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2480|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轉帖] 走進“甕城”(2006年12月17日)

[復制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發(fā)表于 2006-12-23 22:21:34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走在破破爛爛的壽縣古城墻上,你很難想象這里也曾經有過“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的豪邁,歷史上著名的淝水之戰(zhàn)就發(fā)生在這里!<br>
<br>壽縣,除了是豆腐的發(fā)源地,還是楚文化的發(fā)源地,淮南王劉安及其門人編著的《淮南子》,集自然科學、哲學、史學、文學價值于一體,博大精深,現(xiàn)今仍有許多國家和地區(qū)還在專門研究《淮南子》。<br>
<br>“投鞭斷流”、“風聲鶴唳”、“草木皆兵”、“一人得道、雞犬升天”等膾炙人口的成語也都與此地有關―――――<br>
<IMG onmouseover="javascript:if(this.width>520)this.width=520;" style="CURSOR: hand" onclick=javascript:window.open(this.src); src="http://www.liaoliaosky.com/attachments/month_0612/96xb_dsc00037.jpg" onload="javascript:if(this.width>520)this.width=520;" align=absmiddle border=0><br>
圖片說明:了了2006年12月17日攝于壽縣<br>
<br>壽縣,古稱壽春、壽陽、壽州,屢為州、府、道、郡等治所。它古屬淮夷部落,夏為揚州域,商周為州來國地,春秋屬楚。三國是為魏地,已是十余萬人的重鎮(zhèn)。自晉以后到唐、宋,壽縣繼續(xù)以繁華著稱于世,所謂“揚(州)壽(州)皆為重鎮(zhèn)?!?lt;br>
<br>所有的這些,都已經成了過去,歷史是無情的,壽縣已經完成了它的歷史使命,昔日的輝煌也隨著城墻外的淝水而逝去,留下的似乎只是一座出土文物!<br>
<br>可古人的智慧時至今日仍然讓今人嘆為觀止!<br>
<br>壽縣城被當?shù)厝朔Q為“篩子地”,因不論城內雨水多大,城外水位有多高,城內卻無積水、無澇災,是水從“篩眼”漏掉了。因為城里的雨水流入了內城河,在通過低洼處的兩座涵洞排放到城外去了。涵洞能控制城內積水的排出,而不讓城墻外的圍城大水進入城內,就是科學高度發(fā)達的今天,也不得不佩服古代建筑者其設計的高明。<br>
<br>走過東門的“甕城”,在城墻上標識著1991年洪水所達到的高度:海拔24.46米。<br>
<IMG onmouseover="javascript:if(this.width>520)this.width=520;" style="CURSOR: hand" onclick=javascript:window.open(this.src); src="http://www.liaoliaosky.com/attachments/month_0612/ec5i_dsc00064.jpg" onload="javascript:if(this.width>520)this.width=520;" align=absmiddle border=0><br>
圖片說明:了了2006年12月17日攝于壽縣<br>
<br>據(jù)當?shù)厝酥v,現(xiàn)在八米多高的城墻就是那時的碼頭,可以想象,如果沒有這個破破爛爛的城墻,壽縣縣城早已被夷為平地了!<br>
<br>可這種“老本”還能吃多久呢?!
中國畜牧人網站微信公眾號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lián)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lián)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注冊

本版積分規(guī)則

發(fā)布主題 快速回復 返回列表 聯(lián)系我們
中國畜牧人網站微信公眾號

畜牧人

中國畜牧人養(yǎng)豬微信公眾號

畜牧人養(yǎng)豬

關于社區(qū)|廣告合作|聯(lián)系我們|幫助中心|小黑屋|手機版|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5824號

北京宏牧偉業(yè)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京ICP備11016518號-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5-4-21 18:03, 技術支持:溫州諸葛云網絡科技有限公司