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廣東大華農動物保健品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大華農”)上市進程的推進,其背后的廣東明星企業(yè),國內最大的肉雞、肉豬生產供應基地——溫氏集團受到資本市場更多的關注。 溫氏集團總裁溫志芬近日對外公布,今年該集團預計家禽出欄7.1億羽,生豬出欄490萬頭,全年銷售額將達220億元,其中養(yǎng)雞業(yè)務貢獻60%,養(yǎng)豬業(yè)務占30%,其他僅占10%。 大華農招股書和溫氏集團短期融資券募集說明書的公開數據顯示,溫氏集團上半年虧損1.05億元,但前三季度卻盈利10.06億元,這意味著僅僅第三季度,溫氏集團就盈利11.11億元,這一數字超過去年全年。 和很多民營企業(yè)一樣,溫氏集團也是起步于一個小養(yǎng)雞場。1983年5月,47歲的原新興縣食品公司干部溫北英停薪留職,聯(lián)合溫北英、梁洪初、嚴百草、溫澤星等七戶自愿入股,每股1000元,共集資8000元,創(chuàng)辦了勒竹畜牧聯(lián)營公司。兩年之后,這個規(guī)模不大的養(yǎng)雞場就開始實施全員持股,將純收益的40%用于分紅,開始實行“以勞帶資”的全員股份合作制。 大華農招股書顯示,溫氏集團的所有股權均由44名自然人和代表7894名員工持股的溫氏集團工會持有。 1989年,肉雞市場價格疲軟,勒竹雞場采取對養(yǎng)雞農戶保價回收肉雞的措施,決定把原來的“代購代銷”變?yōu)椤氨r收購”。即溫氏向合作養(yǎng)殖戶提供雞苗、飼料和獸藥,按照約定的價格回收合作養(yǎng)殖戶的成雞,銷售環(huán)節(jié)的損失用其他經營環(huán)節(jié)的利潤來補。 目前國內采取“公司+農戶”模式較為成功的有新希望(000876.SZ)旗下的六和集團、雛鷹農牧(002477,股吧)(002477.SZ)等企業(yè),但并不是所有企業(yè)采取“公司+農戶”模式都獲得了成功。 “豬肉價格市場價是6.2元一斤的時候,企業(yè)按照6.5元一斤收購,農戶當然愿意賣給企業(yè),但是當市場價是8.5元一斤的時候就不好說了?!彼沿i網分析師馮永輝表示,很多企業(yè)都曾到溫氏取經,但是真正成功的卻不多,這是因為,“公司+農戶”模式中最核心的是合理有效的利益分配機制以及行之有效的管理方式。 以2004年的禽流感為例,溫氏在短短的42天時間因禽流感的影響帶來了2.2億元的經營虧損,但公司仍然保證養(yǎng)雞戶每只雞有一元的利潤。禽流感風波過后,市場好轉,公司即時出臺文件要求各公司迅速將利潤調高到每只雞1.5~1.8元。 廣東省家禽業(yè)協(xié)會副秘書長陳麗琴對本報記者表示,溫氏集團“公司+農戶”模式的成功,還有一大原因是其大本營位于粵西山區(qū),當地經濟相對不發(fā)達,農戶與之合作積極性較高,如果是在廣州等經濟發(fā)達地區(qū),這種模式可能就很難奏效。大華農招股書顯示,2009年,溫氏集團的40多萬合作農戶獲利15.1億元,戶均獲利3.6萬元。 來源:第一財經日報 作者:林向 更多家禽資訊、行情、精華資料請登錄中國畜牧人網站家禽頻道: http://m.ffers.com.cn/poultry/ ![]() |
畜牧人
畜牧人養(yǎng)豬
關于社區(qū)|廣告合作|聯(lián)系我們|幫助中心|小黑屋|手機版|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5824號
北京宏牧偉業(yè)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京ICP備11016518號-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5-7-23 12:19, 技術支持:溫州諸葛云網絡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