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很多養(yǎng)豬人對于批次化生產還不太了解,小編今天就跟大家一起探討下批次生產,以及我們應該如何向批次生產模式轉型。
首先我們來看一下什么是批次生產?
批次化生產就是將原有連續(xù)式管理模式每天或每周都有斷乳、配種及分娩的工作,改為在集中的時間內完成這些生產工作,且間隔分明有規(guī)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阻斷傳統(tǒng)連續(xù)飼養(yǎng)方式造成的疫病傳播,降低養(yǎng)豬的生物安全風險。
批次化生產不是一個新技術,最早起源于20年前的歐洲家庭農場,由于平均每個豬場的存欄母豬數量較少,為了一次性獲得數量較多的斷奶豬而發(fā)明的生產技術,只不過當時還沒有引起人們的充分重視。自從2013年以來,豬流行性腹瀉在全球流行起來,革新生產流程技術,降低疾病風險成為養(yǎng)豬業(yè)的頭等大事。由此批次化生產技術逐漸受到引起人們的重視。
目前歐美幾乎所有的豬場都是采用的以批次生產的方式來運作的,因此國外的批次生產管理有很多需要我們借鑒和學習的地方。拿德國來說,德國豬場批次化生產非常普遍,算是實現了真正意義的工廠化養(yǎng)殖,huobao1866tv養(yǎng)殖技術盡在掌握中。人均母豬飼養(yǎng)效率達200頭,人員工作不但效率高,而且還條理清晰,每周2天配種、1天防疫、2天分娩、1天母豬斷奶上產床周轉、1天休息,工作soeasy,媽媽再也不用擔心我去豬場搬磚了呢,每天上下班都是開車回家,員工徹底從豬場工作中解放出來。
如何轉型過渡?
傳統(tǒng)的按周生產并不是周批次,而是周連續(xù)生產。真正的批次生產不僅僅是對豬舍進行重新調整,還要對豬群進行大的調整,使得分娩、配種、斷奶相對集中。由于連續(xù)生產的節(jié)奏難以打破,原來的豬舍是按車間進行布局的,要從傳統(tǒng)的周連續(xù)生產方式導入到批次生產,確實存在很大的困難。相比較而言,新建場實施批次化就要簡單的多,最重要的是做好計劃,根據批次化的大小和母豬群體大小,設計批次化生產的參數和流程。
向批次生產過渡前應根據豬群和圈舍數量、類型設計適合本場的批次生產模式,根據批次生產的要求對各項生產參數(例如:年產胎次、年產批次、每批分娩母豬數、每批配種母豬數、每批后備母豬補充數、每批斷奶仔豬數、每批保育下床數、每批育肥出欄數、各階段欄舍數量等)進行設計。
首先,后備豬提前入群,在過渡期最遲在130日齡入群,認真監(jiān)測母豬發(fā)情表現,做好后備豬同期發(fā)情處理。
其次,實施批次生產的斷奶計劃(數量、時間點),斷奶之后要用血清促性腺激素和促性腺激素釋放激素,按計劃間隔時間配種,這樣全部母豬均可以按照批次生產計劃運轉。已經開始進入批次化生產的母豬群嚴格按計劃周轉,所生產的仔豬嚴格按照計劃進行轉群。掉隊豬做好健康管理,跟上批次化生產的節(jié)奏。兩次仍趕不上批次的,淘汰。
據小編了解,從現實的生產角度出發(fā),批次化生產主要有兩種形式,即3周批和4周批,對于這兩種形式的批次優(yōu)化不外乎兩點:一是掉隊豬如何處置,二是斷奶發(fā)情率如何提高。對于第一個問題,可以優(yōu)化烯丙孕素的處理程序,對于第二個問題可以提高烯丙孕素的質量。
|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