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 align=center><br>
<br>
<br>名山不厭百回游,北京大學的楊辛教授,截至2000年8月就攀登了33次泰山,按他的說法:生有涯,學泰山無涯。泰山的文化內涵博大精深,它以儒家思想為主導,融合道家思想、佛教思想為一體,它對人的精神影響既是哲理的、倫理的,又是審美的。<br>走過朝陽洞不遠,在盤道旁的一塊巨石上刻有一首楊先生的《泰山頌》:高而可登,雄而可親,松石為骨,清泉為心,呼吸宇宙,吐納風云,海天之懷,華夏之魂。<br>
<IMG onmouseover="javascript:if(this.width>520)this.width=520;" style="CURSOR: hand" onclick=javascript:window.open(this.src); src="http://www.liaoliaosky.com/attachments/month_0610/52t8_103800.jpg" onload="javascript:if(this.width>520)this.width=520;" align=absmiddle border=0><br>
圖片說明:了了2006年10月20日攝于泰山<br>
<br>從87年第一次登臨泰山,時至今日,登臨泰山的次數(shù)已經(jīng)超過50余次,雖然如此,但對于泰山的了解,也僅僅限于“一葉障目”,卻“不見泰山”的全部,而每一次的登臨,都有不一樣的感覺,也有不一樣的收獲,泰山與我,已經(jīng)猶如轉經(jīng)筒與藏傳佛教徒,有了一種無法割舍的“緣”。<br>從今年7月份開始,去過了黃山,也去過了華山,還到了珠峰大本營,可泰山在我心中仍然是最近的,也是最親切的!<br>正如岱頂?shù)哪莻€“五岳獨尊”的刻石,只要到過泰山的游客,總會在那塊刻石前留影,以此作為“到此一游”的信物。<br>
<IMG onmouseover="javascript:if(this.width>520)this.width=520;" style="CURSOR: hand" onclick=javascript:window.open(this.src); src="http://www.liaoliaosky.com/attachments/month_0610/c02g_142228.jpg" onload="javascript:if(this.width>520)this.width=520;" align=absmiddle border=0><br>
圖片說明:了了2006年10月20日攝于岱頂<br>
<br>也許正是“五岳獨尊”的影響,以致于我們世代自稱“中央之國”,國家無論大小、強弱,也言必稱“大”:大唐、大宋、大明、大清。這一點對于我們今天經(jīng)營的企業(yè)也是如此,路邊一個小吃攤,也敢掛上一個“大酒店”的招牌,一個3、5人的小作坊,對外也可以稱為“某企業(yè)集團”、“某國際連鎖機構”。<br>這種“獨尊”的大意識,讓嗤笑了幾千年“夜郎”的我們最終成了“夜郎”。<br>自尊是不可缺少的,但泰山也在提醒我們:放眼天外,呼吸宇宙,吐納風云。<br>就在那塊“五岳獨尊”刻石的左側,也刻了四個小字:昂頭天外。<br>“泰山不辭細土故能稱其大”,“登泰山方知天地大”――――――<br>這才是真正的“泰山”!<br>
</p> |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lián)網(wǎng),僅供畜牧人網(wǎng)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lián)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