多見于氣虛水腫。仲景在“水氣病篇”也用黃芪來治療水腫,正是氣虛水腫的情況。在《冷廬醫(yī)話》中有一個醫(yī)案,某患腫脹,自頂至踵皆遍,氣喘聲嘶,大小便不通,先用黃芪而病緩,后更醫(yī)迭進驅濕猛劑,竟至危殆。仍以前方挽回,用黃芪至數斤,腫脹全消而愈。
  其實黃芪治療汗出與治療水腫是類似的,汗液與水濕都是可以流通的津液,氣行則水行,仲景治水正是著眼于氣而收效于水。用黃芪補氣行氣,一氣恢復正常的周流,自然汗止腫消,病隨氣愈。古人云,黃芪無汗可以發(fā)汗,有汗可以止汗,也是這個意思。
  還有一種無形的邪氣,氣虛發(fā)熱的熱邪,用黃芪治療的效果也非常好。這就是我們所熟知的甘溫除大熱。這種氣虛發(fā)熱其實也算不上大熱,只是大多纏綿難愈,發(fā)作有時。根本原因還是在于一身周流之氣過于虛弱,導致升降不利,郁滯成熱。用黃芪把氣補足,氣行通暢,自然熱退病愈?!赌戏结t(yī)話》里面記載了一個醫(yī)案,一名推銷員因疲于奔波,生病發(fā)熱,每下午1時發(fā)熱至39度,到下午3時漸退,熱退則神疲汗出。以氣虛發(fā)熱論治,用補中益氣加黃芪45克,數劑而愈。
  中藥配伍當中,黃芪畏防風,惡鱉甲、白鮮皮。防風柔潤善于熄風,不利于黃芪的通行,故欲以黃芪通散者,不宜與防風同用。而玉屏風散中黃芪與防風同用,是取防風之斂潤,而助黃芪之斂藏,相輔而相成。鱉甲長于破氣,白鮮皮偏于耗氣,皆足以消耗黃芪補氣之功,一般也不宜同用。但氣虛而病結時,亦可同用,借黃芪補益之力以為攻病之后盾,可以收到去病而不傷正的效果,臨床上可以靈活斟酌。
  黃芪用的是它這股和暢之氣,所以臨床上我多用生黃芪,一般不用炙黃芪。黃芪用蜜炙過之后,通行之力會大大減弱,而多了明顯的柔潤之性,就不再適合大劑量使用,因此我在臨床上很少使用炙黃芪。如果感覺生黃芪偏于溫燥,需要溫潤一點,可以少佐當歸同用,比用炙黃芪更好。
  最后來看一下《神農本草經》對黃芪的綜述:
  黃芪,味甘,微溫。主治癰疽,久敗瘡,排膿止痛,大風,癩疾,五痔,鼠瘺,補虛,小兒百病。

  來源:民間中醫(yī)  根塵不偶
中國畜牧人網站微信公眾號

評分

參與人數 1論壇幣 +1 收起 理由
nety + 1

查看全部評分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
沙發(fā)
發(fā)表于 2010-10-11 20:36:48 | 只看該作者
好,頗有研究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板凳
發(fā)表于 2010-10-12 08:11:29 | 只看該作者
是好東西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地毯
發(fā)表于 2011-9-6 21:06:12 | 只看該作者
好,讀后有感?。?/td>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
發(fā)表于 2012-12-31 18:30:30 | 只看該作者
就是不知道怎么用。用量如何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6
發(fā)表于 2013-3-23 12:31:03 | 只看該作者
蠻不錯的,對于新手學習中藥入手滿意幫助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注冊

本版積分規(guī)則

發(fā)布主題 快速回復 返回列表 聯系我們
中國畜牧人網站微信公眾號

畜牧人

中國畜牧人養(yǎng)豬微信公眾號

畜牧人養(yǎng)豬

關于社區(qū)|廣告合作|聯系我們|幫助中心|小黑屋|手機版|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5824號

北京宏牧偉業(yè)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京ICP備11016518號-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5-1-15 23:19, 技術支持:溫州諸葛云網絡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