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1樓

樓主 |
發(fā)表于 2006-12-31 19:01:00
|
只看該作者
re:曹操是三國歷史上最偉大的人物。雖然一...
曹操是三國歷史上最偉大的人物。雖然一部《三國演義》將曹操寫成奸詐小人,可縱觀歷史其他文獻,如:《三國志》《后漢史記》《資治通鑒》等對曹操的評價均是正面大于負面。《三國志》中說曹操:曹公“明略最優(yōu)”,成事則“攬申、商之法術(shù),該韓、白之奇策,官方授材,各因其器,矯情任算,不念舊惡,御軍十余年,但手不釋卷,登高必賦,長于詩文、草書、圍棋。生活節(jié)儉,不好華服。與人議論,談笑風(fēng)生。勛勞宜賞,不吝千金;無功望施,分毫不與。此正是第一流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xué)家所特有的豐采。作者遙想在那金戈鐵馬的年代,一個并非出身于名門望族大家(孫武之后的孫堅),也無皇室血統(tǒng)(所謂天子皇叔的劉備),也非有三公四卿資歷的家族(袁家兄弟),僅僅是宦官的過繼之子的后人,本家也不過是有些錢財而已,于亂世之中,挺身而出,刺董卓,(《魏武略》還說他去刺殺過張讓)聚義眾,發(fā)矯詔??總€人魅力自立于亂世,進而戰(zhàn)略明確,進京城,挾天子以令諸侯,一統(tǒng)北方,成就大業(yè)。 <br>
<br>
自古以來,罵曹操者無非兩個借口:一,汝南許劭曾經(jīng)評價曹操為: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也。既然如此,三國又是亂世,曹操當(dāng)然便是奸雄。況且曹操自己說:寧我負天下,不可天下人負我。這便是奸雄的確鑿證據(jù),故天下義士以此為依據(jù),視曹操為不義之人;其實,許劭的原話是:治世之能臣,亂世之英雄也。后來的反對者特別是那個寫《魏氏春秋》的史家,東晉的孫盛,為了自己貶魏抬蜀的目的,將英雄改成了奸雄。(我很奇怪,對于孫盛的書,歷史上認同的人還很多,連司馬遷在寫《資字通鑒》的時候,都選用了他不少的章節(jié)和資料。包括這句話。)一字之差呀。唉,有時候,一個人就毀在一個字上,曹操就是這樣的。 <br>
<br>
二,挾天子以令諸侯。在一些人看來,世上之人,天子為大,天子事便是天下人的事。不是有句話嗎:天下乃皇帝的天下;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至于這個天子有沒有本事,是不是明君都無所謂,作為他的臣民,就要聽他的,要你活,你才能活,要你死,你就得死,死還要謝恩。而曹操竟敢挾天子以令諸侯,上朝配劍,把皇帝當(dāng)傀儡,當(dāng)然是大逆不道的事情。所以曹操便成了不忠不孝的奸臣,應(yīng)該下十八層地獄,永世不得翻身的。 <br>
<br>
當(dāng)然現(xiàn)在的很多人(也有不少人還是這樣認為的)不這樣認為:曹操生于東漢未年,民不聊生,農(nóng)民起義頻繁。人與人之間真情少,利用大。作為一個想要在亂世中生存并有所作為之人,警惕性是很重要的,雖然曹操做的過分了點(史說其性格多疑)所以才有“寧我負天下,不可天下人負我”一說(連這個說法都找不到史料依據(jù)),然而這也是情形所逼。世間多少人不是如此想的?卻只有曹操敢于直說。而曹操之所以形成這樣的性格也是上當(dāng)多了造成的。作者寧喜歡曹操這種真小人的性格,卻不喜歡劉備這種偽君子。 <br>
<br>
至于挾天子以令諸侯不過是曹操的戰(zhàn)略措施。作者本人設(shè)想如果生于那種亂世,也寧可選擇作一方霸主,成就一凡事業(yè),也不會對一個行將就木的腐敗無能的政府寄予希望。況且就如曹操所言:如果不是他挾天子以令諸侯,不知當(dāng)時的中原大地有幾人稱霸,幾人稱帝,天下大亂幾時休。整個三國一百年左右的歷史,真正動亂時代前后不過二,三十年,過后雖然分為三國,民眾的生活相對反而比較安定。反觀中國歷史上有名的南,北朝和五代十國時期,國內(nèi)的動亂長達百余年,戰(zhàn)火不斷,比三國時期有過之,而無不及。其實三國初期諸侯稱霸,國內(nèi)的動蕩遠比戰(zhàn)國時期還亂,沒有曹操的挾天子以令諸侯,這種動亂的局面的確無法控制。所以曹操的挾天子以令諸侯不僅不是罪,反而對民眾而言是功。 <br>
<br>
同時作為一個諸侯霸主,曹操身上的霸氣未見,倒是文氣逼人。曹操是中國歷史上有名的文學(xué)大家。不提他本身的詩詞歌賦的成就,看他促進民族大融合,取文姬歸漢的一系列重文政策,也是三國時期其他霸主所不能相比較的。即使是把他打的一敗涂地,在歷史上享有盛名的諸葛亮和有著顧曲周郎之稱的小輩英豪周瑜又留下幾部詩篇,著作?除因政治原因殺了幾個文人(如孔融等)外,曹操對士族是極其容忍的,也未曾迫害文人才子,否則就沒有建安七子的存在了。而他殺孔融等人是因為他們阻礙了自己的政治抱負,不是因為這些人太忠于皇帝,而是因為這些人容不得他。政治斗爭是你死我活的。歷史上這種血腥的政治鎮(zhèn)壓難道只有曹操曾經(jīng)做過?不提太遙遠的事情,就是近代一,兩百年的歷史上的這種政治鎮(zhèn)壓我們知道的還少了嗎?這些斗爭的殘酷性恐怕比曹操有過之而無不及吧。為什么對曹操便如此苛刻呢?相反,曹操對有才之士是非常喜歡和寬容的。對關(guān)羽和趙云的喜愛,對殺死陳宮的不得已,對殺死沮授的痛心無一不表現(xiàn)出曹操的愛才之心。反對曹操的人說他這一切都是惺惺作態(tài)。可是這樣的惺惺作態(tài),袁紹,張魯,孫權(quán)等以及歷史上的許多人都做不出來。劉備到是哭出來了,真假幾分相信現(xiàn)在的人們都看出來了。而且在諸葛亮?xí)r代,蜀地能留下的人才恐曲指能數(shù)。 <br>
<br>
|
版權(quán)聲明:本文內(nèi)容來源互聯(lián)網(wǎng),僅供畜牧人網(wǎng)友學(xué)習(xí),文章及圖片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quán)利,請及時聯(lián)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