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產管理的基本職能是計劃、組織、監(jiān)督與控制。然而在實際管理中很容易產生一些誤區(qū),它們主要有:
一、誤把監(jiān)督當監(jiān)工
我們經常會看到一些主管在生產現場大喊大叫,說這也錯那也不對,命令員工做這做那,有時還會手把手地教員工如何做。我們也許會認為這名主管工作積極主動、敢抓敢管。但我們能不能問他們幾個為什么,為什么員工不知道干什么呢?為什么員工不知道怎么干呢?為什么員工不知道干好的標準是什么呢?可能也有很多理由,但有一點可以肯定,如果生產經理老是這樣做,僅僅是一個監(jiān)工。有人戲稱為“生產隊管理”,誰都能夠喊上幾嗓子。生產管理中的監(jiān)督檢查是對制度實施情況的監(jiān)督,根據反饋信息協(xié)調生產各要素與制度的統(tǒng)一,從而保證生產各環(huán)節(jié)的正常運行。而決不是簡單的對人的直接指揮。
二、誤把訂單當計劃
在現代管理中,對生產的要求正是以銷定產,產品適應市場。這也就為那些把銷售部門訂單當生產計劃者找到了理由。但這不是理由,訂單也許可以是某時間的生產任務,可決不是生產計劃。把訂單當計劃者只有一個結果,那就是生產主管成天跑來跑去,向這個部門反應缺這,向那個部門反應缺那,疲于奔波,非常辛苦。還經常抱怨部門沒有協(xié)調好啊,生產場地小啊,人員配置不好啊,原輔材料準備不夠啊等等。其實一個完善的計劃便可減少許多勞累。
三、誤把制度當繩索
很多主管都喜歡利用制度、規(guī)章來約束自己的員工,要求員工都像老黃牛樣聽指揮,認為這樣就是管理好了。此時的制度便成了一條條繩索,它不但束縛了員工的行為,更束縛了員工的思想。制度的意義并不在這里,制度是死的,人是活的,在遵守制度的前提下,也要給人發(fā)揮的空間,而不是死的約束。正如有句話說得好“我們應該要求員工有做好某事的職責,但更應該賦予他們用自己方式做事的權力”,也許能從這句話體會到制度的真正意義。
四、誤把加班當好事
其實現在已經很多人不這樣認為了,但用加班來作為請功資本的人卻不少。因為加班依然是工作積極的主要考核指標。在特定的時期,加班是一件好事,但應該看到,加班拚的是“資源”,包括人力、物力和財力。它消耗的資源比正常時要多,所以才有“加班也是一種浪費”的說法。那么在生產中為什么會出現加班的情況?一是對生產設備和人員的效率、效能的不了解;二是對未來情況的分析和預測不夠;三是組織管理有問題;四是突發(fā)的緊急情況。無論是哪種原因,現在提倡的是效率,“日事日畢,日清日高”這句海爾的管理名言可以借鑒。對于加班,當免則免。
在實際工作中,加強對現代管理知識的系統(tǒng)學習,深刻領悟其中的精髓,再結合自己實際,也許就能讓管理更到位一些,職工更主動一些,工作也就更順利一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