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析因法確定微量元素需要量的準確性和可靠性取決于計算公式中數據和參數的準確性。不同生長時期微量元素的沉積量可通過比較屠宰試驗獲得;內源損失量可利用同位素示蹤技術或外推法,測定糞、尿中不同來源微量元素含量獲得;微量元素的生物學效價通過消化試驗、代謝試驗和斜率比法來確定。 利用析因法評定需要量有以下優(yōu)點:第一,不需要誘導缺乏癥,減少了對日糧的要求;第二,使用靈活,可以估算不同類型日糧與品種的需要。由于動物代謝的復雜性和環(huán)境因素的影響,目前在微量元素內源排泄,日沉積量上還未取得一致的看法。 2 影響微量元素需要量的因素
2.1 評定指標
微量元素需要量受評定指標的影響。生產性能是評定微量元素需要量最常用的指標,肉仔雞用日增重,蛋雞用產蛋率或產蛋量(Fisher[1],1986)。超過需要的元素含量在一個較寬的范圍不影響動物生產性能(圖1)。一般認為,以動物最佳健康狀況為目標獲得的微量元素需要量大于最高生產性能獲得的結果。已有報道表明,單獨用日增重評價肉仔雞錳(Gallup等[2],1939)和鋅(Marzo等[3],2002)需要量的結果應用于生產存在風險,有可能出現缺乏癥。 以錳為例,20世紀50年代以前對錳需要量的研究多以增重、腿病率和產蛋率等為指標,結果表明,50.00 mg/kg的錳就足以滿足生長雞對錳的需要。NRC[4](1994)依據上述研究結果建議生長雞、肉仔雞和種雞錳的需要量均為60.00 mg/kg,產蛋雞為30.00 mg/kg。Baker等[5](1986)等以骨灰錳和膽汁錳濃度為指標,評定的結果為42.00 mg/kg;羅緒剛等[6](2003)以蛋殼強度為指標評價錳的需要量為45.00 mg/kg,以心肌錳含量和心肌細胞線粒體錳MnSOD活性為指標,錳的需要量分別為100.00 mg/kg和105.00 mg/kg。微量元素主要以酶或輔酶形式發(fā)揮生物學功能,以特定酶分子的基因表達及其活性評價微量元素需要量更能直接敏感地反應微量元素生物學功能,但動物的生長、繁殖、泌乳等任何一種生命現象都是諸多分子共同作用的結果,單獨用一種或幾種分子的基因表達及其活性是否能客觀反應微量元素生理功能還需進一步研究。表1總結了以不同指標獲得的評價銅、鐵、鋅、錳需要量的研究結果。 2.2 鈣和纖維素高鈣增加鋅的排泄,補充一定鋅(30.00 mg/kg)不能減輕高鈣導致鋅的缺乏(Grance[19],1981)。鈣能與植酸形成復合物,此復合物進一步與鋅作用形成鈣—植酸—鋅的三元復合物,這種三元復合物比植酸—鋅的二元復合物更難被動物利用(Fordyce[20],1987)。也有學者認為,鈣在消化道結合植酸,消除了植酸對鋅的干擾,由此可提高鋅的利用率(Lonnerdal[21,22],1988,2000)。Spencer等[23](1988)試驗表明在無植酸的純合日糧中鈣水平提高6~8倍,不影響微量元素吸收率,說明高鈣影響微量元素利用需通過植酸作用才能實現。 產蛋雞日糧鈣水平高達3.5%,若不添加植酸酶,鋅的利用可能受到鈣和植酸的影響。以NRC[4]為基礎,蛋雞采食量按110 g/d 計算,鋅的需要量為35.00 mg/kg,本課題組試驗表明,產蛋雞基礎日糧70.00 mg/kg的鋅不能滿足最大產蛋性能的需要,添加30.00 mg/kg的鋅極顯著提高蛋雞產蛋率,實用日糧中產蛋雞對鋅的需要量在100.00 mg/kg左右,遠高于NRC(1994)推薦的35.00 mg/kg,可能是實用日糧中鋅的利用率較低。 纖維素和微量元素利用的研究表明,高纖維日糧降低微量元素利用率。但也有試驗顯示,單獨添加人工纖維對微量元素利用沒有影響(Turnlund等[24],1982;Navert等[25],1985;)。實際日糧中,高纖維往往伴隨高植酸含量,纖維對微量元素利用率的影響可能包含了植酸的效應。也有學者認為,纖維素對微量元素的利用的影響是通過抑制機體消化功能,降低營養(yǎng)素的吸收(Fairchild等[26],2001;Cousins[27],1989)實現的。 2.3 植酸酶
|
畜牧人
畜牧人養(yǎng)豬
關于社區(qū)|廣告合作|聯系我們|幫助中心|小黑屋|手機版|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5824號
北京宏牧偉業(yè)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京ICP備11016518號-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5-7-19 14:20, 技術支持:溫州諸葛云網絡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