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瘦肉精”.......其實它是有很多分類的。......低于一定的使用劑量不會對人體有害,所以美國政府允許使用。.......但是在中國,......不僅是普通消費者,就連政府甚至學界都把以上所有的物質都當做對身體有害的“瘦肉精”,全部列入“黑名單”,一律不得使用。這不僅會帶來不必要的誤解,而且不利于食品行業(yè)的發(fā)展。 任筑山,美國知名華裔政治家,前任美國農業(yè)部副部長(2001-2005),伯克利加州大學博士,加州大學華裔學者協(xié)會創(chuàng)會理事, 是為數(shù)不多的曾在美國政界擔任要職的華裔人士之一,也曾是美國大學第一位華裔農學院院長。 “我想把10年來對中國食品安全的觀察和思考整理成一本書,寫完我就可以退休了。”任筑山(Joseph Joe)笑著對南方周末記者說。這位原美國農業(yè)部副部長是少數(shù)在美國政界擔任要職的華裔之一。 2005年,任筑山完成了四年任期。同年,上海交通大學食品安全研究中心成立,希望邀請這位美國專家作為顧問委員會主席為中國食品安全問題把脈。他們每年都會組織一次國際研討會。最初三年,沒人重視這樣的會議。 任筑山記得,自己曾在會上介紹,“中國的食品品質在國外口碑不好——只做一票生意。”他舉了在國外買中國香脆竹筍的例子,一開始特別好吃,后來便越來越差,乃至成了碎渣渣。沒想到聽眾們都不以為意。 直到2008年發(fā)生三聚氰胺事件,國內消費者針對食品安全的恐慌達到了歷史最高點。任筑山作為國外專家也深度參與了中國食品安全由亂到治的過程。 2015年年初,中國工程院院士陳君石邀請他共同為中國食品安全立傳,任筑山在第一章即指出,保障食品安全需要政府部門、學術界、企業(yè)、媒體、消費者五個環(huán)節(jié)共同努力。 “就消費者而言,掌握食品安全知識才能避免不必要的恐慌?!比沃秸f。 法律定得太嚴,能執(zhí)行嗎? 南方周末:中國的食品安全危機和美國歷史上的類似危機相比,有什么不一樣嗎? 任筑山:有一點是相同的,無論是從美國歷史還是英國歷史看,食品安全事件的爆發(fā)都是在農業(yè)人口數(shù)量下降到總人口的50%以下時出現(xiàn)的。隨著食品加工業(yè)的成熟,食品鏈條越來越長,可能發(fā)生問題的機會就日漸增多。 不同的是,在美國或歐洲,科學界能幫助政府和工業(yè)界制定可行性的法規(guī)。 南方周末:中國科學家做得還不夠多嗎? 任筑山:國內有很多做食品安全研究的學者,政府給了大量的經費,企業(yè)也投入很多錢。但中國的學術制度以發(fā)表文章和理論分析為主,這些往往和工業(yè)界脫節(jié)。 其實在食品安全領域,中國傳統(tǒng)食品的研究是很不足的,比如油條等食品?,F(xiàn)在規(guī)定不可以用含鋁的添加劑,那怎么才能找到更好的替代品,讓油條更好吃呢?這方面的研究很匱乏。 在教育領域,一方面大專院校已經有三百多個學校開設食品安全專業(yè),但外企卻總和我抱怨他們在中國招不到有實踐經驗的學生。在國外,在工廠實習是非常重要的課程,多實踐才真正知道企業(yè)是如何確保食品安全的。 南方周末:但中國的法律也越來越嚴格,這能否加強食品安全防線? 任筑山:新修訂的食品安全法幾乎和國外一樣先進了,但我個人認為,這一步跨得太大了。與其立一個嚴謹?shù)茈y實施或做不到的法規(guī),還不如立一個稍微寬松,但可能達到的法規(guī)。 南方周末:你為什么會這么想? 任筑山:舉個例子,比如美國的肉品是由農業(yè)部下的食品安全檢驗局(Food Safety and Inspection Service,以下簡稱FSIS)監(jiān)管的。每個屠宰場都有一個FSIS的駐場檢查員,一共有8000個。檢驗非常嚴格,如果檢查員不批準肉品就不能出場。而這些檢查員要做到絕對的獨立,連在場里吃一餐飯也不可以,如果被查到一次,他終身就不能為聯(lián)邦政府服務了。 