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土機在田里作業(yè) ,不是在犁地 ,而是在刨掉地里已經長成的卷心菜 ,農民含淚發(fā)出感嘆。
在上海金山區(qū) ,面對千畝良田里無法找到銷路的卷心菜 ,為了不影響下一季蔬菜的種植 ,菜農們不得不狠心把數(shù)百萬斤的勞動成果親手毀掉 。去年以來,全國各地包括卷心菜在內的蔬菜種植過 多,加上上市期又太集中導致供大于求 ,于是出現(xiàn)了菜賤傷農的局面 。
我八年級下的歷史書里有講到,世界大戰(zhàn)發(fā)生后出現(xiàn)的經濟危機也跟這個類似。
里面講到運輸?shù)某杀颈荣u價還高,人民因為失業(yè)了又買不起(這里是供大于求)賣家不得不自己銷毀商品。(我當時看了就震精了!——這種事也會發(fā)生?)
1929經濟危機中的倒牛奶事件
為什么要倒掉牛奶 呢,就算再怎么廉價賣也會挽回一點損失???
最佳答案 資本主義經濟危機是生產過剩的危機。其一般特征是:大量商品賣不出去,企業(yè)紛紛倒閉,生產大幅度下降,失業(yè)工人急劇增多,信用關系遭到嚴重破壞,物價下降,現(xiàn)金奇缺,整個社會經濟生活陷于極端混亂和癱瘓之中。在資本主義私有制下,個別企業(yè)的生產是有計劃有組織的,但整個社會生產卻處于無政府狀態(tài),這就不可避免地導致整個社會經濟的比例失調;同時,資本家為了追逐利潤,一方面盲目擴大生產,另一方面拼命剝削工人,造成生產巨大增長的趨勢同勞動群眾有限購買力之間的矛盾。上述矛盾的發(fā)展結果,必然導致生產過剩危機。這種生產過剩,并不是絕對的過剩,而是一種相對的過剩,不是說生產出來的東西超過了廣大勞動人民的實際需要,而是同勞動人民的購買力相比,超過了有支付能力的需求。所以,在資本主義國家發(fā)生經濟危機的時候,一方面,大量商品堆積如山,賣不出去,為了維持農產品的價格,農業(yè)資本家和大量農場主叫喊生產過剩,大量銷毀“過?!钡漠a品,用小麥和玉米代替煤炭做燃料,把牛奶倒入密西西比河,使這條河變成“銀河”,把棉花、布匹燒掉;另一方面,日益增多的失業(yè)工人家庭正在為得不到必要的食物營養(yǎng)而犯愁。
由此可見,“倒牛奶”只是為了解決經濟危機。資本家的本質是沒有限度地追求利潤最大化,倒掉牛奶,只是因為此時牛奶的價格太低,而為了維護較高的價格,他們寧愿倒掉牛奶,等待價格回升再重新生產。
以上內容百度的,曾經被灌輸認為只有“邪惡”的資本主義才能發(fā)生的事情,活生生的出現(xiàn)在和諧社會,“邪惡”怎能用一個蒼白來形容啊~!!! 再看看今年1季度的貿易逆差,人民幣升值,CPI的被統(tǒng)計,出口面臨的困境…還有美國國債貶值,長期以來血汗工廠換來的出口創(chuàng)匯瞬間變成浮云,還有…哥真的不明真相了!
|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lián)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lián)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