猶太人貝內(nèi)特?瑟夫在自傳《我與蘭登書屋》中寫道:
“一點點幽默就能讓我們的生活有勁頭。”這一直是我的信條。有人曾經(jīng)問我,“你希望自己的墓志銘上寫什么?”我總是說,我希望這樣寫:“每當(dāng)他走進房間,人們總是因為他的到來而更快樂?!?br />
是啊,幾千年來猶太人生活太苦了,唯有幽默是他們的生活動力,唯有幽默讓他們戰(zhàn)勝世俗生活的無聊,同時也唯有幽默讓他們更有魅力。猶太人笑在臉上,哭在心里;笑對自己,哭對上帝。幽默成為他們鞭撻世界、尋求自我超越的最好武器。不妨先講第一個笑話:
有一個人想深入了解猶太人的思想和精神,但讀完《圣經(jīng)》等典籍后,仍覺對猶太人知之甚少。后來,他聽說《塔木德》才是猶太人最重要的典籍,于是便向一位拉比請教。
拉比對他說:“雖然你有良好的愿望,但恐怕你現(xiàn)在的知識還不足以真正理解《塔木德》?!?br />
這個人很執(zhí)著,堅持讓拉比給他講講《塔木德》。拉比無奈,先向他問了一個問題:“有兩個男孩一起打掃煙囪。打掃完后,兩人從煙囪中出來,一個男孩滿臉烏黑,另一個臉上卻沒有一點煙塵。你認為哪一個男孩會去洗臉呢?”
這個人回答說:“當(dāng)然是那個弄臟了臉的男孩去洗臉?!?br />
拉比笑著對他說:“你錯了,兩個孩子打掃完煙囪時,一個臉臟一個臉凈,臉臟的男孩看到對方臉凈,就覺得自己的臉也是干凈的;而臉凈的男孩看到臉臟的男孩,會認為自己的臉也是臟的。因此,只有可能臉凈的男孩去洗臉?!?br />
聽到這,那人恍然大悟,要求拉比再問他一個問題。結(jié)果拉比把剛才的問題重復(fù)了一遍,那人立刻就回答:“當(dāng)然是臉干凈的男孩去洗臉了?!辈涣侠扔中α耍骸澳阌皱e了,恐怕你是沒資格讀懂《塔木德》了?!?br />
那人大惑不解,問道:“我的答案就是您剛才告訴我的,那到底什么是正確答案呢?”
拉比聳聳肩解釋道:“既然是兩個男孩一起打掃煙囪,怎么可能是一個臉干凈一個臉臟呢?”
也許有人會說,拉比所言完全是一種詭辯論,因為問題的前提就是“一個臉干凈一個臉臟”,而最后他卻說“怎么可能是一個臉干凈一個臉臟呢?”這豈不是自相矛盾?如果您這樣思考這個問題的話,只能說“你又錯了”,《塔木德》絕不告訴人死的知識,而是告訴人一種思維的方式,即“活的智慧”,猶太人將那些讀了很多書卻沒有智慧的人比做“背著書本的驢子”,毫無用處。只有滾動的智慧,才能不斷發(fā)展和創(chuàng)新,才能成為真正聰明的人。猶太人有一個《瞎子打燈籠》的故事,同樣耐人尋味: |
版權(quán)聲明:本文內(nèi)容來源互聯(lián)網(wǎng),僅供畜牧人網(wǎng)友學(xué)習(xí),文章及圖片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quán)利,請及時聯(lián)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