中國有一樣嚴格的法律,也有官方駐場員,能不能做到同樣的執(zhí)行呢?中國太注重人情,很容易被收買,有些嚴苛的規(guī)則在中國實施不了,這規(guī)則就和沒有一樣。我們還是應該根據(jù)社會情況,走得慢一點。 謠言為什么傳得快? 南方周末:在食品安全管理上,中國農業(yè)部和國家食藥總局各自管理食品的前端和后端,這是不是會有交叉和沖突?美國是不是也遇到了一樣的問題,之前傳言FSIS和FDA要合并,現(xiàn)在情況如何? 任筑山:不太可能合并,他們合作得非常好。對于食品監(jiān)管的法律和機構,美國農業(yè)部下屬的FSIS和衛(wèi)生部下屬的FDA有不同的職責。FSIS管理肉類、牲畜和禽蛋。FDA則管剩下的全部食品。兩者之間的合作也很順利,會互相幫助而不是推卸責任。 中國就完全不同了,部門之間可能出現(xiàn)推諉扯皮。我不太清楚如何才能改變這種現(xiàn)象。我感到最大的區(qū)別是美國管理任何事物都會建立在科學的基礎上,各機構的老大首先是科學家。如果政府機構沒有將科學作為基礎,消費者很難去信任這些機構。 南方周末:與食品安全水平相比,中國的消費者的安全感和信任感似乎更低? 任筑山:惡意添加的行為讓消費者失去了信任,還把一個詞“添加劑”給妖魔化了。中國人很怕添加劑,但實際上怕的不是真正的添加劑,而是非法添加。在美國,基本上沒有惡意添加的情況,出現(xiàn)問題主要是清理不夠干凈或操作不當造成的,都是很偶然的事件。但國內還是存在,這和商業(yè)界的道德有關。透明度和誠信是建立食品安全最重要的兩個基本條件。 南方周末:國內最近成立了食品安全辟謠聯(lián)盟,你怎么看食品安全的謠言? 任筑山:在中國這個問題很嚴重。中國人特別喜歡傳謠言,網(wǎng)絡上有很多謠言的帖子,被迅速轉發(fā)。經常有人問我一些帖子是真是假。我仔細一看哭笑不得。但這樣的帖子一兩天之內,會有幾百萬人看到,糾正都無法糾正,也無法追蹤。美國的網(wǎng)絡上很少有這樣的謠言,大眾不太信這些,也不會隨便傳播。很重要的一點是和民眾的科學素養(yǎng)以及對政府的信任有關。比如美國FDA出了一個通知或聲明,民眾是絕對相信的。 南方周末:所以我們在有些問題譬如轉基因安全和管理上很難讓民眾信任。美國怎么樣? 任筑山:美國絕大部分人已經接受轉基因食品,覺得沒什么。三十年前美國和現(xiàn)在的中國一樣,為這個問題爭得不可開交。吵到后面發(fā)現(xiàn)30年都沒事。美國政府的立場非常堅定,認為如果反對者提不出轉基因有危害的證據(jù),就沒有必要把這個是否存在轉基因放在標簽上。如果標了,反而是擾亂視聽。他們相信和轉基因同類的元素太多了,不可能都列上。美國也有一些公司特別注意會標注“不含轉基因”,比如一些有機食品,那是為了和普通食品競爭。 南方周末:消費者如果不掌握信息,如何做出正確的判斷呢? 任筑山:消費者總是相信轉基因是壞東西,就像幾年前中國人都覺得食品添加劑是壞東西一樣。這需要大量的科普和風險交流才能改變。在美國,政府有專門的機構從事風險交流工作,還有獨立的民間交流平臺來提供關于食品安全方面的科學信息。就消費者而言,掌握食品安全知識才能避免不必要的恐慌。 文/南方周末記者 袁端端 原標題:消費者掌握食品安全知識才能避免恐慌” 訪原美國農業(yè)部副部長任筑山 擴展閱讀: 任筑山:我給中國食品安全提建議 本文是在2016第七屆食品安全大會上,北京青年報記者對美國前農業(yè)部副部長任筑山先生的訪談輯錄。 Q中國目前食品安全狀況怎么樣? A任筑山:我一直關注中國食品安全的狀況,認為中國食品安全過去問題嚴峻,現(xiàn)在形勢復雜,未來前景光明。如果非要給中國目前的食品安全打個分,我可能要給6分。剛剛及格是因為我對中國食品安全期望很高。經濟的高速發(fā)展一定會帶來社會問題,食品安全也不例外。中國食品領域存在嚴重造假、胡亂添加、懲罰力度不夠、民眾維權意識不高等問題,但是我對中國食品的未來依然抱有很大希望。