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飯后去農大散步,正好有聯(lián)合國常駐代表王英凡的講座海報,可走進報告廳時,卻被當在了報告廳外面,不知是報告廳太小了,還是只允許一定級別的人參加。<br>人,都有走出去的欲望,而王英凡不但走過了世界的各個角落,而且還很風光,因為他是我們國家的代表。<br>而像他一樣如此幸運的人并不多,在農村,有的人可能一輩子都沒有離開生他養(yǎng)他的家鄉(xiāng),活動范圍也不會超過方圓100公里,雖然空間不大,但他們也是從生到死,也是一輩子,也許是一種幸運!<br>然而,即使是牧民,藏族人一出生就知道轉山,而且還必須結合一種形式——磕長頭,一個藏族人一生要磕10萬次等身長頭,他們知道自己每天轉哪里、每年轉哪里、這一生一世轉哪里。<br><IMG onmouseover="javascript:if(this.width>520)this.width=520;" style="CURSOR: hand" onclick=javascript:window.open(this.src); src="http://www.liaoliaosky.com/attachments/month_0611/kh0o_171053.jpg" onload="javascript:if(this.width>520)this.width=520;" align=absmiddle border=0><br>
圖片說明:了了2006年9月4日攝于拉薩八廓街<br>
<br>至于為什么要歷經遙遠的路途、艱辛的苦行、嚴格的程式——磕長頭的儀式,來完成他們一生的轉山、轉經?<br>也許真的正如六世達賴倉央嘉措所言:<br>“那一刻/升起風馬/不為乞福/只為守候你的到來<br>那一日/壘起瑪尼堆/不為修德/只為投下心湖的石子<br>那一月/搖動所有的經筒/不為超度/只為觸摸你的指尖<br>那一年/磕長頭在山路/不為覲見/只為貼著你的溫暖<br>這一世/轉山轉水轉佛塔/不為輪回/只為途中與你相見”<br>轉山是上天給予西藏人的一種特殊恩賜,我們可以想象一下,在三十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僅有不足一萬人,也許,只有在路上,他們才會遇到自己的“緣”!<br>在路上,用自己的身體丈量自己的信仰,在外人看來有點不可思議、甚至偏執(zhí),但他們已經將這種表達了某種生命信仰的儀式化成了一生的習慣,因此他們從未感覺到苦,他們在享受著在路上的感覺。<br>“不為輪回,只為途中與你相見”, 遇到了是一種緣,各奔東西也是緣;相守是緣,擦肩而過也是緣。<br>在路上,本身就是一種難得的“緣”!<br>
|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lián)網(wǎng),僅供畜牧人網(wǎng)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lián)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