美國的食品安全是從一百多年的慘痛教訓中走出來才不斷改善的,但是中國僅用了幾年的時間就做了美國幾十年才做完的事,照這個速度發(fā)展,中國將會很有可能在下一個十年趕上,在各方面極大改善食品安全的狀況。 Q美國在食品安全治理上有哪些經驗值得中國借鑒? A任筑山:美國食品的安全狀況也不是“生來就有”的,是經歷過沉痛的教訓后吸取經驗教訓逐漸改觀的。美國對食品安全的治理經驗有很多值得中國借鑒,如食品部門之間的協(xié)調、公民較高的維權意識、企業(yè)遵守食品規(guī)定的自覺性等等。就拿在中國人人談之色變的“瘦肉精”來說,在中國只有“瘦肉精”一個名稱,其實它是有很多分類的。最初美國的一個藥廠很偶然地發(fā)現(xiàn)一種可以使牲畜多長瘦肉的化學物質,但是后來發(fā)現(xiàn)對人體有害就禁止使用了。后來又發(fā)現(xiàn)了另一種具有同樣功能的化學物質,人體代謝排泄快,低于一定的使用劑量不會對人體有害,所以美國政府允許使用。以上兩種物質在美國有專門的化學名稱,人們很清晰地知道哪個可以使用哪個不能使用。但是在中國,以上所有的物質都被稱“瘦肉精”,不分類別一律都不能使用。不僅是普通消費者,就連政府甚至學界都把以上所有的物質都當做對身體有害的“瘦肉精”,全部列入“黑名單”,一律不得使用。這不僅會帶來不必要的誤解,而且不利于食品行業(yè)的發(fā)展。 Q中國食品安全的出路在哪里? A任筑山:食品安全問題的解決不是一蹴而就的,長路漫漫任重道遠。中國是一個積極學習的國家,從美國、歐洲、澳洲等各國家和地區(qū)的經歷中吸取經驗教訓,但是找到一條適合中國的道路才是最重要的。社會共治的理念才是食品安全問題的解決之道。所謂的社會共治,就是政府、社會、企業(yè)、媒體、公眾五個方面共同努力一起來維護食品安全。政府方面要完善食品安全的法律法規(guī);社會要為食品安全提供良好的環(huán)境;企業(yè)要遵守食品安全的規(guī)章制度標準規(guī)定;媒體要正確報道食品安全信息,形成良好的輿論引導;公眾要關心身邊的食品安全樹立維權意識。這五個方面是維護食品安全標準的五個環(huán)節(jié),環(huán)環(huán)相扣缺一不可,共同推動食品安全社會共治體系的前進,給中國食品安全問題的解決帶來希望。 Q如何看待中國食品安全的未來? A任筑山:我對中國食品安全關注已久,在我的新書——《中國的食品安全:過去,現(xiàn)在與未來》中不僅會談到中國食品安全的過去,梳理中國食品安全的現(xiàn)在,還會對中國食品安全的未來做一個展望。中國人做事效率高,速度快,一旦食品安全的理念正確,就會很快改善目前的食品安全現(xiàn)狀。中國政府也正在致力于改善食品安全現(xiàn)狀,中國企業(yè)正在改變原有的生產經營理念,整個社會都在推動食品朝著安全健康方面發(fā)展。中國的食品安全正在朝著正確的方向快速前進,雖然一路上會挑戰(zhàn)與機遇并存,但是未來是光明的。 文/北京青年報記者劉時雨 2016年7月13日,前任美國農業(yè)部副部長任筑山博士(左三)到訪新希望六和,新希望集團董事長、新希望六和董事劉永好(右三),新希望六和董事長劉暢(左二),新希望六和總裁李兵(右二)、副總裁孫維才(右一)、安全環(huán)保部總經理劉龍海(左一)等與其進行了會見,并就食品安全等問題進行了交流和探討。 |
畜牧人
畜牧人養(yǎng)豬
關于社區(qū)|廣告合作|聯(lián)系我們|幫助中心|小黑屋|手機版|
京公網(wǎng)安備 11010802025824號
北京宏牧偉業(yè)網(wǎng)絡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京ICP備11016518號-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5-9-10 13:28, 技術支持:溫州諸葛云網(wǎng)絡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